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而無發,乃為真發|淨空老法師開示

金剛經的智言慧語|淨空法師開示
廣為分享,功德無量:

✔️我們今天犯的毛病是要求知。般若無知,你偏偏去求知,跟般若恰恰相反。求知,那個知是什麼❓
✔️這個世間太複雜,想到深山找個幽靜地方去修行,行嗎❓
✔️真正修行、真正想成菩薩、成佛,要不要改變我們現前的生活環境❓
✔️破四相非常重要,四相怎麼破❓

  【庶與清淨覺心相應耳】

  這在做的裡面清淨心現前,清淨心起作用。所以,清淨心從哪裡修?有人學佛,說這個世間太複雜,要去到深山找個幽靜地方去修行,那行嗎?那是他不懂佛法,佛法的清淨心就在紅塵裡面鍛鍊出來的。

  所謂是「即相離相」,離即同時,離相跟即相不是兩樁事情,一樁事情,就在這個環境裡面清淨心現前。不會的,在這個環境裡頭被污染;會的,就在這個環境裡面得清淨心。由此可知,染淨不二。

  染淨從哪裡區別?給諸位說,覺跟迷。迷了就被污染,覺悟了心就清淨,可見得與這個境界有沒有關係?沒關係,關鍵就在覺迷。這是我們一入佛門,佛就把修行的總綱領、總原則教給我們。皈依佛,覺而不迷;皈依法,正而不邪;皈依僧,淨而不染。

  佛教導我們修覺正淨,覺正淨都不離開境緣,人事環境、物質環境並不離開。換句話說,真正修行、真正想成菩薩、成佛,要不要改變我們現前的生活環境?不需要。就在我們現前生活環境裡,就在現在工作環境裡,就在現在這個社會當中,你會的就成就了,一覺就成就了。

  如果說迷,佛菩薩那個環境你還是迷,古時候叢林寺院你到那裡面要是迷,那還是不覺。這是說明了修行,一切時、一切處、一切境緣當中,只要心裡面有覺、有正、有淨,無非道場,都是道場。如果你是迷邪染,真的,再大的寺院叢林,你到那裡面去住一輩子,也不是道場。大乘經裡面說,直心是道場。直心是什麼?直心是真心。真心就是一心,一心就沒有妄念,沒有妄念那就是道場,所在之處無不是道場。

  節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09-023-0071集1995/5

  【雖曰菩薩,名不副實矣。】

  所以我們稱這些菩薩,叫他做權教菩薩,權教小乘,權教就不是真的菩薩。真的菩薩見性,破一品無明,見一分真性,那是真的菩薩。在相宗裡面所講,同生性,異生性。破一分無明、見一分真性,叫同生性。因為跟諸佛如來用的是真心,同一個心。如果細惑未破,他還是用八識,八識是妄心,他不是用真心,依舊用的是八識五十一心所。

   我們在楞嚴會上看到,用八識五十一心所的人,可以證得阿羅漢,可以證得辟支佛,不能成為法身大士。因為再往上面去,這個東西沒用了,八識心決定不能用,那個是妄心。所以佛法,真正的佛法超越世間法,這個大家要曉得。

  我在過去,大概說這個話應該也有三十年了,我在台北主持中國佛教會的大專佛學講座,那個時候我擔任總主講。有一次我就想到,我們佛門裡面也有科學的方法論:因明。五明裡面的因明,與世間方法論裡面邏輯、辯證法是非常接近的。

   我想到這個科目,我去請教我的老師,我老師他是學這個東西,我希望他來給我們同學上這個課程。我老師是方東美先生,我向他提出來,他笑笑,他說:這個東西沒有用處!這些東西在佛門裡面是初級的教學,中級的教學、高級的佛法完全用不上。

   完全正確,這是個內行人講的話。為什麼?高級佛法不用心意識,你還有什麼邏輯、還有什麼辯證法?凡是這一類東西,都是要用心意識才行,高級的佛法已經不用心意識。《金剛般若》不用心意識,所以這些東西完全沒用。

   佛教的因明,教什麼?教小乘的、大乘初學的,還沒有入門,初學的,叫大乘始教。賢首家講小始終頓圓,大乘始教,到大乘終教就沒用處了,就用不上力,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。你不知道,「這個方法好」,堅固的執著;換句話說,你在佛法修持上永遠沒有方法提升,你只在低的階位上,不能夠再進步。一定要認識清楚。這是佛法真正超越世間法。

  這裡說,雖曰菩薩而名不副實。這個標準就是法身大士,跟法身大士一比,那他不是真正的菩薩。由此可知,我們要在這上用功夫。這四相怎麼斷、怎麼破?破四相非常重要。四相怎麼破法?其實《金剛經》上講得很透徹,教給我們起心動念想眾生,這個方法妙極了。我們把我們的念頭大而化之,不要斷我執,我執自自然然沒有了,這個方法實在妙極了。起心動念都想一切眾生,不要為自己著想,《金剛般若》上教給我們的方法。

  節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09-023-0071集1995/5

  【故必實無有法】

  實無有法,心清淨,心裡什麼也沒有,那你是真的發了無上菩提心。你要是有念,不是無上菩提心,清淨心中一個妄念都沒有,這就叫做無上正等正覺,這才真正發菩提心。我已經發了菩提心,那就迷到家了,他還有我相在,還有我見在,哪裡是菩提心?連小乘須陀洹都不如,小乘證得須陀洹果也沒有給人講「我證得須陀洹果」,沒有!

  由此可知,我們每一位在座的同修,你們不是才學佛,過去生生世世無量劫來善根深厚,佛在這個經上講得很清楚,都是過去生中已經在無量無邊諸佛如來所種善根。為什麼今天還落到這種地步?毛病出在哪裡?我發了菩提心,我學了般若,生生世世幹這一套,始終沒有把我忘掉,所以搞了無量劫來落到今天這個地步,這是把我們病根找出來了。

  病根雖然找出來,要想把病根除掉,那還真不容易!想到這個地方,除了帶業往生,真的沒有第二條路好走。你要不求帶業往生,那你就要斷根,你就要破四相、破四見,四相破就出六道,四見破才能出十法界。無論修學哪一個宗派、哪一個法門,這是原理。我們求帶業往生,要不要在這裡下功夫?要!因為這種情執愈淡,我們往生愈有把握,往生的品位愈高,到西方極樂世界成佛的時間提前了,所以這是很有必要。

  節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09-023-0071集1995/5

  【意謂,有法發無上正等覺,實無如此事理。】

  無論從理上講、從事上講都沒有,你要以為有一個方法,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佛告訴你,無論從事上講、無論從理上講,實無,實實在在沒有,這跟你講真話。懂得前面這個意思,這個意思你就明白了。心裡確確實實什麼都沒有,那個心就是菩提心;心裡面才有一物,那個心是妄心,妄想、無明、執著。

  由此可知,佛法修的是什麼?我們今天從最簡單的地方來體會:清淨心。清淨心裡面不能有一點點東西。幾時你清淨了,無量無邊的法門,包括一切世間法,沒有一樣不通達。這是《般若經》上所說的「般若無知」。什麼是般若?無知是般若。

  我們今天犯的什麼毛病?我們今天犯的是要求知。般若無知,你偏偏去求知,跟般若恰恰相反。求知,那個知是什麼?邪見、妄想。你還怕你的邪見不夠多,還要去求邪見?

  清涼大師在《華嚴經疏鈔》經題裡面說過,他說:有解無行,行是什麼?受持,解是什麼?讀誦,有解無行,行就是修清淨心、修覺正淨,沒有認真修覺正淨,「有解無行,增長邪見」,你學得再多,學得愈多,你的邪知邪見愈多。有行無解,行不行?也不行!「有行無解,增長無明。」

  所以教下的主張是解行相應。般若裡面就是解行相應,解跟行不能離開的。唯獨淨土宗可以,有行無解他也能往生,除這個法門之外,找不到第二個法門,這是大家一定要搞清楚的。所以淨土之殊勝,淨土為一切諸佛如來之讚歎,就是殊勝在此地!其他法門裡面,你有行無解,你就墮在無明裡頭。

  節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09-023-0071集1995/5

  【發而無發,乃為真發。】

  叫你發心了,真正是無發。可是發而無發的意思很微妙!不發就是真發,那好了,這些芸芸眾生都沒有發菩提心,他們是不是真的發菩提心?不是的。這個無發是什麼念頭都沒有,那就是菩提心,那是真正發了菩提心;有發菩提心的念頭,不是菩提心。有世間名聞利養這個念頭,那當然更不是菩提心。

  「有念則非,無念即是。」無念是無一切妄念。諸位要曉得,發一念菩提心的,還是個妄念;無妄念。發一個成佛的心也是妄念,不是正念。正念是什麼?正念就是本性裡頭本來具足的般若智慧,那是正念。正念在哪裡?佛在楞嚴會上說,「六根門頭放光動地」,宗門裡頭常常也用,這是正念。

  我們眼能見,見是正念;耳能聽,聽是正念;鼻能嗅、舌能嘗都是正念,這就是真正的般若智慧。眼見的時候,見一切色清清楚楚、了了分明;沒有起一個念頭的時候,我們不會說沒有起一個念頭也就看不見,看得很清楚!

  起了一念就是無明,我們看到眼前,這是花,很美,無明了。怎麼無明?你又起了分別、起了執著。當你見一切色的時候,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、沒有動念頭,《金剛經》講「不取於相,如如不動」,這是我們見性,見到色性,這是真見。交光大師在《楞嚴經》裡面主張「捨識用根」,那就是諸佛如來。

  諸佛如來跟我們不一樣的地方,我們眼見,他眼也見,我們見就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,他見不起心、不動念、不分別、不執著。我們要問:佛,這是什麼?佛跟你講:這是花。他不就有分別了嗎?他是依照我們的分別而分別,他自己沒有分別,你說這是花,就隨緣,恆順眾生,這叫花。他自己有沒有分別?沒有。他自己如果分別,他是凡夫。這是恆順眾生,隨著你們的分別而分別,我不分別。

  這不但在佛法裡頭,我們中國老子,這是道家的;老子《道德經》你翻開來看,第一句:「道可道,非常道。名可名,非常名。」他也曉得名字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名字是人從分別執著裡面建立的,離開一切分別執著,哪來的名?沒有名。你要說這個花,這是紅色的、那是黃色的,這都是分別執著。

  佛為我們說這些經法,都是隨順我們的分別、隨順我們的執著來說的,離開這一切分別執著,佛是一個字也沒有說。從佛本人那一方面,釋迦牟尼佛一生沒有說一個字;從我們這邊來講,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,三百餘會,四十九年,從我們這邊說的。從佛本人那邊說,沒有說一個字,這就所謂說而無說。

  我們的毛病在哪裡?我們的毛病是聽了佛說都以為真的,這就壞了。如果我們也會了,聽而無聽,無聽而聽,你馬上就成菩薩、成佛, 就快得很,就契入了。我們不會聽,佛會說,我們不會聽。我們在經典上看,釋迦牟尼佛一部經還沒有說完,有的人開悟、有的人證果。為什麼?那些人會聽。他會在哪裡?他是聽而無聽、無聽而聽,所以他開悟,他證果。我們是聽佛講經,字字都落實,這個糟糕了,錯在這個地方。

  大家要是把這個關鍵抓住之後,我們的修學,真的是一帆風順。證果不敢說,開悟真的有指望,徹悟沒有把握,小悟、大悟真的是有把握的,是有指望的。如果這個關鍵你抓不住的話,處處還落實,悟門就被堵塞。所以讀經、學教,學多了有用嗎?沒用。

  廣學多聞是哪些人?已經開悟以後,才廣學多聞。開悟以後,成就後得智。你沒有開悟之前,三藏十二部經典,恐怕你讀一百年,你都不能開悟。如果真正開悟之後,現在這一部《大藏經》,我相信三個月你就全部讀完了。他眼一到全明白了,什麼意思全明白了。

  諸位一定要知道,悟後起修。我們現在很多觀念錯誤,以為一定先要廣學多聞,錯了。實際是四弘誓願沒搞清楚,四弘誓願第一個叫你「煩惱無盡誓願斷」。修清淨心,叫你心裡頭斷煩惱,煩惱斷,清淨心現前,才廣學多聞。「法門無量誓願學」,無量無邊的法門,短短幾個月的時間,決定一切通達。佛教裡修學的方法跟世間不一樣,現在我們是學佛的人學世間這個方法,走錯路了,永遠不會開悟,永遠不得利益。

  節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09-023-0071集1995/5

⭕️ 淨空老法師專集 https://www.amtb.tw
⭕️ 儒釋道文化教育 https://rsd.amtb.tw
⭕️ 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s://www.hwadzan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