✔️念佛是一個無障礙的法門。大眾歡喜,我高聲念;這裡頭有人不歡喜,那怎麼辦❓
「此下復據密部《大乘密嚴經》云」,我們從不同宗派的經論學習之後,才曉得萬法原來是一體。佛菩薩大慈大悲恆順眾生,眾生的根性不相同,煩惱習氣不相同,所以修學也不能用同一個方法,同一個方法不能度一切根性的人。所以佛是應以什麼身說法就現什麼身,哪個方法能叫你破迷開悟,佛家的術語叫度機,都是引導你,引導你開悟。
不是引導別的,引導你在理上或者是事上豁然大悟,明心見性,功德就圓滿。我們功德圓滿就教學畢業,老師不必再教,學生也不必再學,圓滿了,師生都得大圓滿。所以密部是另一類的根機,目標呢?還是念佛求生極樂世界,你看真叫「方便有多門,歸元無二路」。
怎麼說都是一個方向、一個目標,大乘佛法求生西方極樂世界,親近本師阿彌陀佛,密宗也不例外,密部就是密宗。看《密嚴經》上說的,「佛已超過彼,而依密嚴住。極樂莊嚴國,世尊無量壽。又云:密嚴淨土超諸佛國,如無為性不同微塵,此密嚴中諸佛菩薩,並餘國土來此會者,皆如涅槃。」
密宗到最後還是歸淨土,方向、目標一致,方法不相同。好比我們今天去旅行,我們的目標相同,我們的方向相同,我們各人所用的交通工具不同,最後不管是早到、是後到,都到達同個地點,就是這麼個道理。千經萬論無量法門都是為這樁大事,往生淨土是我們一生無比殊勝的大事因緣。
經上這首偈子非常明顯,佛就是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真的超過十方一切諸佛,這句是讚歎。而依密嚴住,這個地方說的密嚴,就是前面我們講的本性常、凝然常,大乘教裡面常講「常住真心」,跟這個意思完全相同。極樂莊嚴國,世尊無量壽,前兩句是從自性理體上說,後面兩句是從事相上說,性相一如,理事不二,密嚴即是極樂。
文摘恭錄—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二八O集)2011/2/14 檔名:02-039-0280
善導大師給我們說了一句話,前面念過,「諸佛所以興出世,唯說彌陀本願海」,這句話還得了!意思是說,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,示現在世間八相成道,修行成道度眾生,用什麼方法?無一不是用淨宗持名念佛的方法。最後成就的,最後真正成佛的,全是這個法門。
善根沒成熟,對這個法門不相信,那學其他的,八萬四千法門裡隨便去挑,學其他的。學到最後真正開悟了、覺悟了、明白了,統統回歸到這一門,都在這一門上成就。你要不相信,你讀《華嚴經》看看,《華嚴經》上那些菩薩不是修淨土的,修種種法門最後成就都到華藏世界,往生在華藏世界,到華藏世界,文殊、普賢十大願王導歸極樂,這不就講清楚了嗎?
到華藏之後,還到極樂世界去拜阿彌陀佛,聽阿彌陀佛教誨。善導那句話就是說這個現象,同歸極樂。所以我們對任何宗教都頂禮、都恭敬。為什麼?我們知道,就跟華藏世界一樣,無論哪個宗派,無論哪個宗教,最後都回歸常寂光淨土,都會通過極樂世界。
文摘恭錄—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二七四集)2011/2/10 檔名:02-039-0274
「深表法藏大士,以無量心,發無量願,起無量行,一一皆稱真如法界,是故願無虛發,功不唐捐。」這是什麼?這是講弘法的人,法藏菩薩給我們做了榜樣,要求我們學他。以無量心,就是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,發無量願,只為一樁事情,一切皆成佛,就為這樁事情,誠心誠意幫助一切眾生圓成佛道。行嗎?行,真行,就是這部經,就是這個法門,持名念佛。自己要做給眾生看,要發這個願,在日常生活當中,無論是閒是忙,念念不離彌陀,那就是起無量心。
念佛確實不可思議,這是一個無障礙的法門。大眾歡喜,我高聲念;這裡頭有人不歡喜,我就默念,心裡念不出聲音,金剛持,口動沒有聲音;還有人看到,嫌棄你口動,不喜歡看你那個樣子,默念,心裡頭念,外面痕跡都看不到。順眾生,修隨喜功德,將自己的念佛功德迴向給這些眾生,願三寶加持他們,讓他們早一天覺悟,早一天回頭。能信、能解、能願、能行,得真有這個心,才起真的感應作用。
文摘恭錄—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三O六集)2011/2/27 檔名:02-039-030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