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>首頁>輕鬆學佛法>修持篇3

請點選目錄

 

佛弟子一生要抓住三皈,決定不能丟

我們看到相應這兩個字,我們的身口意像不像佛陀?佛陀是我們的模範、是我們的典型,佛一生不妄語,換句話說,三皈、五戒、十善,佛在日常生活當中圓滿表現出來了,有這個樣子才能入佛門、才能皈依三寶。

你看淨業三福是我們修行最高的指導原則,第一條,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,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」,這十六個字我們做到沒有?如果沒有做到,不能入佛門。你要想受三皈,做佛弟子,現在講做個佛教徒,這四句沒有,人家不給你授。現在這四個沒有也都接受了,這不相應。

我們為了挽救,為了補習,把這補出來,具體落實在《弟子規》,前面講的孝親尊師落實在《弟子規》,慈心不殺落實在《感應篇》,修十善業落實在《十善業道經》。我們用儒釋道,《弟子規》是儒家的,《感應篇》是道家的,《十善業道經》是佛家的,這是入門的課程,要達到入門的標準,我們求授三皈,真正是佛弟子,這不是假的。

佛弟子一生要抓住三皈,決定不能丟。我受三皈是在章嘉大師面前,我跟他三年,頭一年沒有,第二年才皈依,行皈依禮。大師告訴我,皈依,他用比喻說,就像你從台北到高雄坐火車,三皈是什麼?就是這張車票,你要常常放在身上,你上車要檢查,中途他也會查票,最後到站的時候要交回去。

他說三皈就像車票一樣,你從初發心到成佛圓滿,一時一刻都不能夠離開的,它是最高指導原則。皈依佛,佛是什麼意思?覺悟,覺而不迷。皈依法,法是正知正見,就是經典所說的。

我們從邪知邪見回歸到正知正見,用經典正知見修正我們的邪知見,與經典上講的不相應叫邪知邪見,這重要!佛陀在世,佛為老師,請佛開導;佛不在世,法就是我們修行的依據。佛在世,三寶排的是佛第一,法第二;佛不在世,法擺在第一,佛是第二。泥塑木雕的佛像,只讓我們景仰,看到佛像如同真佛在世,恭敬供養。僧是出家人,六根清淨,一塵不染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93集2014/08/15


要斷三毒煩惱從哪裡斷?

『成熟菩薩無邊善根』,「善根者,身口意三業之善,固不可拔」,這叫根。「又善能生妙果,出生餘善,故謂之根。」這是善根的意思。大乘經教裡頭一般講善根,就是身口意三善根。十善裡面最後,不貪、不瞋、不痴叫三善根;反過來貪瞋痴叫三毒,世間所有一切不善法都是從這根生的,現在這個社會就是這樣的,貪瞋痴,後面還有兩個,傲慢、懷疑。

三毒是俱生煩惱,從哪來的?一念不覺而有無明,這時就形成,阿賴耶變現出來的。從阿賴耶變現出第七、第六、前五識,《金剛經》上說的我見,就是指的這個。這個難斷,這個要斷了就是法身大士,就是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。沒有到這個程度,他能破四相,《金剛經》前面所說的「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」,四相真正破了,須陀洹就開始,到阿羅漢就圓滿。但是破四見沒那麼簡單,破四見,圓教初住菩薩開始,到等覺圓滿,連習氣都斷了。

末那第七識,第七識是什麼?四大煩惱常相隨,第七識它的本質就是這四樣東西。第一個我見,不是身見,他不執著身,他有我見。有我見就是一般人講有靈魂,身體沒有了,他還執著有個我。這個我有形狀,無表色,它不是物質,它還是屬於色法,有相當禪定功夫的人能看到。像有些人通靈,能看到鬼神,那個身都是屬於我見,它不是身見。修行人稱為靈性,一般人我們統稱靈魂,他執著這個東西。

從我見生我愛,我愛就是貪,所以三毒煩惱,貪的核心是什麼?情執,比什麼都重。有我愛就生出我慢,傲慢,慢是瞋恚的核心。最後一個是愚痴,我痴,我痴的核心是懷疑。所以佛說思惑是五個,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。要斷三毒煩惱從哪裡斷?要從欲望上下手,欲望裡面最嚴重的愛欲,要從這裡下手;斷瞋恚要從我慢下手,學謙虛;斷愚痴從不懷疑,不懷疑是智慧。所以懷疑是痴的根,傲慢是瞋恚的根,愛是貪的根(貪欲的根),三毒煩惱。

要把三毒煩惱的本質找出來,就是愛,就是慢,就是懷疑。所以聖教困難,聖賢教育、大乘佛法決定不能懷疑,有懷疑你怎麼能進門?根本煩惱沒有拔除。學習經典,我們自己包括在內,前面二、三十年對經教有沒有懷疑?有,不懂的地方就懷疑。懂的地方未必真懂,自以為懂得,為什麼?智慧沒開,心沒有擺平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93集2014/08/15


順境逆境、善緣惡緣統統是自己的增上緣

我們修行,不能不重視身口意。心量要大,如果心量只想到自己名聞利養,這個人一生的成就非常有限,很小,縱然做了大官、發了大財,也是轉眼成空。他能享受個幾十年,壽命到了,那就是他福報盡了,一樣也帶不走,依舊在搞六道輪迴。

他造的業,不善的業比善的業多,來生三惡道去了,人天沒有他的份。這個事實真相就是因果的真相,我們一定要搞清楚、搞明白,我們可不走這個路子。起心動念想一切苦難眾生,我們自己受苦,還有別人比我們受得更苦;我們有很多委屈,很多人比我們更委屈,在這個地方修忍辱波羅蜜。

愈是逆境,愈是惡緣,我們感謝逆境、感謝惡緣,它逼迫我們,讓我們求往生這個念頭愈來愈堅定,它送我們往生。那好不好?好!對這些人不但沒有怨恨,有感恩的心。所以海賢老和尚他的心目當中人人都是好人,看到什麼人都歡喜,看到什麼事都高興。

那是念頭轉過來了,順境逆境、善緣惡緣統統是自己的增上緣,全是好事,沒有壞事。逆境、惡緣讓我們對這個世界沒有絲毫留戀,多難得。誰有這個力量,能把我們這種貪瞋痴慢疑的根拔掉,還不就是逆境、惡緣嗎?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93集2014/08/15


真正能保持長遠,這個人就成功了

真正能保持長遠,這個人就成功了;不能保持,就消失了。消失的人多,成功的人少。怎麼保持?李老師教給我的,一天都不能放鬆。他舉了個例子告訴我,拳不離手,曲不離口,兩種人,打拳的,每天要練拳,一個月不練,手腳就僵硬了;唱歌、唱戲的,表演的,每天要吊嗓子,三個月不吊嗓子就唱不出來了。

一定要堅持。我今天勸大家,每天將海賢老和尚的碟片看三遍,念一萬聲佛號,這個就是一種方法,讓你精進不退。必須每天把這個事情完成,這個事情不困難,他的碟片不超過一個小時,五十幾分鐘,看三遍。

最好是邀大家一起來看,看完之後你把你的心得跟大家分享,讓大家都得利益。一萬聲佛號堅持不中斷,一年根就下去,有根了,五根,你有根了,三年這個根就產生力量,就有力,從五根就到五力。所以希望能堅定保持,將來一定會有成就。

文章恭錄-文章恭錄-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36集2014/05/06


要學看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都是阿彌陀佛

無論學世出世間法,成敗關鍵完全在你有沒有自覺,肯不肯回頭。聽經、讀誦,讀到煩惱輕,就是雜念少了、妄念少了,智慧長,就能覺悟。義清學佛二十年了,二十年都沒覺悟,現在覺悟了。

他那二十年的功力沒有白費,沒有前面二十年他怎麼會覺悟?這怎麼?用心用得正就覺悟;用得不正,愈迷愈深,迷到財色名利裡面去了,愈迷愈深。所以我們看了這個報告很歡喜,他覺悟了,他回頭了。能不能成就,就看他能不能保持,佛學的名詞叫保任,能不能長久保持下去。

要學對人恭敬,要學看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都是阿彌陀佛。你們看海賢老和尚,有一天燒香燒了十二支香,有人問他,你今天怎麼燒這麼多香?他告訴他,我看到這個房間到處統統都是阿彌陀佛,佛都擠滿了,所以在香爐上插了十二支香。這個代表什麼?心裡頭真有佛,看一切眾生全是佛,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他見到了。

我們現在沒見到佛,看到都是六道凡夫,而且都是作惡的凡夫,將來都是三惡道的凡夫,那我們自己到哪裡去不就可想而知?人家看全是佛,我們幾時能看一切眾生個個都是佛,傲慢的心沒有了,自尊的心沒有了,溫良恭儉讓出來了,自自然然出來。這是德行,世出世法都不例外。

孔子的日常生活,學生能看出來,明顯溫良恭儉讓五德。在佛法裡頭,賢首國師說四德,這五德在四德當中,「隨緣妙用,威儀有則,柔和質直,代眾生苦」。這四德是修華嚴所依據的,沒有這四德聽不懂《華嚴經》,你也看不懂,佛給你講也枉然;具備這四德能入華嚴。

這四德比前面講的五德還要圓滿,還要深、還要廣。溫良恭儉讓只是在四德的第二德,威儀有則就全包括了,乃至於五常,仁義禮智信,佛法裡面把仁義概括在四德當中的代眾生苦,這仁,捨己為人。

全體的顯現就是第一句,隨緣妙用,能隨順一切眾生。妙用是什麼?不起心、不動念,妙!沒有起心動念,如來的隨喜;起心動念,沒有分別執著,菩薩的隨喜;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都具足就不妙了,那是凡夫。諸佛如來、法身大士跟我們不一樣,不起心不動念。

《還源觀》上的四德,夫子的溫良恭儉讓,祖宗的五常,仁義禮智信,諸位細心看看海賢和尚,他圓滿具足,每一分、每一秒都沒有離開,行住坐臥,生活、工作、待人接物,圓滿具足,分秒沒有捨離,總在一句佛號,應當學!希望我們大家跟義清法師一樣,覺悟了要真幹,不是口頭上說的。三年有小成,十年有大成。要肯吃苦,要歡喜持戒。

文章恭錄-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38集2014/05/08


怎樣修行功夫才得力?學海賢老和尚

有同修來問我,在這個多災多難的社會裡,要怎樣修行功夫才得力?我勸他學海賢老和尚,功夫就得力了。海賢老和尚是怎麼修的?非常簡單,就是賢首國師在《妄盡還源觀》上講的四德,他老老實實全做到了。《還源觀》上的四德是賢首國師把《大方廣佛華嚴》裡面的修行方法總結這四句,真了不起,簡單、明瞭、扼要,你能抓住,你這一生就成佛了。

第一個,「隨緣妙用」,不能不隨緣。善緣要隨,惡緣也要隨;順境要隨,逆境也要隨,你細心觀察海賢老和尚這一片光碟,慢慢你都學會了,隨緣。要學什麼?學妙用。我們今天隨緣不知道妙用,隨順的緣歡喜,隨逆緣怨恨,這是什麼?隨緣造業,錯了,隨善緣造業,隨惡緣也造業,善緣惡緣統統造業。惡緣裡頭怨恨,地球上大面積的霧霾從哪裡來的?怨氣造成的,心裡這股不平的怨氣就造成這種現象。

如何能學到像海賢老和尚,一生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、沒有牽掛、沒有憂慮,無論是善緣惡緣、逆境順境,統統能接受,接受就是隨緣。妙用是什麼?不放在心上,這個心永遠保持清淨平等覺,就是《無量壽經》經題上後半段講的修學總綱領。修什麼?修清淨心,修平等心,修覺而不迷。

覺是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不迷是什麼?不著相。不把它放在心上就不迷了;放在心上就迷了,放在心上,被染污了,放在心上就受它影響了。統統不放在心上,心上只有一句阿彌陀佛,這就是海賢老和尚,從早到晚,從初一到臘月三十,時時刻刻未曾忘了佛號,這叫妙用。

所以他在世間一百一十二年的表法,表什麼法?表常住在極樂世界的法,他天天歡喜,沒有一天不歡喜,法喜充滿,他生活在極樂世界,我們生活在六道輪迴。這個要學,學隨緣妙用。記住,不放在心上就是妙用。放在心上就不妙了,為什麼?造輪迴,在製造輪迴。不放在心上就是極樂世界,極樂世界在哪裡?就在當下。

「威儀有則」,這第二句,這就是表法。阿彌陀佛讚歎賢公老和尚修得好,什麼叫修得好?持戒、念佛,給一切念佛人做好榜樣,給一切世間人做好樣子。你看他這一生,沒有看到一個跟他見面的人不生歡喜心,從來沒有發過脾氣,從來沒有怨恨過人,從來沒有對一樁事情不高興過,這是我們要學的。

為什麼?因為一切法是假的,這他常說,勸大家念阿彌陀佛,其他啥都是假的。假的何必認真呢?假的認真就迷惑了,就造業了,放下就對了。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《金剛經》說的,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。所以決定不能放在心上,叫妙用,這叫會修,修得好,阿彌陀佛讚歎,讓他表法。

對人的態度「柔和質直」,質直是真心。我常講我們用真心不用妄心,用真心是佛與法身菩薩,用真心。真心是什麼?清淨心、平等心、覺心,覺而不迷,用真心。真誠心就是印光大師常說的誠敬,「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」。

真誠恭敬對人、對事、對物,為什麼?「一切眾生本來是佛」,你瞧不起他,是對佛瞧不起。我們看人學佛,看人的本性,不要看習性,習性是凡夫,本性是佛,本來是佛。只要把這個念頭轉一轉,就能夠做到柔和質直。

末後一句,「代眾生苦」。持戒吃苦是為什麼?做樣子給眾生看。樣子要做得逼真,這舞台表演演得要像,逼真,這個辛苦的演出就是代眾生苦。

《還源觀》上這四德,顯示在海賢老和尚日常生活當中,工作,他的工作是農耕,在工作當中。柔和質直,待人接物,天天法喜充滿。想見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就現身,你說他多自在,他多快樂。

方東美先生所說的,「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」,什麼人學佛?海賢老和尚學佛,海賢老和尚一生享受的是人生最高的享受,決定不能小看了。這個光碟看得愈多會愈歡喜,愈多,你看出門道了,你知道應該怎麼做。所以這一片光碟不亞於一部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,這一片光碟是《大乘無量壽經》的總結,要發心承傳就發心向老和尚學習。

文章恭錄-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41集2014/06/03


要用原諒自己的心原諒別人

菩薩六波羅蜜,大乘教裡頭佛說得很好,這六波羅蜜最重要的兩個,一個是布施,一個是忍辱,這兩樁事情是六波羅蜜的核心。布施是成就人,是幫助人;忍辱是原諒人,一切法得成於忍,要用你原諒自己的心原諒別人,要真幹!

一個人在這一生當中,沒有怨恨過一個人,這人真正好人。佛經上講的善男子、善女人,這個善字他做到了。對人還有怨恨,這善字怎麼講法?可見得不能原諒別人的人,是自己的罪過。

沒有把事實真相搞清楚,毀謗人,人家受冤枉,不是事實。受冤枉,甘心忍受,不跟人計較,儒、佛都告訴我們,後面一定有大福報在等你。要不要去伸冤?不必,忍是功德,能忍這就向上提升。

真正學佛的人不要果報,要果報幹什麼?統統放下,我生活在這個世間只有一個目標,求生極樂世界,親近阿彌陀佛,其他的統統不是我的事情,這才不會迷,才不會做錯事,這比什麼都重要。

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48集2014/06/12


修行要找到根

「人非聖賢,孰能無過,過而能改,善莫大焉」,一個人一生學習成功失敗,確實就在勇於改過。改過從哪裡改起?要從控制自己的煩惱習氣,把孝敬兩個字找出來。為什麼?孝敬是世出世間修行的大根大本,人能有孝心、有恭敬心,許許多多的業障,自自然然的消除了。所以修行要找到根,從哪裡修?從枝葉上修,很辛苦,效果不大,從根本。改過自新也要從根本,根本原因就是我們孝字沒做得好,敬沒做到。

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48集2014/06/12


徹底放下,我們的真心才能現前

念佛,我們選擇的終極的目標是極樂世界,是親近阿彌陀佛。如果你是真的有這個志願,你必須要把這個世界七情五欲統統放下,七情五欲不放下,它會障礙你往生,你的願望到最後會落空,這個不能不知道。

為什麼?極樂世界真的一真法界,這個世界是假的,這個世界沒有一樣是真的。既然是假的,得徹底放下,徹底放下我們的真心才能現前,《無量壽經》上講的三個真實,真實之際、真實智慧、真實利益統統能現前。

如果你是妄心,不是真心,這三個真實都不能現前,這是學大乘、學淨宗必須知道的,不能不知道。你要不知道,學大乘是知識,不是智慧,你不能夠契入,你不能開智慧,你不能契入大乘境界,你見不到極樂世界,你見不到阿彌陀佛。

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49集2014/06/13


身見、邊見沒有破,在佛門外

佛門弟子一定要持戒、修定、開悟。無論學哪個法門,無論學哪個宗派,不要有嫉妒障礙,個個都第一,沒有第二的。你學這一部經,一門深入,你決定能開悟;開悟,煩惱斷了,智慧現前了。

現在問題在哪裡?煩惱一大堆,不是智慧增長,是煩惱增長,知識增長、煩惱增長,這個沒用處的,要定力增上,三昧現前,那個時候智慧增長。

人智慧增長,他心是平等的,他心是慈悲的,他只想著為眾生服務,他沒有想到個人,這個人入佛門了;身見、邊見沒有破,在佛門外。

身見是自私自利,邊見是對立,跟人對立、跟事對立、跟一切物對立,對立才會產生競爭,才會有鬥爭。我們一生不跟任何人對立,他跟我對立,我不跟他對立,就對不起來了。

永遠不跟人對立,要修忍辱,要和天下。中國人講和,佛法裡講六和,每一個佛道場都是六和家風,釋迦牟尼佛傳的,見和同解。怎麼同解?放下自己的對立,放下自己的成見,就和了,不是向外,是向內。

決定不跟人爭,他爭我就讓。我們一輩子讓,生活過得很好,非常快樂,法喜充滿,不跟人爭,你跟人爭多累、多操心,造多少罪業,不跟人爭。

放下財色名利活得很好,不是一切放下這日子不能過了,過得更好、更自在、更美滿,何樂而不為之?一切佛菩薩安排,一心向著佛,有緣為眾生服務,沒有緣不要勉強。

人有想爭的地方,爭名奪利的地方我們迴避,我們最好離開,為什麼?你不爭,你要在那個裡頭,人家會認為你要爭。我遠遠躲開,躲開是告訴你我不爭,你們去爭,我不爭。清白,人不知道天知道、佛菩薩知道,我們不需要人知道,這樣就好。

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50集2014/06/17


修什麼?就是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

我們今天學佛為什麼這麼困難?就是疑慮沒斷,你心裡頭有牽掛、有疑惑,惑是不明瞭,沒搞清楚,理沒搞清楚,事沒搞清楚,這個需要教。世尊四十九年講經說法為的是什麼?幫助我們破除疑慮,教是這個用處的。疑慮放下,清淨心現前,清淨心是真心,裡頭沒有染污。這不是究竟圓滿的真心,是真心,它裡頭還有分別,還有起心動念。

起心動念是無明煩惱,分別是塵沙煩惱。這都是什麼?這都是無始劫以來有意無意養成的習氣,這習氣難斷,縱然放下起心動念,習氣還是放不下。習氣要怎樣放下?歷事鍊心,要在事上去鍛鍊。眼見色看得清清楚楚是慧,自性本具的智慧。看了分別,分別以後執著,這叫生煩惱。

分別、執著裡頭有善惡,善感的三善道,惡感的三惡道;換句話說,眼在色塵上造六道輪迴業,耳聞聲亦如是,鼻嗅香,舌嘗味,身之觸,意之知,念念不間斷在造六道輪迴業。自己以為是學佛,其實全錯了,問題出在這個地方,生生世世學佛都出不了六道輪迴,念佛不能往生。

念佛往生的人很多,什麼條件能往生?他放下了。微細的煩惱習氣沒放下,粗重的放下了,就不妨礙他往生。換句話,說得更明白一點,他的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,除阿彌陀佛之外他統統清除掉了,這就決定能往生。海賢老和尚用的是這功夫,生活當中隨緣,隨緣妙用。

我們不懂得妙用,妙用是什麼?不起心、不動念、不分別、不執著,這叫妙用。隨緣,樣樣都幹,眼照看,耳也照聽,六根沒有離開六塵境界,起作用跟大家一樣,但是不放在心上,這就不一樣。凡夫怎麼樣?他放在心上,放在心上這心染污了,清淨心失掉,平等心失掉,自性見不到了。

自性是真心的本體,純淨純善之心,這是我們不得已用個形容詞來形容它,純淨純善。用什麼方法來修?八萬四千法門,無量法門。在什麼地方修?在生活當中修,在處事待人接物,順境逆境、善緣惡緣當中修。修什麼?就是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,心裡頭沒這些東西。

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53集2014/07/01


要統統放下,才叫真的發無上菩提心

斷妄、證真是所有宗教共同的一個目標,但是修行確實難易差別太大了。唯獨淨宗,專念阿彌陀佛,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」,這八個字重要,這八個字人人都能學。

菩提心,蕅益大師說得好,真信、切願就是無上菩提心,真正相信這個宇宙裡頭有極樂世界、有阿彌陀佛,對這樁事沒有絲毫懷疑,完全能接受,用真誠信心發願求生淨土,這就是無上菩提心。

心裡頭只有這一樁事情,其他的全放下。海賢老和尚表法說,念佛、成佛是大事,其他都是假的。所以要統統放下,這才叫真的發無上菩提心;還有一樁事情沒有放下,菩提心沒發,你心不清淨,你心不平等,你心還是在迷,不在覺。

沒有菩提心念這句佛號,是跟淨宗結法緣,阿賴耶裡頭種下阿彌陀佛的種子、極樂世界的種子,這一生不起現行、不起作用。要有菩提心,這句佛號才起作用,這個作用是你在往生到極樂世界,你的品位決定在念佛功夫的淺深,這個重要,我們不能不留意,一定要搞明白,一定要搞清楚。

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55集2014/07/05


忍辱確實世出世間法裡面第一重要

忍辱確實世出世間法裡面第一重要,中國古人有所謂「小不忍則亂大謀」,小忍有小成就,大忍有大成就。人在這個世間,被一般人誤會,被一些人陷害,常有之事。古時候讀聖賢書的人多,換句話說,講倫理道德。現在不讀聖賢書了,倫理道德完全不能理解,學會了西方的概念,競爭、鬥爭,最後是戰爭;換句話說,世出世間的善法全破壞了,這真可惜,學什麼都不能成就。

我們學佛,隨順釋迦牟尼佛的遺教,還隨順我們祖宗、古聖先賢的倫理道德教育。能不能成就?關鍵就在忍。古時候翻六波羅蜜,梵文裡面只有忍,沒有辱這個字,翻經的法師特別把辱這個字加進去。為什麼?中國人,中國讀書人說「士可殺,不可辱」,殺頭沒關係,不在乎,辱不可以接受,把這個辱看得非常重。所以翻經的法師,好,就用這個,辱能忍,那就什麼都能忍了,還有不能忍的嗎?

所以,我們要能夠接受無根謠言毀謗,甚至於有意陷害、羞辱,統統接受。為什麼?我們這一世,反省為人處世沒有大過失,不應該遭遇這種恥辱,不應該受這個,可是過去生中呢?如果想到過去生中,想到三世因果,那我們就知道,肯定我過去欺負他、羞辱他、陷害他。

這一生遇到了,他用這些手段對我,這因果報應,一報還一報,這一筆勾消了,沒事了。如果過去生中沒有,這一世遇到這些事情,那就是他來考驗我。他來破壞我,破壞什麼?破壞你修行的功夫,讓你這一生不能成就。如果考試通過了,好啊!通過的時候,我們不但不怨恨他,還要感謝他。

確實,冤枉、羞辱一定有一天會洗刷乾淨,人不能給我們洗刷乾淨,鬼神會幫助我們洗刷乾淨,佛菩薩知道,天神知道。起心動念,古人說得好「舉頭三尺有神明」,別人不相信,真正學佛的人相信。

佛告訴我們,我們兩個肩膀上有兩個神,我們生下來他就跟著我們,我們將來死了他就離開,一個叫同名,一個叫同生。我們起心動念他都有記錄,同生記惡行,同名記善念,起一個念頭都有記錄,檔案存在阿賴耶,永遠不會丟失,隨時可以調出來查看。

如果我們要能夠接受佛這個教誨,佛不是嚇唬人的,佛絕不欺騙人,佛說一切事、一切法都是真的,佛不造謠言,佛不會無事生非,學佛的人不能不知道。海賢老和尚的忍辱功夫,他表演來給我們看,他所遇到的,我們遇到得多,不在他之下。能不能忍?要忍,愈想愈要忍。尤其八十八歲了,明年還能不能在這個世間靠不住,隨時都要走了。

我們選擇的道路,終極的目標是西方極樂世界,西方極樂世界不能帶染污去,不能忍辱是染污,不能帶是非去,不能帶怨恨去,也不能帶情執去,統統要放下。怎樣才能去?心裡只有一句阿彌陀佛。

別人對我一切冤枉要不要洗刷清楚?不需要,洗刷清楚之後極樂世界就去不了了。不必洗刷,我們到底是清白還是被冤枉,阿彌陀佛清楚,極樂世界人統統清楚,何必要說,要放在嘴上?這毫無意義,學佛的人不能不知道。一切時一切處都要忍耐。忍決定有好處,把自己傲慢、嫉妒這些習氣統統會淘汰乾淨,這是真正的功德。

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58集2014/07/12


把釋迦牟尼佛所教的變成自己的

真正修行在哪裡修?六根接觸六塵境界,眼見色,耳聞聲,鼻嗅香,舌嘗味,身體接觸,跟念頭的生起,就六根接觸六塵境界,修什麼?修清淨心。

如果被外面境界染污了,境界合自己意思起了貪戀,被染污了,被貪染污;不順自己的意思自己起怨恨,被瞋恚染污。有意無意,有知無知,全被染污了,這就錯了。

我們佛法是學了,有學沒修;沒修,還是釋迦牟尼佛的,不是自己的。自己聽了學了之後真幹,那就是自己的,把釋迦牟尼佛所教的變成自己的,就對了。

記住,決定要超越輪迴,輪迴不能再搞,輪迴裡頭冤冤相報沒完沒了,幾時才能罷休?統統放下,真正相信經上所說的,一切法全是假的。

又何況現在量子力學家為我們做證明,所有現象從哪裡來的?全是妄念生的,妄念我們自己根本不能覺察。一生全是自作自受,不怨天、不尤人,逆來順受。

很多人替我不平,這都叫多事,我自己都沒有事,你們為什麼心這麼容易受外面境界影響,受外面境界的干擾?

要學,你們聽到別人批評我、毀謗我、羞辱我若無其事,心裡只有一句阿彌陀佛就對了,你是真正佛弟子。你要為我抱不平還是怎麼,你是凡夫一個,你這個佛是白學了。連海賢老和尚都知道,時間久了真相大白,問題全解決了。

冤枉,哪個朝代沒有冤枉?岳飛受的冤枉,死後多少年才平反,何必要在這一時?在這一時你要替我鳴冤,你要替我伸冤,障礙你不能往生,哪一樁事大?往生事大,伸冤事小,雞毛蒜皮的小事。

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58集2014/07/12


成功的祕訣就是在改過

古人所謂,「人非聖賢,孰能無過,過而能改,善莫大焉」,古往今來成功的人,成功的祕訣就是在改過。歡喜接受別人批評,縱然批評錯誤了也歡喜,為什麼?有人願意批評你,這就很難得了。聽到批評,有則改之,無則嘉勉,都存一顆感恩的心、恭敬的心,這就對了。

學習成功失敗完全在自己,環境有沒有影響?有,肯定有,物質環境、人事環境,特別是人事環境,比物質環境更艱難。學佛的同學跟世間人想法、看法不一樣,世間人免不了隨俗流轉,不容易克服。

學佛的人要隨順佛陀教誨,我們在這一生當中,有方向、有目標,跟世間不一樣,世間真的像茫茫大海,六道輪迴,他沒有方向,他沒有目標。現在有不少人,他擔心的、他希求的,完全是個人的名利,他不會想到明天,更不會想到來世。

現在也有不少人沒有來世這個觀念,認為人就是一生,一生完了就一切都沒有,這種錯誤觀念的人太多了。這是什麼原因?沒人教了。為什麼會沒人教?沒有人願意學了。真正願意學那就是感,諸佛菩薩化身來幫助你,那就是應,感應道交。

沒有真正好學的心,遇不到老師,為什麼?真正老師,他唯一的願望就是有人傳他的法。中國古人所謂,「不孝有三,無後為大」,一生再大的成就,如果後繼無人,他的業績都等於零,所以後繼有人是世出世法裡頭頭等大事。

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60集2014/07/17


所有的障難都要用報恩的心去觀察、去學習

章嘉大師當年勸我發心,真正發心,一生都是佛菩薩照顧。我今天認真回想,一點都沒錯,這一生確確實實佛菩薩安排、佛菩薩照顧,無論是順境逆境、善緣惡緣,全是幫助我,全是提升我。所以一切人都是好人,一切事都是好事,不經過這個磨鍊出不來。

所有的障難都要用報恩的心去觀察、去學習,順境不能有歡喜、不能有貪戀,逆境不能有怨恨,我們的貪瞋痴慢疑這五毒才能化解。不然的話,帶著這個五毒,他就造罪業,他就墮三途。這是佛菩薩對我們的加持,對我們最大的恩惠,要報佛恩,要報父母恩,要報老師恩。

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62集2014/07/22


人人都可敬

要學會稱讚諸佛。誰是諸佛?一切眾生是諸佛。所以不可以毀謗別人,不可以批評別人,要懂得讚歎別人、稱讚別人,要學這個。海賢老和尚一生從來沒有批評過人,沒有說這個好、那個不好,沒有。他心目當中人人是好人,為什麼?一切眾生本來是佛,他怎麼不是好人?你從本性上看,本性本善,本性都是佛性,要從這上看人,然後才能夠修禮敬諸佛。

不善的人、不好的人,他是被污染的,習性,不是本性。他本來是善的、本來是好的,很可惜沒人教他,父母疏忽了,老師疏忽了,沒有能親近到善友,是這麼個原因。性相近,習相遠,這個道理要懂。

明白這個道理,人人都可敬,看別人長處,不看別人缺點。別人的善惡,如果都不知道,那你是白痴。知道是智慧,如如不動是德行。知道,你喜歡,你討厭,那就造業,善業就造三善道,惡業就造三惡道。

六道輪迴是自己造的,自己天天在造、念念在造。如其造六道輪迴的業,為什麼不造極樂世界的業?念念是阿彌陀佛,是造極樂世界的業;念念是這個好、那個不好,就造輪迴業。

我們冷靜想想,特別是晚上睡覺之前,好好想想我這一天,造六道輪迴的業多?還是造極樂世界的業多?這兩下一比較,將來到哪裡去,清清楚楚、了了分明,不要去問人,不要去問佛菩薩。

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慈悲到極處,你臨命終時一口氣還沒斷,真正能懺悔求往生,統統都得度。這法門殊勝無法想像,不可思議,全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所以我們要學會讚歎別人,不要批評別人。實在講,沒有資格批評別人,我們在迷。海賢已經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,他都讚歎人,沒有批評,何況我們?

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65集2014/08/01


基本的德行一定要守住

制行什麼意思?「嚴持淨戒」,制是控制,行是行為,錯誤的行為不能讓它生起來。從哪裡控制?從念頭控制,不善的念頭決定不能有,與戒律相違背的、與倫理違背的、與道德違背的、與自然規律違背的都不可以有。

中國古聖先賢教我們倫常道德,五倫它是大自然的規則,不是哪個人創造發明的。自然的規則,我們的老祖宗有智慧,看出來了,隨順大自然,這個叫德,道是自然規律。

父子有親是道,夫婦有別是道,君臣有義是道,長幼有序是道,朋友有信是道,仁義禮智信是德。什麼叫德?隨順於道,這就是德,不違背道叫德。仁,愛人,從哪裡生的?從父子有親生的;義,君臣有義,從這裡生的。

仁義禮智信,禮是從制行生的,要控制自己的行為;智是從中住生的,中住是定;信,信是一切德的基礎,人不講信用,欺騙人,這個人現在得一點點便宜,來生在無間地獄,不值得。人言叫信,你看中國這個信字,人的言就是信,要不守信用那是妖魔鬼怪的言語、魔的言語,不是人的言語。基本的德行一定要守住。

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66集2014/08/04


覺正淨是佛家修行的根本

皈依三寶,三寶是自性三寶,不是住持三寶。釋迦牟尼佛在世,佛是僧寶,佛所說的經教是法寶,在家出家這些弟子,接受佛陀教誨,這都是僧寶,佛、法、僧三寶。但是真正三寶是自性,自性覺是佛寶。

這個我們在《壇經》上看得很清楚,六祖能大師那個時代,他替人授皈依,皈依的詞他改變了,他沒有用皈依佛、皈依法、皈依僧。

那個時候佛教傳到中國大概七百年,七百年不算短,傳東西時間愈長,所謂愈傳愈訛,傳錯了,讓人起誤會了,大概皈依佛,泥塑木雕的佛像就是佛;皈依法,這經典是法;皈依僧,出家人是僧,都以這個為三寶,把真正皈依三寶的意思忘掉了,這叫住持三寶。

住持三寶有很大的作用,不能沒有,叫你看到住持三寶要想到自性三寶,那就對了。看到佛像就想到自性佛,自性覺,佛就是覺,我要覺而不迷,這就是皈依佛;那我是迷而不覺,那就是凡夫。要覺而不迷。

法是正知正見,那在我們中國,倫理、道德、因果,都是屬於正知正見,看到了法寶,經書,看到這些法寶,馬上就想到自性正,沒有錯誤的概念,沒有錯誤的思想,見解思想都與性德相應,這叫皈依法。皈依僧,看到出家人,提醒我們,僧是什麼?六根清淨,一塵不染,自性淨。

你看自性的三德,覺、正、淨,這是三寶。出家人,不要去批評他,他這個模樣提醒我自性清淨。這三樣想一樣,其他兩個一定連帶起來,見佛一定想到三寶,見法也想到三寶,見出家人還是想到三寶,一即是三,三即是一,這個重要。覺正淨是佛家修行的根本。

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69集2014/08/07


修行在哪裡修?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修

六道輪迴是見思煩惱變現出來的,我們自己要知道,還有貪瞋痴慢疑,還有是非人我,有邊見、有成見,這是什麼?這造業,起心動念在造業,造什麼業?輪迴業。真搞清楚、搞明白,我從今之後不造輪迴業了。

修行在哪裡修?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修,眼見色上修,耳聞聲上修,鼻在香上修,舌在味上修,身在觸上修,修什麼?修不起心、不動念,修不分別、不執著。起心動念難,我們覺察不到,要法身菩薩,我們先就在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,我不分別,我不執著。不分別,平等心現前;不執著,清淨心現前,這叫真修行。

修行人,遇到不順心的事還發脾氣,那就完了,發脾氣是火冒三丈,火燒功德林,你一生修的功德都燒光了,積功累德好難。如果順自己的意思,就起了貪愛,就想擁有,這怎麼樣?這掉到海嘯裡頭去了。愛是水,瞋是火,你看,不是到火山裡面去了,你就掉到海嘯裡頭去了。

經要多聽、要多看,為什麼?時時刻刻境界現前,你能提得起來,幫助你看破。看破之後你自然就放下了,我不願意下海,我也不願意上火山,見思煩惱你就能真正控住它了。開頭功夫成片,見思煩惱有沒有?有,但是他有能力把它伏住,它不起作用,這叫伏煩惱。有伏煩惱的功夫,佛就跟你通信息了。

到事一心不亂之後,你什麼時候想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就現前,為什麼?一切法從心想生。你是用真心想,不是用妄心,妄心不相應,真心相應。肯定他會來,一次都不會失約的,為什麼?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的自性。

賢公老和尚說了一句話,「老佛爺是我老和尚的根」,這個話什麼意思?這個老佛爺就是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是我的根!感應道交就在現前,不遠。這個時候信心才真正堅定,願心堅固,永遠不會改變,我人生一個無比光明的目標,我到極樂世界去作佛了,作什麼樣的佛?作阿彌陀佛,跟阿彌陀佛一樣的,這還得了!

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69集2014/08/07


明心見性最重要的一個手段就是放下

自性,這裡頭無論是講智慧、德能、相好,哪怕是像極微之微那麼一點,那一點裡面包含的圓滿的法性,沒有絲毫欠缺,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。這個一般人認為宇宙的奧祕,其實它是性德,自性法爾如是,本來就是這個樣子。佛法的修學,終極的目標就是明心見性,明心見性最重要的一個手段,就是放下,最後連佛法也要放下。

《金剛經》佛講得很清楚,「法尚應捨,何況非法」,那個法是佛法,自性裡頭沒有佛法。自性裡流出來我們稱它作佛法,要記住,這個東西它能引你融入自性,但是如果你佛法不能放下的話,你見不了性。為什麼?它是障礙,這個障礙叫所知障,煩惱障沒有了,你有所知障。這個很重要,不能不知道。

我非常感激章嘉大師,第一天見面,我向他老人家請教一個問題:佛法高明,佛法偉大,佛法不可思議,有沒有方法讓我們很快就能進去?第一天談話,時間大概是一個半小時,一個半小時都在禪定當中,說話不多,也不過就二、三十句而已,都在定中。大師教我,「看得破,放得下」,看破是了解諸法實相,看破之後,無論是世法、佛法,心裡頭乾乾淨淨一塵不染,統統放下。

佛法也放下,世法也放下了,你就真的契入了,契入就是證得。我們回頭再看六祖惠能大師,《壇經》上記載的,神秀大師沒有放下,「時時勤拂拭,勿使惹塵埃」,沒放下;能大師放下了,「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」。你從他們兩個人這個境界上一看你就曉得,放下的入門了,沒放下的在門外。

世間名聞利養,不行,沾一點點就完了,那個東西沾一點點,來生在哪裡?在六道輪迴,沒出去。世間人最難放下的是親情,第二個難放下的財色,第三個才是名利,都不得了,沾一點點就繼續搞輪迴。輪迴裡頭,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,真正叫苦不堪言,你說這個事情多可怕。

放下比什麼都重要,要練真功夫。財放下了,無量財寶在你面前不動心,每天吃飯有沒有放下?這個菜喜歡吃,多吃兩口,沒放下。不要認為這是小事,這大事。所以佛,佛的舌自己出無量味,一切食物到嘴裡之後就變成無量味,為什麼?境隨心轉。吃東西是修無上道,喝水也是修無上道,道是一不是二,有二就是世間法,這世間法,分別執著就造業,造業太容易了。道是什麼?如如不動。吃的,不管什麼東西,一味,醍醐上味,被自己念頭轉了,它跟法性相應,這就是無上味。

只要對境界,六根對六塵,色聲香味觸法有一樣沒放下,就見不了性,就不能往生。為什麼?你念佛心裡頭還有一個妄念在裡頭,這個妄念到往生的時候它起障礙,麻煩在這裡。所以我們不能不知道,要徹底放下,只有一句阿彌陀佛是真的,其他法門這句阿彌陀佛都沒有,與自性完全相應。性空,自性沒有物質現象、沒有精神現象、也沒有自然現象,所以好難!我們統統放下又著空,又錯了,不放下著有,到底怎麼辦?這難。

淨宗方便就方便在這上,抓到一個,阿彌陀佛是真的,這不是假的,除阿彌陀佛之外統統放下,一天到晚就是阿彌陀佛念到底。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示範,這一句佛號念了九十二年,他成功了。他媽媽八十六歲往生的,他還有個師弟,八十二歲往生的,都是一生一句佛號,沒有夾雜任何東西在裡頭。走都是那麼自在,說走就走了,不需要人助念,需要人助念,沒把握,不牢靠。他們自己有把握,跟阿彌陀佛多次見面,到時候佛來接引。

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75集2014/08/21


一切諸佛教化眾生都是教你看破放下

佛教什麼?千經萬論,不只是世尊,一切諸佛教化眾生都是教你看破放下,總的來說就這四個字。看破,了解事實真相了。怎麼了解的?放下就了解。所以放下重要,不能不放下。學法門,為什麼許許多多的人,包括我們自己,學的功夫不得力,什麼原因?不會學,不聽話。

古聖先賢教導我們,諸佛菩薩教導我們,甚至於當前真正的善友、善知識也是這樣教導我們,怎麼教?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。我們也聽得耳熟,也會說,實際上怎麼樣?實際上我們根本沒有依教奉行,我們還是同時學很多很多門課,學很多經論。這是什麼?貪心,想多學一點。學到沒有?學到了。學到什麼?知識,增長了妄念。

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表法,十九歲放下煩惱障,出家,三十歲放下所知障。所知障是什麼?他出家之後,就是十九歲之後到三十歲,十二年當中參學,印度所有的宗教、所有的學派他統統學了。這表演,像我們一樣,廣學多聞,學了許多知識,怎麼樣?不能了生死,不能出三界,不能明心見性,還是煩惱一大堆。

這個十二年是做給我們看,讓我們覺悟。他覺悟了,這方法不行,放棄掉。放棄掉走什麼路?走戒定慧。戒是他的生活,現在重要是修定,到畢缽羅樹下去入定。在入定當中開悟,夜睹明星,大徹大悟。悟了之後,沒有人啟請,他就會入般涅槃。

凡夫不知道,淨居天人知道,淨居天是四禪五不還天,這裡面的天人看到了,釋迦牟尼佛示現成佛,他們結伴從四禪天下來,變化成人,向佛請法,請佛住世,請轉法輪。釋迦佛接受了,這才到鹿野苑去度五比丘。這五個人都是他的親屬,他出家的時候他的父王派這五個人來照顧他,陪他做伴。

他一看緣成熟了,把這五個人召集起來,為他們講苦集滅道,講四諦法。憍陳如證得四果阿羅漢,其餘的人初果、二果不定,證阿羅漢就一個,憍陳如。這個世界上三寶具足。畢缽羅樹,以後我們稱它作菩提樹,他在這個樹下開悟的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96集2014/08/21


要修心善、念頭善、言語善、行為善

這個世間不善決定不能做,不但不能做,也不要去想它。我們要修心善、念頭善、言語善、行為善。善的標準我們有五科:淨業三福、六和敬、三學、六度、普賢十願,與這個相應就是善,與這個相違背的就是不善。這五個科目要記住,要清清楚楚,起心動念去對照一下。

但是斷惡,心裡頭沒有斷惡的念頭,只有阿彌陀佛;修善沒有善的念頭,也是阿彌陀佛,這就對了。要專修淨業,不妨礙斷惡修善,如果斷惡修善有起心動念,這就不好了;不起心不動念,隨緣,有緣,歡歡喜喜去做。真正懂得怎麼個修法,如理如法這就好,讓我們這一生決定往生淨土,脫離六道輪迴、脫離十法界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97集2014/08/22


看破最好的方法

學佛,唯有看破、放下才能向上提升,提升不上去的都是放不下。為什麼放不下?沒有真正看破。看破最好的方法,印光大師教我們,把「死」字貼在額頭上,就看破了。真正想到我就要死了,還有什麼放不下?

印光大師的關房我去看過,關房裡面很簡單,一個小方桌,供一尊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背後牆壁上貼了一個「死」字,他老人家自己寫的,一個大字。對這個世間所有一切貪戀放下了,尤其八十歲以上更應該有這個警覺心,隨時可以走。如果有絲毫留戀,就是留在六道輪迴,幹什麼?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,幹這個,這多可憐!這個多苦!

那我們就明白了,我今天放在心上就是一句阿彌陀佛,跟海賢老和尚學,所有經教都放下了。《金剛經》上教我們,「法尚應捨,何況非法」,法是佛法,佛法也放下,只留一句阿彌陀佛,簡單明瞭。這對八十以上,要有這個高度警覺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98集2014/08/24


不造業就可以回歸自性

妄想能生物質現象,物質現象是假的,能生物質現象那個想也是假的,也不是真的。什麼是真的?真的是不生不滅。念頭有生滅,我們所有物質現象有生滅,有生有滅就是假的,就不是真的,就不應該放在心上。

不生不滅的是真的,不生不滅就是自性、本性、法性,這是真的,這個東西是共同的。所以全宇宙真的就像一個夢境,這場夢,夢裡面像萬花筒一樣,什麼都有,起來之後都沒有了,醒過來全沒有了。

《金剛經》的比喻說得好,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(閃電),應作如是觀」。它不存在,像閃電一樣,亮一下就沒有,再也找不到痕跡,教我們看破,看破就放下,放下就不造業,不造業就可以回歸自性,這是大乘佛法。大乘佛法教我們明心見性,以這個為學習的目標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99集2014/08/25


自性清淨心裡頭沒有業

不貪財,金銀珠寶堆成山,沒有動念頭,那叫不貪,不是沒有,沒有,不貪是假的,擺在面前。人生天,天上的資源比我們豐富,天人的享受比我們高,好得太多,會不會起貪心?會。天人壽命終的時候非常苦惱,為什麼?要捨掉,他帶不去。

他要隨著業力去輪迴,多半都是隨惡業,為什麼?善業在天上享福報掉了,剩下阿賴耶裡頭惡習種子。所以天人壽命終時,墮三途的很多很多。同樣一個道理,現在墮三途的人,完全是不善業所感的,在惡道裡消盡了,他阿賴耶裡頭善業種子起現行,他到人天來了,大善都生天了。

所以三善道、三惡道平等的,為什麼?都是消業。三善道消善業,三惡道消惡業,自性清淨心裡頭沒有業,統統要消掉。明白這個道理,真正修行人,他把這個業統統放下,不受果報,超越了。你不放下,你就得要報,決定有果報。

我們不想再搞輪迴,天上人間,不想搞這個了,要把善惡業統統放下。斷惡修善,事要幹,心地清淨,一塵不染,斷惡不著斷惡的相,修善不著修善的相。像法身菩薩一樣,於一切境界當中,不起心不動念,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知道事實真相,所有一切,無論心理現象、物質現象,統統都是在一秒鐘二千一百多兆頻率之下產生的幻相,不是真的。

真空不空,妙有非有,所以真空現的是不執著、不起心不動念;現相上也不執著,真空裡頭沒有妄相,妄相是真空變現的,雖變現的,它不是真的,真空裡頭了不可得,妄相裡頭也是了不可得,佛講得清楚、講得明白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00集2014/08/31


心行不正就是六道

心要正,行就正。心是體,行是起用。起心動念是心的行為,言語是口的行為,身體動作是身的行為,行為無量無邊,總不出身、口、意這三業。心行不正就是六道,心行正了就超越世間,這個正的標準在這個地方;至少小乘阿羅漢,超越六道輪迴,正心。不能超越六道輪迴,無論在三善道、三惡道,在大乘佛法裡都不用正字,這偏邪。三善道是偏,不正;三惡道是邪,偏得太過分,往下墜落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02集2014/09/01


什麼都不要放在心上,心上只有阿彌陀佛

放下,一般祖師大德都提醒我們四個字,財、色、名、利。佛門裡面講,「財色名食睡,地獄五條根」,有一條你都離不開地獄,五個統統有,那心裡要明白了。這話不是嚇唬人的,完全說的實話,老老實實告訴你,事實真相就是這樣的。

要練,要放下,什麼都不要放在心上,心上只有阿彌陀佛。阿彌陀佛現在叫我去我就去,沒有牽掛,這才行。還有牽掛,我還有這個要料理,那個要交代,機會錯過了,你就又留在這個世間,又去跟這些冤親債主搞冤冤相報,大錯特錯了。所以時時刻刻念著假的。

賢公老和尚一句箴言:「好好念佛,成佛是真的,其他啥都是假的。」他天天用這句話教人,提醒大家。我們真正從這句話裡頭覺悟,徹底放下。放在心上,心裡就清淨,心裡面只有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成就我們的信心,增長我們的願心,我們念佛往生有把握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07集2014/09/12


賢首國師教我們五止六觀

《華嚴經》,賢首國師教我們五止六觀,那就是戒。五止第一個離緣,境界為緣,不能攀緣,隨緣不攀緣,攀緣跟那個緣就結上了,那個東西是六道輪迴的果報,善緣三善道,惡緣三惡道。要離緣,不受境界影響,如果受境界影響趕快走。

第二個絕欲,絕是斷絕,欲就是五欲,財色名食睡,七情五欲要把它斷掉。第三個,用現在話說,海賢老和尚常說自然的好,什麼感應稀奇別求它,離它遠遠的,一切都是自然的好,法爾如是。第四個無念。第五個非相,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。

無念,念佛人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這一念,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念頭都沒有。六根接觸六塵境界,你看到的、聽到的統統不要放在心上,你的心沒有受染污,你的心沒有障礙,你的心清淨,你的心平等,清淨平等就照見,那跟佛菩薩一樣境界,照見。

我們現在不是照見,我們現在黏上了,眼見色,眼跟色黏上了,心就被染污了;耳聞聲,被音聲黏住了。六根脫離不了六塵,被六塵污染、被六塵障礙,生生世世搞六道輪迴,善業的力量大,三善道受報;惡的力量大,三惡道受報,搞這個東西去了。所以這五止是戒。

六觀是看法,佛怎麼看這個世界,菩薩怎麼看這個世界。菩薩看這個世界,萬法皆空,真空觀,這個觀比什麼都重要,這個觀能見性。真空不空,它遇到緣現相,現什麼?現萬有,能生萬法,萬法是妙有。

妙有是什麼?有而非有,不是真的。妙有裡包括佛法,佛法也是相,佛法也是妙有,所以佛教給我們,我們用佛法,心上不要被它染污,你要有執著,佛法染污你;你要有分別,佛法會障礙你。

所以馬鳴菩薩《起信論》上教給我們學佛怎麼學?不要執著言說相,看經文不要執著文字相。文字是言語的符號,我們要用它,不受它的害,執著就受它的害了,分別也受它的害了,要用平常心去看待,平是平等心,常是清淨心,去學佛。不要執著名字相,名字是佛為教學方便而假立的,正是老子所說的「名可名,非常名」,名字不是真的,是人給它命名的。

不執著心緣相,心緣,你聽了之後、你讀了之後,想到它這什麼意思,它沒意思。我們都有個毛病,讀了會想它的意思,不是它的意思,我們的意思,被它引出來了,這就是凡夫。佛菩薩心裡空的,如如不動,怎麼引也引不出來。我們別人一勾引,你看歡喜,馬上就笑了;不歡喜,臉上臉色又掛出來了。這是什麼?這是你隨著外頭境界轉,都不許可。

所以讀經,讀經目的在哪裡?把妄想讀掉。不讀經打妄想;讀經,心專注在經文上,妄想慢慢就離開了,用意在此地,我們去研究經裡意思不就又打妄想了嗎?所以佛告訴我們經沒有意思,你要用它的話,它有無量義。這個我們明暸,你看一部經自古到今,古人給它做註解,大概《金剛經》的註解最多,有幾百種註解,那就是幾百種的意思。我們都可以參考,統統不能執著,執著就上當了,就錯了。

《起信論》這三個方法妙絕了,離言說相,包括離文字相;離名字相,名詞術語;離心緣相,只是去讀它,根本不要想它什麼意思。有時候意思自己出來了,這可以,這感應,也不必去把它記下來,用不著。心愈清淨,這個現象愈多,清淨心生智慧,佛經會把你智慧引發出來。六道凡夫,會把你煩惱引發出來。

可見得,同樣讀的一部經書、一部論,每個人感受不相同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,隨著你的心清淨、平等的程度反應不一樣。它有無量義,所以愈讀愈歡喜,天天有悟處,天天看到不同的,這樣你才會對於經典佩服得五體投地。世間的典籍做不到,佛法它做到,大小乘經典都這樣的,這妙不可言。所以法無礙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09集2014/09/22

小小戒不能守,全是假的

我們今天講小小戒,小小戒是什麼?三皈、五戒、十善,再加上一個《沙彌律儀》,這小小戒,小小戒不能守,全是假的。根太重要了,今天佛法為什麼這麼困難?我們沒有從《弟子規》、沒有從孝親尊師這個地方紮根,所以都是虛的、浮的,問題出在這裡。那怎麼辦?補習,惡補。這做人基本的道理,古聖先賢、諸佛菩薩哪個不是根紮在這裡?你能小看它嗎?淨土宗念佛往生淨土,這也是根;沒有這個根,喊破喉嚨也枉然。

中國古人講究實學,真實的學問,真實學問就是實幹,沒有絲毫虛偽。所以佛法裡頭,要知道,證果第一個條件是什麼?把身放下,才能證得須陀洹。五種見惑,身見不破你證不到須陀洹,須陀洹是小小果,初果。大乘十信菩薩,初信位要破身見、破邊見,要破見取、戒取,這兩個合起來中國人叫成見,要破邪見,這才能證果。《華嚴》上說的,開示、悟入,你才能悟入。不真幹不行,口頭上學的佛法是知識,現在人叫佛學。我們看到搞佛學的人多,拿到佛學博士學位,沒有真修,沒有悟入,信解行證,他有信解,沒有行證。

這是我們學佛,我們遇到這麼好的緣分,真正遇到了一切佛法裡頭的精華本,這一生怎麼能沒有成就?成就,持戒念佛。這個持戒不要太高深,你就把三皈、五戒、十善,在家八關齋戒,出家《沙彌律儀》,你就把這個做到就行了。穩穩當當,保證你往生極樂世界,極樂世界大眾都歡迎你。現在修淨土的人多,往生的人很少,什麼原因?這個沒做到,連《弟子規》都沒有,《感應篇》沒有,所以念了一輩子的佛,最後還是搞六道輪迴。如果念念是善,生三善道,人天福報;如果念念還不善,還會發脾氣,還有怨恨,那他三惡道去了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11集2014/09/29


法門無量誓願學到什麼時候?明心見性

「所謂度者,即度生死流,登涅槃岸,故以度為佛種性也」,我們學佛的目的就在此地。生死流就是六道輪迴,如何能夠永遠脫離六道輪迴?脫離六道輪迴,小乘就登涅槃岸。小乘涅槃,阿羅漢證得;大乘菩薩還要不斷的向上提升,達到究竟涅槃,究竟涅槃是法身菩薩證得的,最後,法身菩薩最後證得,這也叫回歸自性,圓滿的回歸,不是局部,在淨宗就是回歸常寂光。融入常寂光裡面,這是究竟涅槃,證得圓滿的法身佛果。

佛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,無量法門,終極的目標都是一樣的,就是度生死流,登涅槃岸。所以法門平等,無有高下。雖然平等當中,這是理上平等,事上是因眾生根性不一樣,有的法門適合你修,有的法門不適合,不是叫你一起都修,不是的。佛是教人學一門,無量法門裡頭你選一門,一門深入。到什麼時候一起修?明心見性,法門無量誓願學。沒有到明心見性,法門無量,你也無從下手。明心見性就通了,障礙沒有了。

我們學一部《法華經》多難,學了十年,《法華經》的玄義不知道,學都是學了文字、常識,佛說《法華經》的精髓,邊都沒摸到。六道輪迴沒出去,涅槃岸很遙遠,這是很多很多學《法華》、學《華嚴》的都是這樣的。能說不能行,不是真智慧。

我們看六祖惠能大師學《法華》,法達禪師向他請教,法達是學《法華》的,應該學了十幾年了,向六祖請教,學了十幾年沒開悟。《法華》是一乘法,六祖說這個經我沒聽說過,你學了這麼多年了,念給我聽聽。《法華經》二十八品,大家都知道,他念到第二品「方便品」,六祖說行了,別再念了,我全知道了。這就是法門無量誓願學,要有這個功夫才行。所以龍樹菩薩把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,他還用了三個月,完全通了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15集2014/10/06


四弘誓願排的順序要會看

四弘誓願排的順序,我們要會看。學佛第一個發菩提心,不發心,佛法跟你沒有緣,一定要發心,特別是大乘。淨宗是大乘。菩提心是什麼心?救度一切眾生的心,眾生無邊誓願度,這是菩提心。發了之後怎麼度?先度自己,然後才能度眾生,自己沒有度,你度不了眾生。那怎麼度自己?煩惱無盡誓願斷。用什麼方法來斷煩惱?持戒修定是斷煩惱的。

我們現在持戒生煩惱,它不斷煩惱。不學戒,他不知道什麼叫煩惱不煩惱,他活得很自在;學了戒之後不得了,這一動就覺得犯戒,動個念頭就犯戒,一舉一動也犯戒。這怎麼辦?聽說戒是清涼,戒是自在,我學了戒怎麼不自在?怎麼不清涼?你沒有學到戒,你對戒完全不懂,所以你在那裡受苦受難,受到老死還繼續搞輪迴,還沒有個完了。

不是戒不好,戒律是圓融的,大乘教裡叫大開圓解,你在戒律裡頭得大自在。你要是不知道,不能夠圓融,那戒律給你帶來很多麻煩,帶來很多障礙。你的心沒有被戒律把它清洗乾淨,反而多了染污。什麼?戒律染污你了,戒律動搖了你的心了。本來持戒可以得到清淨心、平等心,你現在把戒律執著,堅固執著,造成了另一種的染污。你看,世間法染污你了,佛法現在染污你了。

戒律帶給人是清涼、是自在,現在你學了戒律煩惱多了,顧慮多了。煩惱、顧慮是疑惑,你沒有能圓解。在這個情形怎麼辦?我想學,老師都找不到,老師是不是圓融通達的人,開悟的人?持戒,通達戒律,沒有開悟還是不行,沒有開悟他講不圓,他解決不了我們問題。

所以煩惱無盡誓願斷,用戒律斷煩惱,就像這棵樹一樣,我們不要這棵樹了,怎麼辦?先把樹葉拿掉,再把長樹葉枝條拿掉,慢慢的拿到根,多費事。淨土宗怎麼樣?從底下把根挖掉,一棵樹馬上拿走。你要從枝枝葉葉的慢慢拿,拿一個星期都拿不完。你從根把它鋸掉,你馬上就拿走了。為什麼?淨宗是大總持法門,知道一法就是一切法,一切法就是一法,從一那裡下手很容易解決,從枝葉上去下手可麻煩了,累死人了。

所以煩惱要斷盡,開悟了。悟是本有的,為什麼會迷了?煩惱障礙住了,蓋覆住了,現在把煩惱習氣統統去掉,覺悟了。所以持戒目的是得定,得三昧,就是得清淨心、平等心。清淨平等是定,有定就會開悟,下面那個覺就是開悟了。清淨心小悟,平等心大悟,清淨、平等完全回歸,覺悟了,叫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。

見了性之後,四弘誓願第三條,法門無量誓願學。廣學多聞在什麼時候?在斷煩惱之後,開悟了。不開悟,只能學一門。學一門是什麼?是得定。一門容易得定,門學多了就亂了,你得不到定,你得到是知識、是常識,你沒有辦法得定,更沒有辦法開悟。定,定久了就開悟,開悟之後才能夠學法門,廣學多聞。最後圓滿成佛,佛道無上誓願成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15集2014/10/06


基礎是什麼?戒定慧三學

要學大乘、要學《無量壽》,先要把自己的根基紮好,因為你沒有這個基礎,你學不到,像蓋房子一樣,沒有打地基,蓋上去就倒塌了,這是真的,這是我們眼前看到的事實真相。基礎是什麼?戒定慧三學。你們學戒學出很多偏見問題,我學為什麼不出問題?我學的戒定慧,就幫助我念佛往生。這什麼原因?你們學戒解不圓,裡頭有分別、有執著,甚至於分別念佛不如持戒,念佛不能消罪業,持戒行,正不正確?正確。因為持戒消罪業非常淺顯,小罪馬上就見效,它治標不治本。念佛的功德是治本也治標,本治好了標自然沒有了,你真得受用。大乘教裡頭讚歎大開圓解,解要圓那是智慧,你偏都不行你怎麼可能圓?圓解是真得受用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18集2014/10/15


看破、放下是真正佛法

佛法,早年頭章嘉大師教我,就是看破、放下,這就是真正佛法。看破什麼?明瞭真相,叫看破。放下,絲毫不沾染,決定不要把它放在心上。放在心上錯了,放在心上,你沒有放下。沒有放下,不是屬於我執,就是屬於法執,執著佛法不放下叫法執,執著世間法不放下叫我執,這兩種執著是最大的障礙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21集2014/10/24


順境逆境、善緣惡緣,統統都是一句阿彌陀佛

想不想一生成就?想不想往生淨土?要是想,不難,真信切願,一向專念,求生淨土,個個都能成就。縱然過去造了很多罪業,不要緊,這一句阿彌陀佛,經上講的我們要相信,念一聲佛號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。你要相信,佛不是說大話,不是欺騙人,句句都是老實話,相信的人有福了。

特別是生在現前這個時代,什麼都不要想,不要受社會這些變化所干擾、所影響,無論什麼境界,順境逆境、善緣惡緣,統統都是一句阿彌陀佛。萬法歸一,一就是這一句佛號,一切法統統歸到這一句佛號,這一句佛號代替一切法,你心就清淨,念佛功夫就得力。你要是還受外面境界干擾,還放不下外面境界,你的功夫怎麼會得力?不得力,那古人講的,只是阿賴耶裡面落一個念佛的種子,做為他生後世遇到緣繼續再幹的這個好處,這一生不能成就。

這一生要成就,要放下,萬緣放下,也就是我常常勸勉大家的,不受外面環境干擾。外面環境一定來干擾,干擾怎麼?隨緣。你說好,很好;你說不好,也很好,一切都隨緣。隨緣,怎麼叫隨緣?不著相叫隨緣。著相不是隨緣,著相就造業,無論是善法是惡法,只要著相。著相是什麼?你把這個放在心上,這叫著相。

阿賴耶識有善有惡,著善的相,將來來生生三善道;著惡的相,來生果報是三惡道,你決定逃不了。怎麼就不著相?不管它是善是惡,都不要放在心上,心上只放阿彌陀佛,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不放,這叫不著相。你心裡著的相是阿彌陀佛,念念都是西方極樂世界,念念都是阿彌陀佛,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有,決定得生。如果你有壽命不要了,那你就三年決定往生,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22集2014/10/26


把一切境界看作夢中佛事

「又《寶積經》曰:如來身者,自性清澈」。這都是我們要學習的。如來身,法性身,所以自性清徹。惠能大師見性,性是什麼樣子,他第一句就告訴我們,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淨」,就是自性清徹,它本來就是這樣的,永遠是這樣的,從來也沒有受染污過。那染污是什麼?染污是你自己的幻想,不是真的被染污。

真的沒有染污,自己想到染污了,那一大堆的念頭是染污,放下念頭,恢復清淨。所以一定要曉得,妄心是假心,不是真的。一念不覺,從真心生出一個妄心,叫阿賴耶。如果是真的染污了,你還能洗得乾淨嗎?不可能。你的心被染污了,這句話不是真話,也不是假話,你要會聽。你放下妄念,清淨心就現前;放下浮躁,平等心就現前。

什麼叫功夫?功夫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你能放得下,每天能吃得飽穿得暖就夠了,不要把明天的事情放在心上,不要把明年的事情放在心上,它還沒到。佛給我們講事實真相,沒有三世,也沒有十方,遍法界虛空界是一體,同體大悲,無緣大慈,是從這生出來的,真誠的愛心。我們所有境界都是自己念頭產生的,自己對自己負責,業因果報,自作自受,沒有任何一個人主宰你,是你自己主宰自己。

經教道理搞通,它的好處是什麼?幫助你放下。你為什麼放不下?把這些虛妄當作真實,這叫迷,這叫惑,迷惑。統統搞清楚、搞明白,不迷了。不迷,曉得全是假的。體是真空,不可得;相是生滅,也不可得。體跟相都不可以得,都不要去想,就對了。想統統是妄想,真心離念,沒有念頭,起心動念就是阿賴耶。

什麼是阿賴耶?什麼叫迷?起心動念是迷,起心動念叫根本無明。六道從這來的,十法界也從這來的,所以你要是不迷了,不迷就沒有念頭,十法界跟六道全沒有了,它是迷裡頭產生的幻相。佛教給我們,把一切境界看作夢中佛事,夢幻泡影。這個夢幻泡影就是比喻十法界,包括六道。

六道是一場惡夢,四聖法界是一個美夢,都是夢。六道輪迴裡頭只有苦沒有樂,只是苦樂多少,三善道樂多苦少,三惡道苦多樂少,如此而已。自性裡頭沒有苦樂,因為它一念不生。有念就是無明,沒有念,無明就破了。無明也不是真的,所以自性清徹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22集2014/10/26


學戒的目的是得清淨心、得恭敬心、得真誠心

學佛學什麼,這個一定要知道,學清淨心、學平等心,就在我們經題上,這個經題太妙了,這個經題是無上的法寶。佛家講的戒定慧三學,戒的目的是什麼?是清淨心。我曾經看到有學戒的,樣子持得很像,穿袍搭衣,托缽吃飯,都是些形相,心清不清淨?不清淨。怎麼不清淨?他貢高我慢,對於一些破戒的,沒有像他那個樣,他瞧不起,他毀謗人破戒,將來你們都墮地獄,這是心不清淨。

心不清淨,那個戒白學了,學戒的目的是得清淨心、得恭敬心、得真誠心,他三個都沒有。不學戒的時候他還老實一點、還謙虛一點,學了戒瞧不起人。這什麼原因?為什麼中國古人學戒能得清淨心,現在得不到,原因在哪裡?古人有根,今人沒有根。古人什麼根?古人從小培養出來的孝、敬,他有這個根,所以那個戒管用,真正幫助他得清淨心。現在沒有孝、沒有敬,心浮氣躁,學會了一點就拿這個當作尺碼子到處量別人,不合標準就批評他,造口業!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23集2014/10/27


清淨心、平等心處理一切法

社會上千變萬化這個相,你看到了、你聽到了,一定要曉得虛妄的。這相在哪裡?相已經過去了,過去再不回來。昨天,能把昨天找回來嗎?上午,能把上午再找回來嗎?找不回來了。一分一秒的過去了,全過去了,過去的再不回頭,你還去想它幹什麼?想阿彌陀佛。到極樂世界能看到過去,妙!在我們這邊看不到,為什麼?我們這邊是阿賴耶,阿賴耶是生滅法,它回不了頭。

到極樂世界,不生不滅,到極樂世界,時空沒有了,那你就能看到過去,也能看到未來。看到過去,你也不會悲傷,頂多嘆一口氣,迷惑顛倒。迷了才會幹錯事,才會受惡報,覺悟了就不會了。所以別當真,一定要守住自己清淨、平等、覺就對了,這是真正學佛人。清淨心、平等心處理一切法,在佛家叫法,處理一切法,決定沒有過失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23集2014/10/27


一生成就就是念佛成佛

「導師者,指引導他人入於佛道者」,這稱為導師。引導眾生入佛道,用什麼方法?八萬四千法門就是方法。一生成就呢?一生成就就是念佛成佛。八萬四千法門、無量法門,一生成就不了,一生成就那真的億萬人當中難得找到一個。早年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,在他這一生當中所看到的、所聽到的,修禪宗成就的一個都沒有。禪宗是什麼?明心見性、大徹大悟,一個都沒有。修密宗成就的,他一生只見到六個人。

念佛往生的太多太多了,念佛往生成就的,比禪、比密還要高。為什麼?生到極樂世界,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,作阿惟越致菩薩。不是自力,是阿彌陀佛威神加持給你,是他力法門,阿彌陀佛把你抬舉起來了,對佛要感恩。如果對佛要不敬,大不敬,這個罪可就重了。你不遇到這個法門那沒話說,遇到這個法門,對佛大不敬,你違背了經教。

什麼是敬佛?依教修行是敬佛,一直念下去是敬佛。懷疑是不敬佛,改變方法是不敬佛,為什麼?你不能往生。真正能幫助你往生極樂世界,這是敬佛。往生的方法,一句佛號,不能改動。無論修什麼法門,你聽到了去學習可以,它的結果是什麼?對念佛法門信心更增加、增長,這就對了。看到學那些法門那麼難,這個容易,容易就容易成就,難就不容易成就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26集2014/10/29


怎麼修積真實功德?

我們在人間講修福,修大福德,到哪裡修?到佛門裡頭來修。怎麼個修法?依照這部經典所說的真幹。怎麼幹法?你在早晚,恭恭敬敬將這部經從頭到尾念一遍,一個字沒念錯,一句沒有念漏掉,你的功德就是百千萬倍。真的嗎?真的,沒有這麼多的功德,沒有這麼大的功德,你憑什麼往生?道理就在此地。養成習慣,一天念兩遍。

還有人專念這個經的,這是他有福報,有福報是什麼?他有時間,一天能念十遍。這部經一般念的話,念一遍大概一個小時,念得很熟差不多四十分鐘。開頭念可能念一遍兩小時,念上半年,一個小時就夠了,要有恆心、要有毅力、要不中斷,做得到,不是做不到。這是修積真實功德,這個功德可以幫助你脫離六道輪迴,幫助你往生極樂世界,能不幹嗎?

年歲大了,七老八十,身體衰了,念經困難,有方法,聽。我們這個協會提供讀誦的光碟,有讀誦的隨身聽,這就方便了。讀經速度的,我看到我們有三種,有四十分鐘的,有一個小時的,有一個半小時的,你歡喜哪一種速度,你就選哪一種。多聽這個是積功累德,少打妄想,少有雜念,把自己的清淨心念出來、平等心念出來,你就會開悟。像海賢老和尚一樣,這個人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,有這種功夫,將來往生生實報莊嚴土,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28集2014/11/06


修淨土要依海賢老和尚做榜樣

我們在去年,印志法師來訪問,帶給我們信息,他的師父海賢老和尚,一百一十二歲往生了。老和尚不認識字,沒有念過書,二十歲出家,師父就教他一句話,南無阿彌陀佛,一直念下去。海賢老和尚老實、聽話、真幹,這句阿彌陀佛念了九十二年,往生了,自在往生。我們從《永思集》裡頭看到,這個小廟確實是很不起眼的小廟,沒人去的小廟。海賢老和尚的師弟海慶老和尚,八十二歲往生,預知時至,留下了金身,全身舍利。賢公老和尚的老母親,八十六歲往生,說走就走了,讓一般人都感到意外。她預知時至,往生前,自己親自下廚房包餃子,跟兒女一起,吃完之後,雙腿一盤坐在椅子上,告訴大家,我走了,真的就走了。

海賢老和尚往生,晚年表法,他說阿彌陀佛囑咐他的,叫他做個學佛的好榜樣,叫他做出念佛往生的好榜樣,他都做到了。他的表法告訴我們,西方極樂世界真有,他跟阿彌陀佛常見面,一點都不假,他不會騙我們。阿彌陀佛讚歎他,告訴他,你修行修得不錯,修得很好,給念佛人做個好榜樣。最後的表法,是遇到了一本書,宏琳法師編的《若要佛法興,唯有僧讚僧》。遇到這部書,無比的歡喜,馬上穿袍搭衣,叫人給他照相,這是最後的表法,證明這部書上所說的都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這本書內容是什麼?說明夏蓮居老居士《無量壽經》會集本是真經,不是假的;第二樁事情是證明,黃念祖老居士《大經解》是真的不是假的,我們現在學習的註解;第三個證明,我們這十幾年學習這部經、學習這部註解、依照這個修行沒有錯誤,為我們作證。

相照了第三天他就走了,走得自在,走得瀟灑。晚上走的,白天還做了一天工,你看看,從早到晚,在菜園裡面整地、除草、澆水,幹了一整天,晚上走了。這是為我們作證轉,《無量壽經》所說的點點滴滴他全做到了,他沒有讀過《無量壽經》,也可能聽別人讀過,全做到了。所以我勸導大家,我們修淨土要依他做榜樣。他有圓滿的修德,修德跟性德相應了,那就是極樂的等級,他在娑婆世界跟在極樂世界沒有兩樣。娑婆世界這一切法他絲毫都不沾染,也就是沒有一樁事情他放在心上,他心上只有阿彌陀佛,除阿彌陀佛之外,沒有妄想、沒有雜念。這是我們應當學的,他統統放下了。我們的麻煩就是沒放下,放下就跟他一樣,就像他那麼樣的自在,那麼樣的瀟灑,那麼樣的快樂,法喜充滿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28集2014/11/06


借假身體來修真

學佛的目標是要開悟,是要證果。佛法信解行證,單單信,不理解,這個信是迷信,能夠完全理解,這信叫真信;有了信之後還要行,依教修行,不行,你就不會有證,所以依教修行之後就證果。大乘教裡面第一個果位是初信,十信裡面的初信,小乘初果,大乘初信跟小乘初果斷煩惱這樁事情完全相同,都是講五種見惑斷了,真放下。五種見惑,第一個是身見,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,知道身不是真的,假的。

所以學佛的人聰明,我借這個假身體,我修真的。真的是什麼?真的是果位,須陀洹是真的,斯陀含是真的,阿那含是真的,阿羅漢是真的,借假身體來修真,一步一步把自己向上提升。證得初果,或者是大乘初信位,在佛門就稱聖人,不稱凡夫,你超凡入聖。為什麼?雖然你沒有出輪迴,你在輪迴裡頭是有期限的,不像我們一般凡夫,一般凡夫在輪迴裡頭無期限的,這個苦了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29集2014/11/07


修淨土的人想什麼?

經典裡面給我們講得很清楚、很明白,第二十願說得好,聞我名號,繫念我國。我們修淨土的人想什麼?想極樂世界、想阿彌陀佛,能這樣想就是植眾德本,我們常說積功累德,念佛就是積功累德,想極樂世界、想天堂這是積功累德。至心就是真心,真誠到極處。迴向,我們想往生到極樂世界、想往生到天堂,對於這個世界上沒有絲毫貪戀,完全放下,欲生我國。十八願,那是究竟的,給我們講的十念必生,所以第十八願真中之真,真實當中的真實,圓頓當中的圓頓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30集2014/11/08


修行修什麼?把煩惱習氣放下

「極樂依正」,極樂世界依報是環境,正報是佛跟菩薩,「真實智慧之流現」。我們在六道裡頭,六道裡面的依正,我們的依報就是今天的地球,我們的正報得的是身體。這是什麼流現?這不是智慧,是煩惱、習氣的流現。那修行我們就明白了,修什麼?把煩惱習氣放下,智慧現前,就成功了。

六道是煩惱變現的,如果智慧現前,六道就不見了,為什麼?像作夢醒過來了,夢中境界痕跡都找不到,這是真的。我們現在都在作夢,佛給我們講這些道理,就是告訴我們,這都是夢中境界。明白了,知道夢中境界了,一絲毫都不沾染,為什麼?假的,不是真的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29集2014/11/07


好事壞事都不要放在心上

「業自在」。業是造作,一切造作利人利己,不放在心上就自在了。要把自己所造作的放在心上,就不自在了,就變成業了。這個業不自在是什麼?感果,善業感三善道,惡業感三惡道,出不了六道輪迴。自在怎麼樣?雖然造種種業,什麼都造,沒有一個放在心上,所以心地清淨無染,他就得自在了。

好事壞事都不要放在心上,一定要記住,好事放在心上是三善道,壞事放在心上,三惡道,你出不了六道輪迴,你往生不了極樂世界。好事壞事,斷一切惡,修一切善,離一切相,即一切法。離就不執著,不放在心上,即一切法那就是業自在。所以「菩薩能隨諸業」,他能恆順眾生,順境逆境、善緣惡緣無不自在,統統能隨。

「應時示現,受諸果報,無障無礙」。我們凡夫看到菩薩也在造業,斷惡修善,享受的天人恭敬供養讚歎,菩薩、聲聞都在享受這些,怎麼樣?不放在心上,都變成表法了。天人的恭敬供養給人看,給別人看,做好榜樣,教眾生孝順父母、尊師重道,教眾生放下萬緣,一心向道。

為世人示現的,不作國賊,不犯國制,不謗國主,不漏國稅,這是什麼?這是愛國家、愛社會,給社會大眾、給國民做一個好榜樣。受大眾的讚歎,沒有那種歡喜得意的念頭,若無其事;受了委屈,受了毀謗,或者受到傷害,決定沒有報復、沒有怨恨,也是若無其事,成就自己的忍辱波羅蜜。一切善行不放在心上,成就自己智慧波羅蜜(般若波羅蜜),般若不著相,著相,般若就沒有了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33集2014/11/14


從什麼地方去測驗自己?清淨平等覺

什麼叫禪定?禪是從梵文翻譯過來的,梵文叫禪那,中國人喜歡簡單,把尾音省掉了,就翻這個「禪」,解釋是靜慮。靜是心清淨,清淨是定,它不是死定,它是活的。慮很難講,慮是有思想,它又不是真的有思想,真的有思想就有妄念了。起心動念伏住了,不起心不動念,這是禪定,這是如來的禪定;不分別不執著是菩薩的禪定;僅僅有不執著,這是阿羅漢的禪定。禪定的等級太多了,大分分為這個三等,聲聞所證得的、菩薩所證得的、佛所證得的,就是經題上清淨平等覺。

我們印定我們自己功夫到什麼程度,從什麼地方去測驗自己?就這一句「清淨平等覺」,這是絕對標準。你說我修的功夫再好,我心不清淨,你什麼也沒成就,你依舊是凡夫。你所得的,好的,人天福報;如果說不好的,修了不少人天福報,乃至於講經說法,但是心行裡頭貪瞋痴慢沒有真正放下,慈悲喜捨不圓滿,那就非常有可能生到天道,或者生到修羅、羅剎。為什麼?如果你還有強烈的嫉妒心、報復心,你弘法利生福報很大,當阿修羅王、羅剎王,福享盡了,果報在三途。都要搞清楚,都要搞明白。搞清楚、搞明白之後,起心動念自自然然全是阿彌陀佛,為什麼?只有阿彌陀佛能夠幫助我永遠脫離六道輪迴。就像蕅益大師所說的,哪怕是下下品往生,我也非常歡喜、非常高興。為什麼?離究竟苦,得究竟樂,這還得了!

所以「戒定慧」,戒是清淨心,戒圓滿了,定是平等心,慧是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,「稱為三無漏學」。漏是煩惱的代名詞,這三樣能讓你永遠離開煩惱,斷煩惱證菩提。阿羅漢只是戒成就,定還不到家,清淨心現前,證阿羅漢果。小乘有八個位次,四向四果;大乘在十信位初信到七信,斷證的功夫跟阿羅漢相等,但是智慧比小乘人猛利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33集2014/11/14


制心一處,把我們的心變成阿彌陀佛

我們修行,行是行為,起心動念是意的行為,言語,口的行為,動作,身的行為,叫身口意三業。這些行為裡頭都有起心動念、都有分別執著,所以造輪迴業。什麼時候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有妄想,妄想就是起心動念,有,因為我們不知道,妄想太微細,佛說了,八地才知道,八地以前不知道。圓教初住以上知道,那聽佛說的,自己沒證得,八地證得了。

我們在這上練功,學不分別不執著,不起心不動念學不到,我們只學不分別不執著。真正做到不分別不執著,我們往生極樂世界生方便有餘土,跟實報土很近。雖然是方便土,乃至於六道眾生帶業往生的,帶業往生的人最低限度要把見思惑伏住,這個意思是說起心動念全是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以外都不放在心上,心上沒有,這叫清淨心現前,決定取得西方極樂世界,你有把握了,你跟阿彌陀佛相應了。

這個境界一般人可以做到,這是制心一處,把我們的心變成阿彌陀佛。功夫淺的,伏住了,煩惱確實不生起了;功夫深的,煩惱消滅了,決定不會起五種見惑、五種思惑,思是貪瞋痴慢疑,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條件取得了。大勢至菩薩所說的話兌現了,他所講的「憶佛念佛,現前當來,必定見佛」,在這個功夫之中,阿彌陀佛會示現給你看。阿彌陀佛會告訴你、會鼓勵你,一定告訴你,你還有多長的壽命,等你壽命到的時候我來接引你。你心就定了,等於說極樂世界已經註冊了,那上有你的名字,你決定生淨土,只要你不退轉,你功夫一直練下去。

這個時候住娑婆世界那就很有意義了,為什麼?極樂世界沒有退緣,這個世界的逆緣很多,會惹你生貪瞋痴慢疑,極樂世界沒這個緣,所以極樂世界進步很慢,這個地方進步非常快速,你在這個功夫上不斷向上提升,我們相信十年到二十年你就明心見性、大徹大悟,那個時候往生極樂世界,生實報莊嚴土。所謂的在娑婆世界修行一天等於在極樂世界修行一百年,是對這種人說的,不是對我們凡夫說的,這就是說,在這個地方速度就加快了,理事都要搞清楚、都要搞明白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33集2014/11/14


心目當中一視同仁

佛是法王,於法自在,法就是能大師所說的「何期自性,能生萬法」,法王在萬法當中得大自在,沒有障礙。我們學佛,最上乘法就是依據這個道理來修學。怎麼學?六根接觸六塵修不起心不動念,這是用佛的目標;菩薩降一個等級,有起心動念,沒有分別執著;阿羅漢再降一個等級,有起心動念、有分別,沒有執著。

我們現在怎麼修法?把大乘、小乘合而為一,學不起心不動念這做不到,我們沒有辦法修,它太高了,我們學不分別不執著。吃飯,不分別菜好吃不好吃,不執著,這真正修行;穿衣服,不必想到什麼樣的款式、什麼樣的料子,不分別不執著。學佛在哪裡學?日常生活當中學。處事待人接物不分別這是好人那是壞人,心目當中一視同仁,怎麼看法?各各都是佛,各各都是阿彌陀佛。你真修到這樣的時候,你就極樂世界修成功了。

海賢老和尚《永思集》一定要多看。你看海慶,他挑了一桶糞,大糞,在路上走路,那個路一定不大,鄉村裡面的小道。有一個人騎了腳踏車,速度很快,把他衝倒了,他挑一桶糞,跌倒之後那個糞潑了自己一身。這個騎腳踏車是個年輕人,罵他,旁邊人來打抱不平,他就勸大家說,不是他的錯,不要怪他,是我的錯。

對人、對事、對物真正做到真誠、平等、恭敬。海慶有口吃,說話說不清楚,所以他很少說話,但是念佛字字圓明,就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,這六個字他念得很清楚,你不感覺得他有口吃。但是不念佛,說話的時候,你就感覺得他口吃很嚴重。

他留給我們什麼啟示?留下金剛不壞身。死了,坐缸六年多的時間,海賢是他的師兄,開缸,如果屍體要是腐爛了就火化,骨灰就入塔。把他缸打開一看,面貌如生,連衣服絲毫損壞都沒有。他修什麼?他給我們表現的忍辱波羅蜜,為我們示現的,一生以戒為師,以苦為師,這八個字他做到了。

寺廟裡頭粗活、重活沒有人願意幹的他全包了,而且做得心生歡喜。他修什麼?在物質環境、人事環境裡頭他完全放下了,放下一切分別執著,放下起心動念。因為只有不起心不動念,法身菩薩的境界,他才能留下金剛不壞身,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。我們看這個光碟、看這個報告要能體會到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37集2014/11/26


對於世間事還是抱著知道愈少愈好

斷一切惡,修一切善,善惡的標準是五戒、是十善,在中國是五常、五倫、八德,與這個相應都是善法,與這個相違背的都是惡法。惡要斷,善要修,不為自己,為眾生。我們辦祭祖法會,目的是帶動社會大眾,會因這個活動想起父母,想起祖父母,慢慢的開啟他的孝心。他對長輩恭敬心,孝心、恭敬心是性德的根本,是性德的基礎,有了這個,慢慢它會長成,它會茁壯開花、結果,我們只是在下種。

所以對於世間事還是抱著知道愈少愈好,「知事少時煩惱少,識人多處是非多」,這兩句古話我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有很深的體會,認識人多了真的是非多,知道事情多了真的是煩惱多。科學技術發達,帶給人類災難,最大的造成災難的,我感覺就是手機,這不是好東西,叫你身心不安,叫你定不下來、靜不下來。

那個染污跟波動,波動就是平等沒有了,比什麼都厲害。過去沒這個東西,六十年前有電視,那時候電視是黑白電視,不是彩色的。方老師指著電視告訴我,這個東西可以毀滅一個國家,也能興旺一個國家。毀滅是什麼?播出來的是負面的,讓全國人民受染污,讓全國人民吸收殺盜淫妄這個信息,這就錯了。如果播放的內容是倫理道德,救世界。

文恭錄自—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76集2014/08/22


要修忍辱,要修禪定

海賢的老師傳戒老和尚,教他的時候後頭還有話,教他這一句阿彌陀佛,囑咐他一直念下去,後面還附帶的,明白了不能亂說,不可以說,這兩句話重要。為什麼不能亂說?你開悟別人不相信。沒有念過書,天天在田地上種田做苦力,你怎麼會開悟?你說出一些話人家聽不懂,或者又是很有道理,大概是魔鬼附身,他不相信,會惹很多麻煩。所以明白了不能亂說,不能說,不可以指手畫腳。

讓我們想起惠能大師當年開悟,老和尚半夜就把他送走,叫他藏起來,隱居,沒人知道他,在獵人隊裡藏了十五年。那是什麼?因緣不成熟,善根福德熟了,緣不成熟,一定要等待緣熟。他等了十五年,外面在談這個事情的人沒有了,十五年大家不談了,談累了,不想再談了,他出來了。

所以障緣決定有的,你的能量愈大,障緣的能量也愈大,必須要克服、要通過。這個是什麼?要修忍辱,要修禪定。平常要留意,不出風頭,盡量低姿勢,減少外面的障緣,減少嫉妒障礙,名聞利養統統要放下,邊都不能沾。

文恭錄自—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80集2014/09/09


天下無難事,就怕心不專

善導大師告訴我們,這個法門萬修萬人去,一個都不漏;元照律祖給我們說的,「若專修者,百即百生,若雜修者,萬千一二」,這兩句話重要。海賢老和尚告訴我們,「天下無難事,就怕心不專」,心專了不難,心不專就難。

祖師們說這個話,他自己做到了。我們只要留意,在《高僧傳》裡面去看,年輕的時候涉獵的法門很多,經論很多,到晚年就一句佛號。蓮池大師到晚年,「三藏十二部,讓給別人悟」,放下了,真的是《金剛經》上的話,「法尚應捨,何況非法」,大經大論統統放下,專持四字名號,阿彌陀佛,自在往生。這是大事,這是真的,其他都是小事,不值得放在心上。

尤其是現在,我不看報紙、不看新聞,跟電視媒體、報章雜誌斷絕了五十多年,心地清淨多了。現在最方便的,我要說第一號的,擾亂我們清淨心的,手機,手機排名在第一號。有人要送我,我說你想害我,我說,你送來,我就丟垃圾桶裡去。我不受這個東西傷害,不受它干擾,這就清淨多了。

總是希望這一句佛號不間斷,一念接著一念,念念不間斷,二六時中,睡眠的時候沒有這個功夫,醒了之後佛號就接著起來。在這個苦難的環境當中,我們得到法喜、得到法樂,這就是受用。念到功夫成片,自己就曉得什麼時候往生。

文恭錄自—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81集2014/09/11


為什麼佛教我們以戒為師、以苦為師?

功夫怎麼得力?怎麼樣不得力?不得力都是因為有分別、有執著,就不得力。功夫得力,沒有妄想、分別、執著,功夫就得力。這裡頭有個核心我們要抓到,根本煩惱貪瞋痴的核心,貪的核心是情執,

情執是指什麼?就是我見,它這個東西是貪的根。為什麼佛教我們以戒為師,還加一個以苦為師?就是破情見的,叫我們萬緣放下,不能有絲毫貪著。吃能吃飽就可以了,不必講求其他,衣能穿得暖,有個小茅蓬能遮蔽風雨,足了,沒有貪心。

對自己不是對別人,對別人我們要照顧,隨著我們能力要盡量給他豐富,給他豐足,慈悲待人。為什麼?他是凡夫,他不是佛菩薩。我們自己能夠捨己幫助別人,這能夠感動他。這就是攝受的方法、接引的方法,必須到他真正感動,自己來皈依,自己來求法。用不著說用各種方法來誘導他,沒有這個必要,用真誠心感動。

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,這個環境不能不知道,當前的環境知道,過去的環境,我們讀歷史,看這些記載,能了解,也就能夠判斷將來的環境。一個時代、一個時代不一樣,我這個時代跟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那個時代不一樣。

老師跟他上面一代,上面是印光大師,他的老師印光大師,淨宗跟印祖學的,教下跟梅光羲學的,梅大師,黃念祖老居士的舅舅,跟夏蓮居是同參道友,非常好的朋友,不一樣。我們將來底下一代跟現在又不一樣,要度眾生不容易。李老師那個時代度我們,我們今天再度別人,比李老師就難多了,不止十倍。

緣是可遇不可求,但是真正學佛,佛菩薩會幫助我們做助緣,大菩薩常常護念小菩薩。我們要懂得感恩,不是佛菩薩鋪的路,人沒法子走,不是佛菩薩加持,五戒都得不到,真的不是假的,三皈五戒都得不到。

今天受三皈五戒的人有多少?幾個得到的?什麼叫得到?章嘉大師告訴我,真正落實了,在日常生活當中做到了,那叫得到。沒做到,受了五戒不殺生,照樣殺生,甚至於還害人,害人等於殺人。為什麼要幹?煩惱習氣放不下。

情執,貪的根;傲慢,瞋恚的根。傲慢、嫉妒,還有這個念頭,你瞋恚的根沒斷。懷疑,愚痴沒斷。這個東西你沒有斷的時候,哪來的戒體?戒體是真心,這不容易,這三樣東西要是淡薄了,淡薄還不行,要拔根,要拔乾淨,這叫功夫,這叫真修。

文恭錄自—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83集2014/09/23


跟定海賢老和尚做老實念佛的人

人身難得,佛法難聞,機會只有這一次。這次錯過了,下次再碰到不知道是哪一劫,時間太長太長!這麼長的時間當中都是六道,六道裡頭,肯定三惡道時間長,三善道的時間短。把這個看清楚了,自己才真正明白利害得失,你怎麼樣去選擇。

榜樣,我們就跟定海賢老和尚,這個人不認識字,一生沒有念過一部經,沒有聽過一部經,他的長處就是老實、聽話、真幹;他學習的態度,真誠、清淨、恭敬,這他做到了,有這個態度,沒有不入門的道理。

我們今天學什麼都沒有恭敬心,學戒律有沒有恭敬心?你試試看你能夠持多久,大概三個月都保不住,就完了。能保持三年我是一個都沒見到,外表像個樣子,裡頭不行,貪瞋痴慢全的,沒有一條他斷掉的。遠遠不如老實念佛的人。

所以李老師是警告我很多次,千萬不要小看那個鄉下阿公阿婆天天念阿彌陀佛,好像什麼事都不懂。你問他什麼都不知道,回答你的,笑咪咪的,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回答你,除這一句阿彌陀佛,好像他第二句話都不會說,人都瞧不起他。那種人是什麼?真念佛人,決定往生,往生的品位很高。

文恭錄自—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87集2014/10/02


身口意三業是造業的根本

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錯誤的行為,特別是自己的,不是別人的,這叫修行。行為無量無邊,總的歸納起來不外乎三大類,第一個是念頭,念頭是意業的行為,身口意三業,這個是造業的根本,一定要在這裡下功夫;第二個,口業,言語;第三個,身業。我們的造作,再多的行為,不出身口意三大類,有了過失、有了錯誤,把它修正過來叫修行。

所以修行不是做表面的,每天拜懺、每天讀經、每天研教、每天念佛是不是修行?如果真的能把我們身口意所造的善、不善業都止住了,那叫真修行。要知道三業造作,善業感三善道的果報,惡業感三惡道的果報。自性清淨心裡頭沒有六道輪迴,沒有十法界;換句話說,十法界的染淨,六道輪迴的善惡統統是假的。因此我們斷惡修善不要把斷惡修善放在心上,放在心上你就執著了,就變成業了。

不放在心上,心上只有阿彌陀佛,那我們這個業叫淨業,為什麼?六道輪迴裡頭沒有感應,感應在西方極樂世界,這個道理一定要懂,這是真修。在起心動念之處,在言語造作之間,自己要曉得,念頭善惡、言語善惡、作為善惡統統要清楚。首先斷惡修善,這個善是利益眾生,不想自己,自己也包括在其中。想自己變成自己的業,所以不能把這些東西放在心上,心上只准許放阿彌陀佛。這是專修淨業的,真想往生的。

惡業不放在心上,善業也不放在心上,染業不放在心上,淨業也不放在心上,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品位就高了。放在心上的,斷惡修善放在心上,生凡聖同居土;不放在心上的,生方便有餘土,提升了;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動念的,這個很難,太難了!他往生到實報莊嚴土。也就是說,生到實報土都是法身大士;也就是說,念佛人用念佛的方法修成了理一心不亂。不分別、不執著是事一心不亂;理一心不亂就是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。

文恭錄自—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90集2014/10/09


學了沒做到,等於沒學

佛教對於一切眾生、對於社會有什麼貢獻?就是永續無間的教學。教學的目的是什麼?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,目的在此地。根據什麼理論?破迷開悟。用什麼方法?落實在教育。佛陀是大教育家,教育永遠高高在上,只要把人教好了,業障就消了,災難就化解了,衝突沒有了,戰爭沒有了,一切眾生就像居住在極樂世界一樣,離究竟苦,得究竟樂;究竟苦是六道是十法界,永遠脫離了。這是教學所起到的作用,所成就的果德。

我們今天很多人對於教育一知半解,不知道積功累德,教學擺在第一位。沒有證得圓滿,我是學生,我永遠在學習。學而時習之,不亦悅乎,把我所學的都落實到我的生活、工作、待人接物、起心動念,那叫習,練習,就是落實。學了,學了沒做到,等於沒學。不但要做到,還要持久,永遠不退轉,這就是佛家講的精進。後面才能得三昧,才能得法喜,才能開智慧。

文恭錄自—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91集2014/10/11


為什麼不能像祖師說的萬修萬人去?

在菩提道上各人遇緣不同,遇緣能保持不變,這種人很少;多半都是遇了緣他就亂了,不是走彎路,就是走邪路了。所以念佛的人多,往生的人少,少到不成比例。早年我在台中蓮社,李老師常說,他不說別人,說我們蓮社的蓮友,一萬個念佛人,真正能往生的三、五人而已。我那個時候聽到覺得很不錯了,一萬人當中有三、五個往生,台中蓮社那個時候有二十多萬人,就算三個人,十萬人就有三十個人,二十萬人就有六十個人,不少了,很可觀了。

為什麼不能像祖師說的萬修萬人去?祖師說出這句話肯定是事實,不是隨便說的。一萬個人只三個,我們很難入圍,萬修萬人去,我們個個都成就了。祕訣在哪裡?就是在六根接觸六塵境界,不分別、不執著、不起心、不動念,堅持到底,不被外面環境干擾,不受外面環境影響,我們就成功了,這才是真正一向專念。發菩提心,蕅益大師解釋得非常之好,只要有信有願,那就是無上菩提心。我們對於念佛法門絲毫懷疑沒有,有堅定的願心,我這一生決定要到極樂世界去,這個世界一切人事物跟我沒關係,不要放在心上就行了。

文恭錄自—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92集2014/10/14


二障統統放下了,智慧就現前

為什麼不能放下?自然是自己業障習氣太重,讀經太少。我們相信一般人學的經論很多,學得很雜,學得很亂,功夫不得力,遠遠不如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,那種人功夫容易得力。為什麼不能相信這一部經,一門深入?這就是煩惱重,智慧少。

智慧是從清淨心裡面生出來的,不是廣學多聞得來的,這個諸位一定要知道。廣學多聞只增長知識,知識多了變成所知障,它障礙你的悟門,你沒有辦法開智慧。釋迦牟尼佛學了十二年,做樣子給我們看的,印度所有宗教、所有學派他都去學過,都經歷過,那是什麼?增長知識,堵塞悟門,所以十二年他放棄了。

十九歲放棄王位,王位的繼承權放棄了,放棄宮廷裡面榮華富貴的生活,那叫放下煩惱障;三十歲把所學的東西統統放下,叫放下所知障。你看,煩惱、所知二障放下了,他開悟了。做的這個樣子,我們有沒有看清楚,有沒有看明白?要想明心見性,要想大徹大悟,世尊這個榜樣比什麼都好。

這二障是先放下煩惱還是先放下所知?這個不定,哪一種障礙重,你就先放下哪一種。世尊是生在國王這個家庭,煩惱的薰染很嚴重,先放這個。我們一般人過的是平常人的生活,如果不追求物欲的享受,那就煩惱障輕;我們受環境的薰染,所知障這個東西重。總而言之,二障統統放下了,智慧就現前了。智慧能解決問題,解決什麼問題?斷疑生信,堅固願心,這一句佛號念到底就成功了。

文恭錄自—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92集2014/10/14


離苦得樂圓滿是遠離娑婆世界,求生西方淨土

世間事隨緣不攀緣,有機會那就是佛菩薩給我們的使命,我們認真去做。這些事情,幫助世界和諧,幫助正法久住,值得我們去做。如果不是這兩樁事情,我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少一事不如無事。一心專念阿彌陀佛,一心專求往生淨土,這樣就好。

這個世間,古人所說的未必是他親眼所見到的,但是他所說的我們現在都親眼看到了。古時候社會像這種苦難有,很少,不普遍。現在這個世界上的苦難到處都是的,有些地區,特別像非洲這些地帶、東歐,戰亂頻繁,民不聊生。其他地區許許多多的天災,幾乎每天都有暴發。

這個都是警惕我們學佛人,我們看到了、聽到了要更加努力,往生淨土,離究竟苦,得究竟樂。離苦得樂圓滿是我們遠離娑婆世界,求生西方淨土,我們只有這一個願望。同學們在此地給我們做證明,決定有感應,決定能往生。堅定信心就是發菩提心,然後再加上一向專念,沒有不往生的。顯示出阿彌陀佛無量的慈悲,接引十法界一切在苦難當中的眾生,我們就是這裡面的一分子。

文恭錄自—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97集2014/11/04


煩惱就是我執

最重要的是我們要落實,我們說到要把它做到,這樣就好。如果是說到做不到,依然是六道裡面眾生。話說得容易,真正做到是一樁很難的事情。為什麼?要克服現實的煩惱習氣。煩惱就是我執。世尊在經典裡面告訴我們,無量劫來,從我們迷失自性那一念起,一直到今天,經歷無量世,我們都是圍繞在,緊緊的圍繞在末那識,四大煩惱常相隨。

我見,沒有我認為有個我,從這個我生出貪瞋痴;我愛,貪心;我慢,瞋恚;我痴,這個也是我們常常提醒大家的。情執,我愛裡頭情執,是貪煩惱的核心。斷貪心從哪裡斷?從情執上斷。斷瞋恚從哪裡斷?從傲慢斷,從這裡斷。斷愚痴從哪裡斷?從懷疑斷。不懷疑就生智慧,有懷疑就生煩惱。要把它的核心點找出來,從那裡下手。

對於佛法經教深信不疑,要認真去做,絕不自己欺騙自己。甚至於很多人自己欺騙自己,自己都不知道,墮到地獄他喊冤枉。他為什麼要墮地獄?不知道全是自作自受。所以警覺,時時刻刻、分分秒秒都要警覺到,都要自己有個清醒的頭腦,千萬不能迷惑,千萬不能受外面境界誘惑,小小的誘惑會變成大的誘惑,到最後回不了頭來。今天的社會是個大染缸,能在這個染缸裡頭不受污染,這是無比殊勝的功德。

文恭錄自—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100集2014/11/13


釋迦牟尼佛提前成佛怎麼提前的?忍辱波羅蜜圓滿

我們接觸的外緣,有順有逆、有善有惡,順逆是環境,順境不生貪戀,逆境不起怨恨,用平等心看待。善緣、惡緣是人事環境,也不能執著。善緣我們有報恩心,沒有情執,要有情執就麻煩了,就不能往生。

惡緣,遇到都是找麻煩的,毀謗你的、陷害你的,甚至於想殺你的,我們要幫助他懺悔業障,我們念佛要給他迴向,冤家宜解不宜結。會有這麼大的怨恨,這一生並不相識,不認識,沒有遇到過,那總是過去生中造的業。

我們要相信人有輪迴、有三世,過去生中的冤親債主,這一生他對我們起很多惡意、很多障礙,我們要感恩他,不要把這些事情放在心上,修忍辱波羅蜜。海賢老和尚的忍辱功夫第一,這要向他學習,能忍,能忍心就安了。

釋迦牟尼佛在世跟我們講忍辱仙人的故事,那是他過去生中遇到的。歌利王將他凌遲處死,這是辱裡頭最嚴重的,沒有比這個更重的侮辱,忍辱仙人臨死的時候告訴歌利王,我將來成佛第一個度你。

釋迦牟尼佛成佛了,第一個得度的憍陳如尊者,憍陳如尊者就是以前的那個歌利王,佛說話算話。他為什麼?佛沒有怨恨,佛感恩,讓釋迦牟尼佛提前成佛了。怎麼提前的?忍辱波羅蜜圓滿。

賢劫千佛,釋迦牟尼佛本來排列是第五尊的,結果他第四個成佛了。原本第四個是彌勒菩薩,他是第五,因為忍辱仙人這個功德,讓他提前成佛,彌勒菩薩變成他的後補佛。這是世尊為我們表法,讓我們在這裡醒悟過來,隨喜功德不可思議。

文恭錄自—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103集2014/11/20


恩怨平等,統統是成就我們

我們要學普賢十願,禮敬平等的,善人、惡人都要禮敬,為什麼?他本來是佛。植物、動物要禮敬,山河大地要禮敬,無不敬。佛這樣教我們,儒家的禮也教我們,你看《禮記》第一篇,「曲禮曰,毋不敬」。我們佛門,打開拜懺的懺儀,第一句話,「一切恭敬」、「一心頂禮」,就這個意思。

恩怨平等,統統是成就我們。順境、善緣成就我們斷貪瞋痴慢,逆境、惡緣也是幫助我們斷貪瞋痴慢的,不在境界裡頭鍛鍊,你怎麼知道你的心清淨平等了?一定要在境界裡頭去練,練到真正不起心不動念、不分別不執著,功德圓滿了。

所以,順逆境緣都是我們的恩人,如果我們還有怨恨、還有貪戀,錯了,我們就墮落了。統統是佛菩薩示現表演來考我們,我們經過這些考試,關關通過,就成就圓滿功德。所以,一切眾生都是恩人,有恩於我,有德於我,我怎麼可以怨恨?

你要把理想通,如果有這個煩惱習氣重,天天想一遍,你煩惱就會減輕,智慧會增長。境界現前如如不動,生起感恩的心,絕不會有貪瞋痴慢,決定不會有報復,這就對了。宇宙跟自己一體,千萬記住,害別人就是害自己,敬別人就是敬自己,成就別人就是成就自己,這就對了。

文恭錄自—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103集2014/11/20


大名大利、大富大貴都能捨

「《宋譯》曰:大乘第一,故知菩薩所修唯是一乘真如圓滿大法。」這還得了!法藏之所修就是我們今天之所學的。我們為什麼要學淨宗?我們是跟法藏比丘學的。法藏比丘唯是一乘。由此可知,後面我們會讀到,他做世饒王,世饒王過去生中修行的功夫高,到什麼程度?實在講久遠劫他就成佛了,這一次到世間應以國王身而得度者,即現國王身而為說法,是這樣的人,不是普通人。普通人怎麼可能直截了當修大乘第一,一乘真如圓滿大法?這不可能的。

所以做世間國王的時候,他已經成無上道,這個時候來表法,勸人放下,你們要爭的,要爭國王,國王是大智慧、大福報、大圓滿,世間人求之不得,他已經得到手了,放棄。像釋迦牟尼佛一樣,十九歲捨棄王位,捨棄榮華富貴的生活,出家學道去了。表演給我們看,這是表法,我們一定要能看得出來,他不是普通人。這教我們真正能放下,放下欲望,放下財色名利,放下五欲六塵,放下七情五欲,煩惱障全放下。

下面還有教我們放下所知障,這才能圓滿成佛道,都在這裡做榜樣給我們看。我們現在小名小利都放不下,彌陀在因地上示現的,大名大利都肯放下。這個國家不是到動亂,不是,盛世,世饒王,太平盛世,最強盛的時候,都放下了。我們要在這個地方多多去想想,要向他學習,大名大利、大富大貴都能捨,不捨脫離不了六道輪迴,成不了無上道,一定要捨,一定要放下。所以經上棄國這個棄字重要,放棄,不要了。做沙門,沙門是斷惡修善、積功累德,勤修戒定慧,息滅貪瞋痴,這個重要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41集2014/12/03


要用真心聽經

「當時有一大國王,名為世饒王,聞世間自在王佛說法,頓然心開,了解實義,故曰開解。由於開解,自然歡喜」。如各經末後都說,「聞佛所說,皆大歡喜」,聽懂了就大歡喜。同樣一個道理,聽經遍數要多,愈多愈好,才有開解的機會,不多這個機會就沒有了。所以中國古人講「讀書千遍,其義自見」,那個自見就是開解,此地講的開解,自然明白了。為什麼明白?佛講經是從自性真心裡面流露出來的。

那我們為什麼聽不懂?我們用妄心來聽,真妄不相應,所以聽不懂。我們要用真心就聽懂了。真心是什麼心?清淨心,沒有染污。什麼叫染污?七情五欲,染污。我們用什麼心?喜怒哀樂的心,妄想分別執著的心,這個心不行,這個心不會開悟,聽一百年也沒用,愈聽愈迷惑,聽到最後不相信了。

所以印祖常常教人,一分誠敬得一分受用,十分誠敬得十分受用,那我們就曉得,如果用萬分誠敬,他就得萬分受用。回過頭來想想現在人,包括我們自己,我們什麼心?心浮氣躁,妄想心。從早到晚妄念止不住,前面這個妄念滅了,後頭生的還是妄念,它不會停止,這個事情就麻煩了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41集2014/12/03


怎樣保持記憶?清淨心平等心管用

人的記性,記憶,年輕的時候好,年老的時候衰退了,記憶力衰退了。我們看到有不少人臨命終時病苦,記憶喪失了,自己的兒女都不認識了,來看他,他還問他,你是誰?你叫什麼名字?還問,這是說明記憶會喪失。怎樣保持記憶?清淨心管用,平等心管用。

我們這個經題上特別提醒我們,人生在世要用清淨心,不要被世間法染污,也不要被佛法染污。《金剛經》上說得好,「法尚應捨,何況非法」,非法是世間法。世出世間法都要放下,為什麼?它不是真的,真的就是自性。一切放下,自性就現前。我們自性不能現前,就是因為沒放下,沒有放下障礙。見思煩惱、塵沙煩惱、無明煩惱都是自性的障礙,這三樣東西放下就明心見性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42集2014/12/05


資糧是什麼?一句佛號

「信願行三資糧,此三者如鼎之三足,缺一不可」,往生的條件。資糧是什麼?古人旅行沒有現在這麼方便,到處有旅館、有飯店,古時候沒有。出門怎麼辦?資,就是錢財,身上總要帶一點,還要帶糧食,帶米,無論到哪個地方,自己煮飯,還要帶一些醬菜,總要帶些這些東西,你才能走路。現在方便,只要帶錢,什麼都具足了,在從前沒這麼方便。用這個來做比喻,我們從這裡到極樂世界,資糧是什麼?一句佛號,信願行,真正相信有極樂世界,決定不是假的;願,我願生極樂世界,願意親近阿彌陀佛;行,是一心專念名號。

阿彌陀佛這個名號,六個字、四個字都可以。平常我們念四個字,拜佛的時候我是念六個字,一拜正好念兩句,我念得很慢,南、無、阿、彌、陀、佛,比這個還慢,因為配合動作,這一拜下去到兩個手翻掌,佛字,阿彌陀佛,起來的時候,把這個掌翻過來是念南、無,起來,我是兩句佛號一拜。平常念,那個念佛要慢,為什麼?你能夠反聞聞自性,就是我的佛號念出來不出聲,默念,清清楚楚,自己聽自己念佛的聲音,不要聽外面東西,這樣容易攝心。

我是一次拜一個小時,一個小時拜下來,心裡頭沒有雜念,沒有妄想。我用的是這個方法。平常念佛默念,在心裡頭,也是專心聽心裡頭的,阿、彌、陀、佛,聽得清楚。要不是專心去聽,外面的干擾就進來了。就是專心,海賢老和尚說,「世間無難事,只怕心不專」。特別用在念佛上,心要專,心專聽不到外面的,注意力統統注意在佛號上。

印光大師還教我們計數,從一到十,從一到十,不要十一、十二,就是從一到十。要記不得,分作兩半,一二三四五,六七八九十,用這個方法。再記不住,那就用三三四,一二三,四五六,七八九十,用這個方法。這是印光大師的十念法,很好用,能把妄想念掉,能把雜念念掉,讓清淨心、平等心慢慢恢復。不要著急,不要害怕,穩穩當當念下去就好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42集2014/12/05


怎樣離開煩惱?心裡面有阿彌陀佛

「清淨者,無惡行之過失、離煩惱之垢染」,這叫清淨。言語,沒有惡言、沒有過失、沒有煩惱。煩惱,中國人講的七情五欲,那就是煩惱,七情裡面包括喜怒哀樂愛惡欲,欲是欲望。這個東西有一樣,心就不清淨,它是染污。我們怎樣離開煩惱?心裡面有阿彌陀佛,煩惱就不見了。煩惱要不要刻意去斷它?不需要,心有彌陀,煩惱就不見了。一秒鐘裡頭只有一句阿彌陀佛,或者是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佛號,不可能有一個煩惱進去。秒秒都是阿彌陀佛,有煩惱進不去,念久了煩惱自然不見了,清淨心現前。

本經的經題告訴我們修行三個目標:第一個是清淨,第二個是平等,第三個是覺。清淨,你念佛功夫得力了,把煩惱念掉,把染污念掉。煩惱,小乘見思煩惱,見惑:身見、邊見、見取、戒取、邪見。這其中,戒取見、見取見就是我們中國人講的成見,某人成見很深,自以為是,而不知道這些見解全是錯誤的。思惑,貪瞋痴慢疑,根本煩惱,無始劫以來到今天,習氣非常濃厚,不容易斷。見思煩惱能斷掉的,這個人就證阿羅漢果,清淨心現前,經上的清淨。

有貪欲,不清淨;有怨恨,不清淨;有愚痴,不清淨;有傲慢,不清淨;有懷疑,不清淨。七情完全是從自己,從內向外發的,歡喜,喜;第二個怒,跟喜相反的,怒是發脾氣;哀是悲哀;愛是貪愛;欲是財色名食睡,五欲。這全是染污、垢染。海賢老和尚怎麼斷的?我們看來佛寺的三聖,海賢的母親跟他的師弟海慶,三個人都是用一個方法,佛號,專念佛號。海賢老和尚常常教人,「天下無難事」,真無難事,「只怕心不專」,這一句佛號只要你專念,不要有夾雜。

那我還要學很多東西,我怎麼專法?學習經教、學習課程,把念佛放下,專心學經教;學完了,下課了,書本合起來,佛號就提起來,不礙事,這是學經教。如果不是用意念的,是用勞力的,那根本不妨礙。像海賢、海慶,他們都是用勞力,修苦行,田裡面耕種,他佛號不間斷。你看到他在工作,工作時間長,不累嗎?忘掉了,他在念佛。他心裡在念佛,身體在工作,不礙事。

所以我們要會用,會用時間,讓它互相不發生衝突,自己又不覺得累。因為他沒有想到在工作,工作成了個習慣,像機器一樣,它自然在動,心裡面佛號一句接著一句,佛號不中斷。生活、穿衣、吃飯,要問,他告訴人我在念佛。上樹修理樹枝,也告訴人家我在念佛。田地裡面工作,大太陽之下,他也沒有覺得熱,他在念佛。念佛功夫不間斷,這是我們應該要學的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46集2014/12/12


用彌勒菩薩跟世尊的對話來幫助我們解決問題

修行在哪裡修?生活上修,穿衣吃飯,特別是人事上修,順境、逆境。順境學不生貪戀,為什麼?有個念頭起來,立刻觀照到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」、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,是真的。或者用彌勒菩薩跟世尊的對話來幫助我們解決問題,所有的現象,彌勒菩薩告訴我們,「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,念念成形,形皆有識」。講得清楚,這講什麼?所有的現象。惠能大師講的,「何期自性,能生萬法」。萬法所生的這些現象,假相,沒有一個是真相,連諸佛法界都包含在其中,都不是真的。

實報土裡面的境界雖然沒有生滅,它有隱現,有緣它現,沒有緣它不現,沒有了,是這麼回事情。所以也不能當真,當真就錯了。真的現象是什麼?是常寂光,就是一片光明,光明裡頭什麼都沒有。真的像我們的屏幕,屏幕打開了,沒有按頻道,這一片光明就是常寂光,我們一按頻道就是十法界。十法界是生滅的,有生有滅;常寂光一片光明,光明裡頭什麼都沒有,所以看不到生滅現象。它有隱現,有緣的時候你看到一片光明,沒有緣的時候光明看不到。

常寂光誰看到?明心見性的菩薩就看到了。看到怎麼樣?進不去。為什麼進不去?無始無明雖然斷掉,無始無明的習氣沒斷乾淨。所以無始無明的習氣,唯一就是障礙你不能契入常寂光,常寂光在你面前,你進不去。必須無始無明習氣斷乾淨,自自然然融入常寂光,一真法界沒有了。所以一真法界沒有生滅的現象,它有隱現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47集2014/12/14


學菩薩道的人把別業放下,修共業

每一個人,每個人的世界不一樣的。我們跟這麼多人在一起,有別業、有共業,共業是相同的,別業是各個人不一樣。每個人在這個世間,聰明才智不一樣,一生的際遇不一樣,富貴貧賤不一樣,壽命長短不一樣,別業。別業、共業都是自己生的,學菩薩道的人把別業放下,修共業。別業是為自己,共業是為眾生,應該像佛菩薩,起心動念都為一切眾生著想。

一切眾生沒有成佛都苦,就是說他沒有搞清楚、沒有搞明白,他才迷惑顛倒。迷惑只有淺深不一樣,總而言之都有苦。所以佛要發心度什麼?上面度等覺菩薩、度十地菩薩,下面度地獄眾生,全度。只要有緣,就是有機會,機會裡頭最重要的他肯學,他聽話,那就得要幫忙他,不幫忙他就對不起他。他要不相信,他不肯聽你的,這個緣沒成熟,不必去找他,找他反而造成障礙,他起反感。

所以度眾生的方法活活潑潑,他是什麼樣根性、什麼樣程度,喜歡哪一方面的,恆順眾生,他喜歡聽,他喜歡見到、喜歡學習,這就好。所以佛是無量法門,不止八萬四千,無量法門來應眾生無量的根性,讓眾生個個都能得度。這個是我們應該學習的,不應該勉強。

志同道合可以在一起,建立一個小的僧團。這個團體,小團體,就是社會上各種小團體的榜樣。為什麼?這個小團體裡頭講求六和,從六和裡面可以看到這裡頭的倫理、道德、因果,聖賢教育,都在這裡頭可以看到,都在這個小團體裡頭可以學到,這個小團體對社會、對國家、對人類做出最大的貢獻,這叫行菩薩道。為什麼要這樣做?因為同體大悲,無緣大慈。你做這個圖什麼?什麼也不圖,沒事,與性德完全相應。

所以,佛教的大乘僧團自性流露,沒有絲毫為自己。成佛也是為普度眾生,不是為自己。拿切身感受來說,我們從負面的來講,對我們誤會的人,對那些毀謗我們的人、障礙我們的人、陷害我們的人,我們曉得他跟我們是一體。他為什麼要這樣做?他迷了自性,迷失諸法實相,完全是為自己自私自利,所以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他不知道,我們在旁邊看得清楚。我們所表的,這佛家講表法,與性德完全相應,圓滿相應。這些人所造、所為的,與自性是完全相違背,果報都在三途地獄。

人間壽命很短,死了以後怎麼辦?多可憐!所以我們看到真正可憐憫者,他墮在惡道,我們還要到惡道去救他,為什麼?跟我有緣。歡喜我的人有緣,怨恨我的人也有緣,只要是有緣,我們就要度他。也就是跟我們有關係,不論這關係是善的、是惡的,我們用平等心對待他,因為他實在講,他也在幫助我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47集2014/12/14


怎樣供養佛?如說修行

千經萬論末後都指歸淨土,這個用意非常之深,佛一生講了不少經,最後沒有不說淨土的。你看《華嚴》到末後,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;楞嚴會上二十五圓通,最後觀音、勢至,也是勸大家往生極樂世界,這是最明顯的例子。那就是這個法門,真的三根普被,利鈍全收,縱然造作五逆十惡,臨終懺悔,發願求生,一念、十念都能往生,這是人人有分。可是十方諸佛,都說這個法門容易修,沒錯,但是很難讓人相信,這是難信易修之法。

我們要想成就,只要我們對它沒有絲毫懷疑,完全接受,佛所說的字字句句我都相信,佛不騙人,佛的話一定兌現。那些不能兌現的,大概都是有懷疑,想來嘗試嘗試,看看佛的話靈不靈。存這種心,心地不真誠,往往就不靈。如果真心相信,靈。從海賢老和尚,十八歲的時候腿上長的癰瘡,那段故事證明了,靈得很!老和尚這一生的表法,為我們解釋了許許多多疑難的問題,你細心去看就明白了。多麼省事,只要這四個字,如說修行,就靈了,問題就解決了。

怎樣供養佛?如說修行,真供養。佛什麼都不要,就是希望你成佛,他怎麼樣教我們,我們怎麼修。海賢老和尚就憑四句話,「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」、「讀書千邊,其義自見」,就這四句,他一生成就了。我們讀書千遍,他不讀書,他念阿彌陀佛,一句佛號不離口,把心裡面的妄想、雜念統統念掉,他成就了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50集2014/12/22

 


佛菩薩住世的目的是要求我們改過自新、懺悔業障

眾生愈是苦,迷惑顛倒的人愈是多,佛菩薩大慈大悲,出現在這個世間來表法,來做好樣子,希望大家看到了,可以依照這個模式去修學,各個有成就。尤其是現在,現在這個世界的混亂,在古今中外的歷史上都找不到。佛告訴我們,一切法從心想生,這句話說得很明白,說得很透徹。

今天地球上的居民他想什麼,他念的是什麼,他說的是什麼,他幹的是什麼,你細細觀察。那是什麼?那是因,今天地球社會所呈現出來這是果報,有因必有果。地球上人種的是什麼因,就有什麼樣的果報現前,因不善,果報就很可怕,佛菩薩出現在這個世間,表法就更重要。眾生所幹的我們不幹,我們所幹的他們也不肯幹,同在這一個時空裡頭,各個果報不相同,很明顯。

這個世間還有高人住世,我們有幸遇到,我們從他那裡得的信息,中國名山道場,像五台、峨嵋,這些道家、佛家的道場,裡面真有修行人。這幾天有人告訴我,年歲最輕的一百三十歲,年歲大的有一百六十多歲,他們住在山洞裡頭,一般人見不到。還有人到雲南雞足山見到迦葉尊者,大阿羅漢,菩薩。

這個世界是凡聖同居土,我們相信聖賢不少,為什麼?這個世界造作罪業造得這個樣子,還不受果報,什麼原因?有聖賢住世,我們沾他的光。但是自己要認真學好,太重要了!一定要記住,善有善果,惡有惡報。他們住世的目的是要求我們改過自新、懺悔業障,我們自己懂得提升自己這就對了。如果我們在他庇護之下不知道改過,不知道自新,繼續不斷來造罪業,將來果報在三途,非常可怕!

有些同學知道鬼神附體的這個現象,不只在中國,在外國也不少。這些附體傳遞的信息我都叫它做鬼話,鬼話,我們要用什麼心態去對它?不能把它當真,也不能說它是假的,我覺得可以提供給我們修行人做參考資料,對我們有利益,沒有過失。我們決定要知道,六道輪迴真有其事,不是假的,因果報應絲毫不爽,我們要斷惡修善,改過自新,老實念佛,求生淨土,就對了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52集2014/12/26


真修行沒有別的,放下就是

真正修行在哪裡修?就在眼見色、耳聞聲、鼻嗅香、舌嘗味,就在這個裡頭去修。最高的,法身菩薩,不起心不動念;次一等的是十法界裡面的菩薩,他有起心動念,他沒有分別執著,這就高了;那最低的,不執著,有起心動念、有分別,沒有執著,這是什麼人?這是阿羅漢。所以,真修行沒有別的,放下就是。

海賢老和尚常常勸導同學,他一生,也是他老人家的口頭語,比什麼都重要,這句話就是「好好念佛,成佛是大事,其他都是假的」。好好念佛就是「信願持名」,蕅益大師在《彌陀經要解》上所說的這一句,這是淨土修行的樞紐,最重要的綱宗。對於淨土法門真信,沒有絲毫懷疑,難,說起來容易,做起來很難。一點懷疑都沒有,全心投靠阿彌陀佛,沒有第二個念頭,真正發心求生淨土,我這一生什麼都不求,就求這一樁事情。

利益眾生的事情、利益佛法的事情隨緣,有緣應當做,不妨礙你修行。做了怎麼樣?不放在心上,這叫隨緣;放在心上叫攀緣。不放在心上,心上沒事,心上只有阿彌陀佛,那個結果當然是極樂世界。你心上有佛,佛心上有你,所以他就感應道交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55集2014/12/30


在一切萬法當中無求

今天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了榜樣,怎樣行菩薩道而不著相,他在這個世間真正做到,我們要想成佛,這是好樣子,要記住,對這個世間確確實實於人無爭,於世無求。跟一切人、物不爭,在一切萬法當中無求,為什麼?假的,它不是真的。你要有爭有求,錯了,你造罪業,冤枉造了。記住,惠能大師說得好,我們聽得懂,一切萬法從哪來的?自性生的,「何期自性,能生萬法」,萬法就是自性,自性就是萬法。

自性真有,但是不可得,為什麼不可得?它沒有現相,它是一片常寂光,所以佛法叫它做真空。真空什麼?它無所有。為什麼用個真字?真空不空,它能現萬法。所現一切萬法是假的不是真的,這個要知道。為什麼?體是空的,自性空。所以現萬法,你可以欣賞,你決定得不到,為什麼?剎那生滅。可以欣賞,決定不能夠佔有,不能在上面起妄念。

你看得清楚,聽得清楚,六根緣六塵境界成就後得智,後得智是無所不知。一塵不染是得到根本智,根本智是禪定,是定。後得智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智慧,無所不知,無所不能,得大自在,能幫助虛空法界諸佛剎土裡面無量無邊的十法界眾生,有能力幫助他,也有義務要幫助他。雖幫助他,沒有放在心上,痕跡也不著,這真正學佛。

道家所謂的「為學日益,為道日損」,跟這個道理相應。求道就是求覺悟,覺悟是本來自己有的,本覺,本來就是覺悟的,所以說本來是佛。本覺現在不覺了,為什麼不覺?有了身見,就不覺了。這個身見是個妄念、是無明、是錯覺,誤以為身真有,誤以為這宇宙真有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55集2014/12/30


什麼是放下?於人無爭,於世無求

我們求生淨土是為什麼?不是為自己,沒有自己。真正的自己是什麼?真正自己是全宇宙,大乘經上說的,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萬法是我自己自性變現出來的。自性變現出來的,我的自性在哪裡?所以宗門隨便拈一法,祖師就給他印證。真的嗎?哪一法不是自性?樹木花草是自性,山河大地是自性,虛空是自性,法法皆是,法法皆如,真覺悟了,真明白了。明白之後怎麼?真放下。放下,中國這句話講得非常圓滿究竟,那就是什麼是放下?於人無爭,於世無求,真放下了,沒有求、沒有爭的了,一切隨緣。

隨緣的樣子是歡喜、是好,老和尚看到什麼人,好,看到什麼事都好,沒有看到他遇到有什麼事情不高興的,沒有,沒有一樣不好。你幹好事,好,你幹壞事也好,為什麼?好事等於零,壞事也等於零,你看透了,它們是一樣的。你自己沒看透,果報不一樣,好事的果報三善道,壞事的果報三惡道。三善道跟三惡道是平等的,都是消業的,三善道消善業,三惡道消惡業,自性裡頭沒有業,有業統統都得要消。所以告訴你,斷惡修善都不要著相,道理在此地,不著相就沒有業。這個道理、這種事實只有佛經講得透徹,除了佛經之外,你找別的,有說但是說不透徹,佛經說得真透徹。

我們今天把這個東西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底下就是我們走路了,怎麼做法?那就是真幹,真正放下。說明白一點,真正「於人無爭,於世無求」,這兩句話做到究竟圓滿是法身如來。那我們就曉得,所有的菩薩都行這個,這叫菩薩道。菩薩天天不辭辛勞,身行言教度化一切眾生,他累不累?不累。為什麼不累?沒放在心上。放在心上就會累,就會辛苦;不放在心上,沒事,作而無作,無作而作,你說他多自在。

海賢老和尚天天種田、種地,那是他的作,往生是晚上走的,白天還做了一天。他有沒有放在心上?沒放在心上。那為什麼要做?做給你們看。你們這裡頭人有看得懂的、有看不懂的,看懂看不懂都要看。看懂的人要講給看不懂的人,要讓他也明瞭,好學習,好榜樣。所以「我今行菩薩道時」,著重這個行,行就是落實,把看破放下落實了。落實明瞭那就是看破,看破就是明瞭,不放在心上就叫放下。「願成佛,願一切如佛」,一切都像佛一樣,那真的成佛了;成佛跟佛不一樣,沒成佛,肯定是一樣的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55集2014/12/30


學法門最重要的是我當奉持,如法修行

學法門最重要的,是『我當奉持,如法修行』。如果老師教給你了,你不肯做,那老師白說了,老師也不肯講。我跟章嘉大師三年,我知道老人,老人很少說話,一天我看他三百句話沒有,一、二百句可能有,一天。說話都很短,他沒有囉嗦話,沒有廢話,不說話。他持咒,海賢老和尚念佛,一切時、一切處不曾丟失,我看到的是章嘉。他教導我們,開口說話的時候,給我們講,話講完了之後,你看他嘴巴在動,沒聲音,叫金剛持。所以我們知道,海賢老和尚念佛跟他一樣,佛號一句頂一句,追一句,沒有中斷。話說完了那嘴還在動,在念佛,沒把念佛忘掉。

章嘉大師沒有把他咒放下,他念的咒很簡單,六字大明咒,唵嘛呢叭咪吽,他教我念。我向他請教,這個咒語什麼意思?他告訴我,這是藏語,藏語是從梵文演變過來的。唵,唵是身,嘛呢是蓮花,叭咪是保持,吽是意,就是起心動念。你看,身、蓮花、保持、意,這是它的文法。合中國的文法,我們會怎麼說?我們說「保持身、意像蓮花一樣」,蓮花出污泥而不染。所以密宗的咒語意思好,太好了。

你要是念這個咒,心裡要觀想,觀想身語意三業都清淨不染。他教我念,我也念了好幾年,時時刻刻提醒自己,這個社會是個大染缸,如何在社會裡不沾染,這就是六字大明咒所教導我們的。我們今天更進一步,採取南無阿彌陀佛,佛號功德不可思議。不但能淨化我們身口意,它涵蓋了六字大明咒,它能幫助我們臨命終時往生極樂世界,能親近阿彌陀佛,這功德太殊勝了。所以「我當信奉,如法修行」,念老註解這兩句非常重要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55集2014/12/30


順境逆境都是修行的道場

我們受了冤枉、受了委屈、受人家陷害,佛門弟子怎樣對待這個事情?一句南無阿彌陀佛,若無其事,不要把這放在心上,心上沒事,就法喜充滿,就常生智慧,消業障,增福慧。如果把這個事情放在心上,天天在生悶氣,要怎樣去報復他,這一生不能報復,來生我再報復你,那就冤冤相報沒完沒了,錯了,大錯了。你看,問題出在哪裡?在自己,不在外頭。所以佛家講內學,不講外。外面全是假的,沒有一樣是真的,你要把外面裝在心上,壞了,全錯了。

真正行菩薩道,天天要接受這些折磨,有好的境界,順境,順你心,稱心如意的,怎樣?不生貪戀。那個很厲害,比人家陷害、殺你、謀害你甚至於更嚴重,因為你不曉得防備,惡的行為我們遠離它,這個你不會遠離。增長貪念,完了,增長貪心你就到鬼道去了,你的福享盡了,下一道是餓鬼道;要是愚痴的話,畜生道;如果是發脾氣,瞋恚心生起來,地獄道。

所以順境、逆境是平等的,順境是來考驗我們會不會起貪心、會不會起傲慢;逆境也來考我們,你能不能忍耐,你能不能不起怨恨。這講真功夫,要不然在哪裡修?所以順境是修行的道場,逆境也是修行的道場,善緣是道場,惡緣也是道場。一定要修到什麼?統統看破,順境、善緣假的,逆境、惡緣也是假的,沒有一樣是真的,樣樣都不放在心上。始終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,你就對了,你就圓滿了,你一定到極樂世界成佛,極樂世界成佛快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55集2014/12/30


信心願心學海賢老和尚

「謂雖法報高妙,非菩薩之分」,這個菩薩是三乘菩薩,「我能經無量劫,當克獲之」。念老括弧說,「法報二身,經無量劫必可悟證」,但是現前不行,「但當下尚非其分,故下云非我境界」,不是我的境界。「斯義弘深,非我境界」。弘深是「廣大謂弘,幽邃謂深」。

「雖有三義不同,拋卻己分,專歸佛力,斯乃法藏菩薩自開他力門也。」這句非常重要,我們今天講信心問題,對這句要產生決定的信心,絕不可以有絲毫懷疑,那就是上面三種是普通一般的途徑,淨宗是特別的。淨宗怎麼呢?把自己丟掉,不靠這個,全靠阿彌陀佛,我能不能成就與我自己沒關係,我自己的能力當然不行,了生死出三界談何容易,決定做不到,但是現在怎麼樣?現在專歸佛力。

其他八萬四千法門,半信半疑可以學,這個法門決定不可以,百分之百的信心,百分之九十九的信心還差一分都不行,為什麼?不是我自己能力,全靠佛力。靠佛力憑什麼?憑四十八願。下面第六品就是四十八願。所以四十八願一定要認真學習,那是我們能往生極樂世界的憑據,也就是阿彌陀佛對我們的保證,四十八願是這個意思。真正相信,一個字都不懷疑,那恭喜你,你這一生只要這一句佛號念好,你就成功了。

所以這一點,信心願心,我們一定要學海賢老和尚。他不認識字,沒有念過書。他的師父看中他,為什麼?這個法門就是要圓滿的信心,恰好他具足。這個人一生老實、聽話、真幹,碰到這樣的人,教他一句阿彌陀佛,一直念下去。果然是一直念下去,一生不換題目、不變方向,肯定像海賢老和尚一樣,功夫成片,事一心不亂,理一心不亂,他能順利的證得。海賢老和尚我看他的光碟,估計他得事一心不亂,應該是三十歲左右,得理一心不亂不超過四十歲。

他成功了,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,有智慧,表現在外面好像沒智慧;有神通,不現神通,老老實實做一個普通的和尚。能忍人之不能忍,為人之不能為,做一個現在這個時代的老好的佛弟子。大家不把他放在眼裡,他名聞利養邊都不沾,二六時中一句佛號未曾丟失,他的佛號一句接一句,一句接一句。接待信徒有說有笑,都沒有放在心上,心上就是阿彌陀佛,他才有這麼樣的成就,這是我們的好榜樣。最重要的真放下了,世出世間一切法全放下,八萬四千法門邊都不沾。你要問他,他讚歎。你為什麼不學?我不認識字。你看,真難得!我就會念一句阿彌陀佛,其他的什麼都不知道。

持戒,戒從哪裡學來的?受戒時候在戒壇上學來的,學到之後沒有丟失,每天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決定不會違背三皈、五戒、十善、沙彌律儀、比丘戒,他就做到了,持戒念佛。能吃苦,吃人所不能吃的苦,忍人所不能忍的恥辱。法喜充滿,常生歡喜心,一生沒罵過人,一生沒有怨恨過人,看到什麼人都好,看到什麼事都好,人見到他,都看到他笑咪咪的,歡歡喜喜。一生沒有批評過任何人,沒有輕視過任何人,不容易!這些地方,都是我們要認真去學習的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57集2014/01/04


浮躁對於學佛是最嚴重的障礙

學佛同學心地要冷靜,現在這個世界人心浮躁,浮躁對於學佛是最嚴重的障礙。如何能不浮躁?就是要放下。生活要學老和尚,能吃飽就好了,吃只要能飽肚子,穿只要能夠禦寒,住只要房子不漏水,就應該要滿意了,心滿意足。對於這個世間沒有留戀,一心一意求生淨土,老和尚一生給我們表這個法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59集2014/01/07


斷惡修善不要放在心上

「若有所施、能施及所施之物,存於意中」,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放在心上,是做了不少好事,所做的這些事都在心上。放在心上,唯識學家講在阿賴耶識落謝種子,這個不善,為什麼?落謝種子將來遇到緣會起作用,會結果,善有善果,惡有惡報。不放在心上,雖然造作有善有惡,沒有果報。這個說得好。

我們斷一切惡,不要把它放在心上,修一切善,也不要把它放在心上,心上全是阿彌陀佛,這就對了,這個就與理相應,這是真正的善。就怕放在心上,放在心上的果報,善感三善道,惡感三惡道,三善道、三惡道都在輪迴當中,你出不了六道輪迴。只要出不了六道輪迴,我們都知道,佛說得太多了,決定是在三途的時間長,在人天的時間短。天上壽命是長,色界天、無色界天,可是地獄的時間超過他們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61集2014/01/10


凡是緣修之善行,俱名為惡

「則無論凡夫二乘,縱上至三乘(聲聞、緣覺、菩薩),凡是緣修之善行,俱名為惡」。這什麼意思?只要你有修,都不是善,為什麼?你還有。這個有是什麼?有是個妄念。你還有修,你還要參禪,你還要學教,你還要持戒,還要坐禪,全都是惡。為什麼是惡?你見不了性,你回不了常寂光。這是以這個為標準,這是終極的標準,圓滿究竟的標準是這個。

所以你要曉得,持戒到什麼目標?如果你念頭沒斷,就是說你還會有起心動念,還有分別執著,持戒,人道、欲界天,色界天去不了,要修定。從持戒達到修定,三昧現前了,生色界天,色界有十八層天,這修定的。修定連定都不執著了,他怎麼?還有個「我都不執著了」,還有這個念頭,這個念頭還是一個關口,他出不了六道輪迴。他如果說修定把定的念頭都把它放下,他才能脫離六道輪迴,到哪裡去?到四聖法界去,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,到這個境界去了。

所以,凡是緣修之善行,俱名為惡,要搞清楚。實際上在哪裡修?在相裡頭修。離開人事物,你到哪修去?不執著,對於人事物不執著,對於人事物不分別,對於人事物不起心不動念,這超越了。你還有修,你起心動念了,起心動念就不能超越,這是超越十法界,超越十法界不能起心動念。我們今天無論修哪個法門,是不是起心動念?是不是分別執著?所以經不能不讀。不讀經,你對於這些實相,事實真相,不能透徹了解;真正透徹了解,它才管用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61集2014/01/10


悟怎麼開的?從定開的

達到究竟就是經中「真實之際」,真實之際就是本性,本性是真實的,本性是圓滿的,本性是究竟的。經上,《無量壽經》上講三個真實,第一個是真實之際,真實之際從體上講的,第二個講真實智慧,第三個講真實的利益,真實利益是從事上講的,有理有事。當中這個很重要,智慧,真實智慧,真實智慧是從真實之際裡頭流出來的,沒有證得真實之際就沒有智慧;證得真實之際,智慧開了。智慧開是什麼樣子?無所不知,無所不能。這一般人無法相信,認為講無所不知、無所不能是人對神、對上帝的讚美,不是真的。在佛法說是真的,不是讚美。

這三個真實是每個人自性裡頭統統具足,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,在《華嚴經》他說,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。皆有如來智慧,如來就是真實之際;如來的智慧,沒有一樣不知道,過去、現在、未來,此界他方,樣樣清楚、樣樣明瞭,圓滿的智慧。從哪裡來?自性本有的,不是外頭來的。現在呢?現在我們這個東西有,沒丟掉,但是它不起作用。為什麼不起作用?它有障礙,這個障礙就是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,我們有這些東西,這些東西障礙自性,障礙性德不能現前。所以佛家的教育它不是教別的,它教你把這些障礙放下,放下就是。為什麼不肯放下?你不知道它是假的。

所以佛真是千經萬論,千言萬語,說明一樁事情,說明那是假的,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假的放下了,真的就現前,真的是無量智慧。怎麼放下?修定,只要得定。定是什麼?定是什麼都沒有,統統放下,心就定了,自性裡面的智慧就現前,就開了,我們一般講開悟。悟怎麼開的?從定開的。所以佛法講持戒得定,因定開慧,開智慧。這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修行證果的道路,沒有第二條路,你只要能相信,你真肯修,就成就。

我們感謝海賢老和尚,為什麼?他做到了,他表演給我們看。他不認識字,他沒有念過書,他什麼都知道,為什麼?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。他沒有不知道的,這個經你念給他聽,他就可以講給你聽,講得一點不錯,跟佛講的一樣。他怎麼修的?一句佛號。二十歲出家,師父只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,囑咐他一直念下去,他聽話,他真幹。這個人的稟性,老實、聽話、真幹,具備這三個條件的人,在大乘佛法叫根熟眾生,他這個根熟了,這一生可以成佛。

要遇到一個高明的老師,老師什麼?老師是開悟的人,他才識貨,他會教他一個方法,他就成功了。這一句佛號是教一個老實、聽話、真幹的人,這個人怎麼學?這個人也是得用真誠心、清淨心、恭敬心,有這三個條件,他完全得到了。果然沒錯,他確實一生真誠、清淨、恭敬,對一切人,對一切事。這一句佛號念了九十二年,未曾丟失,一句接著一句,九十二年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62集2014/01/11


精勤求索

我們看念老的註解,先說『精勤求索』,漢吳兩種譯本經文是「勇猛精進,勤苦求索」。故知「精」這個字就是精進,「勤」就是勤苦,「求」是願求,「索」是索取。這些地方這四個字,我們要想這一生當中得到佛法真實的利益,這四個字可很重要,決定不能疏忽。

一定要精進,一定要勤勞、勤苦,我們要求的是什麼?我們要求的、得到的是什麼?索取就是得到,不知道同學們是不是真有這個心願?沒有遇到佛法是決定做不到,要想一生脫離六道輪迴,可不是容易事情。但是你遇到佛法,遇到大乘,遇到淨土宗,遇到這部《無量壽經》會集本,你的緣分具足了。能不能滿願?只要把這四個字做到,你肯定滿願。要知道輪迴的時間太長,過去無量劫,未來還是無量劫。人生在世時間太短,能活一百歲的人不多,縱然像海賢老和尚活了一百一十二歲,也是彈指之間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63集2014/01/12


回歸到清淨心

佛教人沒有別的,無非是教他放下而已,放下,他自然就看破了,看破什麼?對於一切法的真相完全通達明瞭。佛教人,人執著有,佛給他講空,為什麼?目的是把他那個執著有打掉;他要執著空,佛就給他說有。《壇經》上說得好,佛教化眾生,三十六對,佛總是給你講反面的,你說反面,佛就說正面的。目的是叫你明瞭,你什麼都不要想,什麼都清楚,就對了。你給人家說法也像佛一樣,總是把人家這迷打破,這就是真正的佛法。教你什麼?回歸到清淨心,佛教學的目的達到了,幫助你回清淨心,清淨心是真心。惠能大師見到真心,第一句話說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淨」,第二句話說「本不生滅」,不生不滅是真的,有生有滅是假的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64集2014/01/14


世法、佛法都不能著

我們為什麼不能放下?我們認真,以為它是真有,不知道是假的。所以就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,連續不斷的幻相,這就是全宇宙,這裡頭什麼都沒有,什麼都是假的。海賢老和尚教我們「好好念佛,成佛是真的」,成佛就是明心見性,這是真的,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是真的,「其他的全是假的」,其他的全是假的包括佛法,世法、佛法都是假的,都不能著。

佛是善巧方便,用佛法來對付世間法,你要執著佛法真有又完了,世間法是病,佛法是藥,藥到病除,病好了,病好了藥要不要?不要了,病好了還吃藥,不又生病了嗎?所以《金剛經》上說「法尚應捨,何況非法」,那個法是佛法,佛法也不能想,不能要,不可以執著、不可以分別、不可以起心動念,佛法都不要,不起心、不動念,何況世間法?這就成佛,你的問題馬上就解決,當下解決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65集2014/01/18


放下最重要的不是在形式,是在心裡

海賢老和尚透的消息,好,這是他一生的經驗,他表演給我們看的,「好好念佛」,就念這一句阿彌陀佛,萬緣放下,「成佛是真的,其他全都是假的」,沒有一樣是真的,所以必須要放下。放下最重要的不是在形式,是在心裡。心裡怎麼放下?眼見色,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這是智慧,這是我們的本能。雖然清楚,雖然明瞭,沒有起心動念,為什麼?知道這是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」、「一切法無所有,畢竟空,不可得」,決定不會起個心動個念頭。

不起心不動念,這是什麼境界?這是佛的境界。好像我們現在面對著電視屏幕,屏幕裡面的色相,我們整個人被它吸引住,都以為是真的,我們在這個畫面上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,這叫六道凡夫。佛看這個電視怎麼?他不起心不動念,為什麼?全是假的。起心動念沒有妨礙,沒有染淨,沒有善惡,什麼都沒有,所有一切分別執著都是你妄想裡頭變現出來的,不是真的,真的等於零,真的它沒有,道理就在這裡。

只要你參透,日常生活去練功,練什麼?練不起心不動念,不分別不執著。果然把執著放下,你就證阿羅漢果,六道輪迴不見了,這個夢醒了。醒了是什麼境界?醒了還是個夢境,四聖法界。六道是染污,四聖法界清淨,叫淨土,諸佛如來的淨土。十法界還是不究竟,十法界從哪裡來?從起心動念來的。

六道輪迴從執著來的,不執著,六道就沒有了。不起心、不動念十法界沒有了,十法界沒有了才是真的,破迷開悟。什麼境界現前?一真法界現前。一真就是極樂世界,華藏世界,諸佛如來的報土。它是心現沒有識變,心現的境界沒有生滅相,阿賴耶變現的境界有生有滅,有生有滅是妄心變的,不生不滅是真心變的。

所以極樂世界是真心變的,華藏世界是真心變的。我們要用真心,習慣用真心。真心是什麼?絕不欺騙人,絕不能佔別人一點便宜,佔不到,假的。見色聞聲,在這裡頭練功,這叫修行。修什麼?修不著相,修不動心,修這個。就是修不分別,修不執著,不執著清淨心現前,不分別平等心現前,不起心不動念自性現前,覺現前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67集2015/01/21


佛教的入門是把我放下

佛教我們不造輪迴業,要造菩薩業,菩薩業一切為眾生,沒有一樣為自己,他自己超越了。釋迦牟尼佛在世住世八十年,他給我們表演的就是菩薩正業,是我們的好榜樣,我們要認真努力。何況他又教給我們,真正離苦得樂。所以,佛的教學教什麼?我們要知道。佛的教學就一句話,離苦得樂。

眾生太苦了,沒有財富苦,沒有聰明智慧苦,沒有健康長壽苦。苦有究竟苦,究竟苦是什麼?六道,你沒有離開六道,你就沒有辦法永遠離苦,要究竟離苦,必須要出離六道輪迴。六道誰造的?自己造的,一切善不善業所造成的。這些業統統有染污,染污最嚴重的我,有我就是最嚴重的染污。

所以佛教的入門,是把我放下就入門了。你看小乘須陀洹初果,怎樣證得?五種錯誤的看法放下,就證得了。這五種錯誤,一般人看錯了,第一個身體,以為身是我。所以佛教頭一個要把這一關放下,身不是我。身是什麼?身是我所有的,像衣服,這衣服是我所有的,髒了換一件;身體不好使用了,換一個新的身體,這就投胎,又來了。所以身不是我,我是不生不滅的,身是有生有滅。

有人就說,靈魂是不是我?它投胎,我人死了之後變成靈魂,靈魂會投胎,靈魂是不是我?靈魂好像是我,它還不是真我,為什麼?它迷惑顛倒。真的我它不會去投胎,真的我實在講不能叫靈魂,叫靈性。魂都是迷,迷魂,哪有靈?靈怎麼會去投胎做餓鬼、做畜生,不靈,全搞錯了。所以這個一定要知道,靈性是我,性是清淨的,性沒有染污,性是平等的,沒有分別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67集2015/01/21


佛菩薩教給我們讓

我們生在這個時代,這個時代,《楞嚴經》上所說的「邪師說法如恆河沙」,真的,學佛的人、不學佛的人,什麼是正、什麼是邪,他分不出來。兩百年前的人知道,他有標準,與倫常道德相應的是善,與倫常道德相違背的是惡,他有標準;學佛的人有標準,與三皈五戒十善相應的是善,相悖的是惡。

現在這個標準全部被推翻了,這個東西現代話叫價值觀,兩百年前人的價值觀跟今天地球上的人價值觀不一樣,今天邪正不分、善惡不分,把惡當作善,把邪當作正。影響如何?來生都是三途,有幾個人來生能得人天身?很少很少。什麼原因?教壞了。過去在中國,家庭有老人教,有父母、祖父母、曾祖父母、高祖父母,一代一代認真的教,有規有矩。佛門是學校,老師教。現在都不教了,家不教了,老師也不教了,怎麼辦?大問題!我們是真正最幸運的少數的群體。

佛教我們用真心,我們要用真心,絕不能用妄心。要能相信,不能懷疑,我們在這個時代可以離苦得樂。清淨心樂,生智慧;染污的心苦,生煩惱。煩惱是什麼?競爭,競爭太苦了。競爭再提升,鬥爭,鬥爭再提升就是戰爭,死路一條。祖宗教我們,聖賢教我們,佛菩薩教給我們讓,不爭,於世無求,於人無爭,多快樂!處處修忍讓、謙讓、禮讓,讓到底。你要想做一個幸福的人,遠離一切苦惱,佛菩薩教我們的方法,我們能得到。我們會把這些事情看得很清楚,看得很明白,自己確實過很美滿的生活。

生活很簡單,老和尚教給我們,吃不要挑剔這好吃、那好吃,吃飽就好了。穿也不必挑剔款式、質料,不用挑剔這個,能保暖就好了。有個小房子可以遮蔽風雨,足了,多快樂!古人講的「人到無求品自高」,一生能真正享受到於人不爭,於世無求,你多麼自在、多麼快樂,你的心清淨。清淨心生智慧,智慧才能解決一切問題,才能把問題看透,看得深、看得廣、看得透,就在清淨平等覺這五個字。這樣修,自自然然開智慧,積功累德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68集2015/01/22


貪瞋痴要愈淡愈好

佛說得很清楚,三惡道的業因,餓鬼道貪心,貪婪墮鬼道,瞋恚墮地獄,愚痴墮畜生,是自己造的業。所以這三種都是惡道,三惡道。佛教給我們,我們真搞清楚、真搞明白了,日常生活當中,決定不許可有貪心、有瞋恚、有疑惑,疑惑是畜生道,懷疑。我們習氣很深,真是無量劫來養成的習氣,這一生得人身,可是三惡道的業因常常犯,不知不覺動無明,一般用無明來代表,無明是什麼?就是貪瞋痴、傲慢、懷疑。

我們在一起學習,我常常提醒大家,貪的核心是什麼?我們從根下手,情執,貪離不開情執。這個東西要淡,愈淡愈好;斷很難,因為你能夠斷掉貪瞋痴,你就證阿羅漢,所以不容易,一定要淡化。我們念佛人,對這些事情,一年比一年淡,功夫就進步了。往生極樂世界,品位高下完全是念佛功夫的淺深,這與這個有關係,淡,功夫就深,濃,功夫就淺,影響你往生的品位。在哪裡修?最好的道場就是人事環境,我們跟人相處,要學菩薩,修六波羅蜜。

布施,布施是放下。持戒,根本戒,三皈、五戒、十善,這是根本,戒律再多不離開根本。大乘八萬威儀,統統都是從十善開出來的,十善是總綱領。所以大乘把它開成八萬四千,小乘把它開展為三千,叫三千威儀,合起來十善業。我們抓住綱領,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人、對事、對物,要學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、不妄語、不兩舌、不惡口、不綺語、不貪、不瞋、不痴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69集2015/01/23


不能怪罪別人

古大德,老一輩的善知識都教我們,提示我們,如果這一生不能生淨土,你能不能保住人身?保住人身是什麼?你這一生五戒十善都能夠達到六、七十分,你能得人身,八、九十分你能夠生天,欲界天,你出不了六道輪迴。得人天福報,你想想你還會不會迷惑?這是事實。如果得人之後又迷了,小的時候沒有好的緣分,沒有遇到佛法,你就墮落下去了。人見思煩惱非常容易起現行,這六道凡夫,控制不住,身見,邊見,見取、戒取(中國人叫成見,成見是自以為是),邪見,能斷嗎?思惑,貪瞋痴慢疑,這個東西一染上了,造業,造的善,離不了三善道,造惡,離不了三惡道。

三善道、三惡道都是消業的,三善道消福報,消善業,三惡道是消惡業。不能造業,不能造業這句話容易說,不容易做到。我們試問一問,能不能原諒一個陷害我的人,羞辱我的人,毀謗我的人?能不能?不能,不能就冤冤相報。一定要原諒他,為什麼要原諒他?他是凡夫,他不了解事實真相。真相是什麼?真相是假的。我、你、他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你怎麼樣陷害,都陷害這個假身,不能陷害靈性。靈性是真的,靈性不生不滅,那是真我,它跟自性相應,這個身跟自性不相應。

八識五十一心所都不是真的,是迷失真性變成的幻相。誰迷的?自己迷的。換句話說,無一不是自作自受,你怎麼可以怪罪別人?你真正看清楚、看明白了,對於一切陷害我的人,甚至於像歌利王割截身體,也付之一笑了之。忍辱仙人感謝歌利王,為什麼感謝?他幫他提前成佛了。忍辱仙人,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前身。歌利王成就了釋迦牟尼佛,把釋迦牟尼佛成佛提前了。所以釋迦牟尼佛發願,將來我成佛第一個度你。他就是世尊的弟子憍陳如尊者,佛說話算話,鹿野苑五比丘,佛說四諦法門第一個開悟,證阿羅漢果。

所以不能怪罪別人,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。學佛這一關不能通過,你就難了!關關都要通過,真正像諸佛如來大慈大悲,憫念一切眾生。一切眾生本來是佛,迷失了自性變成這個樣子。像小孩不懂事,拿個小拳頭打你幾下,你還去跟他打一架嗎?你八十歲了,他才三歲,八十歲老人會跟三歲小孩打一架?不可能。所以學佛的人跟不學佛的不一樣,學佛的人了解事實真相,這個高,這真徹底。世間人達到最高的境界,也就認識因果,不造罪業,我為什麼原諒他?免得以後冤冤相報,這是世間聖賢。

出世間聖賢完全一體。牙齒咬到舌頭了,舌頭還要找牙齒算帳嗎?這不可能,為什麼?一體。一體從哪裡看?就記住六祖一句話,「何期自性,能生萬法」,這一體,萬法是全宇宙,從哪來的?自性生的。這個得要承認,一切眾生跟我是一體,慈悲心是從自性流出來的,真愛,害我的人也真愛,非常可憐他迷得深,我比他迷得淺,我就得原諒他。那他不原諒我,他還繼續來陷害,隨他去。害死了很好,為什麼?到極樂世界去了,你看他做好事,把我早一天送到極樂世界。永遠只有感恩這個詞,沒有怨恨。你把事實真相搞清楚了,感恩的心生起來。你說學佛有什麼好處?好處就是這個,真的把諸法實相搞清楚、搞明白了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77集2015/02/08


空有不能放怎麼辦?放阿彌陀佛

「常光者,謂圓明無礙,無時不照。」就是常寂光,常寂光就是法身。常寂光是自性本具,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第三句說,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」,它具足什麼?佛在《華嚴經》上說過,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,這就說盡了。本自具足,就是具足跟如來相同的智慧、德能、相好,這一句把所有一切全部包括在其中,一法不漏。所以他障礙沒有了,圓明無礙,無時不照,我們起心動念佛都知道。

佛照有沒有幫助?有,為什麼我們沒有感覺到?自己有煩惱,自己障礙了自己,不是佛障礙,也不是別人障礙,你一定要知道,別人是決定障礙不了你的。罵你,你會生氣,有障礙;罵你,你不生氣,沒障礙。你能不能不生氣?你就想到,自己障礙自己,他罵我,他罵別人為什麼我不生氣?罵我,把我的名字當作別人,我們還聽了樂呵呵的,這才行!所以你可以看、你可以聽,你可以不要接受過來,為什麼?全是假的。接受過來就是障礙,放在心上就是障礙,可別放在心上,一切染淨、善惡都不放在心上,心上只放阿彌陀佛。

我們不放阿彌陀佛不行,著相,不放阿彌陀佛你就著空了。把空放在心上不好,為什麼?果報在四空天,依舊沒有出六道輪迴。所以空也不能放,有也不能放,怎麼辦?放阿彌陀佛,太好了,這就是阿彌陀佛對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的大恩大德,妙極了!因為這句佛號具足一切諸佛佛號,一個不漏,你念這個念那個,掛一漏萬。阿彌陀佛是佛的總名號,它的意思可以翻,不是不能翻,古人對阿彌陀佛是尊重不翻,對他的名號尊重,所以翻音不翻義。意思是什麼?阿翻作無,彌陀翻作量,佛翻作覺,你看,圓滿的意思,是可以翻出來的,無量覺。哪尊佛不是無量覺?統統都是,所以這個名號是一切諸佛的總名號,無量覺。

《華嚴經》上說,「一切眾生本來是佛」,一切眾生本來個個都是無量覺,平等。現在我們不覺了,不覺是你這個心裡放的妄想、雜念、煩惱習氣太多了,把你的真心完全障礙住,你透出來的是妄心,不是真心。真心是永遠清淨的,真心不生不滅的,妄心有生有滅,就是念頭,無明是念頭,塵沙是念頭,見思是念頭,都是念頭。念頭裡頭有染有淨,有善有惡,混雜在一起,讓我們真心透不出來,智慧透不出來,德行透不出來,相好透不出來,這個虧吃大了。所以說是要知道,佛光無時不照,我們曉得我們起任何一個念頭,諸佛菩薩、聲聞緣覺統統看到,統統清楚,不止十目所視,十手所指,不止,時時刻刻要警惕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78集2015/02/09


於忍辱中生決定心

「四者,於忍辱中生決定心。」忍辱,是消業障、是遠離災難最好的方法。古人講積功累德,積累用什麼方法?用忍辱,忍辱就能積累,不能忍,功德就不見了。心裡面一點不高興,一發脾氣,叫火燒功德林,你很不容易累積很多年的功德,一發脾氣,全燒光了。所以要忍,忍,功德存在;不忍,功德就沒有了。你看,忍辱多麼重要!

早年我在台中,李老師在大專佛學講座裡頭,給學生講六度,特別著重的,布施跟忍辱,布施是修福,忍辱是保全,讓你的福報不至於流失。所以《金剛經》所說的,「一切法得成於忍」,無論是佛法、是世間法,真正成就要懂得忍辱。決定不能有競爭的念頭,競爭是西方人的,不是中國的,競爭再升級就是鬥爭,鬥爭再升級就是戰爭,這不是好東西,要用忍辱波羅蜜把它化解。所以在忍辱當中生決定心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83集2015/02/25


還有一分貪心就去不了

善導大師確實跟我們太親切了,教誨我們,他又說,「唯有念佛蒙光攝,當知本願最為強」。彌陀的本願是接引眾生、成就眾生,眾生的本願是深信切願求生淨土,都要能達到最為強,就必定得生。我們現在有,有本願,佛的本願我們知道,四十八願,真的不是假的,我們求生的本願還沒有這個強度,我們對於這個世間還有貪戀。百分之九十九的信願,還有一分貪心,能不能去得了?去不了,這一分貪心就能阻礙你九十九分的本願。

一定要知道,世間一切萬法生不帶來,死不帶去。不要說等死再放下,現在就放下。放下,我們的願力就加強了,跟西方極樂世界就有感應道交,我們有感,佛有應。佛的應我們不知道,是因為我們的感有障礙,沒放下的,這是障礙,如果真正放下了,我們念佛,佛就現前;我們想極樂世界,極樂世界現前。像海賢這個樣子,海賢念到一心不亂,一心不亂,想佛,佛就現前;想極樂世界,極樂世界現前,真的不是假的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85集2015/3/1


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,還能障礙、怨恨眾生嗎?

第一願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。願度一切眾生,還能障礙眾生嗎?還能怨恨眾生嗎?還能在眾生那裡造作一切惡業嗎?不可以,那你把這一願忘掉了,你沒有這一願。有這一願才有菩提心,沒有這一願,菩提心不見了,沒了。

多少念佛人,咱們不說別的,說我們自己,我們自己同修當中,有沒有發這個願?有,有人天天在發;有沒有做到?沒有,說空話,說給佛菩薩聽。境界現前,還是自利沒放下,只有自利,把利他忘掉了。為什麼學佛的人那麼多,成佛的人那麼少?沒有別的,菩提心真正做到的人少;發菩提心,一面發一面就忘記,多,佔決定大多數。

所以善導大師說,念佛法門萬修萬人去,我們老師李炳南老居士告訴我們,我們在老師身邊的時候老師常說,現在念佛人,他不說別人,說我們台中蓮社,一萬個蓮友,真正往生的只有三個、五個,萬分之三、五而已。為什麼?他只有念佛,他沒有菩提心。這些,這些統統這一生修的跟淨土的緣,結緣,修的善根、福德,這一生不能往生。這個要知道,不能不知道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86集2015/3/2


十善從哪裡修起?口業修起

菩薩行就是六度萬行,六度是六大綱領,每一個綱領裡頭細行都是沒有邊際的。大乘經上告訴我們,十善業道是善惡的根本,十善業展開來就是菩薩所修的八萬四千細行(就是善行),八萬四千細行把它歸納起來就是十善業。在小乘,這十善業展開三千威儀,阿羅漢證得的,三千威儀,濃縮就是十善業道。十善業道通大小乘,根!我們念佛人抓住這個根就行了,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要跟十善相應,不能違背十善。

違背十善就是十惡,十惡到哪裡去?十惡到三途地獄去了,這不能不知道。為什麼會上升,為什麼會下墮,關鍵都在十善。本經佛教給我們,十善從哪裡修起?口業修起,跟一般經上講的不一樣,一般經上都是身、口、意。本經的排列,在第八品裡頭我們會讀到,第一句「善護口業,不譏他過;善護身業,不失律儀;善護意業,清淨無染」,它是口、身、意這樣排法,用意很深。為什麼?口業最容易造,最容易犯的,把它擺在第一。像這些排列的順序先後,都有很深的意思,我們不能輕易看過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91集2015/03/27


學習海賢老和尚

我為什麼勸導大家認真學習海賢老和尚?他的光碟,他的《永思集》,要把它當成《無量壽經》來讀。我說的一點不過分,為什麼?《無量壽經》上點點滴滴他做出來了,你多看他的東西,你就能深入《無量壽經》,你才會明白。這個經驗劉素雲居士說出來了,為什麼?她看的遍數多,沒有事情的時候她一天看十遍,有事情的時候也不會少過五遍。我們同學當中,大概看遍數最多的是她,愈看愈歡喜,愈看欲罷不能。為什麼?悟處,遍遍都有悟處,人覺悟快樂。所以一部經通了,一切經全通,就是這麼個道理。學東西,法喜不能現前,你學得很苦;有法喜,你學得很快樂,不需要人督促。真懂得了,佛教我們怎樣做人,怎樣修行,怎樣處事,怎樣待人接物,盡善盡美,沒有絲毫缺陷,給眾生做最好的榜樣,那就是利益眾生,真正的利益眾生。

世間法,不但世間法,連佛法也不例外,「法尚應捨,何況非法」,法是佛法,非法是世間法,統統都要捨。為什麼?《中論》裡頭講的,「因緣所生法,我說即是空」。執著空的、假的,把它當作真的,這就是迷,這就是墮落。你覺悟了,你會善用它,你不會執著,不會放在心上,這就對了。無論做什麼事情,大公無私,不但念念利益眾生,你的言行一致,都是一切眾生最好的榜樣。所以經天天要讀,天天要學,對自己的信心、願心會天天成長,不會退墮。我們離開經教不行,賢公老和尚那樣可以,那是上上根人,我們比不上,這個要知道。我們要依靠經教,他不需要,上根人。我們屬於中下根人,一天經教都不可以離開,保持著我們不退轉,保持著我們對於佛法有濃厚的興趣,真的嘗到法喜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94集2015/04/03


修行就在六根門頭上修

修行就在六根門頭上修,修清淨心是小乘,修平等心是大乘,修覺而不迷、正而不邪、淨而不染,這是三皈依的修行法。皈依佛,佛是覺悟,從迷惑回過頭來的,依覺,叫皈依佛。好!自性佛,不是外面的佛,自性本自清淨。法是正知正見,法的反面是邪知邪見,我們從邪知邪見轉過來,我們依靠正知正見,正知正見是佛的經典,是聖人留下來的教誨。皈依僧,僧是六根清淨,一塵不染。

所以我們看到出家人,馬上就六根清淨,一塵不染,就浮起來了。不要想到這個出家人他是持戒還是破戒,我們這個念頭一起,破掉了,就往下墮落,為什麼?你造作不善業。什麼不善業?對三寶不恭敬。他持不持戒、修不修定與我沒關係,我只要看到這個形象,就把他看作僧寶;看到佛像,就把它看成佛寶,把我的恭敬心提起來,把我的覺正淨提起來,這個功德就大!沒有這個形象我忘掉了,我一看到形象提起來了,他是我的恩人,我還要去批評他,我造的罪業重,將來墮地獄是我墮不是他墮。道理要搞清楚,我們日常生活當中這個過失才能減少。

自己永遠要修謙卑,要懂得尊重別人、敬愛別人,他縱然有錯,我們以至誠心對他,他會感悟,他會回頭。不能批評,批評他不接受。我們毀謗他,他毀謗我們要加好幾倍,那是什麼?那就是破和合僧。破和合僧,你看看戒律,無間地獄,果報在無間地獄,他敢幹,我不敢幹。他為什麼敢幹?也許他是菩薩再來,故意做這種示現,我們不知道。我是凡夫,我也不能看他是凡夫,有很多佛菩薩裝瘋賣傻,我們凡夫不認識,這世間真有,而且我覺得不在少數。為什麼?如果沒有佛菩薩應化在世間,人類造這種罪業,災難不得了!

想到這個地方,我們就想到有許許多多的佛菩薩應化在世間,各行各業,男女老少,這裡頭都有。我們肉眼凡夫,沒有辦法分別,怎麼辦?個個都是佛菩薩,就好了。看每個人都是佛菩薩,看每個人都是好人,幹什麼壞事的時候,那是提醒我們別幹,三人行必有我師,善人,學他,不善的人,提高警覺,反省我有沒有,有則改之,無則加勉,都是我的老師,對我都有利益,這就對了。

所以菩薩道上、聖賢道上,能不能成聖成賢,能不能成菩薩成佛,都在自己。外緣,看你會用不會用,會用都是善緣,不會用全是惡緣。佛法常說,特別是大乘,無有定法可說,這個理很深。實際上,它就用在日常生活當中,無有定法,沒有一定,千變萬化,法法對我們都有利益,你要會的話,都有利益。好榜樣要認真學習,不好的榜樣要高度的警覺,我們絕不能犯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94集2015/04/03


身心世界絕不放在心上

我們生在這個時代,災難這麼多,日子過得這麼辛苦,有沒有離苦得樂這個念頭?有這個念頭想的,離不開,樂得不到,不敢想。怎麼辦?來生還是搞六道輪迴,出不去。這不是小事,是大事。人生在世,這一次是個機會,你遇到佛法了,你要遇不到佛法一點辦法沒有,遇到,能把這個事情搞清楚、搞明白,就要放下。什麼都要放下,身心世界絕不放在心上,是非人我放下,身見放下,不要執著這個身是自己,身不是自己,身是我所有的工具,我現在要利用這個工具超越六道輪迴,把身見放下,沒有身。

真正的身是什麼?真正的身是法身。什麼是法身?遍法界虛空界是法身。學佛為的什麼?為的離苦得樂。怎麼樣才能離苦得樂?回歸自性,苦就沒有了,六道的苦沒有了,十法界的苦沒有了,五十二個階級修行的苦也沒有了。真的,大道至簡,不難!難在什麼?不肯真幹。所以老實聽話真幹的人,決定能做得到。不老實、不聽話、不真幹,這個不行,這個在這一生當中跟佛結個緣,來生後世遇到了再說。

如果是個真幹的人,這一生把握這個機會,我這一生決定要往生,那要把往生的障礙放下。什麼東西障礙我?頭一個情執,父子之情、夫妻之情、兒女之情、兄弟之情,情太深可麻煩了。要真正覺悟,就是這是假的,這不是真的。我對於這些親愛的人,我並不是不愛他,我是真愛他。真愛他怎麼?現在放下,我到極樂世界去作佛,作了佛我再來幫助你,度你們。這是真愛,這是不捨。

佛法非常重感情,當年方東美老師告訴我,沒有感情的人不能學哲學,沒有感情的人不能作佛,你看佛要大慈大悲,要平等度一切眾生,你不喜歡他怎麼行?所以誰最有情?佛最有情。佛有情是什麼?他不迷。我們有情,被情迷了。迷就錯了,不迷就對了,不迷叫真情。為什麼?真心用情。現在世間是妄心用情,全用錯了,全造罪業。真心用情,智慧,真心是智慧,不一樣,那是救度眾生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99集2015/06/17


佛提醒我們冤家宜解不宜結

佛提醒我們,冤家宜解不宜結,千萬不要跟人結怨,已經結的怨,過去今生結的怨要把它解開。解開不必求對方,求自己,自己心裡頭把這個怨恨放下,不再怨他,不再恨他,不再報復了,而且把自己天天修積的功德迴向給他。來生再遇到的時候,是好朋友,不是冤家對頭,化解了。知道化解怨結,怎麼肯跟人結怨?這是最可怕的事情,不跟眾生結怨,眾生跟我結怨,我不跟他結怨。用真誠心對待眾生,用慈悲心對待眾生,時時刻刻念著要幫助他們。我們想到極樂世界,我也幫助他們到極樂世界。我們真到極樂世界去了,無論這些人在哪一道我們都看到,他說什麼我們都聽到,我們在冥冥當中保佑他,加持他,幫助他遠離惡業。這叫修行,這真修真幹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201集2015/06/21


我們遇不到老師怎麼自通?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

一切法不離自性,自性是一個。我們相信古聖先賢都是無師自通,就是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,所以說出來這些教,經典,你細心去觀察、去研究,大同小異。用佛教的眼光來看,釋迦是佛,完全通達明瞭,沒有障礙了,耶穌也是佛,摩西也是佛,穆罕默德也是佛。穆罕默德不認識字,沒念過書,可是他能講一部《古蘭經》。《古蘭經》是他講的,別人記錄,成為伊斯蘭教主修的經典,跟佛經一對照,大同小異。統統是開悟的人,人真正要相信,人會開悟,無師自通,這些人都是無師自通的。

我們對這個有信心,我們要是遇不到老師,也能自通,怎麼通法?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,就行。海賢老和尚給我們表演,通了,他得一心不亂,得事一心不亂、得理一心不亂,理一心不亂就是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,全通了。他所證得的理一心,跟惠能大師的境界平等,跟釋迦牟尼佛菩提樹下夜睹明星開悟的境界也是平等。古聖先賢為我們做出榜樣,我們今天遇不到善知識,好老師都走了,這說明眾生福很淺,不能感動佛菩薩住世。佛菩薩住世,眾生要有福報,眾生要善良,才能感動。眾生心行不善,聖人都走了,在這個世間也隱沒了,他去住山洞去,你找不到他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201集2015/06/21


無論幹什麼都要一心專念

常住,是佛門佛家語,寺院道場叫常住。中國佛門的諺語,叫鐵打的常住流水僧,常住是指道場,道場不會動,它永遠存在那裡,住的人流動。如果你聽到這兩個字,你心就定了,就在這個道場如如不動,必定成就。這是什麼?就是諺語所說的「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」。住在這個道場,心是定的,常常換地方,心是浮動的。古時候,你到寺廟去掛單,知客師接待你,就問你,你從哪裡來?你在那邊住多久了?如果住的時間很短,你在常住掛單,時間也不會給你很長。如果在一個地方住三年以上的,大概都歡迎你,歡迎你來長住,為什麼?你心定的。這用意很深,無論幹什麼都要一心專念,就會成功;常常換,換題目,不會成就,不能不知道。

我們今天特別提出,南陽來佛寺的三聖,用意在哪裡?他們心定,他們一生就定在一處,就定在一門,一句佛號念到底,不拐彎,不換題目,個個都成就了,不是一個人。海賢老和尚九十二年;他的母親從小就吃素念佛,八十六歲往生;他的師弟海慶老和尚七十一年,他十一歲出家,八十二歲走的,這句佛號念了七十一年,個個了不起的成就。學佛修淨土,希望這一生能離究竟苦,究竟苦是六道輪迴,脫離六道輪迴,往生極樂世界得究竟樂,怎麼修?學來佛寺這三個人就行,決定成就,絕不是騙你的。一句佛號念到底,依靠這部《無量壽經》,黃念祖老居士的集註,一部經夠了。這個註解內容太豐富了,裡面引用八十三種經論、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註疏,大乘小乘、宗門教下、顯教密教,全包括在其中。所以這一本就夠了,不要再涉獵其他的本子。助修的就是來佛寺三聖的《永思集》,可以多看,是我們的好榜樣。

如果說再選一樣東西助修,我介紹諸位黃念祖老居士《淨修捷要報恩談》,這本書經過多年的整理,現在定本出來了,這裡面幫助你斷疑生信,堅固你往生的道心,就是願心。這部東西,文字不是老居士寫的,他年歲太大了。他像講故事聊天這樣的方式,非常輕鬆、非常自在,把這三十二拜,蓮公所寫的內容,細細的說明。這裡頭也是包含圓滿的法輪,有大乘有小乘、有禪宗有教下,教下裡面包括華嚴、法華、唯識、三論,有顯有密,太豐富了。什麼疑難雜症在這裡頭都能得到答案,把它當作佛學常識來看,它的作用能幫助你破除疑惑。學佛理論上、修行上,解行證全都有,讓你在信解行證上不再有疑惑。難得的一部好書,是老人一生學佛最後的學佛心得報告,不能不看,要多看。我們這裡印的有書,還有光碟,光碟是有聲書。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204集2015/06/28


學道最大的障礙不在外

「音響忍,由音響而悟解真理者」,這就是聽經聞法而開悟的。聽經聞法的人多,開悟的人不多,為什麼?佛菩薩所說的經論,都是從自性裡頭流露出來的。自性是什麼?能大師說得很好,自性是清淨,是不生不滅,是本自具足,是本無動搖,能生萬法。講經說法在裡頭怎樣才能跟它相應?要真誠、要清淨、要恭敬。所以印祖常常教人,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,真誠恭敬,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,百分恭敬得百分利益,萬分恭敬得萬分利益。你有幾分真誠心、有幾分恭敬心?這個難了,尤其是現在人心浮氣躁,真誠沒有了,恭敬當然就沒有。

恭敬是真誠的相,相貌,誠於中而形於外。我常常勸同學,在日常生活當中,工作待人接物都用真心,絕不欺騙一切眾生,誰得好處?自己得,真的不是假的。為什麼要騙人?為什麼要欺負人?不應該,用真誠心就是真誠對待自己,一切眾生跟我們是一體。能大師說得好,「何期自性,能生萬法」,萬法跟我自己是一體,騙人就是騙自己,欺負人家就是欺負自己,自欺。所以我們學道最大的障礙不在外,在內,完全是錯用了心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204集2015/06/28

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e-mail: amtb@amtb.t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