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心法語|出世勸導∙求解∙明宗旨、正因

廣為分享,功德無量:

「又經中三輩往生,皆因發菩提心、一向專念。」三輩往生裡都有這句話,可見它重要。所以第十八願,古來祖師大德說,那是四十八願的核心。我們曉得,十九、二十這兩願是十八願的補充,沒有十九、二十,這十八願也做不到。「可見發菩提心,實為首要。今此第十九願為聞名發心,證諸第二十六願聞名得福」,聞名得的福都不可思議,何況發心?何況認真修行?世出世法裡第一福是發心念佛,真正發心念佛,什麼問題都能解決。02-039-0218

「三輩往生」最後一段就是講修大乘者。修小乘不能往生,跟西方極樂世界條件不符合,它是大乘。什麼是小乘?只求自利,還沒想到要利他,那是小乘。大乘是大乘心,想到自己同時就想到一切眾生,這是大乘;我要成就自己,同時要成就一切眾生。02-039-0053

黃老居士註解說,「行者應知」,這個行者是念佛人,「一向專念指從初發心念佛,一直到臨終最後一念」,這叫一向專念。「而其關鍵實在最後」,最重要的是在你臨走最後那一念是阿彌陀佛,你才能往生,臨命終時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。02-039-0026

極樂的同居土是淨土,不是穢土,所以到了西方極樂世界,得三個無與倫比的好處。第一「親聞佛說法」,到極樂世界聽到法身、報身佛給你說法,哪有不開悟的道理!第二「不退轉」,圓證三不退。佛告訴我們,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阿惟越致菩薩。我們在這個世間不能成就,進步太少,退步太多,真叫進一步退十步,所以不容易成就。第三「壽命無量」,不是有量的無量壽,是真正的無量壽。所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圓斷諸惑,圓滿的斷除見思惑、塵沙惑、無明惑,也就是《華嚴經》上說的執著、分別、妄想全斷了,一生當中圓滿證得清淨四土。02-039-0031

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」,這是往生正因。什麼叫發菩提心?蕅益大師講得好,知道這個世界太苦了,不值得留戀,我一心一意就想到極樂世界去,這個念頭就是無上菩提心。我這一生當中就是一個方向,西方極樂世界;一個目標,親近阿彌陀佛,我念佛就是為這個,那就決定得生。02-039-0278

《往生論》上說:「今發菩提心者,即是願作佛心;願作佛心者,即是度眾生心;度眾生心者,即攝取眾生,生有佛國土心。今既願生淨土,故先須發菩提心也」。《往生論》上這一段話說得很好,說明為什麼念佛人求生淨土要發菩提心。02-037-0336

真正學佛,特別是一乘教,一乘教講什麼?把我們的輪迴心轉成菩提心,這是一乘教。所以《無量壽經》的修行,三輩往生都是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」。你要不把輪迴心改成菩提心,不能往生。極樂世界是大乘,大乘的境界是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礎上。菩提心的本體是真誠,真就決定不假;誠,決定不是虛妄、虛偽的。它起作用,對自己是清淨平等覺,對身外大慈大悲,這是菩提心。對自己斷煩惱、學法門、成佛道。煩惱斷了,清淨心現前;法門通了,平等心現前;覺悟了,佛道成就了。02-039-0049

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,深信切願,這樣的人必定往生。《無量壽經》裡面提出修行的宗旨,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」,發菩提心就是信願,一向專念就是執持名號,這兩句就是《彌陀經》所說的信願行三資糧,這三者缺一不可。蕅益大師尤其說得好:能不能往生,決定在信願之有無;品位高下,決定在念佛功夫之深淺。01-003-0125

淨業三福,這是淨宗最高的指導原則,出於《觀無量壽佛經》。佛告訴韋提希夫人,第一條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,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」,第二條「受持三皈,具足眾戒,不犯威儀」,第三條「發菩提心,深信因果,讀誦大乘,勸進行者」。接著佛又說,這三條是「三世諸佛淨業正因」,三世是過去、現在、未來,凡夫、菩薩修行成佛都依這三條,這三條是淨業正因,這是最高的指導原則。02-039-0328

一心同乎法界。一心,一切統統都包括在其中。淨土三經雖然說的不一樣,但是「一心」這兩個字統統具足,《無量壽經》教給我們「一向專念」,《彌陀經》教給我們「一心不亂」,《觀經》教給我們「一心繫念」,文字雖然不一樣,意思相同。由此可知,淨宗成就的祕訣就是「發菩提心,一心專念」。01-003-023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