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擺脫色聲等等對待之塵境,而不應住著

金剛經的智言慧語 淨空老法師開示
廣為分享,功德無量:
play-sharp-fill

  【此節釋成上文應離一切相。發起平等慈悲之覺心,則心生起時,便當擺脫色聲等等對待之塵境,而不應住著。則一切相皆離矣。】

  這是先說離相,就是應無所住。因為離相,你的慈悲心才能夠生得起來;著相,慈悲心就沒有了,就生不起來,慈悲、平等都生不起來了。慈悲平等心是佛心,也就是我們講的真心。凡夫所用的心是妄心,有分別、有執著,不清淨、不平等、不慈悲,妄心!清淨、平等、慈悲是真心,真如本性。離一切虛妄,我們的真心才能夠顯露。所以不離相,真心透不出來,不起作用。

  佛在此地教導我們,我們心生起來的時候,我們常講起心動念,起心動念時候要在哪裡用功夫?要把所有一切相對的塵境把它去掉。六根對的是六塵,如果不去掉,這個裡面就生六識,六識就是煩惱,妄想分別執著統統起來了。所以,你一定要捨掉根裡面所對的相。

  這個說法恐怕大家很不容易體會,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。如果對法相唯識有一點基礎,我講這個話就很容易懂。譬如我們眼,眼見色,眼是真正見到色;我有沒有見到色?我沒有見到。如果我要真的見到色,給諸位說,那叫法身大士,那不是凡夫。怎麼說我沒見到色?這個花擺在我面前,我不是明明都看到了嗎?確實沒見到,你要是說你都看到了,你迷惑顛倒,你自己錯了都不曉得。

  我們見到這個花,這個見是從哪裡見的?眼根接觸外面色塵,產生眼識。眼識裡面有四分:見分、相分、自證分,證自證分。我們能造業的,能夠分別執著打妄想的,以為是我的,那是什麼?第六識。第六識的見分緣眼識的相分,這樣見到的。

  就好像我們現在電視台一樣,這是現場,我們看在哪裡?我們在電視螢幕上看到的,沒有看到現場。我們今天所有見到外面一切境界,這兩個眼睛是攝影機,就像鏡頭一樣,照進去了,裡面有相分,我們第六意識就是緣那個相分,所緣的境界感覺得跟外面境界完全是一樣的;從這一點你也能體會到,《華嚴經》上所講的大小不異。

  我們眼識裡面,那個小螢幕裡面現的相,使我們感覺到跟外面這個相是完全一樣,這個大相小相沒有了,所以芥子納須彌。芥子比喻什麼?比喻我們第六意識那個相分,須彌是須彌山,我們第六意識緣眼識看的那個須彌山,跟外面一樣大。須彌山沒有縮小,我們眼識的相分沒有放大,大小不二,性相一如。這個理就講得比較深一點,事實真相說出來了。所以一切萬法裡面,哪有大小?大小是你的錯覺,長短也是你的錯覺。事實真相是萬法一如,萬法不二,那才是事實真相。

  從這個地方體會到一點味道,然後曉得我們這個心生起來的時候,離什麼相?絕不執著眼識的相分。其實講眼識的相分,我們還是講得不徹底。真正再要是講的時候,事實真相不是那麼回事情。那說起來我們就真的太可憐,佛說眾生可憐憫者,這一點不錯!

  我們還沒有看到第一個電視的畫面,我們看到是什麼?是從第一個電視再轉播傳播去的,看另外一個電視的畫面,那個畫面是第六意識的相分,是從眼識的相分轉播成第六意識的相分,第六意識緣眼識相分,自己變一個相分,第六意識的見分是緣自己的相分,這才看到了。轉播的,不是直接的,眼識造成的相分是直接的,第六意識從那裡接收過去變成第二個相分,是轉播的,不是直接的。我們把這個東西當作認為我真看見了,這天曉得!沒有接觸到外面的世界。

  諸位要曉得,我們永遠躲在一個殼裡面。像現在的汔車,永遠在車裡面,從來沒有爬出來一步,你所見的透過幾層玻璃見到外面,不是直接見的。我們伸手去拿一樣東西是真拿到嗎?沒有!這個手是機械的手臂,不是自己,自己沒有摸到,是利用這個機械手臂去摸到。

  現在做工,機械手臂很多,挖土,那個人坐在那裡操縱機器,怪手出來抓土。是他抓到了嗎?沒有!我們今天自己坐在那個身體裡面,沒出來!這個機械手臂是怪手,確實沒有直接抓到東西,還感覺到自己摸到了。唯識學好,唯識學可以說是世間最高明的心理學,我們讀了唯識經論之後,再看大學裡面講的心理學的課程,一翻開不想看了,胡說八道,在胡造謠言。我們才略略曉得一點事實真相。

  所以一切造作全是虛妄的,自己從來沒有接觸到外面真正境界過,哪裡是真的?所以佛教給我們不應住,是不應住我們八識五十一心所,五十一心所都有四分,不著那個相分,不是外面的色相,是教我們不著八識五十一心所的相分,那就行了,那就能轉識成智,轉八識成四智。如果你還著這個相分,那你怎麼能轉得了?你一天到晚用什麼?一天到晚所用的八識五十一心所,你用這個東西。這個東西在佛法叫妄心,那不是真心。我們在六道裡打滾,誰當家?妄心當家,妄心作主。

  也就是說心心所作主,心心所當家,那怎麼能見得了性,怎麼能夠轉?般若是直截了當,叫我們跟心心所的相分、見分脫離關係,我不用它,這樣才有能力轉識成智。如來果地上的妙觀察智、平等性智、大圓鏡智,跟眾生起一切作用的時候,叫成所作智。成就,所作的是什麼?令入無餘涅槃,這是佛菩薩所作的,這是終極的目標。

  如果把它分成階段:令眾生信、令眾生解、令眾生行、令眾生證,都是成所作智,沒有智慧怎麼行!智慧從哪裡來的?離相。離心裡面一切執著的相,妄想執著的相要不得,統統離掉。所以離不是離外面境界相,外面境界相要,那屬於事。《華嚴經》上說得很好,你們對《華嚴》都很喜歡,《華嚴》講的理事無礙,事事無礙,那個沒有障礙,障礙在心、心所。心心所的見相兩分是大障礙,你必須要認識它,必須要把它放下,恢復到自性清淨心,那就行了。

  這就講色聲等等對待的塵境,而不應住著。不應住著色,眼不住色,耳不住聲,鼻不住香,舌不住味,身不住觸,意不住法;不住就是轉識成智,不住就是捨。交光大師在《楞嚴正脈》裡面,這是《楞嚴經》註解的權威,《楞嚴經》雖然有一百多種註解,一般人都認為古註《長水疏》是權威,新註就要推交光大師的《正脈》為權威,權威的註解。

  交光大師在《楞嚴經》裡面,說了些什麼,會被大家這樣的推崇?他就說出捨識用根。他教人的這個話一點都不錯,完全符合《楞嚴經》的教義,比長水高明,長水還是沒有離開天台的三止三觀,但是三止三觀依舊是用意識,還是沒有離開心意識。

  交光大師完全不用天台家的止觀方法,直截了當就捨識用根,在日常生活當中,不用識用根。根是什麼?根中之性。告訴我們,我們見不要用眼識見,凡夫用眼識。菩薩用什麼?見性,性是清淨的、是平等的,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這個地方就是捨識用根。

  你如果能見色,在色相裡頭沒有分別、沒有妄想、沒有執著,你是見性見色性,那就不叫塵。塵是污染,它不污染。見性見色性,聞性聞聲性,不但轉八識成四智,轉十界為一真法界;色性、聲性是一真法界裡面的,不是十法界裡的。十法界是塵境,不是性境,那一轉就轉到一真法界裡面去。

  《楞嚴經》什麼人修的?還是法身大士修的,不是普通人。普通一般人在《楞嚴經》可以得到很大的啟示,能夠開解,所以古人講,開悟的《楞嚴》。《楞嚴經》的確可以幫助人開悟,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;那只是解悟,不是證悟。證悟,那用交光法師這個方法行,捨識用根。捨識用根的方法,跟《金剛經》上講的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完全相同,理相同、方法相同、境界也相同,只是說法不一樣,意思完全一樣。

  節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09-023-0053集1995/5

⭕️ 淨空老法師專集🔜 https://www.amtb.tw
⭕️ 儒釋道文化教育🔜 https://rsd.amtb.tw
⭕️ 華藏淨宗弘化網🔜 https://www.hwadzan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