總以顯明心無法以求得,而後可得|淨空老法師開示

金剛經的智言慧語|淨空法師開示
廣為分享,功德無量:

✔️用真誠心、清淨心來求,你的真誠跟清淨都不圓滿,為什麼❓
✔️什麼叫無生法忍——老法師用什麼來比喻❓
✔️西方極樂世界有四土、三輩、九品嗎❓
✔️四果四向都是對凡夫說的,為什麼❓
✔️以為自己發了菩提心,到這個地方才曉得,原來菩提心有這麼多條件在裡頭❓

  【總以顯明心無法以求得,而後可得。】

  這是總綱領,也非常重要。我們心裡有求,給諸位說,就求不得;心裡不求,不求就得到了。我們凡夫心裡頭都有求,所以你能夠求得的非常有限,那是性德裡頭真的是億萬分之一。如果你要是不求,你得到的是圓滿的,你都得到了。這是什麼原因?因為無求才是圓滿的真心。

  我今天用真誠心來求,用清淨心來求,你的真誠跟清淨都不圓滿。為什麼不圓滿?因為你心裡頭有個真誠、有個清淨,有個清淨就不清淨,心裡頭有個慈悲就不慈悲,裡頭有夾雜,不純淨。真正純淨發心,跟前面句子是一樣的。

  你說發慈悲心,發而無發,無發而發,那是真慈悲;清淨心,淨而無淨,無淨而淨,那是真清淨。諸位細細從這個地方去體會,然後你才會用功,你才曉得怎樣修行,這是屬於高級的修行方法。所以,無法以求得,而後可得。

  節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09-023-0072集1995/5

  【然彼時實以證無生法忍,一法不生,而蒙授記,故非有法也。】

  在這個地方要略微說一說,什麼叫無生法忍?這個名詞我想每一位同修都很熟悉,可是這個名詞裡什麼意思,恐怕很少人能講得清楚。因為你們迴向偈裡頭有,「花開見佛悟無生」,那就是無生法忍,花開見佛悟無生。

  什麼叫無生?法,我們從法先講起,「法」是一切萬法,世出世間一切法,佛法裡面講的十法界依正莊嚴,法是這個意思。「無生」,十法界依正莊嚴不生不滅。確確實實沒有生滅,佛見到一切法不生不滅,大菩薩們也見到一切法確實不生不滅。

  我們沒見到,我們看到一切法明明有生有滅,動物有生老病死,植物有生住異滅,礦物、星球有成住壞空,這都是生滅相,怎麼會不生不滅?佛菩薩告訴我們,不生不滅是真的,是真相。你看到這個生滅相是假相,你看錯了,你看走眼了,一切法的的確確是不生不滅。

  這個事不好懂,我們只有用比喻來說。譬如我們看電影,在銀幕裡面看,那個相有生有滅。你在電影銀幕看那個畫面,不是有生有滅嗎?你到放電影機器房裡面看底片,不生不滅,底片沒有生滅,你想想這個味道!

  佛所看的那個相,是什麼相?剎那九百生滅業因果報的相續相,我們看的是相續相,人家看的是真相,人家看底片,我們看電影畫面。電影畫面那是假的,底片是真的、真實的。你把這個事情肯定了,一切法確實不生不滅。

  「忍」就是承認的意思,同意、認可,我同意佛的說法,肯定佛的說法沒錯。一切法生滅是錯誤的見解,一切法不生不滅是正確的見解,這是無生法忍的意思。

  八地菩薩才見到阿賴耶的微細相,就是剎那生滅相,八地菩薩見到了。所以八地菩薩肯定、承認,佛所講的話沒錯,我親自見到一切法不生不滅,沒有生滅。我們現在把生死看作大事,了不得!沒有,沒有這回事情,哪有生死?是你自己看走眼,你自己在打妄想,這是真的。他見到了,佛才給他授記。

  從這個事實看,那就是無有法,哪來的法?沒有!《楞嚴經》上講的境界相,它是講「當處出生,隨處滅盡。」這個講得也很好,當處是同時,生跟滅是同時,生跟滅不是異時,是同時。你們想想那個速度多快,如果我們用彈指來算法,一秒鐘兩個十萬八千,二八,一萬六千,二十一萬六千分之一秒,二十一萬六千分之一秒,那麼生滅不是同時了嗎?所以它不是異時。

  這是《楞嚴》上說的,實在講佛講這個話,大概對我們這些粗心大意的人,都不是講真實的話,比較接近,恐怕真實的比這個還要加幾倍。所以生滅是同時的;同時的,那生滅都說不上。這是說非有法的意思。

  節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09-023-0072集1995/5

  【因不住法,故今曰圓滿證得究竟果法而成如來。如是因,如是果,絲毫不爽。】

  佛給他授記,你得無生法忍,你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那是佛講的,他自己有沒有這個念頭?沒有。自己要有這個念頭,佛也不會給他說了,他自己確確實實沒有這個意念,但是他的層次也確實提升到那麼高。由此可知,佛在這個經上給我們說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話,「一切聖賢,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。」

  一切聖賢,如果連小乘包括進去,從小乘初果,到大乘圓教等覺菩薩,為什麼佛說了這麼多的差別相,小乘四果四向,大乘五十一個階級,其實真正修行人心裡面確確實實沒有這個執著,也沒有這個分別,沒有這個念頭,這是世尊對凡夫說的,四果四向都是對凡夫說的,凡夫沒有證到這個果位。

  菩薩在無為法裡面有淺深不同,淺的,佛就講位次低,深的,佛就說他的位次高;但是諸位必須要知道,無論是淺是深,修無為法的人心地都清淨,都沒有染著;也就是我們平常講,他清淨心的純度不一樣,愈是高位的愈純淨,是這麼一個意思。

  這個意思諸位如果稍稍明瞭一點,然後給你講西方極樂世界的環境,那個地方的人沒有名字,沒有姓名、沒有名字,那個地方的人,居住的地方也沒有街道名稱、也沒有門牌號碼,每個人相貌都長得一樣,你會覺得奇怪嗎?你要是把這段的文義聽懂了,你就覺得不奇怪了。

  不但不奇怪,我再告訴你一個事實,你要是沒有搞清楚,聽了會嚇一跳!極樂世界也沒有四土、也沒有三輩、也沒有九品,你們想想對不對?如果有這些,他心還能清淨嗎?他不又搞分別妄想執著了嗎?沒有!

  由此可知,四土、三輩、九品是佛對我們講的。他那個地方是不是有這些事?有,但是那些人心裡沒有這個執著,沒有這個分別。就好比我們這個講堂在五樓,要爬幾十個階梯上來,你們爬上來,心裡有沒有記住我走了多少階梯,恐怕沒有。

  西方極樂世界,住在那裡的確是有四土、三輩、九品,你問他,他心裡沒有這個念頭,那叫清淨心。人家著重的是清淨心,不著重什麼品位。

  不像我們這裡人,我一定要上品上生,品位低的還不甘心,這能去得了嗎?實在講,有一些人是用這個方法:品位高,多念!叫你多念,免得你不能往生。其實,堅固的執著,我一定要一心不亂,我一定要上品上生,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品位很低,什麼原因?心不清淨。

  那個一切都不執著的,根本就沒有想到品位的,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品位反而高。為什麼高?跟這裡講的道理相應。理與事都要搞清楚,都要搞明白,決定不能有分別執著,那就對了,跟經義就相應。

  節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09-023-0072集1995/5

  【則發心者,必應無發而發。】

  果是無得就得,這裡面為什麼說無得就得?因為無上菩提,這句話是梵語,翻成中國意思是無上正等正覺。無上正等正覺是你自己本來有的,你得個什麼?如果說有得,本來沒有我現在得到了,那才叫有得;本來有的,你到哪裡去得。我們必須要了解這個事實,然後佛講的這些話,我們才會聽得懂。

  一般人總誤會,無上菩提我們沒有,好不容易把它修得,這是錯誤的,不曉得是自家本有的。不但無上菩提是本有的,乃至於世出世間一切法莫非本來具足。六祖惠能大師開悟之後,跟五祖提出他的報告說:「何期自性,本來具足。」這個本來就是一樣都不缺。

  乃至於現在你所享受的物質環境,金銀財寶這些,這是自性裡頭具足的;若不是自性具足的,這世間怎麼會有這些東西?既是自性具足的,你從哪裡得?所以佛法教我們明心見性。

  心性本來有,我們因為迷了,迷叫無明;明心就是無明又明了,就這麼回事情,明了!無明的時候你不見性,性在你面前,並沒有離開你,在你面前你不認識,這一下覺悟了,無明沒有了,這一切覺悟了。覺悟了,這才認識性,才知道世出世間一切萬事萬法,都是自性本來具足的。

  不但具足而且能生萬法,世出世間一切法,都是從自性生出來的。為什麼能生?因為它本來具足。它怎麼生的?本來具足的是因,遇到緣它就生了。緣是什麼?緣是心想,想什麼它就生什麼,這不可思議。這是佛在大經上常教給我們,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。我們把這個道理搞清楚了,把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了,才曉得我們一天到晚打妄想,不得了!為什麼?想什麼,生什麼。

  因此,世尊在這個經上教給我們,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。無所住是於一切法決定不能執著。為什麼不能執著?它是心性生的,心性當體即空,了不可得,你怎麼能執著它,你執著它是錯了。因為它能夠生一切萬法,所以佛教我們念佛,我們想佛就生佛,想菩薩就生菩薩。

  由這個地方,我們也體會到念佛法門,是真正不可思議的法門。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怎麼成佛的?你明白這個道理,你自然就知道,念佛成佛的。念什麼成什麼,他念佛他就成佛,他不念佛他成不了佛。念佛成佛,是這麼個道理。

  所以,決定不可以念貪瞋痴!世間人都在念貪瞋痴,貪瞋痴是什麼?是三惡道。貪心是餓鬼道,天天念貪將來就到餓鬼道去了,念瞋恚是地獄道,愚痴是畜牲道。所以,決定不要念貪瞋痴,把心裡面貪瞋痴的煩惱要把它拔掉。用什麼方法?淨宗的方法很妙!你真正要把貪瞋痴拿掉,那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,因為這個業障是無始劫來的習氣,不知不覺的它又起來了。

  s淨宗的法門教我們,用阿彌陀佛的名號把它換過來,心裡一起念頭,阿彌陀佛,轉換過來,這個方法非常巧妙。你這個功夫用久了、用熟了,確確實實把這一切妄想分別執著,一句佛號取而代之,那就成功了,你這一生就成佛了。你明白這些道理,了解這個事實,才知道佛講的「發而無發、得而無得,無得而得、無發而發」,那是真相,這才講得清楚、講得明白。

  節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09-023-0072集1995/5

  【發而無發,乃為真發。住降在其中矣。須知當生如是心,便是無住而住。『應滅度一切眾生』三句,是降伏其心之意。】

  從這裡看起。世尊在這個地方教給我們發心,發心實在說是相當不容易,菩提心不發就是凡夫,如果真正發了菩提心,就是圓教初住菩薩。

  在過去特別是學教的同學們,往往對於發菩提心沒搞清楚,經上也說、論上也說,也以為自己發了菩提心,到這個地方才曉得,原來菩提心有這麼多條件在裡頭,若不具足這些條件,那個不叫做發菩提心。如果心裡還存著有個發菩提心的念頭,這個人沒有發菩提心。

  菩提心是什麼?現在我們搞清楚,原來就是真心,就是真如本性。圓初住菩薩,破一品無明,見一分真性,那個真性就叫做菩提心。菩提是覺的意思,真正覺心現前。只要有一念存在,有個「發」這個念頭在,就把我們的真心障礙住,妨礙住了,所以那個不叫做發心。確確實實一個妄念都沒有了,所以這個地方的發,無發。

  諸位要曉得,你發,錯誤了,你不發也錯誤了,所以一定是發而無發、無發而發,那就是真發。諸位要細細把這個句子多念幾遍,你才能體會到這個意思,正是《金剛經》上所說的兩邊不住,中道也沒有,這是真心現前的樣子。前面須菩提尊者無論是說初學,或者是說老修行,心要安住在哪裡,妄想要如何降伏,世尊這一句話把這些問題統統答盡,所以住降在其中矣,都在這一句裡面。

  須知當生如是心,便是無住而住。佛菩薩跟我們凡夫不一樣的地方,就是他那個心是住而無住、無住而住。我們凡夫的心是有住,落在住裡面;四空天人、小乘聖者,他們是住在無住裡頭;落在有無,總是兩邊。不像諸佛菩薩,他是住而無住、無住而住,還是兩邊不立,他們的高明就高明在此地。

  心發了沒有?發了,雖發而若無其事,雖若無其事他真發心。發心的相,我們必須要曉得,發不發從相上看。相是什麼?四弘誓願就是發菩提心的相,他確實有度眾生這個意願,他真的在斷煩惱,真的在學法門,不疲不厭,這是相,這個發了。

  發了怎麼無發?他並沒有感覺得「我發菩提心」,沒有!念念要度一切眾生,他並沒有想到「我要度一切眾生」,沒有!念念在斷煩惱,他也沒有想到「我要斷煩惱」,都是若無其事,心裡面乾乾淨淨、明明瞭瞭。

  而在事相上是不疲不厭,像普賢菩薩在《行願品》裡面講的「無有疲厭」。諸位從這些地方,你去體會、去領悟,佛菩薩跟凡夫、二乘權教不一樣的地方,你就明瞭了。這個地方一絲一毫都不能差錯,所謂「差之毫釐,謬之千里」,一點都不能夠差錯。

  「應滅度一切眾生」,前面,我們這個本子第一百一十二段,經文一百一十二段,諸位翻過來看:「我應滅度一切眾生,滅度一切眾生已,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」,就是指這三句,這三句就是降伏其心的意思。

  節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09-023-0072集1995/5

⭕️ 淨空老法師專集 https://www.amtb.tw
⭕️ 儒釋道文化教育 https://rsd.amtb.tw
⭕️ 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s://www.hwadzan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