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>首頁>輕鬆學佛法>對治篇2

請點選目錄

 

沒有一法是真的

「如《會疏》曰:止觀無礙,故名解脫」。止觀也是禪定,就是章嘉大師教給我的看破、放下,觀是看破,止是放下。我初學佛的時候,向老人家請教,佛門有沒有方法能讓我們快速提升境界?他老人家就告訴我,看得破,放得下。看破幫助放下,放下幫助看破,就是這兩樣東西相輔相成,從初發心到如來地。兩樣都不容易,到底從哪個先下手?眾生根性不相同,執著重的人從止先下手,分別重的人從觀下手,這各人根性不一樣。觀是觀照,這個觀是達到究竟圓滿了。一般人觀想、觀像,想像,到觀照才會有用,「照見五蘊皆空」,物質跟精神的現象都看明白了。五蘊,色是物質現象,受想行識都是屬於心理現象、精神現象,全看透了。看透了是什麼?空。換句話說,是假的不是真的,不存在;好像是有,就像作夢一樣,夢中好像是真有,醒了之後痕跡都找不到。

這個世間就是這樣的,事實真相擺在面前。你想想昨天,昨天在哪裡?昨天發生了很多事情,在什麼地方?今天看昨天,不就是一場夢嗎?你還能不醒過來嗎?原來是假的。明天看今天,不就等於今天看昨天嗎?沒有一法是真的。所以《般若經》上告訴我們,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」,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。有為是有生有滅,哪一法沒有生滅?剎那生滅,生滅的頻率太高了。我們凡夫根本不知道真相,以為這現相都是真的,樣樣都是真的,誰知道樣樣都是假的,沒有一樣是真的。為什麼?都不可得,宇宙的現象不可得,人生的現象也不可得,你以為有所得,全是在夢中。夢中,我們醒過來之後覺得夢中不可得,其實在夢中也不可得,這個道理一定要懂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202集2015/06/22


時時刻刻想到遍法界虛空界跟我是一體

這個地方總結為「無礙誓願」,「無礙」兩個字要重視,有障礙就不行,有好惡就不行。根本煩惱,貪瞋痴慢疑,怨恨惱怒煩,這能放下就無礙了。前面放下,心無礙了;後面怨恨惱怒煩放下,事無礙了,理事都無礙。我們得學這一點,在日常生活當中在這下功夫。毀謗我們的人、障礙我們的人、陷害我們的人,要原諒他,為什麼?我們知道他跟我是一體,我們是自性生的,他也是我自性生的,是一不是二。

中國古大德,那時佛教沒到中國來,就說出「天地與我同根,萬物與我一體」,說這個話的人是什麼人?佛教沒到中國來,跟佛教裡面所說的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,才能說得出這個話來,在印度人,這個人就是佛菩薩;在中國人,我們稱他為聖賢,大聖大賢。既然是一體,還能有怨恨嗎?牙齒把舌頭咬破了,舌頭還要報仇嗎?為什麼連報仇的念頭都沒有?一體。

這個重要,時時刻刻想到遍法界虛空界跟我是一體。惠能大師開悟的這五句話末後一句,「何期自性,能生萬法」,是自己的自性,別人的自性跟自己的自性是同一個自性。自性就是真心,真心就叫菩提心。所以我們常常勉勵同學要發菩提心,什麼意思?生活用真心,工作用真心,處事待人接物統統用真心,就叫發菩提心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206集2015/07/01


世界為什麼會變成極樂?

「心作心是」,這四個字好,世界為什麼會變成極樂?真誠、恭敬、善心善業造成的。彌陀純善,往生的也是跟著善,阿彌陀佛是自己的業力變現的,每個往生的人是跟阿彌陀佛共業變現的,這不是假的。我們現前這個地球為什麼變成這麼壞?不善業變現的。二戰之後,哪一個人不追求財富?欲望膨脹,膨脹沒有止境,所以只問達到目的,不擇手段,造成今天的現象。發財了,怎麼樣?苦,不樂,富而不樂,不如貧而樂。貴而不安,貴是做官的,地位高了,地位很高,心不安。還是心作心是,這一句話全解決了。佛在經上教導我們,《華嚴經》上說的,「應觀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」,大乘經上常講,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、「相由心生,色由心生」,色相都是指的物質,這個心就是念頭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207集2015/07/05


讀經念佛是什麼?把妄想雜念念掉

「彌陀所顯,乃我本心,是我家珍,非從外得」,外面,心外沒有東西,都是自性變現的。「發心念佛,正似珠光,還照珠體」,這講念佛,為什麼念佛?剛才我們講讀經都一樣,讀經跟念佛,萬緣放下,收心,念佛是收心,用念佛的方法,讀經是用讀經的方法。知識分子喜歡讀書,用讀經最好;年歲大的,記憶力不好的就用念佛,效果都一樣。都要懂得,我念佛是什麼?把妄想念掉,把雜念念掉,把一切習氣念掉,這就叫功夫。往生極樂世界品位高下是念佛功夫的淺深,不在多少,多少不相干。真的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念掉了,上乘功夫,生實報莊嚴土。

「親切自然,不勞功力。是故能廣施真實之利也」,這確實能夠真正廣施,對誰?對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苦難眾生,他沒有覺悟,幫助他們覺悟,手段方法是無量無邊,叫真實之利。所以經,初學人就是老實讀經,佛菩薩加持你,祖宗保佑你。中國的老祖宗都把讀書擺在第一位,人生第一位,「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」。經書不可不讀,不學佛沒關係,能成佛,你讀四書、讀五經都可以,學其他的宗教都可以成佛,因為你本來是佛,哪有不成佛的道理!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220集2015/07/26


用阿彌陀佛的方法對治三惡想

「如《郁迦羅越問經》,謂菩薩行布施時,以離欲想、修慈想、無痴想對治三惡想」。這佛教人,離欲,離貪欲;修慈,離瞋恚,修慈悲心想;無痴是對治痴欲想。我們今天用的方法比它這個簡單,效果更大,我們用什麼方法?阿彌陀佛,心是阿彌陀佛,口念的阿彌陀佛,身行的阿彌陀佛,完全依照三經一論,三經一論就是阿彌陀佛,依照阿彌陀佛的教誨,這個好!「菩薩捨所施物,生離欲想」。身心世界統統要放下,到什麼時候圓滿?欲的念頭,欲望沒有了,布施功德就圓滿,還有欲望不行,這個要知道。

我們現在只有一個願望,求生淨土,想見阿彌陀佛,行不行?行,修淨土宗的行,這是佛教給我們的方法,修別的其他法門就不行,這就是難易之分。淨土宗准許帶業,其他八萬四千法門沒聽說帶業的。淨宗把修行成佛證果分成兩個階段,第一個階段,你到極樂世界,你還是凡夫;到極樂世界成佛之後,那是第二個階段。其他八萬四千法門沒有第二個階段,只有一段,沒有二段,難!難易我們要搞清楚。所以菩薩(這都是平常我們要學的、要做的)捨所施物,生離欲想,真的捨得。「於求者與樂因緣」,接受布施的,讓他生歡喜心,「故瞋恨心薄」,這叫修慈想。「以此布施功德,回向無上道,則痴心薄」,不痴了,點點滴滴的功德都迴向給西方極樂世界。「今法藏大士不起三惡想,離諸煩惱。」他修布施,離貪瞋痴。

文章恭錄—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224集2015/07/31


當斷愛欲,無所貪慕

「下輩之內,有多類故。《觀經》說惡。今說善人。故《覺經》(即《漢譯》)云:其三輩者,當斷愛欲,無所貪慕。」這八個字很重要。人之所以出不了六道輪迴,就是愛欲。所以古大德又說,「愛不重不生娑婆,念不一不生淨土」。這愛欲要不斷,出不了六道輪迴,這是情執裡頭最深的一層,無量劫薰修。
所以人,佛說得很清楚,《百法明門》裡面就可以看到,這法相宗入門的書,煩惱二十六個,根本煩惱六個,隨煩惱,大隨、中隨、小隨總共二十個。善心所,這就是說,煩惱心是惡心所,不善的,善心所只有十一個,惡心所有二十六個。你看看,你是善多是惡多?所以人學壞容易,學好難,不容易。善根的深厚,完全看愛欲,愛欲薄的人善根厚,愛欲重的人善根淺。

其深淺固然是有關係,但它也不是絕對的關係,絕對的關係還在遇緣不一樣,遇到的緣很殊勝,成功容易。佛法講緣,但是遇緣跟自己的善根,過去世如果沒有修行也很困難。過去世有修行,遇到同樣的緣就方便了,過去學這個法門,現在又接上,很快就提升了;過去生中學的跟這一生不一樣,提升就很困難。普遍快速,有成就,只有淨土,只有這一門,這一門難信易行。

所以愛欲,儒家教我們格物,物就是物欲,要無所貪慕,沒有羨慕,沒有貪戀,要做到這一點,就真能放下。
文摘恭錄-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322集2016/4/5


慈心精進,不當瞋怒

「慈心精進,不當瞋怒」。希望你這一生都不發脾氣,要學這個功夫,再可惡的人,也是笑臉相迎,學著不發脾氣,這是功夫,練功。逆境裡頭沒有瞋恚,順境裡頭沒有貪戀,順境逆境、善緣惡緣都不干擾你了,你都能不動心了,這定功。所以一個人一生在這個世間,沒有一個是對立的,不跟人對立,他跟我對立,我不跟他對立,沒有怨恨的人,沒有對立的人與事,好!心清淨平和,這就是享福,這就是享受。「齋戒清淨」,齋是心清淨,戒是幫助你心清淨,身心要清淨,與性德相應。你看惠能大師開悟,第一句話說,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淨」,清淨是性德,不受外面干擾。「當一心念欲生無量清淨佛國」,這就是極樂世界。我們一心念佛,希望往生極樂世界,極樂世界是無量清淨佛國。

文摘恭錄-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322集2016/4/5


識得一,萬事畢

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,末後一句話說,「何期自性,能生萬法」,這句話重要!萬法是什麼?整個宇宙。這整個宇宙從哪來的?什麼原因來的?怎麼來的?能大師這一句就說清楚了,是我們自性變現出來的。全宇宙是我自性變現出來的,就像作夢一樣,夢中所有境界都是你自己心變現的,善的、惡的、好的、壞的,全是。

你要是證得一心,曉得什麼?畫個號平等了。這一句話重要!佛法沒有說宇宙是神造的,沒有說是佛造的,沒有,誰造的?自己造的,自作自受。既然知道自己造的,天堂是自己造的,地獄也是自己造的,善知識是自己造的,冤親債主也是自己造的。知道統統是自己造的,心就平了。眼睛、鼻子、耳朵、嘴巴全是自己造的,還會打架嗎?不會了。知道什麼?一體。整個宇宙,一切眾生、一切諸佛、一切眾神、一切妖魔鬼怪、山河大地,跟我是一體。

禪宗祖師說,「識得一,萬事畢」。你只要認識一,一切問題解決了。現的是什麼?現的真心,能生萬物的心。你能愛萬物,你能愛整個宇宙,你再不會有分別執著,叫解脫,所有一切困惑沒有了,解開了;脫什麼?脫離輪迴,脫離生死,脫離迷惑,得大自在。

文摘恭錄-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325集2016/4/19


功夫用在見色聞聲

真正用功的人,真正修菩薩道的人,功夫用在哪裡?用在見色聞聲,用在這個地方,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就是我們修行的地方。怎麼修?從淺到深,首先不執著,於一切法都不執著。於身也不執著,知道什麼?知道身是假的,知道身不是我,身是我所有的,像衣服一樣。衣服不是我的身,是我所有,叫我所,不是叫我有,我所有。

要把身體看作一件衣服一樣,生死就是換衣服,衣服髒了換一件,這個身體用了幾十年,不好用了,換一個。換的時候自己做不了主,誰做主?業力做主,這個麻煩大了!業力是什麼?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,它來做主。你的心、你的言語、你的行為善,與三皈五戒十善相應,你的身體換得好,三善道;如果你的身行不善,思想不善、言語不善、行為不善,三惡道。自己做不了主,業力做主,善業感三善道,惡業感三惡道,沒有一個是例外的。

文章恭錄自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330集2016/5/11


把身相放下,很多煩惱都沒有了

真修在哪裡修?我們的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修,眼見色,在色上修。六道眾生眼見色,他就染污,被色染污,然後分別執著,我喜歡它,我討厭它,我想控制它,我想擁有它,這就造業了。不知道它是假的,不知道它根本不可得,不可得想得,哪有這個道理!頭一個,身體,身體秒秒鐘在產生變化,哪一個是你?身體這個相是假相,一秒鐘已經換了二千二百四十兆次,試問哪一次的相是自己?每個相都是自己,一秒鐘就二千二百四十兆次,哪有這個道理!其中一個相找不到,無論是一個相、是多個相都找不到,它不斷在生滅。

這事實真相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把身相放下,很多煩惱都沒有了,身不可得,身外之物怎麼會可得?哪有這種道理!我常常提醒大家,你現在身上帶的幾個錢是你自己的,沒有帶在身上不是自己的,存在銀行更不是自己的;穿在身上的衣服是自己的,脫下來放下就不是自己的。無常觀,法法如是,要覺悟,可別當真,當真了就苦不堪言,患得患失。不當真好,心地清淨,沒有被染污。喜怒哀樂愛惡欲,七情五欲,全是假的,都是把假的當作真的,才產生這些錯誤的概念,這個錯誤概念叫自己天天在造業,而且造的都不善業,將來感三途果報,苦!為什麼幹這個事情?

真的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我們就能翻過來,不造業了。毀謗我的人、侮辱我的人、陷害我的人、障礙我的人,用什麼眼睛看他?感恩。為什麼感恩?因為這麼多的難在面前,這個世界我不想住了,出離心生起來,好!我們不想住了,極樂世界那邊在招引,來,到我這來,阿彌陀佛在招生,我們有條件往生。你說這些人是善人是惡人?善人,給我們說,惡增上緣,讓你在這個世間感覺得苦難,不想住這個世界,趕快離開,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。到極樂世界,我們要感恩他,現在我還沒有去,我已經感恩他們了。

文恭錄自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340集2016/5/31


假的統統放下,真的就現前了

物質現象不要放在心上,為什麼?假的,把假的放在心上就完了,心是個真心,真心裡面放假東西,真心就變成妄心。妄心叫阿賴耶識,這個妄心也有作用,你沒有放下,它起作用,含藏一切種子,六根、六塵、六識的種子,像倉庫一樣都在那裡頭。但是要記住,這個倉庫,你有妄想它就有,你沒有妄想,這倉庫不存在,它不是真的。所以不要害怕,知道不是真的就放下了,假的放下,假的統統放下,真的就現前了。真的是什麼?真如、自性,中國人講的本性,本性本善。這善的意思你有概念了,這善什麼意思?能現宇宙,能現萬法,就像惠能大師開悟最後一句所說的,「何期自性,能生萬法」。宇宙從哪裡來?念頭變現的。物質從哪裡來的?念頭的累積產生的幻相。這是佛經裡面所講的科學。

文摘恭錄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348集2016/7/5


不可得的東西常常放在心上,這叫六道凡夫

現在科學家告訴我們,我們用科學家的說法,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次的生滅,沒有兩個生滅相是相同的,都不一樣,所以它不是相續,確實是剎那生滅。這是假相,不是真相,它存在的時間太短暫,只有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。也就是說,一秒鐘它生滅多少次?二千二百四十兆次,所以說不可得。《般若經》上說得好,「一切法無所有,畢竟空,不可得」,就是說這個事實真相。

不可得的東西你常常放在心上,這叫六道凡夫,這叫造作罪業,念念都在造業,然後口造業,身造業。這些罪業如果是傷害別的眾生,就會造成在六道輪迴裡頭冤冤相報,生生世世沒完沒了,太可怕了!《道德叢書》裡頭說得清楚,你要是好好去讀,讀個一遍、二遍,真正是生恐怖心,太可怕了!真正叫人不敢做壞事,不敢跟別人結怨。結怨很容易,那個怨化解好難。如果生生世世迷惑顛倒,這個怨恨會愈結愈深,永遠不能拔除。遇不到佛法,真的沒救;遇到佛法,了解事實真相,不再跟人結怨了。

文摘恭錄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349集2016/7/10


諸佛菩薩示現各種身分來教化眾生

佛法在這兩千多年來有盛有衰,盛的時候,這個盛衰全是感應,跟眾生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有關係。眾生起心動念善,言語造作善,善感得的福報,諸佛菩薩來教化眾生,佛法興旺。如果眾生思想不善,言行不善,造作不善,佛菩薩就不來,為什麼不來?佛菩薩要來了,眾生的罪造得更重。他不相信,他批判佛菩薩,侮辱佛菩薩,糟蹋佛菩薩,那他的罪就更重了。所以他不來,不讓你造罪業。這個時候什麼?佛法衰了。

實際上呢?實際上諸佛菩薩,眾生愈是在災難的時候他愈關心,他也來示現,但是不以佛菩薩這個身分來示現,那示現幫助你造罪業。他用什麼身分?他的神通、方法可多了,他也示現妖魔鬼怪來幫助你造業,你喜歡造業,造了業之後果報馬上現前,用這個方法。我們今天講的,咱用文化來講,用因果教育。在這個舞台上表演,表演什麼?完全是反面的、負面的,希望在這些形相裡面你看到之後能覺悟,不敢造罪。

早年朱鏡宙老居士告訴我,他真正相信佛,是夜晚見鬼,女鬼。半夜在一起走路,她在前面,他在後面,鬼在前面,人在後面,走了半個多鐘點。忽然想起,深夜一個女人單身晚上走這麼長的路,他想到這一點的時候寒毛直豎,這感應,我們能理解,寒毛直豎。再仔細一看,這個人只有上身沒有下身,這一嚇,人不見了,他信佛了。過去聽的那些故事,他都知道是真的不是假的,他見過很多。所以他告訴我,他說如果我要不見到這一幕,一生永遠不會相信,他說那是觀世音菩薩化身。化這種身,在機緣成熟的時候示現給他看,他看了之後就回頭了。每個人學佛的緣都不一樣,學佛的緣絕對不是魔鬼示現的,決定是佛菩薩示現的,看到鬼,那鬼是佛菩薩,他幫助你。

大概在三十多年前,我在美國舊金山,有個同學,我們也很熟,她租了一個房子,這個房子不乾淨,有鬼,每天晚上半夜十二點,鬼就出現,很凶、很惡,好像要找她討命。她念阿彌陀佛,鬼靠近她,不敢貼近,這阿彌陀佛擋住他,不念他就走近來,念的時候他就不動。她知道這個管用,就念佛,念到天亮,鬼走了。很久,她告訴我們,我說妳為什麼不換個房間?我不要換,好,他天天叫我念佛,要沒有他我就不念佛了。這是個女同修,很年輕,那時候她在學校讀書,這很有智慧,她接受了。以後我聽說她出家了,在台灣出家的,出家一定是個好修行人。見鬼不是見一次,天天見,折磨了很久一段時間,她不換房子,她願意接受,很有勇氣。一般人都嚇壞了,一次,第二天再也不敢住這房子,她還是願意住。這個都是有大善根、大福德,感應佛菩薩,逼著你非幹不可。

文摘恭錄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351集2016/7/12


對治昏沉、掉舉

下面教我們用功,「若心沉沒」,就是我們提不起精神,老打瞌睡,精神提不起來,怎麼辦?「當念用擇法、精進、喜等三覺分察起」。這就是對治,對治昏沉。選擇,譬如我念佛,坐在那打坐,就打瞌睡了,昏沉了,換個方法,用什麼方法?拜佛,拜佛要運動,或者經行,在念佛堂繞圈,用這種方法對治我們這昏沉,用這個方法。

另外,這個底下說的,「若心浮動時,當念用除、捨、定」,這是對治念頭太多,妄想太多,壓都壓不住,往外跑,讓你不安。跟前面恰恰相反,前面是昏沉,這叫掉舉,就是妄念太多了,壓不住。那就用什麼方法?用除、捨、定,除與捨都著重放下,把你所想的這個妄念要放下。用什麼方法?還是用佛號好,佛號一句頂著一句,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,把我們念頭集中在佛號上,用這種方法。人最好是坐在那裡念佛,而不是用拜佛,不是用經行,因為你浮躁,你要用定,坐在那裡念佛,站著在那裡念佛,定在一處,用這個方法。

文摘恭錄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355集2016/7/17


「讀書千遍,其義自見」這是修定

真正要見性得修禪,跟禪是沒辦法離開的。念佛是不是禪?是禪,念佛念到三昧現前就是禪,三昧就是禪定。所以「讀書千遍,其義自見」什麼回事情?這部書念上一千遍這是修定,三昧現前就是定出現了,定的作用達到了,智慧就開了。所以六祖惠能大師的境界跟海賢老和尚境界是平等的,他們都是達到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。惠能大師是用定,海賢老和尚也是用定,但是修定的方法不一樣。六祖修定的方法,是六根在六塵境界,不起心不動念,不分別不執著,用這個方法達到的。海賢老和尚是用念阿彌陀佛達到的,給我們證明,阿彌陀佛可以達到明心見性。

知識分子用這個方法最適合,喜歡讀書,讀書很有味道,叫他去讀書,告訴他這書裡頭沒有意思,如果你要看出意思,是你的胡思亂想,沒有意思。沒有意思就修定,所以他心是清淨的、平等的,沒有妄想,沒有雜念,沒有分別執著,用這個心去念經,念上一千遍、二千遍、三千遍就開悟了。教下用這個方法開悟的人可多了,你看看中國佛教歷史(佛教史),歷代各宗各派大徹大悟的人都用這個方法。淨土宗念佛號的方法就是一句佛號,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念上幾年功夫成就了,也能豁然大悟,跟能大師這個境界相同。

文恭摘錄自 二O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360集2016/7/25


世間人常迷,處處貪著

下面念老的解釋,「據《金剛三昧經通宗記》云:入道多途,要而言之,不出二種:一謂理入。二謂行入」。這些地方是我們要學習地方。入道多途,八萬四千法門,佛家常說無量法門,也常說,這就是多途,方法多,門路多。但是,最重要的不出兩樁事情,一個是理入,一個是行入。理豁然大悟,悟入了。行是修行,修戒修定。從戒定入是從行入,從大徹大悟入是理入,兩種都行。理入得深,入得圓滿,行比理入要淺,菩薩、羅漢,行入的多,理入的少,法身菩薩完全是理入。這個合起來就是戒定慧三學。

下面說,「行入則有四者,其中第三為無所求行。世人常迷,處處貪著,名之為求。智者悟真,理與俗反,安心無為,形隨運轉,萬有斯空,無所願樂」,這個幾句話很重要。經上說得很清楚,無所求行,無所求這三個字好,真放下了。我初學佛的時候,也是急著想入門,向章嘉大師請教,有沒有捷徑叫我們很快就能契入?他告訴我有,看得破、放得下。在此地,看破、放下合在一起,就是無所求,無所求行就是看破、放下。

世間人常迷,處處貪著。在今天這個地球上,全世界可以說一切時一切處,我們所看到的世人都是迷而不覺,都是常迷、貪著。這叫求,名之為求,有求。真正覺悟的人明白了,悟者入真,真是什麼?一切法的真相。一切法的真相,世間人不知道,假的。佛說得很清楚,講得很明白,告訴我們,世間人顛倒了,把假的當作真的,真的迷了,認假為真,這個當可上大了。為什麼?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都是業,輪迴業,來生依舊是六道輪迴。一墮三途,在六道裡頭,造善業的人少,惡業的人多,一墮三途,佛在經上講五千劫。多長的時間?五千劫,不是五十萬年、五千萬年,五千劫。你能不害怕嗎?如果你真害怕,你就回頭了,為什麼?放下,假的,不是真的。

文摘恭錄自 二O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361集2016/8/9


捨離執著從哪裡下手?

捨離執著從哪裡下手?從你執著最嚴重的下手。最嚴重的那叫見思煩惱,貪瞋痴慢,六道眾生天道的輕一點,惡道裡面重一點,都是貪瞋痴慢疑。這是思煩惱。見煩惱,身見,執著身是我,錯了,身不是我。身怎麼不是我?講不清楚,幾個人能把這個事情講清楚?他講清楚了我們沒聽清楚,我們聽不清楚,麻煩在此地。為什麼聽不清楚?沒覺悟。我們的真心,真心可貴,清淨,平等,不生不滅,本自具足,本無動搖,能生萬法。作用我們見到了,但是,我們見到,被這個作用迷了。它能現萬法是現的幻相,我們很不幸,把這種虛幻當作真實,而且希望擁有、希望控制它,這個完全錯了。所以佛教我們捨離,老師教我們放下,儒家講格物,格物就是放下,格是格除,把它開除掉,格鬥,跟它來一番鬥爭,要戰勝它,伊斯蘭講的聖戰,戰勝煩惱,戰勝習氣,這個意思。

物欲放下了,智慧就開了,小慧。小慧很有用處,不是沒用處,真的自利利他,那就致知。把格物擺在第一,致知擺在第二,智慧開了。那不是常識,不是知識,智慧開了。智慧開了,你的意才誠,真誠心才會顯出來。每個人都有真誠心,跟佛一樣,為什麼我們真誠心隱藏了,所用的全是假心,妄心?《大學》講「誠」講得很好,什麼叫誠,誠意?解釋的一句話,「毋自欺」,你不自己欺騙自己就叫誠。由此可知,人為什麼要自欺,自欺欺人?自欺是迷惑,是屬於妄想,屬於根本煩惱,欺騙別人那是造惡業,無非是想自利,不知道利他,不知道他跟自是一不是二。那要智慧,智慧開了,自他不二,萬法一如,這真覺悟了。為什麼?惠能大師講得好,「何期自性,能生萬法」,這問題不解決了!為什麼自他是一體?都是自性現的。誰的自性?自己的自性,自性是一個,是一切萬法的本體。我們自己這個身是它現的,整個宇宙也是它現的。佛家講的大宇宙,是講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,統統是自性現的。是一不是二!自性稱為如,如如,相如其性,性如其相,妄如其真,真如其妄。到如如,徹底通達明白了,所以才真愛人,真幫助人。佛菩薩以這樣的心量普度眾生。

所以一定要把執著放下,捨離一切執著就是格物,《大學》上這兩個字,這個地方,捨離一切執著就是格物。執著放下就開悟了,阿羅漢境界,小悟,菩薩大悟,佛陀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,靠什麼?靠捨離,不是向外求的。所以大乘教裡有一句話說,凡是從門而入的,從外來的都不是真實的,真實的要靠自己覺悟,開悟是真實的。我們所有的功夫都要用在這上,把障礙開悟的統統捨掉,起心動念障礙開悟,分別障礙開悟,執著障礙開悟。這些關係出生最原始的是無明,無明煩惱,從無明生塵沙煩惱,從塵沙生見思煩惱,那我們要斷煩惱,我們把它反過來,先斷見思,再斷塵沙,最後再斷無明,這個順序不能顛倒。我們現在一定要在捨離執著上下功夫,不再執著了,對人對事對物平等對待。

文摘恭錄自 二O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363集2016/8/11


「故知捨離妄想執著,當下便是如來智慧德相」

「故知捨離妄想執著,當下便是如來智慧德相」。你看成佛容不容易?只要你放下就成佛了。只要你把這些東西統統放下,天下就太平。我真放下了,他不肯放下,我能夠原諒他,不計較他一切過失,他計較我,他不肯放下我。他能不能害我?你要是真放下,他害不了你。為什麼?他害我這個身,身是假相,身不是我。身是什麼?身是我所有的,像衣服,衣服是我所有的,衣服決定不是我。

所以你一定要懂得身不是我,於是你就敢放下。別人要害我,不能原諒我,要害我,害我隨他害。這個身他害了,這件衣服被他撕破了,算了,我到哪裡去了?我到天上去了,肯定比這一生的高,念佛人是到極樂世界去了。所以他有沒有生死?沒有。這是真的,這不是假的,這不是自我安慰,不是,事實真相。所以你看這個地方,當下便是如來智慧德相,只要你肯放下,肯替別人想,就對了。

我們做朋友,要跟菩薩做朋友,要跟羅漢做朋友,這朋友對我們有正面的幫助,有德行的幫助,智慧的幫助,好!如果我們跟六道眾生,跟著他們走,跟三善道的人,好,跟善人,不跟惡人,但是出不了六道輪迴,這個不能不知道。出離六道輪迴才算真正成就,沒有出來很麻煩!很麻煩!

文摘恭錄自 二O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363集2016/8/11


冤家宜解不宜結

愈是精進修行的人,找麻煩的就愈多。為什麼?大家習慣都聽到一句話說「冤親債主」,不是沒有原因的。他為什麼不找別人找你?你過去傷害過他,他今天來報仇、來報復,也不讓你成就,道理在此地。如果我們要改變,我們把自己修行功德迴向給他,至誠迴向,我成就你也成就,我脫離輪迴你也脫離輪迴,我往生極樂你也往生極樂,他就不干擾你了,他會變成你的護法,你愈用功他愈歡喜。你要是變節,對這個世間還有貪瞋痴慢,他就來折磨你,他就來報復你,來障礙你。

所以人生在世,我常說,決定不能有一個念頭佔別人便宜。為什麼?你佔別人便宜,現在得到了,你將來要吃大虧,你要百倍千倍的去償還,不值得!一個人一生在世間,不跟一個人作對,沒有怨懟,沒有冤仇的人,沒有冤家對頭,好!那要怎麼樣?別人怎麼對我,言行,包括起心動念,來害我,來障礙我,都不放在心上,不生怨恨心,不生報復的念頭,沒有這個念頭。還要怎麼樣?生感恩的心,替我消業障,我念佛功德迴向給他,希望他人生道上沒有災難,不能怨恨。

無緣無故他來傷害我,我這一生對他沒有問題,過去生中有沒有傷害過他?這不知道了。他找我麻煩總有原因,不可能沒有原因。所以要懂得原諒,要懂得化解災難。冤家宜解不宜結,這一生不是冤家,可前生是冤家,我害了他,這一生遇到他害我,應該接受。縱然害我的身命,我也不報復,也沒有怨恨,歡歡喜喜接受,它就解開了。解開了,多半是重罪輕報。決定不跟任何人結冤仇。

文摘恭錄自 二O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377集2016/10/4


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有情眾生跟我一體

包容含攝,我們現在要學,我們的心量太小,不能包容別人,要學什麼人都能包容,什麼事也能包容。從哪裡下手?從包容不能包容我們的人做起,這個人不能包容我,我要包容他;這個事不能包容我,我也包容它,從這做起。我們把話說白了,說俗了,就是這一生當中不跟人對立,對立就是不能包容,他跟我對立,我不跟他對立。他毀謗我,我讚歎他,為什麼讚歎他?難得他替我消業障,你看他罵我,他侮辱我、羞辱我,我不生氣。這功夫從哪裡來?這功夫就從我能包容他來的。

他不知道,我知道,我知道什麼?我知道自他是一體,自他不二,他不曉得,他要曉得就跟我一樣。自他一體,這個他是包括一切他,所有他,不是一個人,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有情眾生跟我一體。人跟我一體,不管他是哪裡人,不管他是大人、小孩、男人、女人,貧富貴賤不論,統統一體;不但眾人是一體,有情眾生也是一體,有情眾生包括畜生,蚊蟲螞蟻跟我一體,獅子老虎跟我也是一體,要包容,要尊重,要愛護,不能傷害。這叫佛法。佛法是什麼?佛是覺悟的意思,佛法就是你真的覺悟,你真的明白,你真的不迷惑,就這個意思。所以要學習包容含攝。

文摘恭錄自 淨土大經科註(第四回)第386集2016/10/23


圓滿菩提,歸無所得

我們身,我們的念頭(心),我們活動的整個宇宙空間,都是自性變的,大徹大悟之後又回歸自性,這個自然。所以,也是宗門的話,「圓滿菩提,歸無所得」。你得到什麼?什麼也沒得到,全是自性裡頭本有的。無量智慧,自性本有,這一開悟現前了,何等自然,本有的,不是從外學來的;道德,高尚的道德,也是自然的,自性本有的;相好,像經典上介紹的,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相,我們無法想像,莊嚴至極處,自性本有的。人人都有法身、都有報身、都有應化身,佛所有的,哪個人沒有!

所以,障礙放下之後一切就證得,大徹大悟就證得,何等自然,不要絲毫勉強,勉強錯了。我們今天過日子,我們要想到一切隨緣,什麼都好,你說多自然。我今天想吃這個,明天想這樣、想那樣,何等的不自然,生煩惱。得到的歡喜,歡喜也是煩惱,你起心動念了,你就不自然。沒有憂喜,換句話說,所有對立的念頭都沒有,看到整個宇宙平等的,是一體,是一個自然相,裡面找不到任何分別,分別找不到,執著就沒有了。

文摘恭錄自 淨土大經科註(第四回)第387集2016/10/24


放下了,決定不據為己有

不執著,我們常講放下了,決定不據為己有。這個據為己有,我要獲得、我要受用,這個很糟糕,統統都有個我要我要,完了,出不了六道輪迴。什麼時候覺悟了,我不要了,什麼都不要,那就向佛那邊靠;我要我要,這往六道輪迴那裡靠。學佛就學這麼回事情。所以有很多人不願意學佛,叫我統統都不要了,這我不幹。他要幹什麼?我樣樣都想要,我什麼都想要。那要,現在在人間要太多了不好,後面有災難,將來?將來是三途,是六道輪迴,出不去。

文摘恭錄自 淨土大經科註(第四回)第388集2016/10/25


自性清淨心

自性是善的,中國古人講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現在有很多人主張,人之初,性本惡,哪裡去找善人?講性本善是聖人說的、佛菩薩說的。但是佛菩薩說的那個善,不是善惡的善,善惡的善都不善,沒有善惡才叫善。這一點我們都要搞清楚,自性清淨心說不上善惡,沒有善惡才叫真善。起了一念善,善的對面是惡,就對立了。對立,我們昨天所講的邊見,這就迷得深了。二邊,有善有惡,善跟惡對立了。自性能現能生是真的,所現是萬事萬物,遍法界虛空界是所現,能現所現又對立了,這都叫邊見,二邊。

事實真相是什麼?真妄是一體,能現所現是一不是二,這個道理都很深。古人用的比喻,譬如我們用金作器,做出幾百種幾千種幾萬種,沒有一個相同的,美不勝收。從形相上有幾千個幾萬個,從它的本體上,一個,黃金,全是黃金,一個字就解決了。黃金是體,形相是人做出來的,形相就是黃金,黃金就是形相,這就真的明白了。要執著黃金不是形相,形相不是黃金,錯了,不知道性相是一不是二。我們今天就是錯了,想法看法全錯了,都落在身見、邊見、見取、戒取、邪見,不是正知正見,才迷惑顛倒,在六道裡頭過苦日子,苦不堪言。

既然在六道,決定是苦多樂少,也就是,你在三惡道的時間住得長,在三善道的時間住得短,為什麼?起心動念惡念多善念少。與自性相應的,善念;與自性相違背的,惡念。這是六道十法界怎麼來的,惡夢,四聖法界是夢,六道輪迴是夢中之夢。六道裡面醒過來,六道就沒有了,假的,醒過來了。但是還在夢中,是什麼夢?十法界。還要繼續努力放下,沒有別的,佛法修行就是放下。阿羅漢只把執著放下了,所以他還有分別,分別再放下,他往生到實報莊嚴土。那就是大乘經常說的,要修三個阿僧祇劫,成佛了,沒錯。

這些話很簡單、很重要,經典理太深了,跟我們講的事太多、太繁雜了,我們很難明瞭,但是這些重要的話記住,管用。只要我們相信,一點懷疑沒有,我們肯定聖人,聖人在佛法裡面就是佛陀,佛陀是聖人,菩薩是賢人,聖人所說的決定沒有錯誤,稱之為經。

文摘恭錄自 淨土大經科註(第四回)第393集2016/10/30


沒有欲望,心定了,心定就開智慧

由於愚痴,無知,所以控制不了貪欲的心,起心動念是什麼?貪瞋痴慢疑,這還得了嗎?所以說這些人,這個世間各行各業,男女老少,都是愚痴,都有貪欲愚痴之心,苦心積慮,憂念重重,總而言之,身心不安。這是描繪我們現在的狀況。無有已時,沒有中斷,奔波勞碌。

「故曰:累念積慮,為心」,這個心就是妄念、妄想,「走使」,言語造作都聽妄念指揮,都為妄念服務,這個問題嚴重。「義寂師曰:累念於既往,積慮於未至,故云累念積慮。常為欲心所驅役,嘈雜奔波,故云為心走使」,這個心就是妄想。

「意謂思憶過去是累念」,想過去,「憂慮未來名積慮。故此心念,無有安時。因心有所欲,身必隨之。例如欲購愛物」,你喜歡心愛的東西,「則不顧擁擠雜亂,奔波排隊。故曰為心走使」。這是念老看到現在購物的商場,大家要排隊,這是他所看到的,跟經上就對上號了。

「蓋謂積於心念之中,俱是財物,故名累念積慮」。「如嘉祥疏以心財相積不捨」,這個人心,心裡頭只想到財,不能把它丟掉,希望這個財愈來愈多。這個現象,今天在這個地球上非常普遍,你去問十個人,十個人都點頭,對的,我就是這個心,我就幹這個事;你問一百個人,一百個人點頭說對的,你問一萬個人,一萬個人也點頭都說對的,怎麼辦?現代社會,我們說一年不如一年,就是說的這個現象。

有沒有人肯把欲望放下?別人爭,我不爭了,我脫離這個隊伍。這是少數明白人,不能說沒有明白人,有明白人,明白人知足常樂。生活所需要不要?要,適可而止。衣服能穿暖,飯能吃得飽,有個小房子可以遮蔽風雨,足了,不再求了,心定了。沒有欲望,心定了,心定就開智慧,心定身行就端正,佛陀教給我們的三皈五戒自然能夠表演出來,為廣大社會大眾做一個學佛的好榜樣。

海賢老和尚生活在世間就是給我們表法。他是鄉下小廟,早年是草蓋的,沒有瓦屋,就是茅蓬。房子不大,只有幾間房,廟裡只住五個人。他勤奮勞作,種糧食,種菜,種水果樹,每一年收成都很不錯,周邊靠他救濟的上萬人。老和尚真不簡單。廟裡的信徒我們想不會很多,因為它太偏僻,又不出名,沒有人知道。人口也不多,帶頭勞作。所以這個小村,這個地區,真正是福地。老和尚用身教,不是言教,身教,做榜樣給大家看,大家都跟他學習。

文摘恭錄自 淨土大經科註(第四回)第394集2016/10/3


為假的東西來奔波勞碌,這就錯了

現在人無論是老是少,是貧是富,是男是女,心裡面就是物質享受、精神享受;精神享受不是聖賢,可以用物質享受來包括,精神還是沒有離開物質。他們是不能吃苦的,是不願意操勞的,這些現象愈來愈嚴重,因不好。註解裡頭說得好,《嘉祥疏》裡頭這一句話說得太好了,「以心財相積不捨,釋累念積慮。以勤求無寧,釋為心走使。」說得好!念老說:「蓋謂積於心念之中,俱是財物,故名累念積慮。勤欲求得,故身心不安,是名為心走使」。

「又憬興曰:為心走使者,如渴鹿逐於陽炎,翳眼弄於空華,皆為愛水之心,不了病華,而走馳故。」陽炎,我們這個地方的人很難懂,為什麼?沒見過。如果在北方能見到,曠野會見到,這是地上的一種氣,地氣。日光照的時候,從地面升起來,遠看好像是水,像波浪一樣,像水,它是假的。鹿是畜生,不知道,牠渴了想喝水,看到前面陽炎以為是水,永遠找不到。這是比喻,渴鹿陽炎是比喻,是沙漠當中出現的幻相。

在曠野我們在行車的時候,美國這個大路路很長,曠野很多,也看到這個現象。這是愛水之心,就是貪心,貪心熾盛,不認識、不了解是病華,而走馳的。這個世界處處確實是病源,你要不小心,吃的東西有問題,喝的水有問題,居住的環境有問題,甚至於空氣有問題,這個日子怎麼過?

這邊末後的一段,祖師用渴鹿、陽炎來比喻,這個比喻是什麼?你看錯了,把假的當作真的,真的沒見到,最後落空了,比喻這個意思。我們今天如果是對聖賢典籍懷疑,那就有問題。所以決定不能夠有貪瞋痴慢疑,懷疑是非常大的煩惱,決定不能懷疑,我們這一生就有得度的可能,有懷疑就沒辦法,決定不能走這個路子。

「又如有翳之病目」,這是講眼病。眼病,看到虛空當中有花,空中有很多花,我們有害眼病的經驗,我們很清楚;但是眼睛治好就正常了,空中沒有東西。所以,這都是講的為心走使,走使就是奔波勞碌,為假的東西來奔波勞碌,這就錯了。

文摘恭錄自 淨土大經科註(第四回)第394集2016/10/3


萬法統統是自性所變現的

一生當中學佛從哪裡學起?從斷煩惱、消業障。入門,你看看須陀洹,看看初信位的菩薩,等於說佛的小學一年級,他修什麼?他斷見思煩惱。先斷見煩惱。見煩惱五大類,第一個身見,放下身見,這個身不是我,每個人都把身當作我,現在才搞清楚身不是我。身是什麼?是我所變現的。

我所變現的範圍很大,你看六祖惠能大師說的最後一句,「何期自性,能生萬法」。身體,我這個身體,也在萬法之中,統統是自性所變現的。換句話說,遍法界虛空界跟我什麼關係?一體。這裡面包括,阿彌陀佛跟我是不是一體?是,極樂世界跟我是一體,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剎土跟我是一體,這真話,一點不假。這一切世界裡面所有的眾生、所有一切法統統是我自性所生的,「何期自性,能生萬法」,餓鬼、地獄、畜生也是我自性變現的。

遍法界虛空界跟我什麼關係?一體。一體那才叫我,我是遍法界虛空界,我是法界整體,沒有一法漏掉。這是誰的思想?誰的看法、想法?給諸位說,這是如來妙覺佛果上的想法,他成佛了,最低限度也像惠能大師那樣的,他懂得了。他要不懂得,他說不出來這句話,「何期自性,能生萬法」。他明白了。

所以原諒別人就是原諒自己,傷害別人就是傷害自己,冤冤相報,自作自受。豁然明白了,覺悟了,這問題徹底解決了。還有沒有冤家對頭?沒有了。一切法都可愛,都是我自己心想生。《般若經》上說的,「一切法無所有,畢竟空,不可得」。從哪裡來的?一切法從心想生,相由心生,《般若經》上講的一體。有這種認識,佛知佛見。我們欺騙別人,欺騙諸佛如來,欺騙萬法,欺騙自己,到最後結歸是自己,不是別人。

文摘恭錄自 淨土大經科註(第四回)第412集2017/1/2


若欲真實念佛,首須截斷狐疑起心動念還是為自己名聞利養,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,怎麼能成就?

【世人善惡自不能見。】

不是不能見,是疏忽了,認為壽命還很長,疏忽了,疏忽就見不到自己的善惡。

【吉凶禍福。競各作之。】

『競』是競爭,競爭再提升就是鬥爭,鬥爭再提升就是戰爭。為什麼?爭利、爭名,總逃不出五個欲望,財色名食睡。這五種欲望真的是在比賽,一個比一個凶,一個比一個業力大,將來到哪裡去?大家都是『競各作之』,做什麼?做三途,三途裡頭做地獄,他在造業因。一口氣不來,地獄果報現前,到那個時候後悔來不及了。多少人幹這種傻事,不會回頭,真的是這些人聽騙不聽勸。

諸位都知道地球社會亂了,地球上的居民沒有安全感,這就是苦,真所謂是貴而不安、富而不樂。人在世一生就希望平安快樂,這人生多美。安沒有了,樂沒有了,這人多可憐,大富大貴也可憐,他每天享受的是苦,他不是樂。樂大概只有真正修道人,不管你是修哪一個法門,你是哪一種宗教。為什麼?宗教教育裡面,第一個就教你放下欲望、放下競爭,你能得到安樂;你能得到,這一生能過到幸福美滿快樂的生活。

經教裡頭所說的我們都能夠懂,不懷疑,依教奉行,佛教我們捨,我們真捨;佛教我們取,我們真取。取什麼?取西方極樂世界。八萬四千法門,也教我們捨,放下,萬緣放下取什麼?取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。我們自己業障重,知道自己這條路行不通,趕快換第二條路,這條路無比殊勝的大道,就是信願持名,求生淨土。釋迦牟尼佛勸我們,阿彌陀佛勸我們,十方諸佛也勸我們,有福的人相信了。

沒有福報的人,經文上所說的,這一品念老的註解上說,「本品明此土穢惡,眾生三毒熾盛,造惡可哀」,可憐憫。「初段表貪毒,貧富同然,憂苦萬端」,這是初段。第二段,「次段顯瞋毒」,經文,「至成大怨」,這經文在後面。「本段示癡毒」,無知,愚痴,「身愚神闇」,經上講的,「不信經法,善惡之道,都不之信」。「癡毒之禍,傷人慧命,且為三毒之本,故癡毒為患極深。」這一段我們要特別留意,現代一般大眾講貪瞋痴,貪瞋他容易明白,講愚痴他很難體會。

如果這個人有真正的智慧,他能把前面貪瞋放下。還有貪欲、還有瞋恚,原因是什麼?原因是痴,這個道理一定要懂,一定要認清楚。為什麼?搞不清楚,只要有它,臨命終時往生會產生障礙,就怕這個,不能不知道。特別是對於西方極樂世界,要有真正正確的認知,你才會死心塌地嚮往這個地方,我真想去,這叫真智慧。你不想去,多做點好事,想到來生還享人天福報,我還到人間來,或者我生天,這都是痴,不可以不知道。

人有智慧當然選極樂世界,一了百了,到極樂世界去是去作佛的,去讀書的。在這個地方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不容易,障礙太多,功夫很難得力;到極樂世界,這些障礙全沒有了,你六根所接觸到的,統統是幫助你、成就你的戒定慧三學,保證你成就,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那就是擔保,你決定成就。這多難得、多稀有,能不去嗎?不去,什麼原因?愚痴,他不相信,相信了他不願意去,他留戀人天福報,但是那個心又不是人天福報的心。

人天福報,淨業三福的第一條,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,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」,你問問這四句他懂不懂?有沒有做到?如果這個四句不懂,這四句做不到,那就告訴他三善道沒分,來生到哪裡去了?三惡道,地獄、餓鬼、畜生。這是人不願意聽的,不願意聽的拼命在幹,幹什麼?你就看十善業,十善業反過來,殺、盜、淫、妄語、兩舌、綺語、惡口、貪、瞋、痴,起心動念是不是跟貪瞋痴相應?言語是不是跟四種口業相應?身體造作殺盜淫。既然造這種業,一天念佛十萬聲也不管用,你那十萬聲佛號是假的,被這個十惡一樁一樁全部把你瓦解,起心動念還是為自己名聞利養,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,怎麼能成就?

文摘恭錄自 淨土大經科註(第四回)第399集2016/11/9


若欲真實念佛,首須截斷狐疑

「若欲真實念佛,首須截斷狐疑」。你要想真正念佛,從哪裡做起?對這個法門一絲毫懷疑都沒有。如果你半信半疑那不行,那這個功夫不得力,被破壞了。功夫得力,是沒有雜念摻雜進去,這叫得力了。狐,狐狸性多疑,所以用狐來做個比喻。行人就是念佛人,不能把疑斷掉,不敢勇猛直前,所以叫狐疑。「當知疑根未斷,即是罪根」,這句話說得好!什麼罪?這個大罪,你不能往生,你這一生不能成佛。所以這個懷疑,是一切不善的根本。八萬四千法門,懷疑沒有關係,念佛法門懷疑就不能成就。念佛全在信願之有無,蕅益大師告訴我們的,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,我相信有極樂世界,我相信有阿彌陀佛,我願意往生,就成功了,條件就具足;品位高下,那是念佛功夫的淺深,理一心不亂的生實報土,事一心不亂的生方便土,一般功夫成片的生凡聖同居土,四土三輩九品是念佛功夫,就是剛才講的,這三個都是念佛功夫,功夫成片是初級的,提升,事一心不亂,再提升,理一心不亂,理一心不亂往生到極樂世界就是法身菩薩,快!太快了!

大乘、小乘,宗門、教下,密宗,有很多人喜愛、想學,念佛還得要加一些,需不需要加這些?不需要,因為這個法門是上上乘門,沒有一個法門能跟它比的,宗門教下哪有這種成就?六祖惠能大師的成就,我們肉眼凡夫看不出來,那也是多生多劫修行成功的,在這一世我們看到圓滿。淨土法門不是的,縱然造作罪業,極重的罪業,五逆十惡,臨命終時遇到有人勸他,你趕快懺悔,老實念佛求生淨土,阿彌陀佛都接他往生,慈悲到極處。前面第六品,四十八願我們讀過,願願都是實實在在的,都兌現了,沒有虛願。我們要相信,我們要生歡喜心,要勉勵自己非去不可,我去了我才能幫助人,我們的親朋好友,我到極樂世界,我有能力幫助他們,把他們慢慢統統接過去。自己不能成就,家親眷屬都沒有辦法成就,那看他們在惡道裡頭受苦,這不忍心。

所以,疑根未斷,即是罪根,這兩句話要記住。「倘時信時疑,半信半疑,或勉強試念,而意實未安」;勉強試試看,不是真心誠意,「或口雖念佛,而心慕他宗」,心裡面還羨慕別的法門,「皆非真實念也」。這都錯了。這都要記住。念佛不能往生是什麼原因,要找出來。「要之,疑情不斷,正信難生」。有懷疑怎麼辦?它障礙正信,它障礙你往生,經教幫忙。所以勸人把《無量壽經》念一千遍,他就不會懷疑了;一千遍疑根還沒斷,二千遍;二千遍還沒斷,三千遍,其義自見,這個時候正信自然就生出來,疑情斷掉了。另外一個方法,不念經,聽講明白了,也能夠斷疑生信,所以講經說法作用在此地。講經的功德,是聽眾裡頭有多少人真正生起信心,老實念佛,人愈多功德就愈大。可是自己還是要真幹,自己不真幹,聽經的人往生了,講經的人沒有往生,有沒有人?有,不但有,還很多。什麼原因?五欲六塵放不下。我們親身經歷,在身邊的同學朋友,二、三十年,到四五十歲了,還有過失,還不能斷,這就是放不下。念老在這裡全都給我們寫上了,要之,疑情不斷,正信難生。「信願有虧」,不圓滿,「資糧欠缺」。「故須截斷狐疑,老實念去,驀直念去」,驀直就是一直,「拼命念去,直拼到死!花開見佛,悟無生忍,如是才是大善」。黃念祖老居士苦口婆心勸我們,至誠懇切到極致,不能不受感動。

「上明斷疑而念佛,下復明念佛即能斷疑」。我們看老人引用《安樂集》說的,「《安樂集》云:若能常修念佛三昧,能除貪瞋癡,無問現在、過去、未來,一切諸障悉皆除也」。為什麼?念佛是修定,心裡只有佛號,除佛號之外什麼都沒有,那就是定。定在佛號上,時間久了,念佛三昧自然成就。定能斷煩惱,能破無明,淨極光通,淨到極處的時候就放光,放光是智慧之光,智慧就生起來。不論是現在的,過去生中的,或者是未來的,三世的障礙、罪障,念佛統統能除,這個要相信。我業障深怎麼辦?念阿彌陀佛,只要一直念下去,效果就出來。念上半年,念上一年,你自己就感覺到,不再懷疑了,信心堅定了。

「愚癡少智,心則狐疑。念佛除癡,疑情自斷。蓮池靈峰」,靈峰是蕅益大師,這兩位大師都說「佛號投於亂心,亂心不得不佛」。妄念多沒關係,把佛號加進去,佛號熟了,妄念就少了。妄念是業障,自己曉得,如果是惡念多就是三途,善念多就是三善道、人天善道,統統不要,不搞六道輪迴了,六道太辛苦了,全部放下。「此乃實當念佛、截斷狐疑之又一義也」,我們都應該要明瞭、都要懂得。

文摘恭錄自 淨土大經科註(第四回)第406集2016/12/25


一切法無所有,畢竟空,不可得

我們用功,八萬四千法門,用功的原理是一個,眼在色塵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瞭瞭,看清楚了,不起心不動念是佛,不分別不執著是菩薩。他為什麼不分別不執著?《般若經》上有一句話說得很好,「一切法無所有,畢竟空,不可得」。誰見到?佛見到,佛眼見到一切法無所有,畢竟空,不可得。佛法世法沒有例外的,這一切法。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你要不知道,把這個假的放在心上,就迷了,就變成阿賴耶。不放在心上,阿賴耶轉過來了,大圓鏡智現前。什麼人有這個本事,見色、聞聲、嗅香、嘗味都能做到不起心不動念?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是智慧,起心動念是阿賴耶。只有明瞭,沒有起心動念,諸佛如來;有起心動念,沒有分別執著,是菩薩。他為什麼不分別?為什麼不執著?因為他知道一切法,畢竟空,不可得,這是事實真相。

釋迦佛當年在世講經說法,用夢做比喻很多,夢幻泡影。你在夢中,不知道自己在作夢,以為是真的,得到了生歡喜心,得不到生煩惱,夢中。可是夢中醒過來之後,什麼都沒有,全是假的。我們今天迷失了自性,是做一個大夢,做一個很長時間的夢。其實時間跟空間是假的,不是真的,迷了才有,誤會;覺悟了,沒有時間,沒有空間。沒有空間,沒有十方;沒有時間,沒有過去,沒有未來,就在當下。當下這一念,明白了智慧,迷惑了煩惱,分別,塵沙煩惱起來了。本識,一念不覺是本識,叫無明煩惱。本來明白,你為什麼不明白了?無明煩惱變現出虛空法界。迷悟真的剎那間,豁然大悟。我們為什麼不能?迷得太久了,迷得太深了,我們講習氣。這些修行人,菩薩,他有沒有習氣?有,跟我們比他的習氣很薄。我們的習氣很濃,濃到什麼都看不見。他們習氣薄,偶爾看到一下,他能把偶爾那個時候抓住,他就開悟了。

文摘恭錄自 淨土大經科註(第四回)第457集2017/6/6


歷事鍊心,把妄心鍊掉,真心自然現前

我們要真用功在哪裡用?先學著六根對六塵,不起心不動念我們做不到,不分別不執著我們也做不到,我們學小乘阿羅漢,不能把它放在心上,放在心上這是妄心,妄心生滅不住,不放在心上這個妄心就斷掉了。斷掉好!斷掉怎麼?真心現前。阿羅漢給我們做證明,真心現前。所以阿羅漢有六種神通,阿羅漢得小自在,沒有得大自在,得小自在。那個小自在,在我們看是大自在。他跟菩薩比比不上,差距很遠,因為他有分別,他有起心動念。菩薩把起心動念放下了,分別放下了。為什麼不分別?假的,你要分別你就錯了,你分別它增長無明。

所以,總而言之一句話,佛法沒有別的,就教你放下而已。連看破都不必說,為什麼?放下自然就看破了,只要肯放下。麻煩就在這一點。人的根性不一樣,煩惱重的人從放下,先放下,後看破;所知障重的人,好學是所知障,學了很多東西放不下,佛教你從看破下手。人有兩種煩惱,兩種障,二障:所知障、煩惱障。佛有兩服藥,放下對治煩惱障的,放下;對治所知障,看破。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就是練這個功夫,歷事鍊心,把妄心鍊掉,真心自然現前。也不要去求真心,求真心是妄心。真心是本來有的,怎麼可以求?放下妄想,真心就現前,阿羅漢所證得的是真心;放下分別,菩薩的真心。

文摘恭錄自 淨土大經科註(第四回)第457集2017/6/6


作而無作,無作而作

如果我們「取相分別,情執深重」,有這個毛病,這個大福田果報是什麼?人天福報,出不了六道輪迴。出六道輪迴,要放下「取相分別」,要放下深重的情執,才能夠脫離輪迴。怎麼放下?做了心裡頭不落印象,等於沒有做。難!總有印象,怎麼會把它丟得乾乾淨淨?這就是功夫,作而無作,無作而作,就對了。作而有作,所以這個問題嚴重,不是小事,我們幹壞事落印象,有惡報;幹了好事也落印象,人天福報,就是出不了六道輪迴。

文摘恭錄自 淨土大經科註(第四回)第471集(品題:惑盡見佛第四十一)2017/7/1


修學最嚴重的障礙就是著相

底下引《金剛經》上說的話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包括起心動念。起心動念是虛妄,最好的方法,是從夢中醒過來,冷靜一下,想一想夢中的事情,是不是虛妄的?做的美夢,虛妄的;做的惡夢,也是虛妄的。

只有一種夢不虛妄,你夢見阿彌陀佛,你夢見極樂世界,那可不是虛妄的。那是什麼原因?感應,你念佛有功夫,在夢中起感應,定中起感應。這就是《金剛經》上很有名的八個字,歷代學佛,不論他學那個法門,常常引用,時時刻刻在提醒我們。

無論是眼見色,耳聞聲,六根接觸六塵境界,根也好,塵也好,能見的、所見的統統是空,統統是虛妄,真正是不可得。這兩句經文,要常常想到,對於你修學有很大的幫助。

修學最嚴重的障礙就是著相,現在雖然還沒放下,常常念著,有好處,什麼時候一下放下,就成佛了。放下是應該的,因為它沒有,它要真有,佛不勸我們放下。什麼真有?自性真有,真心真有。

真心裡面沒有物質現象,也沒有精神現象,精神就是起心動念。沒有起心動念,沒有分別執著,那是真心;有起心動念是妄心,有分別、執著是嚴重的妄心。為什麼?起心動念所造的是無記性,沒有善惡,但是有分別執著就有善惡了,善叫善業,惡叫惡業。那就有果報,善,人天兩道,惡,三惡道。

要在日常生活當中練,這個東西你喜歡,你馬上想到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放下了,這叫功夫。你不放下,你被它迷了。它是染污,它叫你起心動念,它叫你妄想執著。

文摘恭錄自 淨土大經科註(第四回)第473集(品題:惑盡見佛第四十一)2017/7/3


無相

「又無相者」,哪些是相?這裡舉了十個例子,「謂無色等五塵」,前面有個色,後面省略了,後面是什麼?色,眼睛對的,耳朵對的聲,鼻對的香,舌對的味,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,意所對的法,六塵。說五塵說前面,不說意,就是色聲香味觸,講的這個,五塵。這不是真的,假的。能對的是五根,五根所對的叫五塵,所對的假的,不存在,能對的也是假的。佛在千經萬論,時時刻刻提醒我們,我們做不到。下面,加上「男、女、生、住、壞等十相」,男相、女相、生相、住相,壞就是死,消失了,滅了,舉出這十種相。

那麼無相,沒有這個東西,五根五塵真的是沒有,是我們看錯了,像空中花、水中月。空花,害過眼病的人有這個經驗,空中沒東西,看到有東西,眼看花了;水中沒有月亮,水中月亮是月亮的影子。都是告訴我們,確確實實沒有。水中月好懂,知道水裡沒有月亮,但這個空中花就難了。把這些東西都看破,都放下,叫無相。看破,知道是假的,就是放不下,你還是有相,你沒有做到無相。沒有做到無相,換句話說,你沒有智慧,你還是迷惑,沒有開悟。開悟,相,這些相統統放下,是開悟。

下面念老又舉《涅槃經》說:「涅槃名為無相。」徹底放下叫涅槃。佛門裡大德往生了,都叫涅槃。真正涅槃,阿羅漢以上,阿羅漢、菩薩、佛陀,他是真的無相,凡夫做不到。所以無相就是涅槃,涅槃就是無相。

《演密鈔》裡面說,「寂滅者,即無相義」,古大德給我們作的註解,「但心自證不從他得,故無諸相」。無諸相的境界是真心,有相是妄心,著相了,著相是妄心,無相是真心。佛陀、祖師大德常常教我們,學佛要用真心,不能用妄心。妄心我們知道,起心動念,妄想雜念,妄心,真相不知道。什麼叫真心?放下妄心,真心就現前。只要有一個妄心、一個念頭在,真心就不能現前,一真一切真,一妄一切妄。上上根人聽到這個話,他一下就放下,上上根人,一萬個人裡頭難得有一個。不再玩這個把戲,這個把戲害得我們無量劫來,生生世世在六道裡頭搞輪迴,多苦!今天才遇到妙法,才知道事實真相,知道了,馬上回頭,就對了。

所以這樁事情,是但自心證,不從他得,自己自證的。真心是本來有的,為什麼失掉了?他裡面起心動念了。真心,不起心不動念、不分別不執著,這是無上菩提心。真信切願也是無上菩提心,這個無上菩提心,要你往生淨土你才能證得。如果你了解這個真相,真正徹底放下,你現前就證得,不必等到往生淨土,現在就證得。既然證得,你要往生極樂世界隨意了,喜歡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,去了喜歡再回來也做得到,你這個能力完全恢復了。那是法身菩薩的境界。

文摘恭錄自 淨土大經科註(第四回)第473集(品題:惑盡見佛第四十一)2017/7/3


離一切諸相,則名諸佛

這都是《金剛經》上的話,「離一切諸相,則名諸佛」。什麼是諸佛?離一切相就是諸佛。離一切相,你所看到的,法性所現出的一切萬相統統是佛,成佛了。換句話說,怎麼成佛了?見山河大地、一切眾生都成佛,自己成佛了。這個現象,你不成佛見不到,你成佛就見到了。我們怎麼敢得罪人?怎麼敢瞧不起人?怎麼敢批評人?不但一切眾生是佛,一切畜生道也是佛,乃至於花草樹木、山河大地,無一不是佛,千真萬確,一點不假。為什麼?佛就是自性,統統是自性變的,自性是真佛,能現法身佛,能現報身佛,能現應化身佛,這是大乘經上常說的。我們什麼時候能看到,一切眾生本來是佛,自己就成佛了。所以,我們對別人的恭敬,要像對佛一樣,形式上沒有表示,內心跟見佛一樣,沒有兩樣,這就對了。

文摘恭錄自 淨土大經科註(第四回)第473集(品題:惑盡見佛第四十一)2017/7/3


放下對立

要放下對立,怨親都是對立,你所親愛的是你的對立,你所怨恨的也是你對立,對立屬於邊見,二邊。為什麼要放下?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,你能跟人對立嗎?對立就錯了,對立的念頭已經造業,意業;行為是身業跟口業。

沒有對立,一切眾生沒有一個不是善知識,沒有一個不是我的老師。他是善人,我要跟他學習他的善行,雖學習,對於一切善法沒有一絲毫貪戀,為什麼?有一絲毫貪戀,這個善法引發你的煩惱。煩惱是什麼?貪瞋痴慢疑,把那個東西勾起來了,那就錯了。順境是你的好增上緣,沒有這個東西,你不知道你的功夫有沒有成就,這一試驗就知道。

逆境來了,也是考驗你,你如果不受它的干擾,保持你的清淨平等,你上升了。如果逆境一來,我做這個事情,你看他干擾我,他有罪。他是有罪,我也有罪,我動這念頭就是罪,為什麼?我被他干擾,我沒有提升我自己,反而往下降了。

因此順逆境界常常生感恩之心,這個人毀謗我、侮辱我、陷害我,讓我受很大的傷害,都要存感恩,好機會來了,沒有一絲毫的怨恨。

你看釋迦牟尼佛在修菩薩道的時候,做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體,沒有一絲毫怨恨,感謝他。為什麼?經過這個考試,忍辱波羅蜜得一百分圓滿了,忍辱都圓滿了,提前成佛。釋迦牟尼佛成佛排名在彌勒之後,因為忍辱波羅蜜修圓滿了,他提前,在彌勒菩薩之前成佛,現在彌勒菩薩在他之後,不感恩行嗎?

修行修什麼?明白道理,了解事實真相。幹一切壞事的人,嚴重傷害我的人,就像忍辱仙人遇到的歌利王,歌利是梵語,翻成中國意思就暴君,遇到這麼一個國王把他凌遲處死。沒有一絲毫怨恨,心是平等,心是慈悲,知道他也是一尊佛,本來是佛。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子?這樣不善的心行是他一時迷惑,原諒他,沒有放在心上。放在心上那就壞了,那怎麼樣?六道輪迴冤冤相報沒完沒了,雙方都痛苦。所以他覺悟、他明瞭,不放在心上,口上就更沒有,境界提升他成佛了。

會修行,順境、逆境都是淘汰貪瞋痴慢疑的,你要不在境界裡頭,你到哪裡修?真幹是什麼?真幹是在日常生活,在工作裡面。跟一切眾生相處裡頭這看真功夫,你是覺還是迷,只要境界現前起心動念,迷了,學得再好,能背誦三藏十二部,依舊搞六道輪迴,你出不去,所以要明白這個道理。


感恩肯告訴我們過失的人

同學們在一起修行,要互相勉勵,不要有任何忌諱,看到別人錯了,要說、要勸告,這才叫同參道友,依眾靠眾。在我們現前這個時代,沒有人告訴我們的過失,我們自己不知道。肯告訴我們過失的人一定要感恩,幫助我改過自新,幫助我往生淨土,幫助我提高品位。不管他是善意惡意、有意無意,能夠批評我,能夠說我過錯的人,都是大恩人。

我們看見別人有過失,一定要勸告。勸告,我們要知道觀機,有些人很愛面子,當著別人面的時候,你說他的過失,他雖然知道,他怨恨你,他很難接受。所以規過勸善,要在沒有人在旁邊,這個時候可以說,有人在旁邊,不說,這是禮敬。不在任何人面前批評人,他自己一個人在的時候,旁邊沒有人,這個時候要說。真正能夠接受,大庭廣眾之下指責他,他都能夠接受,這個人決定成就。這種人有,不多,不是沒有。他真的能夠改過自新,而且真的能感恩戴德。

老師教學也不例外。早年我們親近李老師,李老師教學,我們跟他十年。他老人家處事待人接物我們就很清楚,做出榜樣給我們看。他辦經學班,傳授講經的方法,班上同學二十多個人。有那麼二、三個,老師對他特別客氣,他們有過失,老師從來不提,都很客氣、很恭敬。可是也有幾個,至少應該有五、六個,老師對這些人有打有罵,當著大眾批評,一點客氣都沒有。

為什麼用不同的態度對學生?我那時候去的時候對這件事情懷疑,老師看出來了,有一天把我叫到房間裡,問我是不是對這個有疑惑?我說是的。老師就說了,對這個學生嚴厲的,他肯學,打他罵他,他感恩,他不會懷恨你,那要不教他,對不起他。那幾個對他特別好的,那個不能教,你稍微提他一點,他臉馬上紅了,他不能接受。

我們才明瞭,不能接受的,我們的想法,老師把他當作旁聽生,不算是正式學生,旁聽生,就很客氣、很優待。這是我們學到了。真正能接受,就真的要教他,不能接受的,只有在講經上提起來,他聽懂了很好,聽不懂就算了。這是各人遇緣不同。

恭錄自 -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四二六集)


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e-mail: amtb@amtb.tw