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量法門最後成就決定是念佛法門|淨空老法師開示

念佛的真實利益|淨空老法師開示
廣為分享,功德無量:

✔️佛菩薩在哪裡?有沒有來幫助我們❓
✔️《淨土聖賢錄》、《往生傳》裡,三年往生的人,我們看他先走了,都不留下來教教我,這是沒有慈悲心嗎❓
✔️其他法門比淨土法門難,難在什麼地方❓

無量法門是接引無量不同的眾生,最後成就決定是念佛往生淨土。為什麼?在這一生當中,保證你成就,其他法門得斷煩惱,煩惱斷不掉,你就不能成就。淨土這個法門不需要斷煩惱,這就方便太多了,只要把這一句煩惱伏住就能往生。用什麼伏住?用阿彌陀佛。

所以我們念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念熟了,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,煩惱自然就不去想它,就不要去理它了,只理會阿彌陀佛,絕不理會任何雜念。念頭起,沒關係,隨它起,不理它自然就沒有了;只照顧阿彌陀佛,念念皆是阿彌陀佛,你就成就了。

這個方法,人人都能夠成功,無論賢愚智不肖,無論男女老少,無論哪個行業,全都能成就,這法門妙!又何況一歷耳根,永為道種。所以,應當發願往生,親近阿彌陀佛,聽他老人家講經教學,依教修行,那你很快就證得補處菩薩,補處是等覺菩薩。

文摘恭錄—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三一九集)2011//3/7 檔名:02-039-0319

我們念得不靈,違背了大勢至菩薩的教誨。菩薩教人念佛,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」八個字,我們沒做到。我們天天念佛,六根沒有攝住,為什麼?眼還被外面的色這個境界所轉,耳被外頭的聲塵所轉,鼻被香轉,舌被味轉,身被觸轉,意被法轉,全都被外境所轉。

都攝六根就是把這六根收回來,不受外頭境界的影響,這叫都攝六根。我們今天受外面影響,外面風小小一動,我們就受不了。外面的大風大浪,我們還是保持如如不動,這叫都攝六根。由此可知,都攝六根就是放下萬緣,就是放下妄想分別執著,那就是都攝六根。

然後才講淨念,淨是清淨,不懷疑就清淨,不夾雜就清淨。如果你懷疑,你說我不懷疑,不懷疑就清淨了,不清淨就懷疑,你怎麼能說你沒有懷疑?不夾雜就清淨,夾雜就不清淨。夾雜什麼?夾雜叫六塵、六識,夾雜這個東西。所以不懷疑、不夾雜、不間斷,哪有不成功!這個法門什麼人修的?給諸位說,就是阿彌陀佛五劫修行當中所修的,八萬四千法門第一法門,十方諸佛所修的無量無邊無盡法門裡頭第一法門,叫持名念佛。

我們今天念佛,「持」這個字沒做到,所以我們念這麼多年沒效果,如果真的會念,三年決定成功。《淨土聖賢錄》、《往生傳》裡頭,三年往生的人有多少!那不是壽命到了,是他的念佛功夫成就,他有條件往生,壽命不要了,先走了。好像我們看他走了,他怎麼都沒有慈悲心,都不留下來教教我?我們全看錯了、全想錯了。他走了就是教我們,給我們做榜樣,讓我們相信那是真的。

後面他又來了,他來去自由,他又變了個樣子來教我們。為什麼他變個樣子來教我們?他要行慈愍行,他能不來嗎?該去的時候他就去,是教你,該來的時候他又來,還是來教你,沒有中斷過。來的時候換一副面孔,換一個樣子,你不認識。

六道眾生,其實哪一個不是佛菩薩?哪一個不是再來人?都是在這裡示現教我們。問題在哪裡?你會不會。正如同《華嚴經》末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,善財童子從早到晚,五十三參是什麼?男女老少、各行各業。我們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覺這一天,不都看到這些人嗎?全是佛菩薩,都在這教我,都在這給我示現。有人示現正面的,有人示現反面的,有人示現善的,有人示現惡的,把十法界依正莊嚴天天表演給我看。

非常可惜,我們全看錯了,全會錯了意,所以只生煩惱不生智慧。如果你懂得了,他都是來表演的,他都是來幫助我的、提醒我的。我不生煩惱,開智慧,對所有一切眾生(表演眾生),男女老少、各行各業都五體投地,恭敬感恩,你不就成佛了嗎?佛菩薩在哪裡?就在當下,就在眼前,沒離開過。你真正能夠懂得這一句話的意思,一切皆成佛,不是過去,不是未來,就是當下。

所以,你說這一句話還得了嗎?念老這個讚歎,奇哉!奇哉!他體會到了,他要沒有很深的體會,這句話他說不出來。這轉迷為悟,轉迷為覺。不僅是彌陀四十八願之本體,從此一句流出四十八願。我們能體會到,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悟所成所教所傳無量無邊的法門,都是從這一句流出來的,你能說不是嗎?《無量壽經》從這一句流露,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、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,是不是從這一句流出?一點都不錯,這一句還得了!一一之願亦只是顯此一句。無量法門,一一法門也是只顯此一句。

文摘恭錄—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二六九集)2011/2/7 檔名:02-039-0269

「又《上都儀》云:歸命三寶,要指方立相,住心取境,以凡夫繫心尚不可得,況離相耶?」這就是說其他法門難,難在什麼地方?難在離相。淨宗不離相,淨宗立相到極樂世界,先是指方立相,求生淨土,到極樂世界再離相。

所以古人說,「但得見彌陀,何愁不開悟」,我們把開悟這樁事情放在極樂世界,現在專求淨土。李老師當年告訴我,大乘佛法終極的目標是明心見性、見性成佛,淨土也不例外。淨土是什麼?到西方極樂世界,目標就是明心見性,現在的目標是一心專念。

淨宗的殊勝,所以四十八願重要,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,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轉述。願願為度眾生,願願幫助眾生一生成就,一切皆作佛,這我們不能不知道。歸命三寶這一句看起來容易,真正歸命不容易。一般文字上看到皈依,這歸命。三寶是覺正淨,歸是回頭,歸命是叫我們回頭。

我們的身命要依靠自性三寶,佛是自性覺,覺而不迷;法是自性正,正而不邪;僧是自性淨,淨而不染。覺正淨是自性三寶,就是我們《無量壽經》的經題,清淨,僧寶;平等,平等是正定,正定就平等,法寶;覺是佛寶,我們要把我們的身命轉回來依靠清淨平等覺,念念不離,處處不離。

文摘恭錄—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三一三集)2011/3/3 檔名:02-039-03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