✔️菩提心的自受用是什麼❓
✔️會念的人肯定往生,會學的人肯定開悟。如何才是會念、會學❓
✔️如何是真發無上菩提心❓
作夢,夢中境界一時頓現,我們往生看極樂世界也是一時頓現,這個觀念一定要有、要懂得。往生的時候,你會覺得我已經很熟悉了,不陌生,我知道很久了,我知道很熟了,這就是什麼?讀經千遍,其義自見。你要不熟,境界現前,處處感到陌生;要很熟的話,回來了,處處,經上講的你就完全能對得上號,全都對了。感謝釋迦牟尼佛,那是真正感激的心生出來,佛介紹的沒錯。
就像當年慧遠大師他往生的時候告訴大家,極樂世界他以前看過三次,定中看到的,沒有跟任何人講,這一次又現前,我應該往生了,告訴大家。人家問他極樂世界是什麼樣子?跟《無量壽經》上說的完全一樣。
祖師當年在世,在那個時代淨土經典只有《無量壽經》翻出來,《彌陀經》跟《觀無量壽佛經》都沒翻出來,應該是已經傳到中國,還沒翻譯出來,慧遠大師那時候。因為鳩摩羅什大師跟慧遠大師是同時代的人,那個時候沒翻出來,所以他依靠經典修行只依靠一部《無量壽經》。他告訴大家,跟《無量壽經》講的一模一樣。祖師對經典熟,境界現前一點都不陌生,這是我們要留意的,不能夠疏忽。
文摘恭錄—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三五五集)2011//4/1 檔名:02-039-0355
作極惡的人,往生是什麼條件?懺悔業障,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。什麼叫菩提心?蕅益大師在《要解》裡面講得很好,一心一意求生淨土,親近彌陀,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,講得好。印光老法師對於《要解》讚歎備至,真的讚歎到頂點。他老人家說,即使古佛再來,給《阿彌陀經》做一部註解,也不能超過其上。這是他對於蕅益大師的讚歎,諸佛來註《阿彌陀經》也不能超過他。
有人懷疑,還不是普通人,老法師。我在新加坡,演培法師有一次請我吃飯,就提出這個問題。他說:印老讚歎是不是太過分?我告訴演培法師:印祖讚歎的一點都不過分,讚歎到恰到好處,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老和尚,一生講經教學,怎麼還有這個疑問?這個我們要知道。你細心去觀察,他有沒有發菩提心?這是個標準。菩提心的體是什麼?真誠。心裡有疑,真誠就沒有了。
這些大德們,他們的本我們不知道,我們看到的是跡相。我們用真誠心來看待這些事情,演培法師是菩薩,他做此示現提醒我們,要不然我們怎麼會知道?他到底是真菩薩還是假菩薩,你不要去管,沒有真假。為什麼?相隨心轉,我是真心,他就是真菩薩,我是妄心,他就是假菩薩。哪有什麼真假?都在你那一念之間。
念佛之人,念念是阿彌陀佛,我看所有一切眾生都是阿彌陀佛,真的,決定不是假的。不但一切人是真的,西方極樂世界花草樹木都是真的,水、鳥也都是真的,阿彌陀佛變化所作。我們今天這個世界上花草樹木、這些鳥雀,是不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?那就看你的心,你的心是,它就是的,它就不假。你就真聽到鳥雀、風聲在那裡說法,你真聽到了。然後你才恍然大悟,極樂世界遍一切處。明白這個道理,這是真的,一點都不假。科學家今天能夠印證到的是邊緣,已經很了不起。我們生活在哪裡?無論生活在什麼地方,都沒有離開極樂世界,都沒有離開阿彌陀佛。關鍵是我們是不是真的相信、真的發願。
真心就是菩提心。真誠是體,菩提心的理體,清淨、平等、正覺是菩提心的自受用,你自己享受。這個就是極樂,清淨心是極樂,平等心是極樂,覺而不迷是極樂。是你自己心裡本來有的,不是外頭來的,外面找不到。現在我們的清淨平等覺到哪裡去?迷了。迷了,諸位要記住,並不是丟了,只是迷了。你只要一覺悟,你就發現了,它在,你就能享受得到。我們這個失掉叫迷失,不是真的失掉,覺悟了它就現前。現前之後,它起的作用就是看破、放下。看破是明瞭,宇宙之間一切法,體性、現象、理事、因果你全都通達明瞭,那就叫佛知佛見,《法華經》上所說的佛知佛見。
學佛,佛有沒有教我們什麼?佛什麼也沒有教,佛沒有東西教人。佛只是把他自己覺悟的說出來跟我們分享,告訴我們,你也有、他也有,各個人都有,你只要從迷惑顛倒回過頭來你就見到,就這麼回事情。句句是真話,句句是實話,真明白了,這個世界上沒有災難。災難是不善的心行偶發的事件,這個事件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確確實實佛在經裡舉的比喻是很有道理,「夢幻泡影」,這麼回事情。
文摘恭錄—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三七九集)2011/4/20 檔名:02-039-0379
真正覺悟,真正念佛,真正念佛是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」。這句話的意思,就是放下萬緣,一向專念,一個方向一個目標,沒有懷疑、沒有夾雜。這樣念佛,一念相應一念佛,念念相應念念佛,跟阿彌陀佛直通了,感應道交不可思議。
決定不為這個世間所影響,無論是順境逆境、善緣惡緣,都不影響你念佛,這叫會念,都不影響你研教,你叫會學。會念的人肯定往生,會學的人肯定開悟。
聽經的人多,聽懂得的人不多,聽懂得又肯幹的人就更少了。老師、菩薩用真心來教導,學生也用真誠心來接受,確確實實被佛菩薩感化了。怎麼知道?他發心了,真懂了,曉得這個好,世出世間最上之法、最妙之寶,佛菩薩傳給我們了,就是這部經,就是這個名號,世出世間無上妙寶。
我要發心作佛,我要發心生淨土,這就是無上菩提之心。對這個世間,對這個十法界,決定不再留戀,無上菩提心真發了。發心功德不可思議,《華嚴經.初發心功德品》說得很詳細。
文摘恭錄—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三O六集)2011/2/27 檔名:02-039-030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