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1·若見滿缽 當願眾生 具足成滿 一切善法|淨空老法師開示

廣為分享,功德無量:

淨空老法師開示

  托缽托一個『滿缽』,我們一般人會生歡喜心,尤其這一缽飯很可口、很合自己的口味,自然生歡喜心。如果沒有托到,心裡面起煩惱了,或者托的這缽飯不好吃,不合自己的口味,心裡有一點難過。要知道這雖然是很小,我們一般人講微不足道,但是果報不可思議。我們總要牢牢的記住安世高那個同學的例子,這個事情在《高僧傳》裡面,安世高傳記裡面,他一個同參道友也很用功,安世高傳記裡面說這個人明經好施,對於經教學得很好,通達,明瞭通達又喜歡布施,你說這個人多難得。但是每天出去托缽,得到滿缽、好吃的很開心,要是托個空缽或者缽裡面裝的東西不合口味的,他心裡就難過,就這麼一點點小煩惱墮在畜生道,我們一般人講墮在神道。

  這個神到中國來了,䢼亭湖的龍王是安世高過去生中的同學,所以安世高說出他為什麼會落在神道。他的身體是個蟒蛇,是大蛇,蛇身。在做龍王的時候,龍王廟香火鼎盛,周圍一千里的地方都來朝拜,都來燒香供養,為什麼?過去生中喜歡布施,福報大,他明經,所以他有靈驗。由此可知,我們就明白,原來許許多多世間的神靈都是大修行人。為什麼會墮落到神靈而不能成正果?原因就是煩惱習氣沒斷,這才曉得習氣多可怕!一定要養成空缽不生煩惱,沒有怨恨,不能怪人。我天天明經好施,今天去托一缽飯還沒托到,心裡一點難過,這一點點難過就會墮落在神道,就會障礙你成正果,你說多可怕!如果有嚴重的怨恨,怨天尤人,神道都得不到,那真的是落到鬼道去、落在地獄道去了,瞋恨心重就落到地獄道去,所以學佛不容易

  灌頂大師,這是清朝乾隆時間的人,他所註解的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》,我們過去學習、講解都用他的註子。這個註解後面給我們講學佛一百種不同的果報,第一句就是學佛的人墮阿鼻地獄。我那個時候學習這門功課看到這一百種果報,第一個就是墮阿鼻地獄,我有疑惑,學佛的人再不好,也不至於墮地獄?我將這樁事情提出來請教老師,李老師聽到我提這個問題,他說提得好,這個我不單獨跟你講,我在講經的時候跟大家講。以後我們才真正明瞭,就是學佛的人瞋恨心沒有斷,墮地獄道的業因是瞋恚不是學佛。托缽托個空缽,瞋恚心生起來了,這還是墮地獄;如果要責怪佛菩薩不加持、護法神不保佑,那就墮阿鼻地獄,更麻煩,這要懂得。所以真正學佛不是別的,一定要曉得斷煩惱才是真正的學佛,斷習氣

  滿缽當然歡喜,歡喜也不行,歡喜是貪心。所以托缽的時候,無論托什麼樣的飯菜,無論是空缽、滿缽,要生平等心,要生慈悲心。大菩提心從什麼地方生?就在這裡,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,要以這樣的心出去托缽。我們今天不托缽了,要用這種心處事待人接物。『具足成滿,一切善法』,成是成就,滿是圓滿所以滿缽就是我們自己能力,如果自己有財力,財滿缽;如果自己有智慧、有能力,法滿足,法滿缽;如果自己可以能做得到幫助別人排解困難,那就是施無畏,你所得的果報是財富、智慧、健康長壽。你三種都施,三種果報都能得到,用清淨心去施,果報不可思議

  世間苦難的人非常之多,貧窮的人多,他所需要的是衣食;世間人,富貴人也不少,他所需要的是智慧。沒有智慧,雖有富貴,享福不知道修福,福享完了,來世就貧窮,他不知道有來世,所以要把這種訊息以種種善巧方便傳遞給他。人決定有來世,中國、外國有許許多多的這些記錄,不是捏造的,都是記載著千真萬確的事實。人看多了、讀多了,再從自己這一生當中所經歷的細心去思惟、去求證,也能證實確實有前生。

  我在國外走過很多地方,有些地方確實過去從來沒去過的,可是到那個地方感覺得這個地方的環境很熟悉,一點都不生疏。我也曾經問過一些同學,你們有沒有這種感觸?有。而且我還遇到一個比我還厲害的。早年在美國達拉斯,那個時候我們佛教會會長蔡居士,他告訴我一樁事情,他第一次到美國,在舊金山,幾個朋友們帶他去觀光,第一次來美國,總是名勝地區都帶他去玩玩。回來的時候迷路了,美國高速公路一個錯誤的出口就很麻煩,迷路了。結果這車走到一個小鎮,他忽然感覺得這個小鎮很熟悉,就跟坐在一個車上的朋友們說,這個地方我很熟,但是這一生當中從來沒來過。他就跟開車的同修說,你從哪個路進去,這裡哪一條街有什麼樣的建築,結果開到那個地方果然如是。

  這個問題很多年他沒有辦法解釋,為什麼會有這種情形?以後我在達拉斯講經,碰到我,我問過他們大家有沒有這個經驗,他就說出來,我說你過去生中肯定在這個小村住過很長一段時間,你才會這麼熟悉。他想想有可能。可能是早期舊金山有金礦,也很可能他們是金礦裡面的工人,這一生又來到人間了。經商還不錯,還有相當的成就,住在美國,這跟美國有緣。所以我說你到美國不是這一生,過去生中在美國住過。這是個很特殊的例子,居然連裡面街道、建築他都能說得出來。由此可知,他這個經歷是很近的,可能就是前生,不是隔幾世,隔了幾世就不會有這麼樣鮮明的記憶。

  類似這些情形,在外國用種種科學方法來做實驗,得到很多的案例,證明人確實有前生、有後世。在中國人講這個那就講得太多了,正史裡面就有很多記載。民國初年我們有些大德居士,好像是聶雲台,他從二十四史裡面節錄下來編成一本書,《歷史感應統記》,那就是正史裡面記載的前生後世,可見得它不是虛構的。知道這樁事情,我們就應當重視修來生,不僅是這一生,要想到來生後世。從這個地方也證明婆羅門教、佛教裡面所講的輪迴,現在連西方許多學者也都肯定,真有這個事情。

  輪迴苦,真的,佛法形容得好,「生死疲勞」,一世一世,永遠得不到休息。一世一世幹什麼?沒有別的,冤冤相報,愈報愈殘酷。我們在二次大戰看到戰爭裡面那種屠殺,大規模的屠殺,非常殘忍的屠殺,什麼原因?殺生的果報。你沒有這個業因,殺人的魔王見到你,也不會動一個念頭要害你。無緣無故的被人殺掉,而且殺人的方法非常殘酷,統統有前因後果。正是像美國凱西所說的,他講這個世間所有一切人,這一生的遭遇決定沒有一樁事情是突然的(就是沒有因的),他說決定沒有。無論大事小事、順境逆境,統統跟前世的因有關係。前世你修的是善因,這一生當中又修的是善緣,你這一生就「具足成滿,一切善法」。過去生中種的是不善的因,這一生中又有不善的緣,那就肯定有災禍,沒有法子避免。

  聖賢的教誨教什麼?聖賢教誨不能改變你的業因,但是可以幫助你改變現前的業緣,所以佛家不講因生,講緣生。因遇不到緣不起現行,就是說它不會結果,也就是不起作用;因要遇到緣,果報就現前。所以佛教給我們,過去生中造的業因斷不了,只有在今生,我們希求善果,那你今生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樣樣都要善,過去生中的善因遇到善緣,這個善果就現前。這是佛法教導我們的。真的我們細心去思惟,如理如法。當然我們阿賴耶識裡頭,阿賴耶識像倉庫,佛說得好,十法界的種子統統都有,一樣也不缺乏,這是真的,哪個種子起現行要看緣,這就很重要了。如果我們這一生想成佛,那你就把成佛的緣認真努力去成就。什麼樣的緣成佛?經教裡頭說得好,念佛成佛。所以你真正想成佛,你萬緣放下,二六時中就執持阿彌陀佛的名號,你這一生肯定成佛。那你就曉得這個世間第一功德是什麼,開念佛堂第一功德。印光大師教導的決定真實,念佛堂多少人修?不要多,二十個人,二十個人二十尊佛,這還得了!你要能懂得、能護持,護持二十個人往生,你說你會不會往生?肯定往生。你要想成菩薩,你要廣行六度,六度四攝是菩薩。

  念佛的人要具足大菩提心,這可不能誤會,因為淨宗是大乘不是小乘。四十八願裡面第十八願是叫你念佛,十念必生,可是第十九願是發菩提心,《無量壽經》上明白教導我們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」,一向專念是第十八願,發菩提心是第十九願。你不發大菩提心,你一生念這句佛號不一定能往生。功夫是有了,念佛功夫是到家了,心不相應,就是心願不相應,這可能會造成障礙有人就是這一句佛號念到底,好像他什麼樣的利益眾生的事情也沒有做過,為什麼他能往生?那要曉得他緣不足,對自己來講沒有經教的基礎,弘法利生、講經說法他做不到;在外面來講是沒有這個緣分,沒有法緣,大家對他並不尊重,也不會聽他的,這就沒法緣

  弘法的關鍵是尊師重道,他不尊重你,他得不到東西,這就是印祖常說的「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」。跟你學的這個人,常年跟你在一起,不生恭敬心,他什麼利益都得不到。現在我們用網路、用衛星電視,不在面前,天天在網路、在衛星上學習,真有恭敬心,一樣得利益。恭敬心表示什麼?表示你重道。你重道一定就尊師,尊師的人決定重道。你把這個看得重,你會很認真努力去學習,是這麼回事情,這不能不知道。

  所以我們對內有這個能力,就是有教學的能力,外面又有這個緣分,你就不能獨善其身,你一定要兼善天下。如果外頭沒有緣,可以獨善其身,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後,乘願再來,可以,講得通。如果你有這個能力又有這個緣分,你還要獨善其身,你把這些苦難眾生放在一邊,自己先走了,世間人講,你於心何忍!這是講不過去的。所以這就是具足成滿。具足是講你的條件,內外條件統統具足,那你這就要考慮到幫助正法久住,以佛法布施眾生,法布施。

  法布施又有一批志同道合的同學們來協助做財布施,那就更圓滿了。遠程教學,我一個人做不到,衛星、網路都要財力,我的能力只能跟大家把經教介紹出來,這裡面多半是自己學習的心得報告。有這麼多人出錢出力,把這個教學的成果擴大、推廣了;換句話說,這樁事情我們就更要做了,不能一天放鬆。所以端午節有人問我:法師,你今天放不放假?我說沒有,過年也沒放假,臘月三十、正月初一我們都是照常講經。如果不講經就對不起眾生,對不起佛菩薩,對不起這麼多出錢出力的同學。

  現在有時候停下來,停幾天,那有特殊的原因。這個原因現在同學們都曉得,整個世界的社會太亂,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的人,生命財產沒有保障,真的是生在憂慮恐怖之中,你說多苦。所以現在全世界的人,哪個不希望安定和平,哪個不希望我們的家庭、我們的團體、公司行號、我們的社會,人人都能夠和睦相處,互相尊重,互相敬愛,這多好!真的是整個人類夢寐希求。在這個世界上真的有很多學者專家、志士仁人,都在致力於這個工作,有些機緣他們來找我,希望我盡一點心力去幫助他們,這是為整個世界祈求和平。所以我為這個事情就不能不把這部經停幾天,這是大事。不是為這個事情,我不會輕易把講經停下來,這個諸位要曉得。

  今天全世界什麼是一切善法?講經教學是真正的一切善法,是究竟圓滿的一切善法。我們參加這些國際和平會議是一切善法,但是未必能落實,未必能夠收到真正的效果。為什麼還是去?希望我們大家這一腔熱心、願望真能落實。落實的方法單單靠開會沒用處,聯合國開了三十多年會。所以真正要將和諧社會、和諧世界落實,除了學習古聖先賢辦班教學的辦法,實在講找不到第二個辦法。我們今天在此地這種方式也是辦班教學,這個班是華嚴班。我們在這一生當中也辦了至少有一、二百次的辦班,我們教學的處所大概也有一、二百個處所,沒有固定的,常常都在變動,真的是哪裡有緣就到哪裡去,不是我們想到哪裡去就到哪裡去,緣不足就沒法子,就是因緣具足,我們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。

  所以國內有許多地方都邀請,都非常的誠懇,我也很感激。能不能去?緣不具足。你要問為什麼緣不具足?我們今天講經,最重要的一個緣就是攝影棚,網路現場直播,全世界都能夠收看得到,這就是緣。沒有這些設備,我到那裡去講,只有當前在座的幾位同學,沒有辦法把我們所學習的東西傳播到全世界,這一點諸位要曉得。

  國外的同修有這個條件,美國就有好幾處來找我,他說法師,我們給你建攝影棚,你能不能過來?我說不要去建,他說為什麼?我不能常年住在美國。如果我常年住在那裡,你建有用處。我不是常年在那裡,一年如果去一個星期、去半個月,那其他時間就空在那裡,空在那裡,機器不能長期不用,長期不用它就壞掉了,所以這個浪費太多。換句話說,反正是在電視畫面上看,我在此地講,你們在那邊收看是一樣的事情,又何必花這麼多錢來搞設備,人力、物力都要浪費很多。所以現在用高科技的設備,我們已經把時空突破了,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。我人雖然不在那裡,每天你打開電視就天天見面,不必執著一定要我人到那個地方,不用執著這些。學佛要學得自在、要學得輕鬆、要放下分別執著,這個樣子我們大家一起具足成滿一切善法,這是好事

  香港這個地方居住的環境真的是非常辛苦,可是它在世界上也是一個大城市,所以在這個地方講也很方便,我們在這個地方有網路同步播出。錄下來的錄相要經過後製,後製就是把字幕打進去,打進去之後,我們就在衛星裡面播放。衛星的接收非常方便,只要裝個天線就可以接收,小型的天線就夠了。現在有五顆衛星覆蓋全球,每個地方都能看得到,這就像此地講的滿缽。在現代這個時代要用這種方法把釋迦牟尼佛的教學推廣到全世界,不需要道場。

  我們要記住世尊給我們的示現,釋迦牟尼佛在世,一生沒有道場。沒有道場,沒有憂慮、沒有牽掛,沒有日常管理事務的這些事情,沒有。他老人家的道場,山林樹下,隨遇而安。固然有一些國王大臣,他們有別墅、有庭院,禮請世尊帶著他的學生到那邊去教學。佛陀也很慈悲,借用,在那裡辦個班,講個一、二部經,講圓滿就走了。所以我常常說世尊提倡的是只要使用權不要所有權,所有權還是在家居士的,他們來管理,他們來照顧,可以禮請出家人來辦班教學。這個諸位要記住,世尊一生就幹這樁事情,他沒做過法會,沒有做過超度的佛事,沒有,全是講經三百餘會。我現在把它改到大家好懂,不至於產生誤會,那就是辦班三百多次,教學四十九年,這個方法產生很大的效果。

  所以佛法要常住在世間要靠兩種人,一種是教員,教學上課的老師,我們一般稱法師;另外一種人是護法,他們辦學校,道場是學校,他們管理學校。我們這個小道場也有個董事會,董事會裡面的成員管理這個道場。你要問這兩種人哪個功德大?給諸位說,管理道場的人功德大,這一定要知道。也就是說,像一個學校一樣,功德最大的是誰?校長,他管理學校,他辦這個學校,上課講課講學的這些老師是他聘請來的。這個地方教育辦得好、有沒有成就是他,不是這些教員。你說國家獎勵表揚,一定是表揚校長,不會去表揚某個老師,不會。這要知道。

  所以出家人也有這兩種,一種負責教學,一種是擔任執事。一個寺廟裡面的住持,我們講當家,他們是管理學校的。講經說法的老師他可以聘請,請你來講一部經,一部經講圓滿了,你可以離開,他再可以請第二個法師來講第二部經,教員是年年可以更換的。如果他講得好,希望他多住幾年也可以,那都是看緣分。所以圓滿功德是辦學校的負責人,這個我們要懂。校長、執事他可以不上課的,他聘請老師來上課,上什麼課由他決定,上課的老師是要聽他的,替他執行,這個關係要搞清楚。

  所以釋迦牟尼佛一生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,許多經典,你們常常念的《彌陀經》,祇樹給孤獨園。祇陀太子、給孤獨(須達多)長者,那是道場的主人,那個道場是他們辦的,釋迦牟尼佛是他請來的老師,道場不是釋迦牟尼佛的,要搞清楚、要搞明白。明白之後,做一個方丈教化一方,你要請好老師;否則的話,對不起一方的居民,對不起釋迦牟尼佛。

恭錄自: 大方廣佛華嚴經12-017-1561   2006/6/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