念佛要念多長的時間才有功夫?|淨空老法師開示

念佛的真實利益|淨空老法師開示
廣為分享,功德無量:

✔️念這句佛號原理是什麼❓
✔️功夫要想成就,你什麼都得忍。忍要做到什麼樣才圓滿❓
✔️眾生有感,佛菩薩有應,為何佛還不來接引我❓
✔️為什麼我的真誠心顯不出來❓

也有人問,我念佛要念多長的時間,我才能有這功夫?根據過去、現在念佛成就的這些人,我們細心觀察,大概三年。你說真不難!

這三年怎麼念?就是煩惱一現行馬上就壓下去,就這個念法。你認真訓練三年,煩惱就控制住,只要煩惱一控制住,在念佛功夫等級上來說,你就拿到功夫成片,這叫功夫成片,有這種功夫的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隨時可以去。

所以一般三年人到這功夫他就走了,為什麼?這世界不好玩,這世界太苦,不值得留戀,他到極樂世界去,加入諸上善人、諸大菩薩的俱樂部去了,到那裡去玩去了,還有壽命不要了,不在這裡造罪了,有這個本事。

三年時間,你說它是不是應該講究竟方便?任何一個法門做不到,它能做到。這個理由就是,阿彌陀佛這是已經成佛了,他是果覺,用他的名號來做為我們現在修行的最初方便。

我們念這句佛號,念這句佛號原理是什麼?原理是自他不二。前面我們讀過,《觀無量壽佛經》上講「是心是佛,是心作佛」。

什麼是佛?你的真心叫做佛,佛是你的真心,阿彌陀佛已經回歸到真心了,我們現在用阿彌陀佛的真心,阿彌陀佛真心跟我的真心是一個心,所以念阿彌陀佛是念他佛,自他不二,同時是念自佛,自他一如,這個成就快。

文摘恭錄—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一八四集)2010/11/3 檔名:02-039-0184

「保持與保任同一保字,宗門曰」,這禪宗講的,「心心不異謂之保」,保是保持的意思,念念不捨。念阿彌陀佛,如果心心不異,就是心心都是阿彌陀佛,這個人要念多久能往生?給諸位說,一天就行,為什麼?你得一心了。你念阿彌陀佛,有摻雜雜念在裡頭,把你的一心破壞了,一會想起這個,一會想起那個,那怎麼行?

所以念佛,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」。都攝六根是戒,淨念相繼是定,六根攝不住,你一心就得不到。為什麼?心攀緣外面境界,這個境界所謂是財色名食睡五欲,五欲七情,離不開這些。這些東西破壞你念佛的功夫,也就是說破壞你的清淨心、平等心、覺心。

為什麼念佛?念佛就是想得清淨平等覺,把煩惱習氣統統給念掉,用這一句阿彌陀佛取而代之,以一念對治一切雜念,這是念佛的原理原則,你不能不懂。

如果念佛裡頭還有夾雜、還有懷疑,那怎麼會成就?你念得再多,都叫白念了。如果這種煩惱很重,你自己清楚,確確實實念佛的時候,念上個一分鐘,裡面就有雜念加進去,怎麼辦?聽經。原因是什麼?你對於經教了解不夠透徹。經教告訴我們什麼?告訴我們事實真相,真相明白之後,你自然會放下。

文摘恭錄—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一九O集)2010/11/9 檔名:02-039-0190

下面一段說,「又性相不二故,真如即法性」,法性就是真如,「則真智亦是法性」,法性裡頭本來具足無量智慧。「此理智不二法性之隱,謂之如來藏」,隱是什麼?有了障礙。什麼障礙?我們同學都知道,起心動念。起心動念,大乘經教裡面稱它叫無明煩惱,一動就迷了。

經上講的這些話,我們要常常記住,要緊,「覺心不動」,就是不起心、不動念,這個心是覺悟的;換句話,一動就迷了,念頭才動就迷了。

由此可知,真正修行修什麼?你能不能在一切時、一切處,保持你的覺心不動,這個功夫是宗門的祕訣。

參禪,什麼叫禪?不動就是禪,不動就是覺。怎麼參法?你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,那就是一個榜樣,活活潑潑,功夫就在日常生活當中,不妨礙你的工作。處事待人接物之處,六根接觸六塵境界,不起心、不動念,活活潑潑,這叫參禪。起心動念,禪定沒有了,真智也沒有了,真智就是般若智慧。

般若智慧從哪裡來的?從禪定得來的;禪定從哪裡來的?從精進得來的;精進從哪裡來的?從忍辱得來的,這是六波羅蜜。

所以真修行,功夫從哪裡用?從布施。布施是什麼?布施是放下,跟中國傳統教學裡面的格物一個意思。儒家的修行,真的不是假的,佛家講修行,儒也修行,修正錯誤的行為,從哪裡開始?從格物,物是欲望、是煩惱,先要把這些煩惱、欲望統統放下,你心才是定的。持戒是守法、守規矩,依教奉行。

功夫要想成就,你什麼都得忍。忍要做到什麼樣才圓滿?忍而無忍,忍辱就圓滿了,忍辱裡面離忍的那個念頭,起心動念我們又不行,你才能得定。我們向上提升,這就是精進,你才能得定。定起作用就是智慧。

簡而言之,講戒定慧三學,六波羅蜜是從戒定慧裡細說,簡單講是三個字,細說是六條。儒家講格物、致知、誠意、正心,你欲望沒有放下,你哪來的智慧?欲望是煩惱,煩惱放下之後才有智慧。智慧現前,意就誠了,意誠而後心就正。誠意是正心之體,正心是誠意之用,它起作用,正而不邪,這樣才身修家齊。我們知道要怎樣用功,怎樣功夫才能得力。

所以念頭動了,念頭動了叫如來藏,如來怎麼樣?藏起來,不現前。如來藏就是阿賴耶裡面真實的一分,所以阿賴耶叫真妄和合,半真半妄。但是半真不顯,那個妄起作用,半真不顯,半真是迷而不覺。

如來藏,積,這個積字很重要,「積始覺之功」,這個積不就是意念嗎?累積意念,累積始覺的意念,「顯其法性,謂之法身」。換句話說,這個覺你要把它保持,你不能失掉。念念覺而不迷,這就是積始覺之功,法性就現前了。

在念佛的這個法門裡,積始覺之功就是大勢至菩薩所說的淨念相繼,你們諸位想想是不是?要用清淨心,什麼叫清淨?不懷疑、不夾雜,這叫淨念;相繼是不間斷,積的意思,你就能得念佛三昧,那就顯其法性了。念佛三昧就是一心不亂,有事一心、有理一心,事一心等同四聖法界,理一心是初住以上,這圓教,你已經生實報土,法身菩薩,這法身,法身菩薩。

文摘恭錄—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一六九集)2010/10/17 檔名:02-039-0169

蕅益大師說得很好,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你能不能去,「全在信願之有無」,只要有信有願他就能往生,所以臨命終時,一念、十念都往生極樂世界,這兩個字關係你能不能去,所以我們要有深信切願,真想去。行,這就是念佛功夫,蕅益大師說得很好,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品位高下在念佛功夫的深淺。你念佛功夫深,品位就高;念佛功夫淺,品位就低,關係到品位。你看他沒有說念佛多少,沒有說一天念幾萬聲佛,沒有說這個,功夫淺深。

功夫是什麼?功夫是把你的妄想雜念給念掉,那就是功夫。念佛的時候,心裡面沒有懷疑、沒有夾雜、沒有間斷,這叫功夫。諸位要記住,心裡那個佛沒有間斷,不是口裡念的,口裡念的斷了沒有關係,你心裡那個佛不能間斷。有人問,這心裡佛跟口上的佛有什麼分別?好像一般人講,我口裡不念,心裡佛就斷了。實在講,有口無心,那就沒佛,最重要是心裡有佛。

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》上說,「憶佛念佛,現前當來必定見佛」,那個念是心上有。你看中國這個念字,會意,上面是今,今天的今,下面是心,就是現在的心,現前這個心,心上真有,叫念。心裡沒有,那不叫念,口念不行。古人有句話說得好,「口念彌陀心散亂」,心裡胡思亂想,「喊破喉嚨也枉然」,一天念得再多都沒用,最重要是心上真有。所以我們要把這個心,把阿彌陀佛裝在心上。

這個意思很難體會,我們從一個比喻上諸位就明瞭。我過去有一年,在台灣,還住在景美,這是早年。過年的時候,有一個老居士,是我們圖書館的老同修來拜年,告訴我,她說:淨空法師,我現在念佛的功夫很不錯了。我說:難得!她說:我什麼都放下了,就是孫子放不下。你看看她說孫子放不下。我就告訴她:妳能把阿彌陀佛跟妳孫子調換一下,妳就成功了。

你看,她沒有天天念孫子,她天天念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,心裡孫子沒放下,心裡有個孫子,那就把阿彌陀佛障礙住了。自己說功夫不錯,還是不行,隔了一層。心裡面真有,口裡沒有,真功夫!她口裡沒有念著孫子,她心裡真有。從這個比喻,諸位就能夠體會到,你心裡真有阿彌陀佛,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,你一句佛號不念,你是真念佛,你往生決定沒有問題,不需要人助念,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。念是今心,不是口念。

文摘恭錄—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一六五集)2010/10/13 檔名:02-039-0165

念佛的心態重要,跟禪宗宗門的義趣是相同的,你會念嗎?今天念佛,實在講會念的人太少了,不會念的人太多了,凡是真正會念的沒有一個不往生,不會念的三途六道統統有分。

我這才明白,瞋恚心念佛,念佛還發脾氣、還生氣,這是地獄道;念佛不斷貪心,餓鬼道;念佛愚痴,邪正不分、是非不明,畜生道;能把五戒十善做好,這念佛才能到人道,這我們才恍然大悟。

所以我們今天看到《無量壽經》上的,那個往生的條件是什麼?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」。菩提心是什麼?經論上解釋得很多,我們綜合經論上的解釋,用十個字來表明它*,菩提心的體是真誠心。我們有沒有真誠?念佛的心是真誠,待人接物都是真誠,一片真誠這個才行。

我念佛的時候用真誠心,我不念佛的時候就用虛偽心,怎麼行?那是假的不是真的。你不明教理,你不了解諸法實相,所以你的真誠心顯不出來,你所用的心全是妄心,全是自私自利的心,這個跟阿彌陀佛不相應。

淨宗的殊勝稱為最勝之道,實在講就是指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,彌陀的本願。我們自己想想,我們起心動念跟四十八願對照,你跟哪一願相應,可以說一條都沒有,你怎麼能往生?

起心動念從來沒有忘了我,只要有我,連帶的就是自私自利、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、貪瞋痴慢,這些東西障道因緣。不是佛不慈悲不來接引你,這些東西障礙,沒障礙佛那邊,障礙自己這邊。所以自己縱然有感,佛有應,佛是來應沒錯,但是佛的應你感受不到,統統被障礙障住了。

文摘恭錄—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一四四集)2010/9/15 檔名:02-039-0144

*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。

⭕️ 淨空老法師專集 https://www.amtb.tw
⭕️ 儒釋道文化教育 https://rsd.amtb.tw
⭕️ 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s://www.hwadzan.com
⭕️ 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 https://www.tplys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