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味裡最濃的是持名念佛|淨空老法師開示

念佛的真實利益|淨空老法師開示
廣為分享,功德無量:

✔️法味裡面最濃的持名念佛,你為什麼念不下去❓
✔️《無量壽經》的經題好,上半段是講果報,下半段是講修因,怎麼修❓
✔️為什麼持名比觀想、觀像都要殊勝❓
✔️「一心不亂專持名號」能滅罪嗎❓
✔️念佛也是修定,怎麼修❓

持名念佛是稱性起修,以如來果地覺做我們因地心,因果不二,這個太殊勝了。一心嚮往,我們就會把這個世間放下,這個世間裡面的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,就如同古人所說的,這是世間的滋味,一般人貪戀,世味哪有法味濃!

法味裡面最濃的持名念佛,你為什麼念不下去?你持名沒有嘗到法味,沒嘗到味道,所以你會退心。你為什麼沒有嘗到味道?念佛的時候有懷疑、有夾雜,懷疑這個法門是不是最殊勝的?這法門是不是真的?我真能往生嗎?真有極樂世界嗎?猶疑、懷疑。第二個,對世間名聞利養的貪戀放不下。所以你勤苦念佛,念若干年都得不到法喜,都沒有品嘗法味出來,原因在此地。

《無量壽經》的經題好,上半段是講果報,下半段是講修因,你怎麼修?修因講了五個字,「清淨平等覺」。我們學佛的人修什麼?修清淨心,用什麼方法?八萬四千法門都是修清淨心,都是修平等心,都是修覺。清淨心得到,你證阿羅漢果;平等心得到,你成了菩薩;大徹大悟,那就是覺,你成佛了。你修因得到的果報是什麼?大乘,大乘是智慧,《華嚴經》上所說的,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,大乘是智慧,無量壽是德,莊嚴是相,你全得到。

得到清淨心,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在方便有餘土,清淨心不容易得到;得到平等心,再破一品無明,證一分法身,生到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,《華嚴經》上初住以上的菩薩,法身大士,等於成佛了,這都難,這都要念到一心不亂。淨宗最殊勝的就是凡聖同居土,太殊勝了,凡聖同居土,我們真的要求往生的話,每一個人都能,決定可以得到,最殊勝的就是這個。

文摘恭錄—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七十二集)2010/6/29 檔名:02-039-0072

《十六觀經》是淨宗重要的一部經,我們可以這樣子說法,《大乘無量壽經》是淨宗概論,從方方面面來介紹這個法門。小本的《阿彌陀經》便於受持,所以在中國這一千多年來,修淨宗同學都把這個經本做為早晚課誦,非常的簡要。這是世尊無量的慈悲,確實給我們一個容易修學的法門,一個方法。

《十六觀經》就是《觀無量壽佛經》,它裡面講十六種觀法,這裡面有觀想念佛、有觀像念佛、有持名念佛,最後第十六觀是持名念佛。

愈是在最後,這個法門就愈重要。在古時候中國跟印度都有這個說法,最好的、最殊勝的是擺在最後。在文藝表演裡面屬於壓軸戲,最好的一齣戲總是放在最後,讓觀眾看到愈看愈有興趣;如果最好的擺在前面,看完了,後面都不如前面,大家就不看、就走了,最好的放在後面。

那你就曉得,十六觀裡把持名念佛放在最後,這就知道淨宗修學方法,持名實際上比觀想、觀像都要殊勝。為什麼?這些經過去我都講過,我在學《觀經》的時候曾經問過李老師,問他十六觀的觀想、觀像,還有一個實相念佛沒提。觀想就有十四種,唐朝智者大師就是修觀想念佛往生的,所以這個法門也就跟著傳到韓國、傳到日本。在中國,修觀想法門的不多,我向老師請教為什麼,老師告訴我,觀想不容易成就!

譬如第一觀,觀落日懸鼓,什麼叫成就?你睜開眼睛看到,黃昏太陽下山那個太陽就在你面前,你真能看得見,閉著眼睛,這個景象也在你面前,你試試看你什麼時候能觀成?真觀成了,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還得把這個東西拿掉,不拿掉你著相了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你還得把它拿掉,拿掉比觀想成就還要費事、還要困難。

他說念佛好,念佛只要一句名號,要你放下很簡單,比放下你那個觀想容易多了,想想是有道理。所以要記住,經上這句話是總原則、總綱領,凡所有相皆是虛妄。

文摘恭錄—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七十二集)2010/6/29 檔名:02-039-0072

「手書而刻石者,於一心不亂之下」它還有二十一個字,現在這個經本上沒有。可是出土的石刻的《阿彌陀經》多了二十一個字,這二十一個字很重要,這個地方給我們寫出來了。於一心不亂之下,尚有「專持名號,以稱名故,諸罪消滅,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緣」,就這二十一個字。

這二十一個字確實是很重要,現在《彌陀經》上沒有這二十一個字,但是夏蓮居老居士會集本上有,他把這二十一個字補進去。

我們要問,「一心不亂專持名號」行嗎?能滅罪嗎?古大德曾經說,這一句佛號,「念佛一聲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」。

所以大勢至菩薩教我們念佛,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」,這就有道理,那個一聲佛號功德不可思議。「都攝六根」,我們眼見色、耳聞聲,第六意識在六根往外頭跑,都攝是拉回來。

怎麼拉?眼見色不動心,不起心不動念,耳聞聲不起心不動念,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都能做到不起心不動念,那叫都攝六根。這個人還得了嗎?這人是聖人,他不是凡人,凡人怎麼能控制得住?心就是往外跑。

所以我們今天用什麼心?散亂心念佛,我們要能一心念佛那還得了嗎?念佛是一樣的,用心不一樣,所以它效果不相同,這個道理我們要懂。

我們學教學這麼多年了,對這個了解,不再懷疑,這個一心念佛功德真不得了。所以說「一念相應一念佛,念念相應念念佛」,它相應,與誰相應?與自性相應,與性德相應。

與性德相應就是跟阿彌陀佛相應,怎麼個相應法?跟阿彌陀佛同心、同德、同願、同行。能做到這四個同,你跟阿彌陀佛是一體,你說什麼樣的罪不滅?

文摘恭錄—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七十一集)2010/6/28 檔名:02-039-0071

佛法,所謂八萬四千法門,無量法門,諸位一定要知道,法是方法,門是門徑。明心見性的方法很多,它不是一個方法。門徑多,多到什麼程度?沒法子計算。八萬四千是世尊在教學裡面用的歸納法,實際是無量。無量怎麼來的?無量是從阿賴耶妄念上來的,就是說你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無量無邊。佛說的這個話,逐漸逐漸我們能體會到了。

無量無邊的雜念,現在科學裡面講波動的頻率,頻率無量無邊,任何一個頻率,只要你不動了,就見性。你在振動的時候,極其微細的波,還是無量快速的波,都不行。你看到這個現象是波動的現象,像看海水一樣,你所看到的是浪,是波浪、波濤,其實那個波浪、波濤就是海水。

把海水比作自性,把波浪比作阿賴耶,挺恰當的,真的它是一不是二,阿賴耶是依自性起來的,就好像波浪是依水起來的。什麼時候能見到水平?波浪停止了,水平就現前,就這麼個道理。所以不學定不行。

我們念佛是不是修定?是的,用這一句佛號把你心定下來。所以無論起什麼念頭,善念也好,惡念也好,這個就不去管它,只要有念頭,心就動了,不是靜的;念頭息掉,心就靜了。我們用什麼方法?這也是八萬四千法門之一,我們用持名念佛的方法,這個諸位要知道。

無論什麼念頭起來,古人講的,「不怕念起,只怕覺遲」,覺是什麼?要把念頭壓下去,這就覺了。我們念佛人,無論起什麼念頭,念頭才起,就警覺到我起了念頭,第二個念頭換過來,換阿彌陀佛,只許有一個阿彌陀佛的念頭,不許有其他的雜念,這叫會念佛,這叫會用功。

一直用這一句阿彌陀佛來壓,把所有念頭都壓平了,最後這一句阿彌陀佛也沒有了,就見性。如果還有這個阿彌陀佛的話,見不了性,為什麼?他還是個波動,還是個小波浪。不過這個波浪是很有秩序的,很平靜的、很溫和的、很有秩序的,它不是亂來的。見性,我們修行就圓滿了。

隨著我們的念頭,也就是禪定的功夫,小定見一小部分,大定就見一大部分,究竟圓滿的定那你就全見到了。隨著定功淺深,你的境界不一樣。一定到甚深大定,這個就是佛所證得的,究竟圓滿的。我們看惠能大師所說的,這是究竟圓滿的。

究竟圓滿什麼時候證得?在《華嚴經》上初住菩薩就證得,《華嚴》是圓教,別教是初地菩薩證得。他們所證得的這個境界,就是定功,是相等的,智慧不一樣。智慧,圓教的智慧高,別教智慧就要差一些。這兩個人相比,功夫一樣,慧有淺深不同。所以圓頓根性是非常可貴的,根性也是經歷很長時間薰修成就的。

文摘恭錄—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七十集)2010/6/27 檔名:02-039-0070

我們六道凡夫,這六道是個大舞台,我們在台上表演,諸佛菩薩在旁邊觀看,我們在表演有染有淨、有善有惡,有種種不同的果報,他在旁邊看,他看得很清楚,決定不動心,沒有起心動念,當然更沒有分別執著。高明在這個地方,這叫什麼?這叫隨緣妙用。我們不行,我們一看到馬上就要干涉,一干涉怎麼?就跳到舞台上跟他一起表演。

所以真正修行叫歷事鍊心,你不入這個境界,你到哪裡去練?在這個境界練什麼?練不動心,練不分別,練不執著。這是很難,淨宗有特別方便,就是才起心動念,才有分別執著,立刻就想到阿彌陀佛,不能有第二個想法,念頭一起歸到阿彌陀佛,用一句阿彌陀佛取代一切妄想分別執著。這個名號功德不可思議。

這名號是什麼意思?名號是無量覺,你要能懂得,一句阿彌陀佛無量覺,阿彌陀佛就是無量覺,無量覺就是阿彌陀佛,念阿彌陀佛就是無量覺,所以念佛會開悟!得無生法忍就是開悟,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,跟禪宗功夫是平等的,沒有高下。

文摘恭錄—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六十四集)2010/6/21 檔名:02-039-0064

⭕️ 淨空老法師專集 https://www.amtb.tw
⭕️ 儒釋道文化教育 https://rsd.amtb.tw
⭕️ 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s://www.hwadzan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