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>首頁>輕鬆學佛法>存心篇1

請點選目錄

 

純淨純善是成就

  修行,什麼是功夫?別人罵你,你生不生氣?別人讚歎你,你歡不歡喜?讚歎,你就得意忘形;一聽毀謗,你就氣好幾天,你是凡夫,什麼功夫都沒有,你不是個修行人。你對於釋迦牟尼佛的教誨,一竅不通,怎麼能成就!何謂成就?成就自己純善之心,成就自己純淨之心。


善人

  你們要問我修行是什麼功夫,我老老實實告訴你,我能常生歡喜心,心裡頭沒有怨、沒有對頭,無論別人用什麼態度,即使是不友好的態度,我是一味真誠慈悲待人。我沒有別的功夫,這個我做到了。我向純淨純善精進,希望這一生將來臨命終時,一絲毫遺憾都沒有。羅漢、菩薩、佛果很高,我們未必能做得到,但我們可以做到「善人」。

  (節錄自《華嚴經》12-17-0613【此會諸佛子,善修眾智慧,斯人已能入,如是方便門。】)


佛法是超世間法

  佛法與世間法不同之處何在?有妄想、分別、執著,就是世間;沒有妄想、分別、執著,就超越世間,這是最簡單的區別。佛法是超世間法,無論你學哪一個法門、哪一部經教,依照經教修行,發心弘揚這部經教,就要超越世間。如何超越?妄想、分別、執著斷了,你講經教學肯定沒有過失。如果還夾雜著妄想、分別、執著,你沒有超越世間,你的思想、見解沒有出輪迴,還是輪迴心。什麼是輪迴心?起心動念沒有離開妄想、分別、執著。輪迴心怎麼能學超世間法?

  佛經無論大乘小乘、顯教密教,字字句句含無量義,境界都是盡虛空遍法界。所以,要是沒有這麼大的心量,如何能契入經教?因此,學佛的人「心」要與虛空法界合而為一,「身」要與剎土眾生融合成一體,這就是大乘經上常講的「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」,這是最低的標準。佛法修學要達到這個水平,才能自行化他,所以學佛不能不把境界向這個目標提升。

   如何才能做到?「放下身心世界」,就是放下妄想、分別、執著;放不下妄想、分別、執著,出離不了輪迴,念佛也不能往生。執著放下了,還有妄想、分別,能出離六道輪迴,但還出不了十法界;必須把分別也放下,妄想也放下幾分,才能超越十法界,入一真法界。一真法界是華藏世界,稱之為「法身菩薩」。
  佛教導眾生,其善巧方便無量無邊,但總原則是戒定慧。對一般煩惱習氣很重的眾生,想斷習氣但斷不了的,佛使用的方法很巧妙,佛教他持戒。持戒的目的,在於破煩惱習氣;煩惱障不能破,就出離不了六道。

   而念佛帶業往生,是只帶舊業不帶新業,亦即只帶煩惱種子,不帶現行煩惱。種子是舊業,現行是新業。如何能使煩惱習氣不發作?佛教你修「忍辱」。你想做惡業,佛教你「持戒」。慳貪的念頭起來了,佛教你「布施」。戒律是幫助我們斷惡修善,我們從小沒有人教導,沒有養成好習慣,在日常生活中,與一般人交往,言語、動作當中,有意無意都露出不善的威儀,所以要嚴持戒律。

   《五種遺規》就是學做人,學威儀。佛門出家人要遵守沙彌十戒、二十四門威儀,這是禮節,不能違犯。一個人沒有威儀,別人會討厭你,不尊重你。對自己而言無所謂,對佛法來講關係大了,為什麼?你的行為、言語不善,讓社會大眾輕慢佛法、排斥佛法,不願意學習佛法,這個罪多大!現在人講要招牌好、形象好,所以不能不著重形象。

   從哪裡學起?最簡單的是《弟子規》。《弟子規》學會了,你在任何地方一定受人歡迎、尊敬,自然得到大眾的讚歎、擁護。你不懂得禮貌,無論用什麼方法諂媚巴結,效果恰恰是相反的,別人瞧不起你。所以,務必要把《弟子規》真正做到。而且還要通達《三字經》,《三字經》是中國人對於自己固有文化的基本認識,如果我們連這個水平都沒有,做中國人就非常慚愧了。

   所以,我們莊嚴自己就是莊嚴佛法,「願以此功德,莊嚴佛國土」,什麼功德?學《弟子規》的功德,學《三字經》的功德。若連此基礎都沒有,學佛法全是假的,口是心非。

   (節錄自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12-17-0832 2002/8/30講於澳洲淨宗學會)


清淨心

  清淨心是決定不染污。什麼叫染污?心裡面還有牽掛、憂慮、疑惑,只要有一絲一毫,心就不清淨,被污染了。不但心裡不能有世法,連佛法也不可以有。如果你心裡有佛法、有如來、有清淨心,你已經被污染了。《六祖壇經》說得好,「本來無一物」。說真誠,真誠是一物;說清淨,清淨又是一物;說如來,如來也是一物,你都被它污染了。所以,佛很慈悲教導我們,「法尚應捨,何況非法」。「法」是如來所說的一切法,決定不可以染著;換言之,決定不可以放在心上,放在心上就被污染了。應該要像流水一樣讓它流過去,決定不取它,這樣自己就真的覺悟了。所以,法不能不捨,不捨就決定不能開悟,因為稍有執著,你的悟門就被堵死了,你就被佛法害了。

  (節錄自《華嚴經》12-17-0324【汝觀如來性清淨,普現威光利群品,示甘露道使清涼,眾苦永滅無所依。】)


發大願

  諸佛菩薩共同的大願,是四弘誓願。四弘誓願是從自性般若與慈悲之中發起來的。因為有智慧、有慈悲,見到眾生苦,無始劫以來墮在六趣流轉而無法出離,所以發起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這一大願。在四諦法中,願依苦諦而發。我們的願是不是依此而發?今天眾生之苦,更勝於以往。物質文明的生活,增長了我們的貪瞋痴慢,使我們在六道受苦的時間加長,受的苦難更重。明白了事實真相,我們還願意到人間來投胎嗎?唯有覺悟的人,佛與大菩薩,才示現在濁世救度苦難眾生。故四弘誓願第一願,才是真正的本願。

  發願度眾生,自己一定要給眾生做榜樣。眾生受苦,是因為見思煩惱天天增長,佛菩薩要做出斷煩惱的好樣子,是故才有「煩惱無盡誓願斷」的第二大願。世間人不了解宇宙人生真相,增長貪瞋痴慢,不擇手段做一些損人利己之事。而事實真相是損人決定不利己,只有利人才會利己。世間人不懂因果定律,造極重的罪業。《了凡四訓》說:「一飲一啄,莫非前定。」「君子樂得作君子,小人冤枉作小人!」故佛菩薩在世間給眾生示現最好的榜樣。

  我們學佛也要為社會大眾做榜樣,建立德行才能被廣大的社會群眾敬仰。若自己德行有虧欠,縱使說真正的好話,別人聽了也會懷疑,不能相信、不能接受。是故未度眾生之前,先要示現德相。現在眾生貪心重,貪圖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。菩薩示現首先放下名聞利養,捨棄五欲六塵,這是自利利他,成就自己,感化眾生。如果僅是講經說法,自己不能身體力行,就收不到廣度眾生之效。

  (節錄自《地藏經講記》14-12)


知恩報恩

  我們要記住「知恩報恩」。報父母之恩、報老師之恩、報諸佛之恩、報眾生之恩。世間人何以不知道報恩?不知道恩。能有報恩的心就是孝敬,「孝養父母、奉事師長」就做到了。在日常生活中,「斷一切惡、修一切善」,就是報恩。不斷惡修善,不改過自新,就對不起父母、對不起師長,即是不孝不敬。出家人若是不能作師、不能作範,就是不孝,是大不敬。「作師」,我們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要做社會大眾的表率。若不如是便為不孝、不敬。我們做不到要找出原因,消除障緣,改過自新,才能從未度到已度,從未成就到已成就。要真幹!一定要覺悟,自己度自己,改毛病、改習氣、改心理,讀誦大乘,依教奉行,如此才能成就。

  若不能克服自己的障難、毛病習氣,繼續因循苟且,此生充其量只能與阿彌陀佛、釋迦牟尼佛、地藏菩薩結個善緣而已,當生不能成就。佛法確實是知難行易。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,知難。行,乃一念之間。念頭轉過來就超凡入聖,轉不過來,是解得不夠透徹、不夠深入。行門要依靠解門,解得愈深,行得就愈周圓。能說不能行,只是依文解義,並未深解義趣。若能深解義趣,能說決定能行。

  (節錄自《地藏經講記》14-12)


 起心動念充滿慈悲歡喜

  「念佛之人於諸眾生常起大慈之心,不加損害,令得快樂,是名無損害心」。我們必須要養成這個習慣,一切時一切處,對一切眾生,起心動念都是充滿了慈悲,像彌勒菩薩一樣,歡喜、慈悲。縱然他造作不善,也是以慈悲心、憐憫心來看待他。

  他為什麼會起惡念?為什麼會生惡行?無非是迷失自性,他的自性本來是佛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今天變成這個樣子,其因素很多,不是偶然的。
佛說「先人不善,不識道德,無有語者,殊無怪也」,沒有人告訴過他、教過他,所以不要去責怪他。

  文摘恭錄自02-037淨土大經科註


真誠心待人接物

  要學著用真誠心待人接物。別人用心是欺騙我,我還用真誠心對他。別人欺騙我,別人羞辱我,別人陷害我,如果自己還有報復的念頭,還有報復的行為,錯了,你跟他是同一等,這就是搞六道三途,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。

  文摘恭錄自02-037淨土大經科註

 


一念當中有無量無數無窮的變化

  一念當中,有無量無數無窮的變化,我們自 己不知道。我們起心動念是不是出生無盡?是的,你懂得一 念周遍法界,你就會相信出生無盡,周遍法界。所以念頭不 能不正,不可以有邪念,一個邪念使多少眾生遭殃,一個善 念讓多少眾生得福。所以,惡念決定不能有,貪瞋痴慢疑都 不可以有。我們要積功累德,什麼是善念?利益眾生是善念 ,利益自己是惡念。

  文摘恭錄自02-040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


用真誠心

  現前我就用真誠心生活,用真誠心工作,用真誠心待人接物。別人用妄心對我,我用真心對他,為什麼?諸佛如來、法身大士如是,我要向他們學習,這就對了, 這就是真正在學佛。由此可知,學佛並不一定要讀很多經論 ,要學很多法門,沒有這個必要,確實像惠能大師所說的, 跟認識字不認識字沒關係,跟你用真心有關係,真誠太重要 了。

  文摘恭錄自02-040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303集


嫉妒這個障礙很嚴重

  嫉妒這個障礙很嚴重,人人都有。你看小朋友,五、六個月大,還不會說話,你放一顆糖在這裡,兩個小朋友就會去搶,搶不到他就會生氣、會哭、會叫。這個煩惱是與生俱來的。

  而「隨喜」能化解,沒有嫉妒,別人有好事情,我們隨喜他,我們有能力就幫助他,全心全力成就他。如此,他有多少功德,我也有多少功德。若是破壞,破壞他只能破壞三分,破壞自己是七分,不合算。所以障礙別人實際上是障礙自己,成就別人是成就自己的圓滿功德,何樂而不為之!他做、我做都一樣,他做,我享他的福多好!所以人要懂得會享福。他能造福,我享他的福,這是聰明人。

  文摘恭錄自淨土大經科註(第六十五集)


大悲心

  大悲心是自性本有的,中國人叫憐憫心,所謂是惻隱之心,人皆有之。譬如說看到一個小孩走到很危險的地方,你自然會去幫助他離開危險,不要受到傷害。可是現在的社會,看到人掉到水裡,覺得與我不相干。古時候不是這樣,看到人掉到坑裡,肯定把他拉上來。現在人怎麼連慈悲心都沒有了,同情心沒有了,憐憫心沒有了,這個不得了!

  淨空老和尚法語-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註(第一一九集)

 


永遠保持心地的清淨平等,這叫真功夫

覺明妙行菩薩勸我們,「少說一句話,多念一聲佛,打得念頭死,許汝法身活」,講得有道理。他在世的時候,跟他在一起修行的十二個人,個個往生,圓滿的,十二個人都往生,真幹。言語愈少愈好,念頭愈少愈好,修行人念佛也沒有例外,永遠保持心地的清淨平等,覺而不迷。我們經題上「清淨平等覺」,這是我們的標準,我們看到事情看到不如意,我們的心被染污了,不清淨了,我們開口說話,造業了。真正要想成就,覺明妙行菩薩這一首偈要記住。

要恆常保持清淨平等覺,不受外面境界的干擾,順境沒有情執,沒有貪戀,逆境惡緣,沒有瞋恨。永遠保持在境界當中清淨心、平等心,心淨則佛土淨,這叫真修行,這叫真功夫。有智慧有能力辨別是非得失,什麼是善,什麼是惡,什麼是真善,什麼是真惡,要知道。利益眾生的是真善,利益自己是惡,這個我們講一般人不知道,利益自己怎麼是惡?增長我執,增長我執就是增長輪迴心,出不了輪迴。

佛教人頭一個就是無我,《金剛經》上說的,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眾生相、無壽者相,這是真佛弟子。無我有人,那就是真的全心全意為一切眾生服務,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。不為自己,為眾生,佛法就是以這個為宗旨,落實在事業上就是教學。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表演的是一個教師,三十歲覺悟了,明白了,開始教學。七十九歲離開我們人世間,教學四十九年,義務教學,不收學費。生活簡單,做榜樣給人看,真放下了,日中一食,樹下一宿,真放下了,徹底放下了,這是我們應當向他學習的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475集2013/10/13


有一點點佔別人便宜的念頭就是盜心

不偷盜是讓我們永遠終止,以前盜他財物的惡行。盜別人的財物方法很多,巧取豪奪,讓你什麼?讓你自動送來,你不敢不送來。不應該送來的,逼著他不敢不送來,這是盜的手段。有盜心,有手段,損人利己。受害的人不敢說話,你有權力你有威勢,得罪不起,我們社會上講黑白兩道,欺壓良民。那麼你得來的財物,你能夠享受它,是你命中有的。

你享受這種手段得來的財物,享受得很平安,不出事情,命裡有。命裡有的你打折扣了,譬如說,你命裡有一百億個財富,大財主,命中有。你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,大概只得個十分之二、三,你發財能發多少?能發二、三十個億,你就覺得不得了了。實際上你命裡是一百個億,你的損失太大了,你不知道,還自以為很能幹,自以為很有本事,叫人家不敢不供養,不敢不送來。

如果我們學佛的同學還有一點點佔別人便宜的念頭,這個念頭是什麼?盜心,你的盜心還存在,還沒有把它消失掉。一定要把這個念頭斷掉,換一個念頭,我們盡心盡力幫助別人,這個念頭好。我們要問,命裡頭有大財富的那些人,他的命從哪來的?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修布施,不佔人便宜,樂意幫助別人,愈施愈多。他能擁有百億財富,大概都是修五世以上,沒有五世以上,沒有這麼大財富。我們看現前社會,中國外國,用佛經來對照,修五世修十世的這種人不少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475集2013/10/13


永遠保持清淨心

順境逆境是我們生活環境,善緣惡緣是我們的人事環境。善緣,跟我在一起都是好人,我們都互相尊重,都互相敬愛,互助合作;惡緣是冤親債主,全是找麻煩的,在這個環境裡面沒有怨恨心,沒有報復的念頭,而且還感恩。為什麼感恩?這些人替我消業障。我們無量劫來造多少業,今天別人罵我,別人毀謗我,我聽了不生氣,沒有怨恨,還感恩,他替我消業障,重罪輕報,這業就報掉了。如果聽了心裡很難受,還要報復,那就是結怨了。

這個結怨不好,會引起生生世世冤冤相報,沒完沒了,彼此雙方都痛苦,那又何必?所以佛教我們修忍辱波羅蜜,忍辱裡頭有一條,人害,別人害我們,統統要能忍受,不要計較,不要放在心上。好的,善人,沒有貪戀;惡人,沒有瞋恚,永遠保持清淨心、平等心,這就對了。清淨,阿羅漢的心;平等,菩薩心,這個經經題好,把修行的因果都在上面。怎麼修?不管哪個法門,八萬四千法門,念佛法門也不例外,統統修的是清淨平等覺,就修這個,這就叫佛法,離開清淨平等覺就不是佛法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474集2013/10/12


在貪瞋痴上下功夫,把三毒轉過來

不貪、不瞋、不痴,這是一切不善業的根,這三個要是斷了,這個人就超越三界了,這見思煩惱的思惑,貪瞋痴慢疑。那麼貪的根是什麼?貪的根是自私,瞋恚的根是傲慢,愚痴的根是懷疑,這叫三毒煩惱。那麼三毒,貪的核心就是自私自利,哪一個沒有?瞋恚的核心是傲慢,愚痴的核心是懷疑。我們要在貪瞋痴上下功夫,要改自私自利。

自私自利怎麼改?要改大公無私。起心動念不要想自己,想別人,想我們的家,想我們整個公司全體員工,想這些,想我們的同行,想我們的社會,想我們的國家,想整個世界,心量就大了,這把貪心轉過來。瞋恚,不傲慢,養成謙虛、恭敬。求智慧,智慧第一,知識是其次,知識解決問題有侷限性,有後遺症,智慧是真的。智慧是從清淨心來的,從平等心來的,所以我們念佛修清淨心,念佛的時候萬緣放下,用清淨心來念佛就能生智慧,福慧雙修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475集2013/10/13


 到極樂世界要用真心

十法界裡面的佛,天台大師六即佛裡頭說他是什麼?叫相似即佛。相似就是不是真的,為什麼不是真的?他還是用阿賴耶,沒有轉成智,用阿賴耶。用阿賴耶用得最純、最正,就是他沒有用邪,沒有用錯,那是什麼?完全依照佛陀教誨去做,佛所講的他都做到了。

所以相似即佛,好像佛,不是真佛。為什麼?他不是用真心,用真心就是真佛,用妄心就是假佛,不是真佛。我們明白這些道理之後,所以就會想到,我們處事待人接物,包括我們生活,一定要學會用真心。用真心,我們的生活是佛的生活,我們的行為是佛的行為,叫真學佛,快!念佛求生淨土,到極樂世界品位高,也很快就圓滿了。

所以要學會,要有這個膽識,不怕上當,不怕吃虧,不怕別人害我,不怕別人騙我,什麼都不要在乎,我用真心。知道別人用假心對我,我用真心對他,為什麼?我要去作佛,他要搞輪迴,我們兩個走的不是一條路子。搞輪迴用妄心;我要到極樂世界,我用真心,這個要幹。

迷的人他糊塗,他想錯了,做錯了,他對我們好像有傷害。我們明白了,不糊塗了,他傷害我,我都要接受。就好像他本來是個明白人,酒喝醉了,發酒瘋,幹什麼壞事都得要原諒他,為什麼?他不正常。正常的人要讓不正常的,正常的人跟不正常人要打架,你說,那就完了,那你不跟他一般見識嗎?那也變成不正常了。

所以要學會用真心,用菩提心。真心是什麼?經上一再教我們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,菩提心就是真心。菩提是覺悟,就是清淨平等覺,這五個字就是菩提心。也就是,我們對一切人事物用清淨心。

清淨心怎麼用?美國修.藍博士到我們這來訪問,告訴我們那個就是用清淨心的方法,他不是學佛的,他不懂佛法,他給人治病用意念。我問他,你治病根據什麼理論?什麼原理?他就講了清淨心。什麼叫清淨心?把我們心裡頭所有一切不善的念頭統統把它清洗乾淨,清出去,然後再把善的念頭、好的念頭也清出去,善與不善統統清出去了,心就清淨了。

這個我們要知道,不善染污你,善也染污你。你看,你的善心感得的是三善道,惡心感的是三惡道,善心惡心造出六道輪迴。你要想超越六道輪迴,善與不善統統清出去,清淨心現前了。清淨心的能量可大了,六道眾生什麼毛病都能夠治好,這個是修.藍博士治病所依據的理論。他說出來我相信,我肯定真的,沒錯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477集2013/10/14  


平等心怎麼修?把所有一切人事物都看成阿彌陀佛

平等心是沒有分別,應該怎麼修?我們念念不忘的一個人,阿彌陀佛,我們要把所有一切人事物都看成阿彌陀佛。我們跟人打招呼是阿彌陀佛,他真的是阿彌陀佛,決定不是假的,他自己不知道,我知道。樹木花草是阿彌陀佛,山河大地是阿彌陀佛,我們生在阿彌陀佛心中,我們生在阿彌陀佛身中,我能不生極樂世界嗎?不可能,我跟阿彌陀佛是一體,我跟阿彌陀佛是一個心。

無論是順境逆境,無論是善緣惡緣,統統是阿彌陀佛變現,讓我在這個境界裡頭成就清淨平等覺。這個事情沒有人能障礙得住,誰也攔不住你,要真幹,要能萬緣放下,為什麼?全是假的。億萬財產,假的,絕對沒有一樣是真的,待人要厚道。

有很多人為富不仁,對下人刻薄,刻薄造成什麼?造成怨恨,那個怨恨造成什麼?生生世世的麻煩。給人多一點,讓他歡喜,不結惡緣。刻薄,我們並沒有佔到便宜,真正佔到是什麼?佔到是人家怨恨,你說多麻煩,為什麼不叫人家歡喜?身外之物,尤其我們現在明白了,愈施愈多,不是說施了就沒有了,愈施愈多。

章嘉大師六十二年前教我的,教我這三種布施,財布施、法布施、無畏布施,因為我這三樣都缺,最缺的是財,命裡沒有財,壽命短,還好的就是還有一點聰明智慧,還有能力辨別是非利害,有這個能力。老師教我修三種布施,得三種果報,修財布施得財富,修法布施得聰明智慧,修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,真的,不是假的。

這些年來我們在外面參加許多活動,發現很多同年的,他們身體都不如我,什麼原因?無畏布施,他們沒有注意到,老師教我修,我真修。財,確確實實的,財用沒有缺乏過,雖然不多,夠用了,要辦事需要財,它就來了,確實愈施愈多。愈多愈施,千萬不要積,積財喪道,很多人不知道。

做人應該大大方方,別人有困難,要誠心誠意幫助他,這樣為什麼?將來他的成就就是自己的成就。培養一個法師成功了,將來這個法師一生修行,講經說法度眾生,種種功德我有一份,我成就他,我有一份,那就是我的分身,不吃虧!便宜可佔大了。可惜就是沒有人懂,他沒有看到。他要看到,他會去真幹。我們要製造分身,要製造化身,愈多愈好,才能夠廣度有情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477集2013/10/14


量大福大

中國古人有說,說的是真話,我們不但要記住,要奉行,對自己有大利益。這個話就是量大福大,你有多大的福,你是有多大的量。量是因,福是果報,量小福就小,量大福就大。阿彌陀佛的福最大,為什麼?遍法界虛空界,一個眾生都不漏,我都要幫助你。你不接受,他慢慢等,什麼時候接受,什麼時候幫助你,絕不捨棄,這個要學。我們要求福求慧,福慧雙修,福從這來的。雖然是福,這個福也幫助你開智慧,心量小的人智慧也小,心量大的人智慧也大,心量太重要了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477集2013/10/14


身心不端正,是沒有能力斷惡修善的

先要端正身心,然後才有能力斷惡修善,身心不端正,惡是斷不掉的,善是修不來的。這個事情全靠自己,全賴自己,誰都幫不上忙,確確實實是自作自受。

我們肯真做,佛能加持;我們自己沒有心思,沒有這個念頭去轉變、去化解,佛就幫不上忙。譬如我們念佛,做法會,供的這些牌位,我們真幹,佛力加持,這些冤親債主容易化解,他容易覺悟;我們只供一個形式,沒有真誠的心,佛力加持不上,依然不能化解。

多少年來我們明瞭,佛力加持是相對的,我們有一分功德,他加持一分;有兩分功德,他加持兩分;有十分功德,他加持十分;沒有功德,想求佛加持,是不可能的。功德是斷惡修善而不著相,就是功德;斷惡修善都著相是福德,福德是世間法,功德是出世間法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479集2013/10/17


心量要大

『行菩薩道』。「表諸往生者,皆是大乘也」。說明無論修學哪個宗派,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,無論修學哪一種宗教,心量要大,為什麼?極樂世界是大乘,心量小,只顧自己不顧別人,不行。對待這個世界,也就是我們日用平常,生活待人接物心量要大。心量大的人不為自己,常常想著別人,別人的成就就是自己成就,所以他樂於幫助別人,真的是全心全力幫助別人,這個很難得。所以往生,他不是佛教,但是他也是大乘,心量大,量大福大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480集2013/10/17


什麼都不要放在心上

「了諸有情妄心非心」,這是智慧。了是明瞭,通達明瞭,有情眾生妄心,不是真心,妄心造罪業,真心沒有過失。佛說你是佛,是從真心上說的;凡人說你是凡夫,從妄心上說。真心妄心是一個心,真心是覺而不迷,妄心是迷而不覺,不是兩個心,轉迷為悟就對了。

怎麼轉法?要把迷放下,不要去執著它,祖師大德常常教我們別放在心上,這一句話說得好。包括佛法都不要放在心上,為什麼?放在心上,你心就迷了。被佛法迷了也不行,也造業,套一句《金剛經》上說,佛法者即非佛法,是名佛法,《金剛經》的話好。不放在心上就是智慧,放在心上就是煩惱,什麼都不要放在心上,你就沒煩惱。

我們煩惱習氣是重,這也不是假的,這一生當中要明心見性,真的是非常非常困難。所以祖師勸我們,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,其他都別放,這樣決定往生淨土。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,再把阿彌陀佛也放下,就見性了,就證得究竟圓滿。

現在我心上有阿彌陀佛,還有一樣東西,那叫夾雜,心不清淨。這個夾雜會障礙你往生,往生那一剎那,如果這個障礙現前了怎麼辦?就去不了了。去不了了,又轉世,搞輪迴了,這比什麼都可怕。所以再親愛的人、再歡喜的事都不可以,我喜歡阿彌陀佛,我也喜歡釋迦牟尼佛,行不行?不行。釋迦牟尼佛勸我們念阿彌陀佛,沒有勸我們念他,我們念阿彌陀佛就是對釋迦牟尼佛最恭敬,為什麼?他教我這樣做的。這是覺悟,這是智慧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482集2013/10/19


 尊重承事眾生就是尊重承事如來

今天在這裡我們看到了,我們只愛佛,只知道尊敬佛,不知道尊敬眾生,佛不愛你,佛不尊重你。這經明明擺在此地。我們如何尊重承事如來?要從對眾生的尊重承事做起。我們尊重眾生,佛歡喜,為什麼?我們代表佛。佛的大慈大悲是抽象的,佛又沒在這個世間,那個慈悲怎麼去表現?全靠我們這些弟子,皈依三寶的弟子,我們要把佛菩薩的大慈大悲做出來。

為一切眾生服務,佛菩薩就歡喜了,佛菩薩這才加持你。你要沒有做到,你是假的,不是真的,佛菩薩不會保佑你,佛菩薩不會加持你。這個道理你要搞清楚、搞明白。要不然,佛是白學了,非常可能你天天對佛菩薩產生怨恨,你看我天天拜你,我天天念你的經,天天在供養你,你都沒有保佑我,產生怨恨,佛菩薩不靈,難怪人家說佛菩薩是迷信,他信心就動搖了。不是佛菩薩不靈,你自己沒有依教奉行。你要真正依教奉行,哪有沒有感應的道理?決定有感應。

中國老祖宗教人,行有不得,反求諸己,這句話好。我們拜佛,佛不靈,回頭想想我們自己有沒有做錯了?你要一反省,認真去檢討,你就發現,我們做錯了,佛講的話我們解錯了,我們做錯了,我們說錯了,引起今天社會對於佛教起這麼大的反感。這是我們的罪過,我們做得不好,叫人起反感,叫人家說佛迷信。

我們沒有功,我們只有罪。我們對不起佛菩薩,佛菩薩沒有對不起我們的地方。這些值得我們深深反省。真正原因是什麼?我們不懂規矩,我們不懂戒律,所以我們也不懂得佛真正教誨的意義。開經偈上講「願解如來真實義」,我們現在學佛的是不解如來真實義,都把自己的意思認為是佛的意思,全搞錯了。

 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473集2013/10/12


 發菩提心

「因『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』,乃本經之宗,三輩往生之正軌,故重見於本品也」。這個發菩提心,在這裡我們又讀到了,這是說明為什麼在此地重出,它是本經的宗旨,本經修行最高的指導原則。不能沒有菩提心。

菩提心之體是至誠心,《起信論》上講的直心。直心就是真誠到極處,沒有絲毫委曲,我們用真誠兩個字來表示。深心,是清淨、平等、正覺,這是自受用,也就是菩提心對自己。真誠心對他,對一切眾生,是大慈大悲。這個心要發出來,在日常生活當中要去做、要落實,這真發心了。如果還有自私自利,你的菩提心沒有了,你的妄心又起來了。妄心障礙你往生,菩提心幫助你往生,不一樣。自私自利要捨得乾乾淨淨,一絲一毫都不能有。

在哪裡練?就是在生活當中,對人、對事、對物,你用什麼心,用清淨平等覺對自己,用大慈大悲對人。決定不要用貪瞋痴慢疑,決定不要用自私自利,自私自利對你決定有害處,沒有好處。功夫完全落實在生活,離開生活到哪裡去修行?真正修行,就是在每一天從早到晚你所接觸的人事物的境界之中,菩薩學處,要曉得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472集2013/10/11


 在一切境緣當中,保持一念清淨

我們學佛,學淨土,不但希望我們這一生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更希望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能提高品位。極樂世界有四土三輩九品,這是略說,是概論,經上講得很清楚,不能細分,細分品類無量,十方世界的眾生根性不相同,品類差別自然就多了。

我們提升品位全憑清淨心。我們在哪裡修?在日常生活當中,對人、對事、對物,用真心,不用妄心,用一心,不用二心,這樣養成習慣,我們往生縱然不能生實報土,肯定是方便有餘土,這是真的,帶得去的。世間名聞利養、親情眷屬、金銀財寶,沒有一樣能帶去。凡是帶不去的,絕不放在心上,要把它捨乾淨,沒有牽掛,沒有累贅。帶得去的要認真努力,帶得去的是什麼?清淨平等覺,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。

發菩提心不是只對念佛講的,我念佛用菩提心,我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,我還用分別執著,那就錯了。祖師大德說的話,一真一切真,一妄一切妄,這個話我們聽多了。那我們用菩提心念佛,我用菩提心生活,用菩提心工作,用菩提心處事待人接物,這就對了,這才真正有感應道交,這才是像方東美先生所說的人生最高的享受。把我們的無始劫以來的煩惱習氣,縱然不能斷,要把它減輕,不能讓它增長,不能讓它現行。這個控制住就是忍辱跟禪定,沒有得禪定之前能忍,不發作,忍久了自然得定,定久了自然開智慧。

現在練練什麼?順境裡頭不起貪戀,逆境裡頭沒有瞋恚,這功夫,忍辱的功夫。小小不如意,心裡頭就有怨恨,錯了,我們學佛的功夫全廢了,就是禁不起考驗。所以蕅益大師說得很好,順境、善緣,境是物質環境,緣是人事環境,順境,好環境你很喜歡,善緣,你遇到的人都是好人,都是你喜歡的人,這個時候什麼?不生貪愛。逆境,外面環境非常不好,處處都是障礙,惡緣,遇到的人都是找麻煩的,都是冤親債主,在這個裡面不生瞋恚。

我們對於環境、對於人都要生感恩的心,為什麼?它來考試我。我考試及格了,通過了,這是大恩大德,沒有這些人考試,我怎麼知道自己境界提升?怎麼能知道自己現在在某一個階段?於是,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。禁得起折磨,禁得起考驗,在這個裡頭看看,你是不是一念清淨。念佛人在一切境緣當中,保持一念清淨,這就對了,這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保證,真因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464集2013/10/06


「我」不可得

萬法,萬法雖有現象,它是生滅法,它不是真的,當體即空,了不可得。我們今天不要說別的,說我們身體,身體不可得。科學家告訴我們,這個話不是假的,是真的。科學報告,我們這個身體是怎麼回事情?

科學家告訴我們是細胞組成的,各式各種不同的細胞,有些細胞組成我們皮膚,有些細胞組成我們的骨骼,有些細胞組成我們的五臟六腑,我們的汗毛頭髮,不同的細胞組成的。這個全身大概有多少個細胞,科學家告訴我們,大概有六十兆,單位是兆,有六十兆個細胞,我們的身體。

可是每一天二十四小時,新陳代謝,老的細胞死了,新的細胞出生代替了,有多少?七千億。每一天就是新的細胞換老的,老的排出去了,從便糞裡面排出去,從汗,流汗裡面排出去,新陳代謝。那什麼是我?每一天要換七千億個,七千億個老的死了,新的活了。

真正了解這個事實真相,我不可得,我剎那剎那在新陳代謝,哪裡是我?佛法裡面講七年是一個週期,七年,我們老的細胞一個都沒有了,全部換新了,七年是個週期,七十年新陳代謝週期十次。所以你了解事實真相,有相的東西不可得,有物質現象、心理現象、自然現象的,統統不可得,萬法皆空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四488集2013/10/23


智慧是不著相

「智無所著」,記住,智慧是不著相的;如果有所著,那不叫智,那叫什麼?那叫業,造業。著就是造業,不著就是智,這一定要知道。我們要學智慧從哪裡學?從不著相學。不著相,簡單說一句,不要把這些事相放在心上,就叫不著相。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,你上街逛市場,看到那個東西心裡想要,著相了,心裡有了,就著相了。

如何練到不著相,所以逛街可以修定,練功夫,練得什麼?樣樣都不放在心上,樣樣都不執著,高等的禪定是在這個地方學。盤腿面壁是小定,那不管用的,他要一做的時候他會動心。只有在像那種熱鬧場合當中,去逛街的時候如如不動,那真定。《華嚴經》上鬻香長者,他修定,他是在市廛,就是最熱鬧的街道,他看不著相,聽不著相,接觸統統不著相,而且不起心不動念,真修行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四488集2013/10/23


清淨心中一法不立、一法不捨

「又《會疏》曰:如夢者,如夢所見,雖有種種事,畢竟不可得,諸法亦復如是。」夢的經驗我們每個人都有,夢中許許多多的事物、人事物,醒過來的時候一場空,畢竟不可得。世出世間一切法亦如是,不但世間法如夢幻泡影,佛法亦如是,所以佛法不可以執著,執著就錯了。

大乘教裡頭常說「清淨心中一法不立」,不能有一法,有一法就染污了,有一法就迷了;又說「清淨心中一法不捨」,不立是沒有,不捨,應有盡有,那是什麼?那是性德。應有盡有那些法,不是你有意無意放在心上的,不是的,心是空的。

一法不捨就是惠能大師所說的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」,本自具足就一法不捨;一法不立是本自清淨,他第一句所說的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淨」,一法不立。為什麼一法不捨?它能生萬法,如果它要是捨,統統都捨了,它就不能生萬法了。

所以從性德上講一法不捨,從修德上說一法不立,性修不二,性修一如,這是不思議的境界,就是前面所說的不可說法,這是事實真相。這些話如果聽不懂,反覆去念,反覆的去想,就像禪宗參禪,把它當個話頭,時時刻刻提起來,不要找答案,提出這個疑問,時間久了,心清淨了,就豁然開悟,就明白了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485集2013/10/21


起心動念,如來悉知悉見

眾生起心動念,如來悉知悉見」,念頭才動就周遍法界,出生無盡。誰的念頭?這個地方講菩薩。我們起心動念沒有兩樣,也周遍法界,起一個善念,起一個惡念,起一個無記念,無記念非善非惡,它的力量很薄弱。雖薄弱,諸佛如來都知道。法身菩薩,我們讀誦大乘知道,八地以上能量跟佛就接近了,佛知道的他也知道,七地以前要差一等。

我們起心動念,要以為別人不知道,那是錯誤的,沒有這個道理。凡夫不知道,佛菩薩知道,甚至於有些鬼神也知道。了解事實真相,我們自自然然就謹慎了,懂得慎獨了,沒有人見到的,也能夠端正身心,不敢隨便。如來悉知悉見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484集2013/10/20 


心外無法

修行修什麼?離一切相,即一切法。一切佛法在哪裡?在你自性裡頭。《華嚴經》上佛說得好,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,圓滿的智慧,圓滿的德能,圓滿的相好,是自性本具的,外面什麼都沒有。

心外求法,大乘教裡叫外道。我們這個心,著相求法,著文字相、著言說相、著名字相、著心緣相,這全叫外道。面對著一切境界,不分別不執著,不起心不動念,自性智慧德能現前了,這叫佛法。佛法是自己的本覺,本覺本有,不覺本無,這個不能不知道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06集2013/11/08


環境隨著我們念頭在轉

我們現在地位是人天,十法界裡頭的人法界,我們依照佛的方法來學習,提升自己。學習的順序一定要依三十七道品,這一段是三十七道品裡面的大圓滿,確實是我們非常嚮往的理想的人生、理想的社會、理想居住環境,我們的地球,我們嚮往的,這佛所說的。

能不能做到?答案是肯定的。為什麼?佛說了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。我們怎麼個想法,它就有怎麼樣的結果,境隨心轉,環境永遠隨著我們念頭在轉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05集2013/11/08


學佛重要的一個條件,就是看破放下

為什麼你能開悟?因為你本來是佛。能大師說得很好,你有自性,只是你沒有見性,你迷了自性,現在問題,如何教你把迷了的自性再覺悟過來,就這個意思。這就是佛法教學,教你破迷開悟,離苦得樂,意思在這個地方。

所以不能搞錯。學佛,方向錯了、目標錯了,你說你多冤枉!這一生那麼長的時間浪費掉了,到最後一無所成,依舊搞六道輪迴,這不大錯了嗎?學佛重要的一個條件,就是看破放下。這是關鍵。

我學佛,第一天跟出家人見面,就是訪問章嘉大師,他就把這個祕訣告訴我了,看得破、放得下,這很重要。看不破、放不下,你不能入門,再好的老師都沒用,佛菩薩來教你,你都學不會,所以看破放下是根本。對這個世界要看得淡,不能有絲毫貪戀。

財色名利,有絲毫貪戀,你跟佛法就沒有緣了。真正能放下,你就有緣,你就有機緣可以入佛境界。能入多少那就是你的定功的淺深,換句話說,你放下多少。你要真放,你要盡量放。愈放愈多,愈多愈要放下。這是佛教世間人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495集2013/10/30


禮敬諸佛

普賢菩薩是講真幹的,他這個十願,就是我們淨宗必須修的十願。什麼時候修?就在當下。禮敬諸佛,我們有沒有做到?諸佛是誰?過去諸佛,現在諸佛,這個不必說,不重要,最重要是未來諸佛。

未來諸佛是誰?是一切眾生,一切眾生本來是佛,所以一切眾生是未來諸佛。我們對他有沒有禮敬?蚊蟲螞蟻,小小昆蟲,未來諸佛,我們對牠是不是像對待阿彌陀佛一樣、對待釋迦佛一樣?連這些小蟲,不注意你看不到的,都要加以禮敬,何況人類?我們喜歡這個人、討厭那個人,與普賢這一願完全相違背。

真正修普賢行願的人,他往生極樂世界,決定是上輩往生。上輩生哪裡?生實報土。眾生縱然造惡,我對他還是要恭敬。為什麼?佛在經上把真相告訴我們,他所造的一切惡,是妄心在作祟,他迷惑顛倒,不是真心,真心本善,他迷失了真心,全用妄心。這個要原諒他。

我們要尊重他的真心,尊重他的本性,他的真心、本性跟我們自己真心、本性是一不是二,跟諸佛如來的真心、本性也是一不是二。明白這個道理,他對我們什麼樣的怨恨,全都化解了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498集2013/11/2


六和敬從自己做到

我們念念六和敬,希望六和敬從自己做到。這章嘉大師教給我的,不求別人,我只求我自己用六和待人接物,不求別人對我。要求別人對我了,我就做不到了。我們聽佛的話,佛教我怎麼做,我就怎麼做,世間人做不做是他的事情,不批評,他要做,我們歡喜讚歎;他不做,是正常的,在今天這個社會正常的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03集2013/11/07


真正仁慈的人決定沒有對立

儒家的標準,做人的標準是五常、五德。五常,古聖先賢、老祖宗教誨,仁義禮智信。我們想想我們做到沒有?仁是仁愛,推己及人。仁這個字你看這形狀,兩個人,想到自己,就想到別人,想到別人,回過頭來想到自己。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,這個人叫仁人。

仁者無敵,換句話說,真正是仁慈的人,大乘教裡面稱菩薩為仁者,仁者沒有敵人,沒有敵對的。如果跟別人有對立,這個人不仁。真正仁慈的人決定沒有對立,他跟我對立可以,我不跟他對立。要學這個本事。

他對我有成見,我對他沒有成見;他可以冤枉我,我不能冤枉他,為什麼?他在迷,我現在開始覺悟了。在這個時代覺悟的人要吃虧,怕吃虧的人不會覺悟,歡喜吃虧,不怕吃虧,你覺悟了。覺悟決定有好處,好處在來生。來生什麼好處?到極樂世界,親近阿彌陀佛,這個好處是達到究竟圓滿,不能不知道。

眼前什麼虧都吃,什麼當都上,沒關係,為什麼?《金剛經》上說得好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假的。《金剛經》還有一首偈子說,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」,這是一場夢,一場惡夢,不是真的,計較幹什麼?不要計較。老實念佛,比什麼都重要,求生淨土,我們的功德就圓滿了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03集2013/11/07


真正念佛人,怨親平等

釋迦牟尼佛一生待人接物,跟中國孔子一樣,溫良恭儉讓,他真做到了,感化人而不責備人,所以他能得人心,受你感化,從內心起來佩服你、尊敬你。

明明他是錯了,你去教訓他,內心不服,我知道我做錯了,我不佩服你,你這種態度對我,我記在心裡,將來有機會,我決定報復你,這一生沒有機會報復,來生,來生沒有機會報復,後生,生生世世沒完沒了。

你看,跟眾生結這種怨!今天你的地位高,你超過他,來生他地位高,他超過你。六道就是搞這些把戲。這個遊戲不好玩。所以我們搞清楚了,我們要了生死超三界,不再搞輪迴了,一了百了。

遇到這個法門,一生決定可以做得到,如願以償。真正念佛人,怨親平等,用清淨心、用平等心待人接物。清淨、平等裡頭的愛是真愛,為什麼?沒有條件。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,無緣就是沒有原因的,我跟你並沒有什麼關係,這個愛心是自然的,這個愛心是真誠的,人人都有。

把我見放下之後,貪瞋痴慢疑放下之後,自性裡面的真誠的愛心就生起來了。這個愛心叫慈悲心,慈悲就是沒有條件的愛心。通常世間人講愛心,有條件的,我愛他,為什麼?他是我的兒子;我愛他,他是我的父親,有條件,不是無條件的。

無條件的,冤親債主一律平等。這個人毀謗我、侮辱我、羞辱我、障礙我,甚至於還想殺害我,對他怎麼樣?平等的愛心,沒有絲毫差別。這是什麼?這是菩薩。阿羅漢還有分別,菩薩沒有分別。章嘉大師教我檢驗的方法,做到了,你真相信。沒做到,你根本就不相信,不要以為自己信佛,假的,不是真的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03集2013/11/07


像諸佛菩薩一樣的心量

「佛三毒永盡無餘」,成佛了。什麼叫成佛?《華嚴經》上等覺菩薩斷最後一品生相無明,那是習氣,最後一品無明習氣斷盡,這個時候他入常寂光了,入常寂光就是妙覺,妙覺不住實報土,他住常寂光,這才真正究竟圓滿。

所以「三毒永盡」,現行斷掉了,「無餘」,餘習也沒有了,習氣都沒有了。那我們今天對人、對事、對物,我們一定要了解,現在我們處的什麼社會?五濁惡世,惡是十惡,這個世界充滿了五濁十惡,到任何地方都不能避免。

我們來到這個世間了,那就學著什麼?忍受,在這修忍辱波羅蜜。什麼都能忍,沒有不能忍的。成就我們這一生,帶業往生,往生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,一生證得究竟圓滿。這就對了,我們這一生沒有白來。

不要說人家對我不好,對我很嚴格,對我很凶,那都是善知識,我在他的面前消業障。為什麼?不起怨恨。真正做到不但不起怨恨,根本就不起心不動念,這個境界高!對這個人我們生感謝,他來整我,我感謝他,我能承受,我確實不生瞋恚,沒有怨恨、沒有報復的念頭,只有感恩。所以怎樣修?修就是對人、對事、對物,能像諸佛菩薩一樣的心量、一樣的態度,就對了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03集2013/11/07


以真誠的慈悲愛人、愛事、愛萬物

「明平等度生之德。彼土菩薩有大慈悲,願饒益一切有情,故於一切眾生,不計親疏恩怨」。像這些地方我們可以學,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,處事待人接物努力來學,學什麼?學不分別不執著,以清淨平等心對人對事對物,跟極樂菩薩盡量拉近,這對於我們求生西方淨土有很大的幫助,這是屬於行門。

理明白之後要幹,我們就有入處了;理明白之後不能落實,實在講,理並沒有真正搞清楚、搞明白。真搞清楚搞明白,哪有不能落實的道理?慈悲心要發出來。《無量壽經》上教給我們往生必須具備的條件,八個字,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」,這是每一個求往生必須要具備的。不能往生,不是沒有菩提心,就是沒有做到一向專念。慈悲心是平等的愛心、真實的愛心,愛人、愛事、愛萬物。

真誠的慈悲就是一般宗教裡面所說的,「上帝愛世人」,「神愛世人」。神聖的愛我們統統具足,只是被煩惱干擾了,被煩惱障礙了,顯現不出來,我們迷得太久了,迷得太深了。什麼時候開始迷的?從理上講即是當下,就是現前當下這一念,沒有過去,沒有未來。給你說過去未來,是隨順眾生知見說的;在佛知佛見裡面,沒有時間,沒有空間。大乘經上常說「當下即是」,這是事實真相。這些話一聽馬上就回頭覺悟,這叫理入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14集2013/11/24


化解恩怨,平等對待

願饒益一切有情,一切有情是平等對待。於一切眾生不計較,不分別親疏恩怨,真平等。對我有恩的人知道報恩,對我有怨的人,他怨恨我,他毀謗我,他障礙我,甚至於陷害我,一概不計較,平等對待。為什麼他有這些態度來對我?我們沒有開悟,沒有宿命通不知道,但是我們相信因果,決定有前因,前因不在這一世,在過去世,一定有。

佛教導我們,對於冤親債主要懂得化解,要化解恩怨,要平等對待,甚至於要格外加以照顧,幫助他們降低罪業,也就是將來的果報,要幫助他們減少痛苦,真誠心愛護他們。最普通的做法,就是自己修持積功累德,要迴向給他們。他們這一生迷惑,來生後世會明白,明白之後他就報恩了,不會再冤冤相報,這就化解了,這非常重要。

「亦無彼我之分」,這個分是分別,「更無違怨之想」,這想是執著,不再分別,不再執著,「視同一子,平等普度」,就如同愛護獨生子一樣。大乘講到極處,同體大悲,他跟我是一體,當然要平等普度。「故經云」:『亦無彼我違怨之想』。末後這一句,沒有這個念頭,沒有這個分別執著,一切眾生跟我是一體,一切諸佛如來跟我也是一體,這個想法看法是正確的,是真的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14集2013/11/24


淨土穢土全是自性變現出來的

「遊於淨國,亦無愛樂」,沒有貪愛的心,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於淨土。「於諸穢土」,穢土是指十法界、六道。這個淨國是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,對實報莊嚴土沒有貪戀;對十法界、對六道輪迴,沒有厭棄,並不討厭它,為什麼?它是平等的。怎麼個平等法?淨土穢土從哪裡來的?全是自性變現出來的,同一個自性,自性覺就變淨土,自性迷了就變穢土。

自性覺就清淨莊嚴;自性迷,煩惱習氣重重,現出來的是三善道、三惡道。三善道是染污,三惡道也是染污,叫穢土,它跟如來的淨土實報莊嚴土,從體上講是一不是二,所以它是平等的。現代的量子力學家,有一個名詞說得很好,「零極限」,最後達到的極限是零,淨土等於零,穢土也等於零,零跟零相等。

所以這一些菩薩們,他們對淨土不動心,不起心不動念、不分別不執著;對於穢土,縱然是無間地獄,他也不起心不動念、不分別不執著。這叫什麼?這叫明心見性,這叫契入究竟,契入真如法性,這是事實真相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12集2013/11/21


平心靜氣對人

「報冤行:凡修道之人,若受苦時,當念我從往昔劫中,棄本逐末,流浪諸有,多起冤憎,違害無限」。這四句話字字句句都是真言,我們自己一定要反省。我們從往昔劫中就迷了,在六道輪迴裡頭生生世世,棄本追末。本是什麼?自性,忘掉了。末是什麼?末是現相,事相,在這上斤斤計較。諸有,諸是多,有就是輪迴。

輪迴大分分為六道,每一道裡頭無量無邊。我們單說人道,人的差別類別無量,我們地球上人有限你知道,還有外太空的人不知道,別的星球上有人。畜生道我們看得更清楚,多少種類。哪一類我們都幹過,六道裡頭不管哪一道,不管哪一類我們統統幹過,流浪諸有。

不管在哪一道裡頭多起冤憎,有幾時能夠平心靜氣對人,沒有,都是怨恨,都是我對,你錯了,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,不就幹這個嗎?違害無限,違背良心,違背正義,違背真理,言語害別人,行為害別人,念頭不善,不就搞這些。這就跟眾生有緣了,成佛就可以度他,佛不度無緣之人,過去對我好的要度他,過去對我有冤仇,現在我明白了,我還是要度他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12集2013/11/21


對於一切障礙甘心忍受

今雖無犯,「是我宿殃惡業果熟」,所以對於一切障礙「甘心忍受,都無怨恨」。別人毀謗我,羞辱我,障礙我,陷害我,決定是忍受,決定沒有怨恨,當然不會有報復。心裡怎麼想?過去我這樣對他,今天他對我,這個帳一筆還掉了。來生後世遇到了,那是好朋友了,怨恨沒有了,冤家宜解不宜結。

「作是觀時,與理相應」,與自性相應,與十善相應,與中國古人講的五常四維八德相應,這個好,這就是聖人。「體冤進道」,對於這些冤親債主你能體會,道業才能精進,叫報冤行。

我自己知道的,一些對我誤會的人,誤會就毀謗,造作種種障礙。我都把他們的長生牌位供在我的小佛堂裡頭,我每天講經都給他迴向,給他祝福,他不知道。有沒有效果?有效果,決定減輕他的罪業。他如果能回頭,三寶加持,他很快就能回頭。這要懂,決定不能有怨恨,有怨恨那你出不了輪迴了,為什麼?你要報復。我們想化解,不想報復,永遠不再有報復。

他就是把我殺了,我也很歡喜,感恩他,為什麼?他送我到極樂世界去了,我能不感恩嗎?對我來說結不結罪?不結罪。他自己結罪,自己結罪是什麼?他造殺業,造殺業是他有罪,在我這邊沒有罪。人要懂得,這真正懂得佛法,懂得因果,一了百了,得大自在,得大法喜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12集2013/11/21


得失不放在心上

「若得勝報榮譽等事,皆是過去宿因所感,緣盡還無,何喜之有」。這一生得到善的果報,這個果報是他過去善因生的。譬如過去財布施,這一生發大財;過去法布施,這一生聰明智慧過人;這一生健康長壽,過去生中無畏布施。這三種果報,財富、地位、聰明長壽,果報,他這一生都得到了,過去生中修的,這一生當中應該得到。但是還是緣,如果緣盡了,福報享盡,緣盡了,享完就沒有了,他沒有再造。

你了解因果事實真相,得到了不會歡喜;失掉了的時候,失掉也沒事,也不會耿耿於懷,假的,哪來的得失?連身體都得不到,都無法控制,何況身外之物。所以他心清淨,不受外面環境干擾,得到不生歡喜,失掉沒有怨恨,清淨心現前。

所以,「得失從緣,心無增減」,心無增減心是定的。「喜風不動」,歡喜是八風之一,喜怒哀樂無動於衷,「冥順於道」,冥是靜默,它跟道,道是自性,就是清淨平等覺相應,這叫隨緣行。賢首大師的四德,把這個擺在第一條,隨緣妙用,冥順於道就是妙用,真妙!得到沒有歡喜,失去沒有煩惱,得失不放在心上,一個人能進入這個境界,吉凶禍福都沒有了。

這叫得大自在,真正離苦得樂,真正是佛家講的解脫自在。以這樣的心態念阿彌陀佛,哪有不往生的道理?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親近阿彌陀佛,在彌陀會上大徹大悟明心見性,時間一定是很短,不會很長,真正得利益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12集2013/11/21


 對於惡人要寬宏大量

一切善人有良心,一切惡人也有良心,對於惡人,我們的冤親債主,要原諒他,要寬宏大量。不但要原諒他,他有善行,我們成就他,幫助他,不要去障礙他。這是什麼?這是大德,大智大德就從這個地方展現。小怨都要報復,這個人心量很小,沒有福報。也要同情他,可憐他,沒福,量小,小怨小恨不肯饒過人。小怨小恨都能饒過人,這個人是大德、大智慧、大福報,前途無量。

佛是做得最圓滿,是我們最好的榜樣、最好的典型。連歌利王割截身體,這樣的羞辱,所受的苦難,忍辱仙人沒有報復的念頭,死的時候告訴歌利王,我將來成佛第一個度你,這是什麼心量?釋迦之所以能提前成佛,是這個功德成就的。能饒恕以最嚴厲毒害你的人,你能夠饒恕他,所以千佛當中他提前成佛。

文章恭錄—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526集2013/12/2


菩薩跟凡夫不一樣在哪裡

「故能終日度生,終日無度,日涉萬緣,一心空寂」,這是大乘菩薩,這是我們要學的。我們終日度生,為一切眾生服務,心裡面怎麼樣?乾乾淨淨,一塵不染,沒有把這些事相放在心上,心保持清淨平等覺。

生活工作,待人接物,什麼心?清淨平等覺,心裡頭一塵不染,清淨光明。那所做的事業就如法了,這個事業是利益一切眾生,幫助一切眾生開悟。日涉萬緣,什麼境界你都可以涉獵,像《華嚴經》五十三參,五十三參是表日涉萬緣。我們從早起到晚上睡覺,這一天所經歷的人事物,就叫日涉萬緣。

雖然日涉萬緣,心是清淨的,一心空寂。也就是說,沒有把這些事放在心上,事我可以為,可以做,絕不放在心上。心是什麼?心是空,心是寂。菩薩跟凡夫不一樣就在此地,凡夫幹的事情記在心上;菩薩幹的事情心上沒有,所以他不造業,幹什麼他都不造業。

凡夫記在心上就造業,記在心上就有果報。所以菩薩作而無作,作,他真作了,無作是什麼?心裡頭沒有染,不放在心上等於沒有作。凡夫是做了馬上就染污,有染污就有六道輪迴的果報,沒有染污六道輪迴沒有,一心空寂。

所以,「乃能於布施、忍辱等六度悉皆究竟」,菩薩所幹的事情,不外乎六度四攝、六和十善,天天幹的這個事情。天天幹,沒有一樁事情放在心上,作而無作。所以天天幹事,仍然能安住於不生不滅諸三昧中,「不失定意」。這是佛菩薩,這是我們真正要學的,學到這個快樂無比。一個人在這世間不造業了,將來到哪裡去?想到極樂世界就到極樂世界,想入華藏就到華藏。

文章恭錄—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526集2013/12/2


世間一切法全是假的

世間一切法全是假的,臨命終時一樣也帶不走,帶的是一身的造的業,業有善業、有惡業,帶善業的,生三善道,帶惡業的,生三惡道。六道裡面眾生與眾生的關係,冤冤相報,沒完沒了。看破了,看清楚了,你自自然然會放下。

極樂世界看清楚了、看明白了,你一定想去,這個地方太好了,確實是你理想居住的環境,第一無比殊勝的修行環境,你能不去嗎?一生決定成就。這部經典是我們的保證書,保證你往生到極樂世界去作佛。經典要珍惜,要天天讀誦,遍數愈多愈好,這是真實的利益。世間所有一切,虛幻的,到最後全是假的。

過去有人問過我一個問題,世間人都想盡方法賺錢,問我賺錢為什麼,問這個問題。我不用去想一想,我立刻就回答他,賺錢是為了存外國銀行。不就為這個嗎?外國銀行哪一天倒閉了,完全落空了,外國銀行常常倒閉,一倒閉全落空了。你要明瞭這些道理,你這一生活在這個世間,不會把賺錢當作我生活的目標,錯了。

真正修道人,每一天能吃得飽,穿得暖,有個小地方可以遮蔽風雨,非常快樂。他快樂從哪裡來的?他沒有憂慮,沒有牽掛,沒有得失。世間人縱然是大富大貴,天天還在操心,患得患失,沒有得到的,想得到;得到的,怕丟掉,日夜都操心,苦不堪言。萬緣放下的人多自在,什麼心思都沒有,遇到淨宗法門,老實念佛,必生淨土,他多快樂,他多自在。

文章恭錄—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524集2013/12/1


放下就通過了

妙德起的作用,第一個,『摧伏一切魔軍』。魔軍是比喻,是來干擾你的,是來破壞你的,是來擾亂你的。你必須不受內外干擾,內,是自己起心動念,外,有人事、有環境,都能不接受干擾。這個要怎麼修法?平常要學隨緣,不能執著,什麼都好,臨命終時真放得下。不要樣樣都合我的意思,這個很難,到最後臨終不合你的意思,你就去不了,繼續搞輪迴,那就錯了。

順境善緣離開了,心裡要常想到,沒有不散的筵席,不放在心上;惡緣逆境現前,不生瞋恚,也歡喜接受,真正做到隨順眾生,心是清淨平等的,臨終才有把握。人事環境,物質環境,天天在考驗我們自己,我們能不能關關通過?關關通過,你成就了。一關通不過,那就是業障。這個業障不是從外來的,自己造的,為什麼?沒放下。放下就通過了。

不放下,你心裡有計較,你就沒通過,順境你還有貪戀,逆境你有怨恨。這個貪戀跟怨恨那個發展,也跟我們前面講的善根,善根能發展得無量無邊,我們一念貪戀、一念怨恨,也會發展到無盡,那個麻煩可就大了。不知道防範,肯定走這個路子,這個路子可憐。你這一生有權有勢,能夠欺壓別人,來生之後別人有權有勢,你就被他欺壓,一報還一報,吃牠半斤,還牠八兩,有什麼意思?冤冤相報,沒完沒了,仇恨愈結愈深,到深不可拔的時候,肯定造無間地獄罪業。這事情值得做嗎?

要看破,要放下。放不下,是你沒有看破,你把這個世間萬物當真,不知道它是假的。佛法告訴我們,一切法,包括佛法,沒有說佛法在外,一切法不可得。有患得患失的心,那就是煩惱的根源,你什麼都得不到。為什麼得不到?自性性體不可得,它不是物質,它也不是精神,也不是自然現象,所以我們六根緣不到,不可得。

從自性變現出來的萬物,是生滅法,是波動現象產生的幻相,物質現象、精神現象、自然現象,都是從一念不覺產生的幻相。這一念的時間多長?彌勒菩薩告訴我們,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。也就是,一秒鐘當中波動多少次?一千六百兆次。我們想像不到,它就在我們面前發生,我們茫然無知,眼見不到,耳聽不到,心也想不到,心是第六意識、第七識,想不到,就在面前。

這個東西,是釋迦牟尼佛的假設,還是事實真相?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是事實真相。非常難得,現在的量子力學家,把它證明了,佛說這個事實真相,科學證明了,逐漸逐漸跟佛法講的實相接近了,這好事情。但是科學家能證明,得不到受用,佛法證明,得受用。

文章恭錄—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524集2013/12/1


為眾生沒有災難

佛說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這個觀念被現代量子力學家接受了。量子力學發展很快,很多科學家都在研究這個問題,這是佛經上所講的問題。念力能改變我們自己一生,所以不要有不善的念頭,人要有善念,善念是最健康的。人不要為自己,為自己是自私自利,這個念頭不好,人要為眾生,心量拓開。為什麼?你會健康長壽。為自己,很多災難、病痛會出現;為眾生,這個災難都沒有,病痛也沒有。

心量拓開,福報就大了,智慧也大了。心量小的人,沒有智慧,沒有福報。中國古人所說量大福大,非常有道理。為什麼不把心量拓開?像佛一樣,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,真誠,今天講熱愛一切眾生,這是佛菩薩。

只愛自己,只知道滿足自己的欲望,不顧別人,這人沒福報,這佛經上常講的與人結怨,將來果報現前,後悔莫及。真正有智慧,真正有德行,不得罪一個眾生,也是古人說的仁者無敵,一個仁慈的人,他沒有冤家,沒有對頭,沒有敵對的,這真正的仁慈。還有我看不慣的,不滿意的,我討厭的,這都是不仁、不義。仁義的標準從這裡看。

我們在這個世間,還有一個看不順眼的人嗎?沒有,心才真清淨。惡意,為他自己的利益毀謗我、侮辱我、陷害我、障礙我,我怎麼對他?在別人一定起怨恨心,起怨恨心錯了,冤就結成了,我心目當中他是菩薩,他所給我的,我全部忍受。等於說他出的這些考試題目,我要給他滿意的答案。

沒有絲毫怨恨,他想跟我結怨,我不跟他結,這怨就結不上了,完全化解了。真正沒有一個怨恨,沒有一個敵對,我們的心多平安,多快樂!我們只有感恩的心,為什麼?你考試我,看我能不能忍,我能忍,忍辱波羅蜜成功了。佛經裡頭忍辱仙人,遇到一個暴君歌利王,真叫無緣無故把他凌遲處死,問他,你還能忍嗎?能。凌遲處死,到最後一口氣,他告訴歌利王,我將來成佛第一個度你。

那個忍辱仙人就是釋迦牟尼佛,釋迦牟尼佛出現在這個世間,第一個得度的,憍陳如尊者,憍陳如的前世就是歌利王。佛說話算話,沒有妄語。佛教化眾生第一個找他,報他的恩,他證阿羅漢果。佛做出的榜樣給我們看,我們要學習,要能忍受。能忍受的人有福,不能忍受的人造業。理跟事都搞清楚,都搞明白,這才真正能夠摧伏一切魔軍,一切魔軍都變成菩薩了。

文章恭錄—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524集2013/12/1


學佛為什麼?為成佛

為什麼我們要讚,讚佛說法,無量法門?因為每一部經都能貫通一切經教,《華嚴》上告訴我們,「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,一多不二」,就是一部經,也可以說它是無量法門,乃至於一句偈,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

佛所說的全是從自性裡頭流出來,自性裡頭字字句句都含無量義,永遠說不盡。明白這些原理原則,我們就相信佛經上句句是真言,沒有一句是虛假的,虛偽的,是假的,沒有,句句真實。那我們的學習,學習的智慧、理念、方法,就非常重要。

學佛為什麼?為成佛,不是為其他的。為什麼要成佛?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具有圓滿的智慧、圓滿的德能、圓滿的福報,不都是求這個?成佛才真正圓滿。沒有成佛,絕對不是圓滿的,而且不是真的;成佛是真的福慧,真正福慧圓滿。不是為別的,其他那都是附帶的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第517集2013/11/25


一切眾生本來是佛

「其心一如,如雪山之不動;其心平等,故三無差別,一色純白」。這個三就是心、佛、眾生,心佛眾生三無差別,一色純白。所以一切眾生本來是佛,這是真的,不是假的,千真萬確的事實,我們一定要信得過。如果不信,那會造成嚴重的障礙,不是障礙別人,障礙自己,自己在這一生跟佛的緣被障礙了,學習不能成就,這就大錯了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第517集2013/11/25


一定要用平等心來對待順逆境緣

『忍辱如地』是以大地喻平等忍辱。「平等即離諸分別」,沒有分別了。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,順境我們接受,歡喜;逆境也接受,沒有怨恨,平等心接受。為什麼?一切法從自性生,它本來是平等的,平等跟平等相應。

順境我起貪愛,逆境我生怨恨,與性德不相應。不相應就叫造業,造業就有果報,造的是善業,三善道受報;造的是惡業,三惡道受報。換句話說,三善道是消福報的,三惡道是消業障的,平等的,沒有好壞,所以一定要用平等心來對待,就正確了。這講環境,有順有逆。

人事更重要,我們每天跟這些人接觸,人裡面有喜歡的有討厭的,就是有善人有惡人。對待善人惡人也要平等,善人不生貪戀,惡人不生瞋恚,這叫真修行,這叫真功夫,清淨心、平等心就這樣修出來了。本來是清淨平等的,現在被染污了,善緣順境生貪戀,被貪戀染污了,逆境惡緣生怨恨,被怨恨染污了,這就錯了。

你本來是佛心,佛心是清淨平等覺,現在變成垃圾桶,自性裡頭原來沒有的,統統給它裝滿了。拿自己的真心本性,當作外面的垃圾桶,什麼都往裡頭放,不能怪人,要怪自己,是你自己願意裝進去的,任何人都不能勉強你,自作自受,要覺悟,不能不覺悟。

下面說,平等即離諸分別,平等什麼意思?於一切法不分別不執著,平等了。不分別是平等,不執著是清淨,不染污了。執著就不清淨了,分別就不平等了。我們今天來學佛用什麼心?用不清淨的心,用不平等的心,所以我們沒有悟處。如果學經,學經教,用清淨心用平等心,你會覺悟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第517集2013/11/25


沒有彼我分別

「如地負荷,無輕重之殊」。下面是念老的話,「大地載物」,無論是重的,無論是輕的,它統統接受、統統負荷,沒有選擇、沒有分別,這叫忍辱。用它來比喻菩薩忍辱之德,「遠離一切彼我」,沒有彼我分別,沒有恩怨、違順之別。

這個人對我好,我對他好,應該的;那個人對我不好,我對他還是好,為什麼?我明白我清楚,他本來是佛,他本來是好人,現在變成凡夫是一時的迷惑,他會醒悟過來的,他會回頭的,只是時候還沒到,我們得有耐心去等待。違是違背善法,違背倫理,違背道德;順是隨順倫常,四維八德,沒這些差別,一律平等,待人接物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第517集2013/11/25


一定要保護自己的清淨心平等心

『清淨如水』,「菩薩清淨,猶如淨水,能洗除種種塵勞垢染」,故云『洗諸塵垢』,塵垢是染污。如果懂得清淨心是我的真心,時時刻刻保護清淨心,不讓它被外境染污,這叫什麼?環保。

這十幾二十年講環保,我在初學佛的時候沒聽到過這個名詞,六十年前,可見得那個時候的環境還很清淨。到提倡環保,環境不清淨了,有嚴重的染污,大家才提倡環境保護。有人問過我,環境保護能不能收到效果。我答覆他的,不能。他問我為什麼。

環保要從心地做起,我們的心被染污,外面環境肯定受染污;我們的心要清淨,外面環境就會清淨。環保要從清淨平等做起,這個難,這要傳統教育,要佛法的教育,要宗教的教育,特別是因果教育,幫助大家覺悟。

一定要保護自己的清淨心平等心,覺而不迷,正而不邪,淨而不染,這叫三皈依,我們開講之前念三遍。皈依佛,佛什麼意思?佛是覺悟,覺而不迷。法是正知正見,正而不邪;僧是清淨,六根清淨,一塵不染。

三寶是自性的三寶,我們的真心本來是覺正淨。我們每天多念幾遍,想到我要回歸真心,我要用我的覺正淨。覺正淨反面是迷邪染,迷邪染,那個要命,那就真正是五濁惡世。把五濁惡世轉變成覺正淨,這就是佛法,這就是菩薩道、菩薩行。

所以三皈,早晚課裡頭有,我們每一堂講經前面有,特別提醒自己,遠離迷邪染,回歸覺正淨,這真正三皈,皈依自性三寶,不是外面。所以叫「洗諸塵垢」,塵、垢都是講的染污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第517集2013/11/25


遠離迷邪染,回歸覺正淨

『熾盛如火,燒煩惱薪』,薪是柴火。火比喻智慧,薪表示煩惱。「菩薩智慧猛利,熾盛如火」,煩惱現前,智慧都把它化解了,好像火把這些柴火全部燒掉了,取這個意思。那麼由此可知,煩惱從哪來?從迷惑來的,迷生煩惱;覺生智慧,不生煩惱。覺正淨都生智慧;迷邪染決定生煩惱。學佛遠離迷邪染,回歸覺正淨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第517集2013/11/25


於一切法沒有任何貪求

『不著如風』,不執著如風。「風性流行,一切無住,亦無執著。」像風一樣,風吹過了,風任何一法都不執著。沒有執著,「行諸世界,自在無礙,如風行空」。我們處事待人接物,要像風一樣,真誠、恭敬、柔和、謙忍,待人接物,於一切法沒有任何貪求,沒有執著、沒有分別,就自在無礙了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第517集2013/11/25


心量不能不大

『曠若虛空,大慈等故』,這是說菩薩的心量,真正是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。中國古人所說的量大福大,要學著包容,人有多大的福,他有多大的量,他的福決定超不出度量,所以量不能不大。那我們的自性、我們的真心,量多大?沒有法子形容,沒有邊際。

中國古人說了兩句話,說得非常有味道,「其大無外」,沒有外,「其小無內」。自性的確如是,我們的真心本性,真的大而無外,小而無內,沒有不遍容的,普遍全容納在其中。這是以虛空,比喻菩薩的平等大慈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第517集2013/11/25


看一切人皆是阿彌陀佛

《行事鈔資持記》裡面說,「無所著者,離塵染故。故以虛空之無著,表慈心之平等」。大慈大悲是從清淨平等覺裡頭生出來的,所以稱為大慈。等是平等,大慈大悲平等對待一切眾生。於一切眾生,無所分別,無所執著,無執著就離塵染,無分別,離傲慢,貢高我慢的煩惱沒有了。

怎樣把它用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,對人對事對物,這是修行真正的功夫,就是於一切法不分別不執著,看一切法皆是佛法,看一切人皆是阿彌陀佛,看這個世間就是極樂世界。那這個世間災難這麼多,是眾生一時迷惑,沒有人教他,深深相信人是很好教的。

二00六年,我們在湯池做實驗,實驗很成功,證明兩樁事情。第一個,人性本善,要用佛法說,證明了一切眾生本來是佛;第二個證明人是很好教的,不難,我們先要把自己教會,就能感化別人,教人要從自己教起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第517集2013/11/25


看到某人幹壞事,你造惡業

「《金剛經》曰:過去心不可得,現在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」。這三心都是妄心,妄心不可得,所以阿彌陀佛來度你。妄心要是真的,佛就度不了你了。妄心是假的,你生生世世,這一輩子也不例外,全是妄心做主,妄心造業,這一回頭,用真心不用妄心。

譬如說看到某人幹壞事,你起個念,這個人你看又幹壞事了,你造業沒有?造了,造什麼業?造惡業,什麼惡業?你為什麼又起心動念、又有分別執著了?你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智慧,心裡頭沒有動,沒有起心動念,沒有分別執著,那是正定,定慧等學。

清楚是慧,不動是定,這個不動就是不起心不動念,自性本定,用真心,不是用妄心。從早到晚念念都是落在妄心上,這是我們現前要最重最高的警覺性來看待,不能再幹這個事情了,要收心,把妄心收回來,把真心展現出去,真心是清淨心、平等心,覺而不迷。

文章恭錄—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536集2013/12/13


妄心像幻影

「又妄心如幻影,自性不可得」,這也叫無心,無心有很多種講法。雖然有心識,心識不起作用,為什麼不起作用?定功,定有能力把煩惱伏住,不能斷;怎樣才斷?智慧開了就斷了。所以定功要深,修行人定功一天比一天深,所以他能伏住。

伏不住的時候用看破,《金剛經》方法很好,只提醒自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就伏住了,它是虛妄的,它不是真的。伏什麼?伏貪心,不貪戀它了。逆境現前,生了瞋恚了,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,瞋恚心伏住了。伏不住,沒有定。

伏住是定功,讓自己的貪瞋痴慢疑都不起來了,六根在六塵境界,看得清楚,聽得清楚,聞得清楚,嘗得也清楚,樣樣都清楚,智慧,如如不動。不動指不動心,沒有貪瞋痴慢疑,決定沒有控制的念頭,沒有佔有的念頭,沒有得失的念頭,乾乾淨淨,這叫無心三昧,知道妄心像幻影,不可得。自性呢?自性不是物質,沒有念頭,不可得。有沒有?有,就在當前,六根緣不到,所以要放下,有念頭都是妄念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35集2013/12/08


學無妄心

「如今但學無心,頓息諸緣。莫生妄想分別。無人無我,無貪瞋,無憎愛,無勝負,但除卻如許多種妄想,性自本來清淨。即是修行菩提法佛等」。這話說得好,真是傳心法要。宗門,禪宗上真傳,學什麼?

學無心,與認識字不認識字沒有關係,與讀不讀書沒關係。只要你無心,沒有妄心,沒有人我心,沒有自私自利的心,沒有好高騖遠的心,沒有患得患失的心,把這一切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。頓息諸緣,善緣逆緣、順境逆境全放下。

沒有妄想,沒有分別,無人無我,無貪瞋,沒有執著,是非人我,貪瞋痴慢,沒有勝負,像這樣許許多多的妄想統統放下,真心就現前了。性就是真心,怎麼會現前?性本來清淨,你把這些障礙染污全部去掉了,這心就浮出來了,真心現前。這就是修行菩提法身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35集2013/12/08


真心要一味

真心要一味,千萬不要我念佛用真心,我待人接物用妄心,錯了,一真一切真,一妄一切妄。不怕吃虧,不怕上當,不怕別人欺騙我,就怕我欺騙別人。心量要拓開,包含這個地球,心量太小了。諸佛如來心包太虛量周沙界,這是什麼?這是我們本來的心量,一切眾生個個都有。為什麼變成這麼小,甚至於小到連自己都不能包容,一個人還要發脾氣。

心量愈小,沒有福德,小到極處一個人都容不下,將來往生到哪裡去?到地獄去,無間地獄。量大福大,欲界天人的心量比我們大,色界天人的心量比欲界天大,無色界天的更大。但是再大沒有出六道輪迴,不能跟阿羅漢比,阿羅漢心量世間裡頭第一大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35集2013/12/08


一切法是幻有

「無願三昧又名無作三昧,即觀一切法幻有,而無所願求」。無願三昧是真正消滅我們的所有的妄念,為什麼?一切法是幻有,是假有,不是真有。像我們看電視,電視上所有一切畫面,我們看得也很歡喜,沒有一個人想佔有它,為什麼?佔有不到,頻道一關全沒有了。

那我們用什麼心態面對這現實環境?要用看電視的心態,你可以欣賞它,你不能佔有它,你不能控制它,你也不必想著我怎樣去支配它,不需要,一切隨順自然。他歡喜,我們也歡喜;他悲傷,我們也很同情,這就是所謂,真正客觀來處理萬事萬法。決定不要有主觀觀念,我想怎樣怎樣,那就錯了。因緣非常複雜,不是單純的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31集2013/12/06


對一切眾生要像對佛一樣的禮敬

唐朝時候終南山的道宣律師,持戒很嚴,是戒律宗的大師,感得天人供養。他一天吃一餐飯,日中一食。到時候,天人把供養送來,天天送供養,人天對他都讚歎。他還有個小故事,窺基法師——玄奘大師的學生,傳法相唯識宗,這是大乘一個宗派,講經的法師,對戒律就不太重視。

宣公大師對他就小看了,輕視他,批評他,戒律不乾淨,講經是講得不錯。這一天,窺基大師經過終南山,特地去拜訪他。他也就是想藉這個機會教訓教訓窺基大師,怎麼教訓?就是讓他看看天人來供養。所以接待窺基大師,接待到了中午了,天人也不來,很失望。

把窺基大師送走之後,到第二天中午天人來送供了,道宣律師就問他,昨天為什麼沒有來?他說了,昨天有大乘菩薩在山上,滿山都是護法神,我進不來。道宣法師聽了這個,身體流汗,慚愧,真正知道那是大德,怎麼能說他不持戒?他的身心清淨,表現在外面,他有一些小節就不在乎,真正身心清淨,大乘菩薩。

這個示現也是告訴我們,對於一切修行人不可以輕視,更不可以輕慢,不定是什麼菩薩再來的。真正的大德,我們輕視他,自己造罪業。應該怎麼辦?恭敬。普賢菩薩教給我們「禮敬諸佛」,一切眾生本來是佛,所以對一切眾生要像對佛一樣的禮敬,這就對了。道宣法師這個公案,流傳下來也是這個意思,勸導我們要懂得禮敬諸佛。

我們是凡夫,沒有天眼通,沒有宿命通,他從哪裡來的,他過去是什麼樣子,未來是什麼樣子,我們完全不知道。佛菩薩教化眾生有種種方式,我們在《華嚴》五十三參看到的,有順性德,有逆性德,順逆都是成就眾生,都是幫助眾生回頭,眾生真正得利益。

我們凡夫不知道,以為他破戒了,以為他犯過失了。這些古大德事蹟裡頭很多都有記載。我們明白之後,不敢輕慢一個眾生,這是正確的。即使是惡人,對他也恭敬。普賢菩薩教給我們,他的行為不善,不讚歎,但是不能不恭敬。《華嚴經》上有例子,善財童子五十三參,用逆行的方法教化眾生,這些善知識,善財童子禮敬,沒有讚歎,讚歎,怕人產生誤會。禮敬是平等的,讚歎是有原則的,不具備真正的善行善言,不讚歎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27集2013/12/02


念佛人決定不希求人天福報

念佛人要是心裡還有人間天上的福報,錯了。你只要有這個念頭,你決定會得到,但是比起往生極樂世界,那差得太遠了,不值得。為什麼?生天福報大,壽命長,壽命再長有到的時候,到了怎麼辦?你生生世世修的福報,到天上那一段長時間都享盡了,阿賴耶識裡頭還有一些惡種子,善種子都報掉了,惡種子起現行,到哪裡去?三惡道去了。

墮到三惡道,一定在三惡道把所有不善的種子,這個業報統統報完,你才能到人間。這一個往返無量劫,時間太長了,不能幹,真的不能幹。但是很多人想幹,他對這個有貪戀的心,他放不下。所以我們在這一生當中,順境逆境要隨緣,不要計較,順境沒有貪戀,逆境沒有怨恨,順境逆境都是我們求生淨土的增上緣,這就對了。

在這個世間,真正有利於眾生的事情,遇到緣我們要做,為什麼?慈悲為本,方便為門,這是自性慈悲自然的流露。絕不攀緣,絕不希求果報,這果報就是人天福報,不希求。這個警覺心一定要有,不但有,而且要高度的警覺,因為念佛人很容易墮到這個裡頭,不知不覺。佛法裡頭貪瞋痴慢疑,這五種思惑,身見、邊見、戒取見、見取見、邪見,不能有。我們的見解正確,貪瞋痴慢疑放下,我們的思想純淨,心淨則佛土淨,這是往生必須具備的條件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(第559集)2013/12/29


對一切眾生都存報恩心

不能跟人結怨,冤冤相報你能逃得掉,不可能的事情。你要想過好日子,就要與人結善緣,一生不跟任何一個人結怨,這叫真修行。修行就是在順境裡頭、善緣裡頭不生貪愛;在逆境裡面、惡緣裡面不生怨恨,永遠保持清淨平等覺,這是真修。

對一切眾生都存報恩心,細心去思惟去觀察,所有的人對我都有恩,自己的境界提升了,過去世中生生世世這些業障逐漸逐漸解凍了、化解了。往生到極樂世界,業障統統清除了,過去這些人都變成有緣人。佛不度無緣之人,你成佛一定先度有緣人,統統是有緣人,平等得度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(第559集)2013/12/29


跟諸佛菩薩求感應用什麼?用清淨心

我們要想跟這些諸佛菩薩求感應,用什麼?用清淨心。心裡面有雜念,心裡頭有妄想,有分別執著,感應就沒有了;心清淨,沒有這些東西,感應很明顯。

佛跟佛有感應,佛跟菩薩有感應,佛跟六道眾生有感應,佛清楚,眾生不清楚,佛明白,眾生不明白,都看緣分,緣分在自己,不在佛那一邊。

緣分是什麼?你能不能接受。你真能接受,真願意接受,佛菩薩示現;你半信半疑,縱然聽懂了,也沒有辦法做到,佛菩薩跟你就沒有感應了。由此可知,感應的因緣果報還是在自己願不願意接受。

諸佛菩薩如是,世間真正善知識亦如是,我們真想學,就會遇到;不是真學,遇不到。真學要具備參學的條件:真誠心、恭敬心、信心。這個信心對自己、對老師,對老師沒有信心,什麼也學不到,不是老師不教,你學不到東西。具備這些條件,你就會遇到真善知識。

我遇到方東美先生,我們不敢想像,讓我在他家裡上課,哪有這個道理的,很多同學知道都感到很驚訝。可是我們真想學,老師為我們特別開課,學生就一個人,每個星期天上午九點半到十一點半,兩個小時。這叫什麼?感應,我們一分錢學費都沒繳,感恩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53集2013/12/26


修行人最難能可貴的是忍辱的功夫

「三惡業中,瞋業為地獄因」,瞋恚果報就是地獄,「又云:一點瞋心火,能燒功德林」,功德是指的戒定慧,積功累德不容易,可是一次脾氣發過了,功德全沒有了,叫火燒功德林,這兩句話也有一個念法,叫「一念瞋心起,火燒功德林」。

我們一生的修學,到最後臨命終時,發了一頓脾氣,一生的功德都燒盡了。這就曉得累積功德是多麼艱難,完全靠忍辱禪定,沒有忍辱禪定,決定沒有功德,為什麼?被瞋火燒掉了。

功德沒有,但是有福德,福德不怕瞋恚,瞋恚再嚴重,福德在,功德不在。福德所感的是六道輪迴裡面人天福報,功德是因戒得定,因定開慧。換句話說,功德就是你定得不到,慧也得不到,戒定慧沒有了。

那麼由此可知,修行人最難能可貴的是忍辱的功夫,它能夠累積你的功德,讓你功德像樹林一樣,森林一樣,功德林。沒有忍辱,沒有禪定,功德就不存在,這個道理必須要了解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49集2013/12/20


做好事不放在心上

做了好事,可別放在心上,這就對了。要學菩薩,作而無作,無作而作。如果做了常常念著就不好。為什麼?著了相。著相就造業,造什麼?造善業,將來得善報,它有果報。我把它統統忘得乾乾淨淨的,善惡果報全沒有,那我得的是什麼果報?極樂世界的果報。只著極樂世界的相,不要著別的相,這樣念佛就對了,念念不離開佛號。

文摘恭錄自—淨土大經科註(第二0二集)


放下,不是事放下

修行全在放下,放下一定要知道,不是事放下,事放下那一切都停擺了,佛法也沒有了。事沒有放下,心裡放下了,這叫真放下。心裡面沒有起心動念、沒有分別執著,這叫真放下。事,八識裡講,轉八識成四智,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,成就所作的智慧、功德,眼耳鼻舌身沒放下,還要做事。放下的是末後三個,第六意識放下分別,照見,不分別;第七識放下執著;第八識放下落印象,八識不落印象就是大圓鏡智。學佛的不能搞錯,不要以為放下是什麼事都不做,這個不行!


心地要清淨

「身心離垢無染」,最重要是心,心地要清淨,不許有染污,身也要清淨。「身之所行,口之所言,意之所思,悉是善也」。染污是什麼?惡染污,這淺而言之。深說,善也染污。

決定要斷惡修善,斷惡不著斷惡的相,修善不著修善的相,這個意思就深了。斷惡修善要著相,這是修福,為什麼?出不了六道輪迴。斷惡修善不著相,於六道就遠離了,六道裡頭沒有你受身之處,你著相就有受身之處,不著相沒有受身之處,這個意思深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73集2014/01/07


求淨土從哪裡求?求自心淨

蕅益大師這裡說得好,娑婆世界就是自心所感的穢土,我們自己心不清淨,「自心穢,理應厭離」;極樂世界就是自心所感的淨,「自心淨,理應欣求」,應當如此。

求淨土從哪裡求?求自心淨,心淨則佛土淨,這是真正取極樂世界。如果自心不淨,一天念十萬聲佛號,也不能往生;自心清淨,一天念十聲佛號可以往生。自心淨是多麼重要,自心淨跟經題相應,清淨平等覺。淨是什麼?淨是不染污,沒有染污。

這個世間,名聞利養、七情五欲、世出世法統統捨棄了,一樣都不要,清淨心就現前了。清淨心是真心,清淨心是本有的,你那個自心穢是從哪裡來的。自心沒有兩樣,淨穢有兩樣,穢是什麼?你不知道自愛,把自己的良心當作別人的垃圾桶,別人所有一切分別執著,你統統放在心上,這樣子就變成穢,心就染污了。

你要不放在心上不就沒事嗎?可以隨緣,這佛教導我們可以隨緣,隨緣要學佛菩薩的妙用。妙用是什麼?不放在心上。隨惡緣不放在心上,隨善緣也不放在心上,隨大乘小乘顯教密教之緣,統統不放在心上,這才行。

放在心上就錯了,我們不能不知道。五祖傳法給惠能為什麼?惠能心裡頭無一物就憑這個。神秀大師心裡面妄想分別執著還有一大堆,從他作那首偈子,猶豫了三天不敢拿出來,這就是心不清淨,我們得從這些地方細心去體會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71集2014/01/06


真誠心、恭敬心比什麼都重要

《彌陀要解》蕅益大師說,「娑婆即自心所感之穢」。佛祖沒給我們說明之前,我們不知道,疏忽了。現代人,特別是現代的年輕人,他相信科學,他不相信佛祖,佛祖說的這些話,在他看起來這是宗教,這是迷信,這是封建社會帝王一種惡劣的手段,叫人民服從他,他這麼想法,全想歪了,想偏了、想歪了。所以佛菩薩再慈悲,他不能接受,他不能相信,他不能奉行,所以這些利益他得不到,典籍擺在他面前他不看。

實際上有善根福德因緣的人,他看不懂沒有關係,懂一句二句都受益無窮。用誠敬的心,用恭敬心,沒有懷疑,試試看,總有一天豁然開悟,就看懂了,就得大利益了。所以真誠心、恭敬心比什麼都重要,沒有這個心,與古聖先賢、與諸佛菩薩,就沒有緣了;有真誠恭敬,有歡喜信樂,有緣。佛不度無緣之人,緣不是在佛那邊,佛那邊對一切眾生都有緣,要兩邊都有緣才行,一邊有緣不行。佛的緣具足,我們要培養這個緣,要增上這個緣,我們才能得聖賢大法的薰陶,才能得真實利益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71集2014/01/06


修清淨心

「心穢則土穢,心惡則趣惡」,我們心染污,心不乾淨,所以我們居住的環境染污。我們心裡惡,十惡,所以我們的人事環境惡。「所感之穢」,是自心穢,「理應厭離」,厭離從哪裡?從內心,不從事相,事相是已經結成果了,它不能改變,要從能現穢土的心上去改變。我們修清淨心,修清淨心,自然我們居住的環境清淨。

修善行,自然我們所遇到的些人物,統統都是善行,我以善心待人,別人以善心對我,我以善心對他。他還是以惡心對我,這要原諒他,他積惡太深了,太重了,一時轉變不過來,要假以時日,一年、二年,三年、五年,十年、八年,他轉過來了。怎麼知道?我們自己走過這條路,就是這麼轉過來的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70集2014/01/05


成就大業的人愈是地位高,愈是小心謹慎

『橫行威勢,侵易於人』,這是中國人常說的,「橫行霸道,仗勢欺人」。他的意思目的何在?不外乎下面說的『欲人畏敬』,希望別人畏懼他,怕他,還希望別人尊敬他,「欲令大眾,俯首聽命,唯我是從也」,目的不外如是。有權有勢,仗勢欺人,「貢高我慢,不知慚愧,不自戒慎恐懼」。凡是有這種惡業行為,最後必定歸於失敗。

我們看成就大業的人,自古以來,愈是地位高,愈是小心謹慎,愈是權重,自己起心動念愈恐懼,怕做錯事情,小心謹慎。沒有貢高我慢,不知慚愧的人,他的事業能有始有終,古今中外幾乎都看不到,說明業因果報,絲毫不爽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65集2014/01/02


謙虛恭敬才能夠接受教育

「難於教化降伏」,好的老師、慈悲的長輩沒法子教他,傲慢。只要有傲慢,有嫉妒,老師就沒法子教了。古人所謂的「滿招損,謙受益」,能接受教育的是謙虛恭敬,這才能夠接受。有傲慢,有自大,再好的老師都沒辦法教他。甚至於夫子看人,《論語》裡頭有,「如有周公之才之美,使驕且吝,其餘則不足觀也」,沒法子教了。這種人在這個社會上,特別是現代很多。

「故云不自慚懼」,自己沒有慚愧心,自己不相信因果,這個懼是有所畏懼,他沒有。這樣的人很難降伏、很難教化,他『常懷驕慢』,傲慢。「慢之罪惡,比於三毒」。貪瞋痴底下就是慢,慢下面就是懷疑,貪瞋痴慢疑都是屬於思惑。凡夫迷惑也分兩大類,一類是見解,叫見惑,你對問題看錯了;第二種,思想有錯誤,你想錯了。看錯了,想錯了,才造出許許多多的惡業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65集2014/01/02


佔便宜的念頭是盜心

「盜習固結」,習是習氣。盜的念頭就是佔便宜,佔便宜的念頭是盜心。要從哪裡斷?要從這裡斷,決定沒有佔人便宜的念頭,這才叫把盜業斷掉了。喜歡佔小便宜的,盜心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61集2013/12/31


用真心處事待人接物

只有大乘佛法與法性完全相應,小乘還不相應,小乘跟阿賴耶相應,大乘跟法性相應。我們起心動念,跟法性不相應了。「故不能決了」,決是決定,了是明瞭,這是講佛的智慧,對於佛的那個智慧,不能確定,不能明瞭。

「諸佛如來離於見相」,見是心理現象,起心動念,相是物質現象,換句話說,諸佛如來、法身菩薩,他們這兩樣都放下了。我們也常說「身心世界,一切放下」,就這個意思,放下之後,那個心量「無所不遍」,這個心量起作用是智慧,就是無所不知,這是真實智慧。

所以「心真實故」,我們要用真心待人,要用真心生活,快樂,你不會有煩惱。用真心處事待人接物,絕對不墮三惡道。三惡道是妄念成就的。我們用真心,不怕吃虧,不怕上當。別人用妄心對我,我用真心對他,這就是我們學佛真正得到受用了。

如果還跟一般人一樣,那你沒學,為什麼?一般人是生活在夢幻之中。這個世界是夢幻泡影,《金剛經》上說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,這一切人活在這裡頭,他在作夢,他顛倒,他對我發脾氣,他要傷害我,這是自然現象,不足以為怪,不能怪他,他沒醒過來,他像我這樣醒過來,就不會了。

知道什麼?知道他跟我是一體,牙齒跟舌頭是一體,牙齒把舌頭咬破了,舌頭能報仇嗎?哪有這個道理?它不會報仇,為什麼?一體。要曉得一切眾生跟我是一體,一切諸佛跟我是一體,諸佛是覺悟的,眾生是迷惑,統是一體。我們才能把佛法,佛法給我們講理、講事,樣樣講清楚,樣樣搞明白,讓我們做個明白人,這叫學佛。佛是個明白人,阿羅漢是明白人,菩薩是明白人,我們要跟這些人看齊。

所以要用真心對人,決定有好處,決定不吃虧。好處在哪裡?超越六道輪迴,六道輪迴是妄心變的。別人欺負我,別人毀謗我,我不服,不服就繼續搞六道,就繼續搞輪迴,錯了!無論順境逆境,都不放在心上,若無其事。

而且對這些人,特別是對傷害我的人,要感恩,為什麼要感恩?由於他們這些言語動作,來考驗我,看看我生不生瞋恚、起不起煩惱,我不生瞋恚,我不生煩惱,我考試及格了,這他幫我提升了,這真的,不是假的。你看恩與怨就在那一念之間,你一念反過來,害我的人是我的恩人,我要感恩他,我通過了,我沒有怨恨,我沒有把他放在心上。菩薩六波羅蜜,忍辱波羅蜜就是這麼修的,他是幫助你修忍辱的老師。

順境沒有貪戀,知道是假的,不是真的,所有名聞利養都不是真的。逆境也不是真的。逆境不生怨恨,順境不生貪戀,在順、逆境界裡把貪、瞋、痴磨掉,這就對了。順境也不是好事,讓你生起貪愛,那也是麻煩事情。統統要放下,一切放下,就對了。所以要用真心,千萬不要用妄心待人接物,要用真誠,要用厚道,要用愛心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91集2014/01/20 


知足就成佛

彌勒菩薩現在住在兜率天,欲界有六層天,第四層兜率,兜率是梵語,翻成中國意思叫知足,所以也稱知足天,他滿足了。這個裡頭都有表法的意思在裡頭。成佛,在什麼條件之下才能成佛?知足就成佛了。還有求,還有希望,還不知足,成不了佛。菩薩修到等覺,最後一品生相無明斷了,這真正知足了,為什麼?他只求著這一品無明斷掉,真斷掉了,這就成佛了。只要有求,只要有希望,只要你心裡頭還有意思,還有想法,全都是凡夫。阿羅漢沒有執著,菩薩沒有分別,佛沒有起心動念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(第587集)2014/01/18


一定要培養自己的愛心

「慈心作善」,這一句非常重要!一定要培養自己的愛心,「凡是人,皆須愛」,別人不愛我,我愛他,我培養我的愛心。培養慈心是與樂,悲心是拔苦。悲心是憐憫心、同情心,你看到他做得不對,他在造業,將來要受報,但是你沒辦法勸他,他不相信,我們只能將自己行善積德的功德給他迴向,求佛菩薩加持,希望他慢慢能回頭。有些人,吃盡苦頭他才回頭,沒有吃到苦頭,他不知道,他以為我們學佛人是迷信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85集2014/01/16


要常常有作佛的念頭

《觀經》是兩個重點,一個是淨宗的理論,它是依據什麼理論來說的,第二個是方法。這兩個非常重要。淨宗的理論就是八個字,「是心是佛,是心作佛」,就憑這個建立淨土宗的。

「是心是佛」是你自心,你本來是佛,佛在《華嚴經》上講得很清楚,一切眾生本來是佛,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,這都是「是心是佛」的意思,所以這是你本有的,不是外頭來的,外面來的未必能求到,自心本有。

本有,哪有不能現前的道理?它為什麼不能現前?障礙,障礙去掉不就現前了嗎?去障礙的方法就是「是心作佛」,這句太重要了!你要常常有作佛的念頭。我們這邊的人養成一個習慣,這習慣不好,不知不覺就想到雜事情去了,妄念就起來了。

為什麼不能把「是心作佛」這個念頭提起來?「是心作佛」就是念阿彌陀佛,念阿彌陀佛就是「是心是佛,是心作佛」,你看本來是佛,現在我要作佛,這不就相應了嗎?這問題不就解決了嗎?一點都不麻煩。

文章恭錄—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584集2014/1/16


把自己修行的功德與大眾共享

把自己修行的功德與大眾共享

「謂修淨土之人,觀察一切世間苦惱眾生,願同生彼國土,所有自己功德善根,悉以回向一切眾生,共證無上覺,是名回向門」。我們把我們自己修行的功德,與大眾共享,與一切眾生、有緣眾生共享,心量就大了,不是搞自私自利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83集2014/01/14


學佛得受用的人一定法喜充滿

學佛得受用的人一定法喜充滿

「又歡者歡喜」,諸經之末都有皆大歡喜這一句。大乘經裡面常常告訴我們,真正學佛得受用的人,一定是法喜充滿。這樁事情不但佛說,孔子也說,《論語》第一句,「子曰: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」,說就是喜悅,就是歡喜,一定會得到歡喜。

那麼歡喜要學而時習,著重在時習,時習就是時時刻刻都能夠落實,都能夠把所學的做到,所學的這些道理教訓都變成日常生活,就歡喜了。

這也是方東美先生所說的「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」,最高的享受就是法喜充滿,無論是順境逆境、善緣惡緣,充滿了歡喜,這是真正得受用。世法亦如是,孔子如果他不是得到,他怎麼能說得出?他能說出,他做到了,他得到了。

文章恭录—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578集2014/1/11


要在境界裡頭練不動心

「道即能通之義。謂聲聞之人,諦審戒定慧之道,實能通到涅槃」,所以小乘人修戒定慧,用這個方法脫離六道生死輪迴。戒定慧是個總原則,小乘有戒定慧,大乘也有戒定慧,小乘的戒定慧證小果,大乘的戒定慧證得究竟佛果。小乘的戒論事不論心,譬如講殺、盜、淫、妄,你起了這個念頭但是你沒有造作,這不犯戒,這叫持戒。大乘不行,大乘有念頭就犯戒了,不要有事實,起心動念就犯戒,所以大乘戒比小乘難持。

大乘講不動心,要在境界裡頭練不動心。動心墮魔道,魔道是哪裡?阿修羅,羅剎,他會墮那一道,因為他修的有福,福報很大,但是念頭不善,是假的,不是真的,所以他成不了佛。為什麼阿修羅有那麼大的福報,有那麼大的能量?我們就明白了,他沒有成佛,走向正道他成佛了,走上邪道他變成魔了。道,道路有多少?小乘有三千,大乘有八萬四千,都能證涅槃,小乘能證阿羅漢,大乘能證妙覺如來,無上正等正覺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639集2014/03/01


用菩提心才能往生

發菩提心,菩提心怎麼發?一九八0年代我住在美國,在美國許多大城市裡面,年年巡迴講經,同學們有問到菩提心,我用最簡單的方法,讓大家有個清楚的概念,菩提心有體有用,體是一個,從體起用,有自受用,有他受用,佛在大乘教裡確實是這麼說的。

一般大乘經佛說,菩提心的體是真誠心,《觀無量壽經》上佛所說的,叫至誠心,真誠到極處叫至誠,這是菩提心的體。它起作用,對自己,很多古大德解釋叫深心,這個深心很不好懂,淺深的深,那深到什麼程度?什麼叫深心?古德也有解釋,好善好德,我們始終沒有一個很清晰的概念。

所以我學《無量壽經》,《無量壽經》上的經題太好了,它幫我們解釋出來,經題的後半部,清淨平等覺,這就是自受用,這就是深心,清淨心、平等心、覺而不迷的心,這是自受用。他受用?慈悲,從真誠心裡面流出來的大慈悲心,是他受用的,是對別人的。

對自己是從真誠心裡面流出來的,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。用這個來解釋,大家比較有一個清楚的概念。我們修什麼?就是修的這個。所以你真正是個佛弟子,你發心之後,這叫發菩提心。發了就不能夠改變。我們對人、對事、對物,無論是順境是逆境、是善緣是惡緣,都要用真誠心對待。如果用虛偽的心,妄心,那就錯了,那就不是菩薩了。我學佛用真心,我對人用妄心行不行?不可以,一真一切真,一妄是一切妄。

所以既然這一生我把目標鎖定了,我只求往生極樂世界,我只求見阿彌陀佛,只要能往生,能見阿彌陀佛,那我就得要遵守。佛告訴我們,你要用菩提心你才能往生,你才能見佛,用妄心是決定不可以的。即使臨終一念、十念往生,那個時候他那個心是菩提心,是真心。如果是最後還一念是妄心,他去不成。這就是念佛的人很多,往生的人不多,原因是什麼?錯用了心,他沒有用真心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638集2014/02/28


阿彌陀佛名號跟自己自性是一不是二

「當知離卻現前一念無量光壽之心,何處有阿彌陀佛名號」,這也是蕅益大師所說的,以前古大德沒有這個說法,現前一念無量光壽的心,是我們自己的心,也是阿彌陀佛的心,我們的心跟阿彌陀佛同一個心,所以「我心即是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即是我心」,信佛就是信自己,不相信自己怎麼會相信佛?「而離卻阿彌陀佛名號,何由徹證現前一念無量光壽之心。願深思之,願深思之」。要深深去想想,阿彌陀佛名號跟自己自性是一不是二,就是自性的名號,也就是《觀經》上所說的「是心是佛,是心作佛」,自他是一不是二,這個意思很深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638集2014/02/28


斷惡修善要真幹,幹了不放在心上

修功有得這叫功德,真正有功德。修功德的人有沒有把功德放在心上?沒有。要是把功德放在心上,功德就沒有了,功德變質了,變什麼?變成福德。諸位要記住,福德的果報在三善道,沒有出六道輪迴。所以許許多多學佛的同學,一生所修的全是福德,不是功德,他做的哪些哪些好事,都放在心上,而且常常還掛在口上,唯恐別人不知道。

梁武帝當年在世,是佛門第一大護法,他有國王的身分,護持佛教,為佛教建築四百八十座寺院庵堂,規模都很大,喜歡人出家,人家發心出家,他就護法,護持出家人,幾十萬人,不是少數。那個時候達摩祖師到中國來,梁武帝跟達摩見了面,自己感到驕傲,值得驕傲,做這麼多好事,請教達摩祖師,「我一生做的這功德大不大?」

達摩說實話,沒有妄語,沒有欺騙他,老老實實告訴他,並無功德。一生所做的好事並無功德,梁武帝一聽發脾氣了,送客就把他送走了,以後再沒見面了。不但沒有智慧,也沒福報,把一個真正有修有證的人,你看緣斷掉了。以後也後悔,但是顧了面子,面子下不來,不好意思再去看他。如果達摩祖師把功德這個名詞意思講清楚了,梁武帝就會覺悟,他也不是個笨人。

斷惡修善,不著相叫功德;著相就是福德。不著相可以幫助你了生死出三界;著相,三善道的果報。功德福德在這裡分,事上完全相同,心上不一樣。做了就了了,什麼牽掛也沒有,這是真實功德;做了之後常常還念著,我做了多少多少好事,福德,來世得大福報,有聰明智慧,有地位有財富,得這個果報。

這些果報都不能往生極樂世界,那跟極樂世界相比,天淵之別,沒法子比。所以要學,學什麼?學什麼都不要放在心上。斷惡修善要真幹,斷惡幹了不放在心上,行善幹了也不放在心上。讚歎別人的功德,不要想自己的功德,自己功德可以保全;想自己的功德,自己功德就變質了,沒有了。梁武帝就是想自己的功德,貪著功德,貪心不是真心,真心是清淨平等覺,他的心不清淨、不平等,迷而不覺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630集2014/02/22


用妄心跟淨土不相應

今天我們學佛所行,「首當依佛所教,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」,這就是淨宗修行的總綱領總原則,八個字。我常常勸勉同學,我們在這個世間處事待人接物要用真心,為什麼?我們求生淨土,用妄心跟淨土不相應,要用真心。真心,不是說我念佛用真心,我不念佛的時候用妄心,那你那個真心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一真一切真,一妄一切妄,沒有說一半真一半妄,沒這個道理。

那我們又害怕,用真心怕吃虧,現在這個世間人都用假的,沒有真的,我們怎麼辦?我們要是隨順眾生也用妄心,依舊搞六道輪迴,出不去,往生沒分。我們要用真心,不隨順眾生的妄心,不怕吃虧,不怕上當,真心對待眾生。這個眾生毀謗我,侮辱我,障礙我,陷害我,我還是用真心對他,為什麼?因為我要到極樂世界去。

我對於這個眾生,我心裡很清楚,他本來是佛,為什麼幹這些壞事?一時糊塗,要原諒他,別跟他計較。我們不原諒,計較了,我們被他拖下水去了,又搞六道輪迴,搞冤冤相報。所以我們歡歡喜喜接受,我們還把自己修持功德迴向給他,這就對了。心裡面若無其事,只有阿彌陀佛,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有,這就對了,這真正在行菩薩道,這真正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。

我們眼睛看得清楚,他走的道路是六道輪迴,我走的道路是極樂世界,兩條路,不同。如果聽到這些言行我們就生氣了,就動肝火了,甚至於想報復,那就完了,你跟他走的是同一條道路,錯了。釋迦彌陀沒有罵過惡人,沒有責備過惡人,也沒有想報復惡人,沒有,總是希望幫助他轉惡為善,轉迷為悟。我們沒有能力幫助他轉迷為悟轉惡為善,還要去恨他,還去報復他,那就大錯特錯了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630集2014/02/22


除阿彌陀佛之外全是假的

這個世界不能留戀,苦不堪言。一定要看清楚,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,沒有例外的。佛告訴我們,只有這一句阿彌陀佛是真的,除阿彌陀佛之外全是假的,決定不能留戀,留戀那就苦了。真的要放下,擁有再多等於沒有,一旦所有的全毀掉了,心裡怎麼樣?如如不動,與我毫不相關,真放下了。

真正能像諸佛菩薩一樣隨緣度日,永遠保持清淨平等覺。六根在六塵境界裡,學不起心不動念,不分別不執著,這叫真修行。起心動念分別執著,墮落了,那是六道。不起心不動念,不分別不執著,你離開六道了,跟六道沒有關係了,沒有交涉了,這叫真修行人。這樣的心態念佛,那真正的彌陀弟子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628集2014/02/21


心清淨比什麼都重要

如來所說法完全是從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,沒有通過思想。我們一般人沒有智慧,沒有明心見性,都從阿賴耶裡面流出來。阿賴耶有思有想,還需要記憶。記憶是阿賴耶識的種子,我們從小到大,每一天見聞覺知落下的印象,就是阿賴耶的種子,有善有惡,非常複雜。

我們能想起過去的事情,都是這些種子起現行。阿賴耶像一個資料庫,像一個收藏室。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面所分別所執著的,全在這個倉庫裡頭。比電腦還管用,你只一想它就起現行,你就記起來了,這個資料就在你腦海裡頭出現。我們必須要知道,那些全是知識,不是智慧。智慧不需要儲藏,真的是取之不盡,用之不竭。

智慧要清淨心,要平等心,心愈清淨、愈平等,智慧的能量愈大。這就是古大德在教學裡頭為什麼重視清淨心、重視定慧,就是這個道理。清淨平等心生智慧不生妄想,妄心裡面生妄想不生智慧,清淨心裡頭生智慧不生妄想,所以心清淨比什麼都重要!我們能理解佛陀自性流露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625集2014/02/18


智慧是從清淨平等心裡面流出來的

「無上菩提,超情離見」,情,情意,見是你的見解,佛法沒有情意,沒有見解,你用情意、用見解去看佛法,佛法變成世間法了,那不是佛法,是你自己的法。現在無上菩提,佛說出來了,佛滅度之後,弟子們把佛的這些教誨用文字寫出來,成為經典。

文字是言語的符號,言語不能執著,當然文字也不能執著。言語超情離見,文字也是超情離見,所以用情見來學經教,學一輩子學到什麼?現在人所講的佛學,不是佛法是佛學。把佛家的經典當作世間一種學術去研究,他得的是知識,沒有智慧。

知識不能解決問題,而且知識有侷限性,有範圍,還有後遺症。佛法是智慧,智慧是從清淨平等心裡面流出來的,自然的,決定沒有情見在裡頭,所以它就「是究竟彼岸」,這個比喻意思要懂,此岸是什麼?迷惑,迷而不覺,彼岸是覺而不迷,自性覺,無上菩提是自性覺,而且是圓滿的覺,所以叫究竟彼岸。「不但無非法相,亦無法相可得」。不但是它無法相,同時也無法相可得。「故云無有定法名無上菩提」。無上菩提有沒有定法?沒有定法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625集2014/02/18


求智慧從哪裡求?從心寂

「識如幻夢,但是一心」,識就是一心,但是一心在迷的時候就叫識,在覺悟的時候就叫心。你看,「心寂而知,目之為圓覺」,心要寂靜,心不能動,心不能有染污,心動就不平等了,心有染污就不清淨了。不清淨染污不平等的這個心,這是凡夫心。剛才說過,四聖法界染污輕,動盪少,六道裡面凡夫染污嚴重,那個動是大風大浪,所以對於真相完全迷失了。

心寂而知,這句話非常重要,不是心動而知。所以求智慧從哪裡求?從心寂,心寂就是禪定。定生智慧,動生煩惱。心動可以求知識,求不到智慧,但是我們曉得,知識是有侷限的,是有後遺症的,它觀察東西不夠深、不夠廣,深度、廣度都不夠。不能跟智慧比,智慧是自性本有的,知識本無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621集2014/02/15


隨喜用真心不用妄心

「隨喜功德」,我們要學,在這個大時代,不能學隨喜,日子怎麼過。但是我們隨喜能積一點福德,不是功德,為什麼是福德?我們有妄想分別執著。

菩薩隨喜為什麼成就功德?這法身菩薩,他們沒有起心動念,沒有分別執著,所以隨喜成就全是功德。這隨喜從哪來?恆順眾生,他是隨喜十法界,上面能夠隨喜一切諸佛如來,所表的不同的法門,下面能隨喜十法界眾生。成就什麼功德?成就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,看得清楚,聽得清楚,樣樣清楚明白是智慧,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現前了,心如如不動,如如不動是真心。

諸位要知道起心動念是妄心,分別執著是妄中之妄,嚴重的妄心,這個妄心造業就是六道輪迴。隨喜用真心不用妄心,就是功德;用妄心不用真心就是福德。善的是福德,惡的是三途,所以三途跟三善道,同樣的沒有意義。

三途是消苦業,消惡業;三善道是消善業,都是消業的,所以它是平等的。換句話說善惡業都不能造,造了就是造輪迴業。輪迴是善惡都包括,染淨善惡,我們天天幹這些。為什麼你不能脫離六道,你天天在造六道的業;換句話說六道你天天在增長,你怎麼能出離六道。

斷惡不著斷惡的相,修善不著修善的相就對了。斷惡修善一定要幹,隨喜,不著相就是功德,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,大修行人,真修行人,法身菩薩。隨喜功德是講日常生活當中,時時刻刻念念都是提升自己的境界,法喜充滿,真的常生歡喜心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7集2014/03/20


待人接物統統用真心

《觀經》云:是心是佛,是心作佛。「吾人能念之心,即是如來果覺,即是本來成佛」,這用真心。我常常勸同學,我們現在在這個世間,處事待人接物用真心,不要用妄心,真誠心,為什麼?是成佛的心。我要用妄心,別人欺騙我,我也欺騙他,用這個心念佛沒有感應,往生很難。

用真心,待人接物統統用真心,不怕吃虧,不怕上當,我要到極樂世界去,我不再在這個世間,我要離開。所以用真心,不用妄心,吃虧上當都歡喜,修忍辱波羅蜜,修布施波羅蜜,要能捨,捨就是放下。

所以用這個心持名,就是是心作佛,用真心就是作佛,用妄心就是搞六道輪迴,決定不可以。真誠心待人,真誠心做事,真誠心學習,絕不可以用妄心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2集2014/03/09


心清淨了一切都清淨

「順菩提門者,菩薩遠離如是三種菩提門相違法」,你把這三種遠離,「即得三種隨順菩提門法」,法就是方法。第一個,「無染清淨心。不為自身求安樂故,菩提是無染清淨處」,從哪裡下手?從心上下手,心清淨了一切都清淨,但是修行人一定要知道,這個世間什麼都是假的,沒有一樣是真的,包括自己的身體,又何況身外之物,真正知道就真正放下,沒有貪求貪得的念頭。

不求自身安樂,老和尚為我們示範,他是一個,佛法上講精進勞動工作者。他全放下了,心清淨、真誠、慈悲,對人恭敬,所以他住的地方,他工作的地方都是清淨處。小廟很窮,沒有人來燒香,沒有人來供養,全靠自己勞作,種田,種稻米、種水果、種蔬菜,全靠自己耕種,九十二年如一日,修行就是一句佛號,一句佛號不間斷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(第19集)2014/03/30


求佛菩薩要用真誠心、清淨心、恭敬心

「實相無不相—非頑空與斷滅」。頑空是什麼?什麼都沒有,這叫頑空。自性不是的,自性雖然沒有相,遇到緣能現相。眾生有感求佛,自性就現佛;你求菩薩它就現菩薩。它現真管用,現身來為你說法,幫助你解決困難。你明白了覺悟了,你的困難化解了,這相就不見了。要用什麼心去感?真誠心、清淨心、恭敬心,就現前。

觀世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應,觀音菩薩發這個大願,求他的人多,感應特別顯著。佛在這個經上教導我們,我們如果遇到急難遇到恐怖,一心專念觀世音菩薩,菩薩就能把我們的恐怖畏懼化解了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

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了證明,他在十八歲的時候,腿上長了一個毒瘡,他的母親求醫找藥,什麼醫生什麼藥都治不好。他明白了,說了一句話,妙藥難醫冤孽病,他曉得這個病是冤孽,跟他媽媽講,不要求醫了,不要找藥了。他一心一意念觀音菩薩,念了一個多月,這個毒瘡自然就好了,不藥而癒。所以他對於觀音菩薩的感應,一點懷疑都沒有,無論在什麼狀況之下,求菩薩決定有感應。

我們今天求好像沒有感應,不是沒有感應,是我們求的這個心不清淨,有雜念,不是真誠心,恭敬也不到位,這就是障礙。沒有障礙,記住,真誠清淨恭敬。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,念佛人求阿彌陀佛,他說得非常好,「憶佛念佛,現前當來,必定見佛」。

求跟阿彌陀佛感應,用什麼方法?用真誠心、清淨心、恭敬心,天天想阿彌陀佛,天天念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就現身給你看了,真的不是假的。

念佛功夫得力的人,見過阿彌陀佛,見佛佛一定給你授記,佛鼓勵你,勉勵你,你還有多少年的壽命,他告訴你,到你壽終的時候他來接引,這不就等於授記了嗎?你知道臨命終時決定往生,阿彌陀佛不會說妄語,一定來接引你。這叫現前見佛。

往生到極樂世界之後,那是將來見佛,當來見佛,現在是現前見佛。有很多人在夢中見佛,在定中見佛,見佛的時候似夢非夢,又好像作夢,又不像作夢。真正念佛人一生當中不止一次,慧遠大師四次,我們有理由相信,像他那樣的三、四次,真正念佛人在一生當中都可能有,不是不可能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4集2014/03/25


真的假的都不要放在心上

「又實相無不相,非頑空與斷滅。非如龜毛兔角,一切虛無」。龜毛兔角是比喻,烏龜沒有毛,兔沒有角,說龜毛兔角這是完全是虛無的。

「《金剛經》云: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這一句話的意思是什麼?讓我們對於一切現象統統放下,不要執著;不但不執著,也不要分別;不但不分別,對它不要起心動念,全是虛妄的,凡所有相是虛妄的。

佛教給我們講的真實自性,自性是有,不是虛妄,但是也得不到,為什麼?它沒有相。有相是假相,沒有相是真相。真相不可得,假相也不可得,所以真的假的都不要放在心上,放在心上錯了。這個是通途法門所修的,真的很難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4集2014/03/25


魔從妄想生的

「又念佛之人有四十里光明燭身,魔不能犯」,這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。佛的加持是平等的,問題就是我們願不願意接受,真信真願就接受了。如果我們接受了,但是還有疑惑,在這種情形之下,如果你業障習氣很重,魔還是能侵犯你;你能夠勇猛精進,心無雜念,魔就不能侵犯你。魔從妄想生的,從雜念生的,所以念佛人沒有雜念沒有妄想,魔就不能侵犯你了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2集2014/03/23


這個世界是天堂還是地獄,決定在我們的念頭

「但念佛法門,同於密法,是他力門,屬於果教」。因果,理論、現象,我們不能不把它搞清楚搞明白,為什麼?世出世間法,古聖先賢都懂得,從什麼地方學習起,也就是起點在哪裡,在因果。真正懂得因果的道理,明瞭因果事實真相,這個人決定不會有惡念,決定不會有惡的行為,為什麼?他知道不善的言行果報很可怕。

潮州謝總辦班,因果教育這堂課,他很巧妙的用日本江本博士的水實驗,讓大家看到,我們起心動念水知道。我們的善念,它回應的結晶非常之美,不善的念頭很醜陋,讓每個人起心動念言語造作,跟水結晶對照一下,起了畏懼的心。這個實驗讓我們冷靜去思惟,這是近代科學的發現,中國我們老祖宗,在佛陀經教裡頭都給我們說得很明白,相由心生,境隨心轉。

這個世界是天堂還是地獄,決定在我們的念頭,地球上的居民,大家念頭都是善的,與倫理道德相應,這個地球就是天堂;如果地球上的人起心動念都是惡的,都是自私自利,都是損人利己,沒有孝悌忠信,沒有禮義廉恥,也沒有仁愛和平,這個地球就是地獄。我很佩服謝總,他能夠想到用江本博士科學實驗,來說明這樁事實真相。

大家看了,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身心健康,幸福快樂,能不能做到?能,只要心地善良。中國老祖宗教導我們的,實際上就是十二個字,五倫、五常、四維、八德,這四科,歸納起來總結就十二個字,孝悌忠信、禮義廉恥、仁愛和平,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。沒人講了,大家認為中國古代東西都落伍了,跟不上時代,這個東西都不要了,社會出了問題了,地球上產生災變。災變絕對不是自然現象,是我們不善念頭之所感召。

自然都是美好的,隨順自然的規律就是道,一年四季這是自然的,春生,夏長,秋收,冬藏,這是古人隨順自然。現在科技發明了,美其名為進步,人有力量用科學技術改變自然,美其名為人定勝天。天就是自然的,你能夠勝過它,真的勝過它了嗎?氣候變成異常,這是人為的,不是自然現象。

水災旱災,古大德講得好,特別是佛經上非常明顯,貪心感得的是水災,這個地方的人沒有貪心,這個地方人就不受水災。瞋恚感火災,地球溫度上升,火山爆發,瞋恚來的;愚痴感得的是風災;傲慢感得的是地震;懷疑感得是山崩地陷,山會倒下來,地會突然陷下去。山崩地陷古時候有,很少,現在很多。特別是地陷下去,這個現象古時候有,很少,現在很普遍,到處都有,不是自然災害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1集2014/03/23


幸福人生在一念之間

我們要有膽識,要沒有畏懼,別人說假話,我就說真話,眼前什麼樣的虧都可以吃,沒有關係,無所謂,前途是一片光明,身心安樂,沒有憂慮,沒有煩惱,這就是幸福人生,總在我們一念之間如何取捨。


自性清淨心裡頭不但沒有善惡,連染淨都沒有

十方世界一切有緣眾生,如果遇到這部經典,依教修行,沒有一個不成就。緣千差萬別,不一樣,佛說一切經,說經的目的沒有別的,就是幫助眾生離苦得樂,這是佛的心。

六道輪迴苦、十法界苦,淪落在這個世界裡頭的人太多了,佛要幫助這些人離苦得樂。要幫助他離究竟苦,得究竟樂,這個幫助才圓滿,不是頭痛醫頭、腳痛醫腳,是要把你的毛病統統治好,讓你恢復健康。

苦從哪裡來的?大乘經上告訴我們,苦從迷惑來的。我們對於宇宙、對於萬物、對於眾生事實真相完全不知道,這就是迷。迷了,我們就看錯了、想錯了、說錯了、做錯了,這個錯就是造業。

業在大乘教裡頭有染有淨,染是染污,淨是清淨。聲聞、菩薩,這清淨,六道凡夫完全是染,染裡頭有善有惡,惡是染,善也是染,為什麼?自性清淨心裡頭不但沒有善惡,連染淨都沒有。所以修行到明心見性、大徹大悟,不但沒有善惡,染淨也沒有,那叫法身大士,那是真正離苦得樂,得究竟樂,他永遠沒有苦。

文章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644集2014/03/08

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e-mail: amtb@amtb.t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